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本像 |
|
圣人的原形是道,他是道的化身,是道的本像,这一点在《老子》中是不言而喻的。
老子所领悟的道,原本是无形无象、恍惚空虚的(14章),或“大象无形”(41章),或“其中有象”(21:2),可知“道体”不是一个可以确切见识的存在,《圣经》亦说“从来没有人见过神”(约翰福音)。
然而,老子在35章谈到大道之象来到天下时,却一反常态,分外明确地说:“柄持大道之象者,普天下都前往归向他。普天下都归向他,也不会互相妨害,反而得享安息、平安、太平”。
同老子的“执大像,天下往”极相似,大先知以赛亚预言说:“到那日,耶西的根(耶稣)立作万民的大旗,外邦人必寻求他,他的安息之所大有荣耀”;“以色列的圣者如此说:你们得救在于归回安息,你们得力在于平静安稳”。《圣经》反复见证说:耶稣是“神本体的真像”(希伯来书、哥林多后书、以西结书等)。耶稣自己也多次说:“你们若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
老子谈圣人绝大多数用“是以”引出来。“是以”,即“因此、所以”。在讲完道体、道像、道性、道理之后,用“是以”引出圣人的作为来,这就不仅有肯定圣人存在的意味,也有圣人必然、已经存在的意味;不仅是一个逻辑的结论,也是一个现实的描述。老子的态度完全是不容置疑的。比如:“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63章):轻易的许诺,必不大可信;看起来容易的,到头来必难。所以,圣人犹有艰难之心,但终无难成之事。
有一处,老子甚至用描写大道的语言来描写圣人:“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2章)。有人怀疑此处为错简,这是无法以常识来解释时的一种自我开脱办法。其实《圣经》正是这样来描述耶稣的:“太初有道……道就是神……万物都是藉着造的……他来到世界,世界也是藉着他造的,世界却不认识他……他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约翰福音1章)。
更有奇者,老子视圣人与神为一方,而非与人为一方:以道来统辖天下时,鬼怪不作祟于人,神只不伤害人,圣人也不伤害人。这样两相和好……(60章)。可见圣人是与神为一方的,而不是与世人为一方;他是属神、属道、属灵界的“人”,而不是一般的人。这是值得细心玩味的。
又有,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5章),妙得很,圣人在人间恰恰就是承担大道在宇宙的角色:他对世人,正如大道对万物一样,在其里面者,便有神圣的价值,否则,不过是一把稻草或泥土而已。由此也见圣人恰是大道在人间的化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