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资料之二十四 |
上帝对人的试探 |
老子给“罪”下过一个非常简明的定义,即“贪婪”:“最大的祸害就是不知足,最大的罪过就是贪婪”(46章)。另一处也有类似的说法:“名声与生命,哪一样与你更密切呢?生命与财富,哪一样对你更重要呢?得世界与丧生命,哪一样是病态呢?贪得无厌的人必有大损害,囤积财富的人必有大失丧”(44章)。
《圣经》也用贪婪来概括世人的罪。人类有许多罪过,但“原罪”只是集中在亚当夏娃偷吃智慧果这件事上。《圣经》的记述如下:
Jehovah吩咐亚当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蛇对夏娃说:“你们不一定死,因为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于时,女人见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来吃了;又给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他们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体,便拿无花果树的叶子,为自己编作裙子……藏在园里的树木中,躲避Jehovah神的面(创世纪)。
仔细玩味这段寓意极深的话,可以发现人类的始祖偷吃智慧果,完全是出于自私贪婪:
一是智慧的贪婪。正如蛇所引诱的:“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如神”,这是多么狂妄僭越的念头!然而人心中不是的确隐含着不可禁止的冲动吗:用自己的智慧了解一切,评判一切,乃至评判神!所以夏娃看到“能使人有智慧”的果子,便“摘下来吃了”。
二是物质的贪婪:“女人见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人总是追求更新更多的佳肴美味、奇珍异宝。
三是美情的贪婪:“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人经不起美色的刺激和情感的恿动,会不知不觉采取行动,犯下罪过。
人的堕落正是经不住以上三方面的诱惑才发生的。
耶稣在世上也经受了类似的试探:
耶稣被圣灵引到旷野,受魔鬼的试探。他禁食四十昼夜,后来就饿了。那试探人的近前来,对他说:“你若是神的儿子,可以吩咐这些石头变成食物”。耶稣却回答说:“经上记着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魔鬼就带他进了圣城,叫他站在殿顶上,对他说:“你若是神的儿子,可以跳下去,因为经上记着说,神要为你吩咐他的使者,用手托住你,免得你的□
脚碰在石头上”。耶稣对它说:“经上又记着说,不可试探主你的神”。魔鬼又带他上了一座最高的山,将世上的万国与万国的荣华都指给他看,对他说:“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这一切都赐给你”。耶稣说:“撒但,退去吧!经上记着说,当拜你的主,单要侍奉它”。于是魔鬼离了耶稣(马太福音)。
耶稣所经历的试探,恰恰也是引诱夏娃的那些东西:饥饿中的食物__物质的诱惑;跳下来试探神__理性的诱惑;世上的荣华__美情的诱惑。不同的是,耶稣断然拒绝了一切的试探,成为无罪而神圣的“人子”(老子:做人子者,无我而立我),秉执神的旨意,将世人从堕落中挽救出来。
亚当夏娃吃智慧果和耶稣受试探的事,是极富象征性的。我觉得,吃智慧果,既是人类始祖悖逆神意、开创犯罪的历史性一步,也是一个在人类历史和个体身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的现实性事件。自从“智慧出、有大伪”(18:2)以来,人类两千多年日复一日地吞吃智慧果,伪诈伪善已经习以为常。人类已经苦心孤旨地造出怀疑主义、相对主义、实用主义、人本主义、唯物主义等纷纭浩瀚的学说,为人类冠冕堂皇的自私贪婪、自鸣清高的淫荡享乐、料事“如神”的目光短浅,提供依据和藉口。当初伊甸园里那“好作食物、悦人眼目和可喜爱”的诱惑,经老子那时的“五色、五音、五味、心意放荡、行为不轨、美与饵”等等,今日已发展到公开的性自由、同性恋、电子组合、中西大餐、世界大战,蔚成风气,时代潮流,人类的骄傲!人啊,都“是因私欲的迷惑渐渐变坏的”(以弗所书),如今“谁能说:我洁净了我的心,我脱净了我的罪”(箴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