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静功

 

 
 

不虚静不能近道,不能听道,更不能得道。

老子要求“塞其兑,闭其门”,“涤除玄览”,直到“致虚极,守静笃”:塞住通达的感官,关闭认识的门户,清除一切杂念和顾瞻,以使内心虚化到极点,持守安静到纯一。这时,才可以从纷纭百态的表象中,触及宇宙的本根,即道。(52、10、16章)

人心不静,多起于内外感官的天然本能。人的肉身本能因短暂而贪婪,因贪婪而强烈,足以将灵魂淹没。而灵魂因着永恒的本性,则显得雍容大度、平静安稳。人一旦排除了感官本能的缠扰,灵魂自然便显露出来,去体膂b永恒之道,且成为生命之君。故老子说“静为躁君,躁则失君”(26章)。

世俗人生的本相是躁。人生之躁,是由自我与世界的交换造成的:自我的欲望扑向世界,世界的诱惑勾引自我;自我想赚取世界更多的左5c利与乐趣,世界要自我付出更多的心思和精力。双方交织成一团,难解难分,叫人怎不生躁?况且人所能付给世界的智慧和生命实在有限得很,总是力不从心;而世界给予人的荣华富贵又实在虚幻得很,总是难得饱足,于是更叫人躁得很了。世俗人生的状况很像乔治先生在他的九分中死亡经历中看到的“死后幽灵”们:“嗜酒者”在酒吧里反复地抓取色彩闪烁的酒杯,却见他们的手穿过硬绷绷的玻璃底,穿过沉重的木头柜台面,永远无法抓住酒杯;“情人”不断地扑向却又穿过他心爱之人的躯体,永远无法真实的结合……“永无止境的如此活下去,这种想法叫我不寒而栗:越是欲火焚烧,就越是无能为力,这大概就是地狱了吧。是否地狱的意思就是:存留在地上却永不能与之发生真实关系?”(死亡九分钟)

你活在宇宙中,与宇宙之母发生了真实关系吗?你赋有生命,但你与生命之父发生了真实关系吗?你千次万次地追寻名、利、财、色、位、学,到头来不是都要从生命之父的手缝中流失吗?你吃了又饿,喝了又渴,笑了又哭,最终能抓住一点什么呢?人啊,幸运地是,你一转眼几十年必将死去,那是你劳累虚空的人生最终解脱的一线盼望;而大不幸则是,你那已经贪婪成性、印痕不退的幽魂,却要进入永远“欲火空抓”的焦躁煎熬中。你脱离了人间的地狱,却落入真正的地狱了。

人若识透了世俗人生“虚幻的焦躁”,人若晓得了什么叫“地狱的煎熬”,事情就极简单了:从自我与世界之间了无意义的纠缠中归回吧,让一切虚幻的诱惑见鬼去吧,让烧燎不休的欲火淡息吧,让一切无谓的焦虑滚开吧!让心沉下来,沉下来,像有一桶天上的清凉水透透地浇灌下来,从头徐徐浇到脚,从体肤渐渐沁入内心。一切都静息了。世界不再打搅你。世界已经不存在了。你的呼吸缓慢下来,气息深深而凝重,直入骨髓。你呼吸的是圣灵。你感觉到头、脸、颈都松软下来,两耳自然向下垂吊,然后是两肩两臂两腿两脚都松开了,浑身似乎都松弛得不存在了。你何等的静谧安息。你仿佛听见了静谧,那是一种声音,就是贯满天地、也充满你心的圣灵的真实静谧,你正在其中安息。尽管你的心灵还活着,你却不想用他想什么;尽管你还能感觉到自己,你却再也不愿去感觉他。你知道自己是融化在神道之中了。

倘若你的灵魂直接融通了神道,那么,一切科学定理、哲学思辩和神学教条,此时还有丝毫价值吗?

倘若你的生命完全融进了神道,那么,一切智慧的算计、逻辑的推演和理性的分析,此时对你还有什么意义呢?

老子绝不是一个“反智主义者”。事情没这么简单。老子看到了人的智慧在神道面前是何等渺小可怜,而世人骄傲地拘泥于自己的智慧,等于一开始就排除了超越自己的智慧去认识神道的可能性;世人以自己的理性为至高标准,等于一开始就堵绝了超越理性通向神道的希望。所以老子说“不自见故明”,“自见者不明”,“夫唯有知,是以不我知”(22、24、70章),等等。

请听:“你要留意这话:紧闭感官的门,好听你的主上帝在你心里要说的话”。这是《遵主圣范》一书中的语句。这本书的灵修价值极高,其精神《老子》恰如兄妹。 请听:“将肉体的眼睛闭住,将心灵的眼睛开启,专注于神的同在;遏止那往外游荡的感觉,远离外面的纷扰,专心亲近神。因为只有在人最深的中心,才能找到神”。这是盖恩夫人(Guyon)的话,她给基督教世界留下了极宝贵的灵修经验。

请听:“舍弃倒空我们所是的一切,圣灵的大能才可源源流入”, 慕安得烈说,一个装满泥沙的杯子,是盛不下水的;你倒出多少泥沙,水就能流入多少;你若完全倒空自己,神的道就全然充满你。老子说“上善若水”。水的特性是流向低洼空虚之处。人若“致虚极”了,便能成为道中之人。

要听人说话,就要闭住你的口;要听神的道,就要虚静你的心。画板如果是摇动的,画家就无法作画;你的“自我”若活跃着,神的道就流不进你里面。

我想像不出今生还有什么比“自死”更困难的了。但我敢说,今生没有什么比“自死”更令人安逸的了。“全然倒空自己”,或“无知无欲无为无事无我”的境界,就是死亡境界,就是耶稣所说“背起你的十字架来跟从我”的境界,就是“向世界死掉、向神道活着”的境界。

人生最大的敌人不就是死亡吗?你一旦入了“死亡境界”,就尝到了“永活”的滋味,就将“死亡”死掉了。

“没有别的,只是默默地与神同在,多么快乐!默默地,呼吸这名字,地上没有更高的福祉”(属灵操练礼赞)。


<<上页 目录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