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卑受辱

 

 
 

老子描述圣人时,有十六次描述他的“降卑”。我说“降卑”而不说“谦卑”,是因为老子一再强调这位圣人原本是有荣耀、有大能、有权柄的,只是在人间自甘卑下而已。如“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28章)。又如“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63章)。另有2、8、22、29、41、58、64、66、70、72、77、78章。(见“解读资料之三十:圣人降卑的描述”)

归纳老子的这些描述,“圣人”有三个明显的特征:

其一,就圣人的地位来看,他知雄而守雌,知白而守黑,知荣而守辱,处在世人所厌恶的卑微境况中,来完成救人、为王的使命。《圣经》在见证耶稣时,正是说他本有神的形象,反倒虚己,成为人的样式,取了奴仆的卑微,存心顺服(腓立比书)。

其二,就圣人的作为来看,他的“不为”或“无为”,乃是因顺大道,由道而非由人成就圣业。这正是耶稣自己反复强调的:我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行,均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父神作他自己的工(约翰福音)。

其三,就圣人的品格来看,他柔弱,谦和,着粗麻衣,朴实无华,艰而不难,虚怀若谷。耶稣自己说:“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马太福音)。直到在十字架上,耶稣仍为杀害他的人祈祷。

以色列大先知以赛亚,也明白预言“以色列的圣者”要降卑受辱:“他的面貌比别人憔悴枯槁,他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经忧患,他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他被欺压,却自卑不开口,他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手下无声,他献自身为赎罪祭,但Jehovah所喜悦的事,必在他手上亨通”。(见“解读资料之三十一:以赛亚的预言”)

耶稣完全应验了老子和以赛亚的预言。他是一个贫贱的、短命的、没上过学的木匠之子,他的同胞们一直视他为私生子,又说“他是被鬼附着了,而且疯了,为什么信他呢”?许多次用石头打他,甚至要把他推下山崖。他是一个短命的人,三十岁出来传道,只三年便被杀死了。这三年,他是在贫困和凌辱中度过的。他自己说:“天上的飞鸟有巢,地上的狐狸有洞,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他被自己的门徒所出卖。那些士兵们污辱他、鞭打他,吐唾沫在他脸上,又戏弄他,蒙住他的眼问他说:“你是先知,告诉我们打你的是谁”?他们又给他穿上华丽的衣裳,给他挂上“犹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稣”的牌子来嘲讽他,说:“你既是神所拣选的,可以救自己吧”!当耶稣在十字架上口渴了要水喝时,士兵给他醋喝。拿枪扎他的肋骨,又占阄分他的衣服……。耶稣始终顺服如羔羊,柔和谦卑,充满慈爱,只是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最后一句话是:“成了”!便低下头,将灵魂交给了神。

当我们读到老子笔下的圣人“处众人之所恶,无为而无不为,不争却天下莫能与之争,受垢受难而为主为王”等等,我们常常不解其义,难以想象大道的化身“圣人”,如何经受那“恶”、“雌”、“黑”、“辱”的悲劣处境,如何展现那“无为”、“不争”、“至柔”、“受难”的水样人格,又如何竟成了“百谷王”、“天下主”、“无不为”、“莫能与之争”的完全胜者。一切的一切,似乎是不可思议的,然而在耶稣身上表现得如此淋沥尽致、维妙维肖,以致于叫人类历史跌破了眼镜!

是的,耶稣的卑贱和贫困是无以复加了,他的柔弱和曲辱也是无以复加了,他的不幸、短命和凄惨也是无以复加了!真是“损之又损,以致于无为”,然而“无为而无不为”:耶稣成就了人类历史上真正无以复加的事:

历史的纪年,公元1996年,是以他的诞生为标志的。

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这些越来越世界性的节日,都是在纪念他。

他的十几亿信徒遍及世界,有文盲也有文豪如托尔斯泰、雨果和林语堂;有乞丐也有总统如华盛顿以来的几十任美国总统;有农妇也有科学家如牛顿、哥白尼和爱迪生……。

耶稣的话,虽然只有几百句,却已译成约两千种文字,在不同的文化中传播,发行量是历史上所有的畅销书都不能比拟的。

更重要的,耶稣进入了亿万人的心灵,拯救了无数堕落的人,成为生命之光。

因着他的到来,世界上出现了基督教文明,正是在这个文明传统中,流出了欧洲、北美的现代民主形态。

美国史学家来德里(Kenneth Scott Latourette)在《美国史评》(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写道:“一代又一代过去,由我们所收集到的历史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耶稣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他实在是地球上所活过的最重要的一位人物,他所造成的影响仍在与日俱增”。

这就是一个贫贱的、短命的、没上过学的木匠之子,用三年时间走街串巷所成就的事吗?请听他自己的话:“我没有一件事是凭着自己作的”;“父交给我,要我成就的事,就是我所作的事,这便见证我是父所差来的”。


<<上页 目录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