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的原则

 

 
 

请细读《老子》以下三章:

第十六章:内心虚化到极点,持守安静到纯一,我就能在万物的篷蓬勃勃中,看出其来龙去脉。万物纷纭百态,都复归其本根。回到本根就叫平静安息。平静安息便是复归了真生命。复归了真生命便是永恒。认识永恒便是光明。不认识永恒,就会任意妄为,后果凶险。认识了永恒,就能万事包容。万事包容,就能公义坦荡。公义坦荡,则为完全人。完全人,则与天同。与天同,就归入道了。归入道,可就长久了,即使肉身消失,依然平安无恙。

第五十二章:世界有一个开始,那开始的,就是世界的母亲。既晓得有一位母亲,就知道我们是儿子。既知道我们是儿子,就应当回归守候母亲。若能这样,纵然身体消失,依旧安然无恙。塞住通达的感官,关闭认识的门户,你就终身不会有劳苦愁烦。敞开自为是的感官,极尽你的聪明能事,你便终生不能得救了。能见着精微才叫明亮,能持守柔顺才叫强壮。藉着大道洒下的光亮,复归其光明之中,就不会留下身后的祸殃了。这就是承袭永恒、得着永生的意思。

第六十二章:道为万物之主,是善人的宝贝,罪人的中保。美好的言词固然可以博取尊荣,美好的行为固然使人得到敬重,然而人的不善怎能被剔除弃绝呢?所以,就是立为天子,封为三公,财宝无数,荣华加身,还不如坐进这大道里呢!古时候为什么重视道呢?不就是因为在他里面,寻求就能得着,有罪能得赦免吗?所以道是天下最宝贵的啊!

这里有修道的总则:

其一、我们有一个根,有一位母。对根、对母、对造化主的确认,无疑是修道的前提。

其二、归根守母,得享平静安息。一旦体认了根与母,心必向往之;一旦心灵越过大千世界的纷纭表象,触及到冥冥之中的根与母,你会感受到何等的平静安息!

其三、平静安稳处,生命之本源。老子说“静曰复命”,复命,表明生命原本出自那里;《圣经》也说“生命在他(太初之道)里头”(约翰福音)。

其四、回归生命本源,便是进了永恒。“复命曰常”,常就是永恒。在永恒之道里,生命可得长久,正所谓“没身不殆,无遗身殃”。

其五、进入永恒之道,须藉大道之光。大道有光照临世间,世人方可借用。老子笔下的圣人,就是那“袭明者”(27章)。《圣经》也说太初之道是人的光,耶稣就是那光。

其六、神奇大道,赦人罪过,赐人福份。老子深知,美言、美行无助于罪性的剔除,唯有大道之光照临人心,才能使人超越有限、暗昧之性。


<<上页 目录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