解读资料之三十五

独处、简单、沉默、苦难

 
 

独处:“我独异于人……”(20章)。道中之人不以世荣为荣,不以人言为言,不以俗念为念,反而“学众人所不学,欲众人所不欲”(64章),径自与神道相通相连,故独处是不可少的。世俗的人害怕孤独,这种恐惧驱使他们往喧嚣和人群中跑,这是内在的浅薄贫乏所致。独处则是内在的丰富;不是为了独处,乃是为了在独处中静默;也不是为了静默,乃是为了在静默中聆听,聆听道风、灵语……。无论什么人,只要有心修道,旷野的日子就是不可少的,而置身旷野一般的心境更不可中断。“奥,我是孤独困苦”!(诗篇)

简单:“复结绳而用之……”(80章)。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加速度地趋向复杂。一个美国家庭仅仅维持日常生活而必须应付的事(各种保险、账单、信用、税务、教育进深、汽车保养、工作机会、婚姻变数、子女叛逆、电子诱惑、传媒污染……),比一百年前的传统家庭要复杂一百倍;而我敢保证,一生清茶淡饭、无忧无虑的农人要比现代人更幸福一百倍。“上帝造人原极简单,人的复杂问题是他自己发明的”。这是《耶路撒冷圣经》中的一句箴言。一位在北极独自停留了好几个月的人说:“我渐渐懂得,一个人即使没有大量的东西,也能活得深刻而富有意义”。耶稣的道一贯是:放下世上的一切,你们便有不尽的财富在天上。每一个修道者都应记住下面这段极其优美、自然而深遂隽永的教导:

“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你们不比飞鸟贵重的多吗?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何必为衣裳忧虑呢?你想野地里的百合花,怎么长起来;它也不劳苦,也不纺线;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你们这小信的人啊,野地里的草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里,神还给它这样的装饰,何况你们呢?所以,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这都是外邦人(不信神的人)所求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马太福音)。

沉默:“知者不言”(56章),“多言数穷……”(5章)。《圣经》说:“你在神面前不要冒失开口,也不可心急发言;因为神在天上,你在地下,所以你的言语要寡少。事多令人做梦,话多显出愚昧”(传道书)。急于表达自己,是人类的通病。真正深思熟虑的人,多倾向于寡言。至于那些入道见神者,则不能不以沉默为理所当然了:“我只好用手捂口”(约伯记)。

苦难:“处众人之所恶……”(8章)。苦难是世人所避讳的,修道者却坦然处之,甚至乐而趋之。无他,苦难对修道者来说,是亲近神的必经之地:“故几于道”(8章)。那位盖恩夫人,丈夫死了,孩子又死了,婆婆反目为仇,世人侧目睥视,连圣徒们也以为是神在惩罚她什么。她却说:“治死自己吧,这是一条卑微的道路。我只以认识耶稣为至宝。有一次皇后在我眼前经过,我也没有抬头看她。大苦难,这是出于神的难以置信的恩典。神啊,自从我什么都被剥夺了,就在你里面得着了。哦,我真是无处不喜乐”。

不错,古往今来,有不少人也曾教导过类似的品德。然而,“唯有神是一切品德的原则与源头,我们见了神就有了一切。藉着得神,就确定地得着品德了。因为品德若不是从里面生发出来的,就只能像外边的衣服一般,是可以更换的”。“得了神道的人,其品德是能应用到最高点和各方面的,虽然他们并不专注在品德上,因为是神道亲自带领他们”。这大概就是老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38章)的含义吧!


<<上页 目录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