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超越者

 

 
 

老子强调“道”太大,人不能用任何形象来比拟;可以用形象来比拟的,一定是藐小的东西(67、14、41章)。世界上唯有基督教像老子这样,彻底地排除一切偶像。

老子一面说大道“无象无形”(67、41章),一面又说“有象有物”(14、21章);《圣经》也一面说神“不能看见”(提摩太前书),一面又说“见神的面”(但以理书、以赛亚书)。这里的蹊跷在于:“无形无象”的存在,也是一种存在,只是相对于人有限的感官头脑来说,仿佛不存在的样子。

那么,既然人的理解力达不到,老子又凭什么断定大道的存在呢?答案是:人除了感官,还有心灵,心灵可以领悟到感官感受不到、头脑理解不了的东西。这就是灵界的事。耶稣说:“神是灵”(约翰福音)。

老子没有直接用“灵”来描写道。但老子说“恍惚之中有象,有物,有精,有真,有信”(21章)等等,显然是指“灵界”状态,是老子与至上至真至善至信的灵相交时的情形。老子用来与灵相交的,显然不是他的感性或理性,而是灵性。“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约翰福音),“尘土仍归于地,灵仍归于赐灵的神”(传道书)。

这就是为什么老子“令人不解”地大肆否定人的智慧和学问:“智慧出,有大伪”,“弃智、绝学”、“无知无欲”(18、19、3章)。这绝不是反智主义、愚民主义。事情没这么简单!老子的深意是:第一,靠人的知识不能进入道的境界,所以,第二,拘泥于知识就会阻碍求道,只追求知识就是背道而驰,以知识为是就会以道为非,正所谓“夫唯有知,是以不我知”(70章),所以,第三,人间知识会使人陷入偏执罪衍痼疾而不自知,即“不知而以为知道,便是病了“(71章)。(见“解读资料之十四:老子的谦卑”)

所以“自见者不明”(24章),“自以为能看见的,就是瞎子”(耶稣);所以“我要灭绝智慧人的智慧,废弃聪明人的聪明”(哥林多前书);所以“神的道向聪明通达的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耶稣)。

有人浮浅地赞誉老子的道是“智慧的辩证法”。错了!道是超越了一切辩证现象的绝对的“一”。老子行文中的辩证语句,要么是对人间现实性的一种批判,要么是对人的有限性的一种揭示,要么是对本体超越性的难以表达,没有一句是从正面意义上予以肯定的。(见“解读资料之十五:道与辩证法”)


<<上页 目录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