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不是逻辑论证得来的,乃是大道的启示

 

 
 

最值得深思的问题是:老子在论道时,为什么提出一个圣人来?为什么老子反复展示这样一个被学者门视为“莫须有”的人物形象?

如果说这位“圣人”是一个虚构,那么必须要问:为什么非得有这么一个虚构不可呢?不然,为什么一字千金的老子竟重笔墨地“虚构”他?

如果说非得有这么一个虚构不可,那么,古往今来又有谁曾经从大道的本性中逻辑地推论出:非得有这么一个圣人不行?

事实上,我们既不能说圣人是老子纯粹多余的虚构,也不能说圣人是大道在逻辑上的必需。我们必须承认,无论圣人或大道,都不是人的逻辑和理性的产物,恰恰相反,是“弃智、绝学、无知、塞其兑、闭其门、致虚极、守静笃”得来的,是“为道日损”得着的启示,而不是“为学日益”求来的学问。

所以,我们应当想到,既然老子的道是领受上天的启示而来,那么,这位“圣人”如何占据了老子的心智,也就不能完全用理性分析、逻辑推论的方法得知了。

其实,我们可以想像:既然大道是无所不为的,那么,道将自己启示于人类就当在意料之中,而绝非不可思议的事;而道化身为圣人来到人间,自然也当在启示其中,被老子所接受到了;既然老子得到了如此的启示,那么,他宣达“圣人”时不论不辩、直笔而出、言之凿凿、不容置疑的口气,也就当在情理之中了。


<<上页 目录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