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言 |
|
《老子》最后一章,似是对这个人、这件事的最后交代。
这一章前三句话是:“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这是指圣人留下的话语(The Word,即道):信言,善言,真言。
耶稣只留下了几百句话,重复出现在《圣经》新约的“四福音书”中。
耶稣的话一点也“不华美”,都是大白话,且多为日常比喻,经常重复,不加修饰,道地是农夫、牧人、渔夫的语言。然而,这话中却有大信。他说:“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信的人有永生”(约翰福音)。两千年来,他的话传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信”的人便有身、心、灵的祝福。这便叫“不美的信言”。
耶稣的话更“不巧辩”,每句话都是直接对心灵宣告,像是心灵的光,绝不在人脑绕来绕去。你要么看见了这光,要么看不见,有什么辩论的余地呢?不辩之中却有大善,就是神的爱在其中,流逸无穷!信这善言的人,就将天上的爱化做人间的爱。这便叫“不辩的善言”。
耶稣的话也“不广博”,并不像学者、文士、法利赛人,旁证博引,卖弄学问。他知道天上地下的事,他知道创始成终的事,但他对门徒们说,若将这些事都告诉你们,你们承受不了。他又对犹太学者说:我对你们说地上的事,你们尚且不信,若说天上的事,如何能信呢?耶稣是“知者”,所以不必“广博”,便径直宣告真理。这便叫“不博的真言”。
林语堂先生曾谈到耶稣的话语,摘录一段在此:“无论哪一种神学,都削弱了耶稣教训的力量及简易。不错,使套徒书信有许多问题及答案。但耶稣自己话中却没有要询问的事情,没有平常人自己不懂的事情。在耶稣自己的话中没有神秘的定义,没有危险的推论,没有自我欺骗的辩证法。耶稣从来没有解释他的信仰,从来没有申诉他的理由。他最多是说:‘你们到如今还不明白吗?’他教导人时不用假设也不用辩论。他用极度自然和优美的声音说:‘人看见了我,就看见了父。’他用完全简易的态度说:‘我这样吩咐你们,是要叫你们彼此相爱’。这统统是历史上一种新的声音。他有一种真正高贵的声调,例如:‘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这是耶稣温柔的声音,也是一种近两千年来浮现在人类理解力之上的命令的声音。”(信仰之旅248、240、245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