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职份

 

 
 

《圣经》提到耶稣在人间的三重职份:一是先知,代表神向人说话;二是祭司,代表人与神交流;三是君王,在人间、尤其是在人的心灵中彰显神的权柄和荣耀。老子在描述“圣人”时,用中国式的语言,也明确地提到了这三重职份:

第一,先知

老子说:“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47章)。耶稣在世教训人时,犹太人就稀奇,说:“这个人没有上过学,怎么明白书呢”?耶稣说:“我的教训不是我自己的,乃是那差我来者的”;“我没有一件事是凭着自己作的”(约翰福音)。耶稣的话把“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的天机道明了:他是从神那里来。

老子说“圣人袭明,使人袭常,乃不善人之师”(27、52章):袭明,就是承袭上天大道的光明,传递到人间;袭常,即“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不善人,即罪人。这里的“袭明”、“袭常”、“不善人”相联结相比照,含义很深:圣人“袭明”,成为罪人之师长;罪人藉其光,复归其明而“袭常”。这是对“启示与被启示、拯救与拯救”之关系最明确的写照。耶稣在世时,也被叫做老师,即“拉比”,中文译作“夫子”。但耶稣回答说,你要藉着圣灵重生,否则就不能见着从天上来的真光(约3)。可见耶稣清楚自知,他不是一般的老师,乃是那袭明者,来赐给世人永恒生命之光的。

老子说:“圣人行不言之教,复众人之所过”(2、64章)。圣人作为先知,其教化方式和能力是非常独特的:“圣人之治,虚其心……(3章);“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49章);“圣人以百姓心为心”(49章),等等。耶稣带来的新约,即是将神的道放在人心里,他说:“天国不在这里,也不在那里,天国在你们心里;你们拜父,不在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拜父要用心灵和诚实”。

第二,祭司

祭司是以色列人在摩西时代设立的神职,办理属灵的事,如献祭、代求、祝福。《圣经》说,耶稣一次将身体献上,成为信他之人永远的祭司。

老子没有用祭司名称,但这个职份的内涵,老子明确地宣达了出来。

“圣人抱一为天下式”(22、28章),“式”是古代太史占天文的工具,老子在这里指圣人与道合一,作天下人认识上天的工具。马王堆出土的《老子》中,是“圣人持一为天下牧”:圣人秉持大道作天下人的牧者。这些说法都是很切合耶稣的:他以自己的生命,使自己成为世人认识上天的中介。他说:“我就是道路。你们若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

圣人是“不善人之所保”(62章)。这个“保”字,曾让文人学者们伤透了脑筋。原文中,“善人之宝”与“不善人之所保”两句相对应,“之所保”显然是被动式语态,意即不善之人被“道”所担保,即为中保;“善人之宝”是主动态,意即善人视“道”为至宝,用来救人。两句联起来,意思很明白:“道”是善人所用之“宝”,用来“保”不善之人。联系前面老子所说“圣人常善救人,无人被弃之不顾;他是不善人之师,不善人是其资材”(27章)来看,意思就更清楚了。《圣经》称耶稣是罪人的中保。耶稣说:“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

圣人“外其身而身存,以其身托天下”(7、13章)。按照希伯来传统,赎罪祭须由祭司年年献上。耶稣作为大祭司,将自己的身体一次献上,成为认罪悔改者永远的赎罪祭。老子说:“舍弃肉身性命去为天下的人,堪为普天下的寄托;舍弃肉身性命去爱天下的人,堪得普天下的信靠”(13章)。耶稣三天后复活,老子说:“圣人把自身置之度外,他反而存活”(7章)。

第三, 君王

所谓圣人耶稣是君王,不是指世上一般的君王,乃是指心灵之王。“圣人说,那为国受辱的,就是社稷之主;那为国受难的,就是天下之王”(78章)。一个柔弱如水、只身承担一国罪孽和凶难的人,竟然为主为王,且为天下王,这在人世间实在是难以想象的。唯有《圣经》记载道成肉身的耶稣,他“替这一国死,并要将神四散的儿女聚集归一”(约翰福音)。为什么柔弱如水、受苦受难的人,反而为主为王呢?其实老子前面一句话,已经是个清楚的交待了:“圣人的作为不是恃仗自己的能力”(77章)。这对历史上的“耶稣现象”,是一个多么真切的预告啊!

老子又说:“知道其荣耀,却甘守羞辱……而成为掌权者”(28章)。老子在另一处暗示了“我的话有来头□ (宗)、我的事有主人(君)”之后,便说“圣人被褐而怀玉”:圣人外表是粗麻衣,内里有真宝贝”(70章)。老子说的“君”与“宗”,看来就是这圣人。

老子说圣人“视世人如婴孩,视百姓如刍狗”,(49、5章),也表明了圣人为主为王的职份。

唯有心灵之王,是万王之王,永恒之王,普世之王。《圣经》上说耶稣“远超过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不但是今世的,连来世的也都超过了”(以弗所书)。看来历史没有否定这一点。连显赫一时、不可一世的拿破仑也说:我们这些地上的君王都是过眼烟云,耶稣的国度将没有穷尽。

综上所述,老子在描述圣人时,竟然完整地内涵着以色列人所预言、《圣经》所见证的耶稣的全部职份:

不见而明,不行而知,实行言语之外的教化,将众人从过犯中领回来,从而是完全的“大先知”;

做世人认识上天的“式”,作赦免不善之人的“保”,受辱牺牲而又存活为王,从而是希伯来人所称的“大祭司”;

在受苦受难后为主为王为官长,像对待婴儿与刍狗一样统摄人的心灵与生命价值,从而是独特的“大君王”。

这三重职份同时落在“圣人”一身上,是非常奇妙的;在中国描述的这位“圣人”,同以色列出现的耶稣切切吻合,更是“神迹”无疑。


<<上页 目录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