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资料之三十三 |
修道与世界、德行、智慧 |
修道与世界
修道者啊,让我们再进一步,亲耳聆听道的化身耶稣的教诲:“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财富”(马太福音)。
当耶稣说“你来跟从我”,彼得和安得烈“立刻舍了网”,约翰和雅各“立刻舍了船”(马太福音),马太“撇下所有的”(路加福音)。
耶稣对一个与他同行、跟从到底的人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巢,只是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对一个被他呼召、还未葬父的人说:“任凭死人去埋葬他们的死人,你只管去传扬神的道”。对一个向他献身、却未辞家的人说:“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人,不配进神的国”(路加福音)。
耶稣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人若赚了全世界,却丧了自己,赔上自己,有什么益处呢”(路加福音)?正所谓“名声与生命,哪一样与你更密切呢?生命与财富,哪一样对你更重要呢?得着世界与丧失生命,哪一样是病态呢(44章)?
耶稣说:“凡有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和各样的私欲,进来把道挤住了,就不能结果实”(马可福音)。为什么?因为“你们不属于这个世界,正像我不属于这个世界一样。我不要求你们离开这个世界,但要你们脱离那恶者,用神的道,就是真理,使你们与世界分别为圣”(约翰福音)。
修道与德行
世上的道德律法不能使人入道得生命,相反,“大道废弃了,才喊叫仁义”;“失了大道,才讲德行”;“道德低下的人,才需要恪守道德诫命,因为他内心没有道德”(18、38章)。
耶稣入世,打破了许多犹太人的传统律法,他在安息日治病,又与罪人一起吃喝,他的门徒掐了麦穗,且不禁食,饭前也不洗手。当法利赛人(即当时掌握《圣经》解释权的知识阶层)谴责耶稣时,他说:“你们是在人面前自称为义的,你们的心,神却知道,因为人所尊贵的,是神看为可憎恶的”(路加福音)。“假冒为善的人啊,你们将人的吩咐当做道理教导人,所以拜神也是枉然”(马太福音)。
圣人耶稣的入世、入心,便是全部道德律法的完成(马太福音)。因为他是天上的光,照亮人间和人心的一切黑暗(约翰福音)。耶稣应验了神藉着先知所说,“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我要作他们的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耶利米书)。这位自天而降的“袭明者”(27章),将“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的大道(夷希微)带给暗昧中的世人,可谓“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28章),使信他的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52章)。这样,神道不仅是一切仁爱德行之根系,且是造化世界、爱养万物、赐人生命、除人不善、救人灵魂、复归永恒的“天下贵”,岂是区区仁德、美言美行所能比拟替代的!
修道与智慧
“人不可自欺。你们中间若有人,在这世界自以为有智慧,道不如变作愚拙,好成为有智慧的。因这世界的智慧,在神看是愚拙。如经上记着说:主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诡计。又说:主知道智慧人的意念是虚枉的”(哥林多前书)。
当先前隐藏的神道奥秘,藉着耶稣这个“执大象者”显明于世,那些仅凭人的智慧的人,就必然要跌倒了。“智慧出,有大伪"(18章);“夫唯有知,是以不我知”(70章);“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24章);“不自见故名,不自是故彰”,d22章)。耶稣说:“我为审判到这世上来,叫不能看见的,可以看见;能看见的,反瞎了眼”(约翰福音)。
修道必须弃绝人的智慧,乃是因为神的道远远高过人的智慧,就像天高过地一样。没有人愚蠢到要用他短短的手臂去触及日月星辰。谁若想用理性去修道,也是这样的愚蠢。慕安得烈对此有很好的描述,他说:认识事物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借理解力与思考力,凭聪明与智慧去研究去分析,另一种是在生命里,藉着心灵的内在经验去感应去体悟。一个盲人可以藉着听闻而得知一切有关光的知识,而一个孩子虽然连光的定义也没想过,却比盲人更认识光。慕安得烈说,Jehovah(自在者)在伊甸园中设置的生命树与智慧树,便启示了这一真理。如果亚当夏娃吃了生命树的果子,就可以在生命与心灵的能力中,天然领受神为人预备的美善,然而夏娃被贪婪心所引诱,吃了智慧果,于是人性获得了善的知识却不拥有善。
信神入道,起码意味着两件事:一件是确认了我们的无知,另一件是建立了对永恒的期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