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的功夫 |
|
万物之母、生命之根、永恒之道的自在,当是修道者确立的头一条信念。
这个世界的虚幻与短暂、贪婪与骄奢,当是修道者参透的头一个实相。
反于世界、归根守母、知常袭常,当是修道者持守的头一号大纲。
所以,修道者的注目点一定不是这个虚幻短暂的世界,而是另一个真实永恒的世界。
关于在这个虚幻短暂的世界背后,还有一个真实永恒的世界,这一点,许多人以为只是宗教的寄托或迷信的虚构,与理性和科学格格不入。其实不然。修道者有必要了解真实情况:除了各种宗教对此深信不疑之外,第一流的哲学家们亦大有论证,历史上的科学泰斗们和当代最前沿的科学成果,也与此和谐不悖。
古希腊柏拉图的“洞外世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康德的“彼岸世界”,现代哲学家如罗素、尼采、萨特、柏格森、海德格尔、祁克果等,从正面、反面或侧面证实了“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见“解读资料之三十二:哲学须知”)
牛顿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他的信仰与他的科学是那样和谐融洽,以致于大家熟知,他将科学研究难以企及的尽头──第一推动力,像亚里士多德一样,很自然地归于上帝。
爱因斯坦说,我相信任何一个进入了宇宙奥秘的科学家,在其惊人的和谐美妙面前,不能不联想到上帝;而“上帝不会掷色子”。
近几年证据日多的宇宙大爆炸理论,证明宇宙有始有终,且诺大的、精巧绝伦的宇宙,是由一个近乎于“无”的基本粒子“炸”出来的。这立即引发了人们“有一位超越宇宙的自在者”的神圣联想,以致于当记者问及此项进展的权威科学家,“那个神奇无比的原初粒子是从哪里来的”?回答是:此事只有上帝知道。
对于那个本质的、真实的、永恒的“世界”,人们用不同的名字称谓它:彼岸世界,绝对理念,不动的推动者,洞外阳光,天国,自在者Jehowha(耶和华),更多更普遍的尊称是神、上帝(God),老子称为“道”。
古希腊人称逻各斯(Logos)为支配一切的主宰。公元前500多年,赫拉克利特(Herakleitos)说:“这道万古长存,但是人们听到的时候,却理解不了,就像聋子似的。对那片刻不能离开的道,对那支配一切的主宰,他们却格格不入”。Logos这个概念传到希伯来,被用在《圣经》中指称上帝,中文译作“道”:“太初有道,道就是神。万物是藉着他造的” Logos,道,神(Jehovah),这三个词的通义将古希腊、中国和希伯来三大古老文明的形而上学源头,融而为一了。这绝非偶然。这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同一种光亮映现在这个世界的不同民族文化形式上。在毫无交流中,共同的灵感若非出自冥冥之中的那“唯一者”,又来自哪里呢?
那自古以来就启示人类的,也能让人类明白他的启示。那能让你进入这个世界的,也能让你进入另一个世界;那能让你进入这个世界的,他自己也能进入这个世界。
在老子笔下,道界虚幻飘渺,但道的化身圣人却以其独特的言行举止,将大道展现于人间。大先知以赛亚约与老子同时预言了“以色列的圣者”,品格风范如出一辙。当几百年后的耶稣活生生应验了老子和以赛亚的描述,三厢对证,凡是心有灵犀的人已经无话可说了。“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丰丰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圣经)。道、Logos和神,三大古老文明的先驱们寻梦一般的朦胧追求,在耶稣身上昭然显明了。耶稣曾对门徒们说:“你们的眼睛是有福的,因为看见了;你们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为听见了。我实在告诉你们,从前有许多先知和义人,要看你们所看的,却没有看见;要听你们所听的,却没有听见”。
耶稣来了,一切均与这个世界的奢望相反:他卑贱、贫穷、软弱、短命,他没有学位,毫无尊贵,无福无禄无寿,无知无欲无为,守辱守弱守黑,“处众人之所恶”。好一个“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
耶稣来了,在这个世界的鄙视、唾弃、恨恶和残害中,带来了这个世界千秋万代翘首苦盼的东西:普世之爱,生命之根,灵魂之母。袭明者,你这来自永恒世界的光,在黑暗的抗拒与弃绝中,发出了十字架上那声凄惨的呼号,如凌厉的闪电划破了夜空!看哪,凡地上有灵魂的生物,都因你而颤抖不已!
耶稣走了,在他所爱之人的杀害中走了,带着死亡走了,没有留下尸体。只留下了那永恒不变的道,那亘古不逾的爱。当人们闭目望见十字架上那具浑身伤痕的年轻躯体时,痛悔的心怎能不破碎,悔恨的泪怎能不涌流!
耶稣走了,应验了先知们多次多方的预言,在痛苦、屈辱和牺牲中,作了心灵之主,天下之王;在世人的蔑视、苦待和弃绝中,成了世人灵魂的拯救。“成了”,当他在十字架上最后一次用人类的语言吐出这个词时,你没有看到上帝那满含怜爱的微笑,像百合花一样在一切渴望的心田里绽开了吗?
道成了肉身,用痛苦送来了平安,用死亡送来了生命,用一个人的短命送来了永生,用人间最罕见的曲辱成全了天上最美善的旨意!“受屈辱得成全,受冤枉得伸直,……如此,圣人与道合一,做天下人认识上天的器具。不自我玄耀而大放光明,不自以为是而是非昭彰,不求自己的荣耀而大功告成,不自以为大而为天下王。唯有他不争不竞,天下没有能与他争竞的。古人说‘受屈辱必得成全’的话,岂是虚构的吗?那确实得成全者,普天下便归属他啊”(22章)!老子的描述多么真切!
道的化身“圣人”既已藉着耶稣入世,修道者若是绕开他去修道岂不是枉然了吗?道既成了肉身,人若枉顾不见他,依旧沉迷于虚无缥缈的“道”中,岂不是愚腐了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