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与复活

 

 
 

无论老子或以赛亚,都不曾直接预言圣人死而复活,但都有圣人永恒不死的意味。如以赛亚说“他必被高举上升,且成为至高;他必看见后裔,并且延长年日”。老子最明显的描述是在第七章:“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自然,预言总是原则的,而应验就具体得多。耶稣被抓被杀以后,他的门徒们作鸟兽散,连大弟子彼得也三次不认他,要去重操打渔旧业了。只是当耶稣从死里复活并向门徒们多次显现以后,门徒们丧死的心也复活了。他们重新聚集,领受了耶稣所赐的灵力,便四处放胆传道,直到一个个相继殉道。耶稣之道就这样在人间“成了”。无论对于他的信徒们来说,还是对于深受他影响的这个世界来说,耶稣的“活着”均早已是一个不争的现实了。

在另一处,老子说“舍弃肉身性命去为天下的人,堪为普天下的寄托;舍弃肉身性命去爱天下的人,堪得普天下的信靠”(13章)。在这段话之前,老子刚谈了圣人,并说世人的大祸患就是太看重肉身性命,唯有圣人以自己的生命去为天下,去爱天下,而成为天下人的信托与盼望。

以赛亚也描述那圣者说:“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

纵观人类历史,唯有耶稣,是用自己的死亡,留下道的生命;是用自己的苦难,赐给世人平安;是用自己的短命,使人盼望永恒;是在世人的恨中死去,为了让世人在爱中活着。

在《老子》后面,更密集地谈到圣人。从57章到81章的24章中,有16次论圣人;而在最后的5章中,竟有4章5次谈圣人。更有意味的是,这最后的几次谈论圣人,恰恰是有关他的受难、功成、为王、永爱和“愈有愈多”的。我们来看看有关圣人“牺牲与为王”的描述:“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天下人没有不知道的,却没有能实行的。圣人说:那为国受辱的,是社稷之主;那为国受难的,是天下之王。这些正面的话,听起来好像反话一样不容易理解”(78章)。当时的世道已是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然而圣人却宣告说:那承受污垢和凶难、柔弱至极的,就是天下之王。

说得正是耶稣。《圣经》记载,当犹太人商议对付耶稣时,内中有一个人,名叫该亚法,本年作大祭司,对他们说:“你们不知道什么!独不想一个人替百姓死,免得通国灭亡,就是你们的益处”。他这话不是出于自己,是因他本年作大祭司,所以预言耶稣将要替这一国死;也不但替这一国死,并要将神四散的子民都聚集归一。

当罗马巡抚彼拉多问耶稣“你是犹太人的王吗”?耶稣回答说:“这话是你自己说的,还是别人论我,对你说的呢?”彼拉多说:“我岂是犹太人呢?你本国的人和祭司长把你交给我。你做了什么事呢?”耶稣回答说:“我的国不属这世界;我的国若属这世界,我的臣仆必要争战,使我不至于被交给犹太人;只是我的国不属这世界”。彼拉多就对他说:“这样,你是王吗?”耶稣回答说:“你说我是王。我为此而生,也为此来到世间,特为给真理作见证;凡属真理的人,就听我的话”(约翰福音)。

耶稣神奇却分明地应验了:他受的虽是一国之污垢不祥,却成了天下之王!

林语堂先生曾引用雷男的话说:“自从你死了之后,你比在这世界行走时更活跃一千倍,更可爱一千倍,你将成为人性的屋隅首石,那些想把你的名字从世界上除去的,将会被震垮到底。”(信仰之旅248页)。


<<上页 目录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