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忍负十字架
凡为主所选召,并被纳在他圣徒群中的人,当准备过一种艰苦卓绝、忍受无数愁苦的生活。
这是天父的旨意,借此方法试验他们。
上帝首先从他的独生子基督开始,然后将这方法推广到他所有的儿女身上。
虽然基督是他所最喜爱的儿子,也是他所最喜悦的(参太三17,十七5),但我们知道,基督并
未从父受到宽仁与放纵。所以可以说,当他在世的时候,他不仅常经忧患,而且他的整个生活,
就是一种继续不断的十字架生活。
当我们在不愉快和困难的环境中,想到我们要和基督忍受各种灾难,和他一同受苦,这对我们实
在是一大安慰。为了要脱离诸般罪恶而进入天国的荣耀,必须经历许多艰难(参徒十四22)。
这样将大大减轻因背十字架而受的痛苦!
我们愈受痛苦,我们与基督的交通就更坚固!
因为与基督有交通,痛苦不但对我们成为幸福,而且也大大增进,并有助于我们的幸福与救恩。
第一,除非我们清楚看出我们自身的愚蠢,不然我们很容易将一切成就都归于肉体,过分地夸张
自己的力量,以为无论遭遇何种困难,我们自己都所向无敌,是不可征服的。
这徒然增加自己的愚妄、虚幻和对肉体的信赖,这样能叫我们骄傲悖逆神,仿佛我们自己有充分
的能力,无需仰赖神的恩典。
为要抑制我们的狂妄,他最好的方法是从经验上证明出我们不但是愚昧的,而且也是极其脆弱。
因此,他使我们蒙羞、贫穷,夺去我们的至亲,又叫我们受疾病或其他灾害的折磨,受尽无限的
痛苦。
经过这许多的挫折之后,我们就不敢骄矜了。
既然谦卑下来,才知道唯有求神的力量,才能叫我们在艰难困苦之中站立起来。
他承认在顺利的环境中,使他茫然错乱,麻木不仁,忽视了那位他所应当倚靠的神的恩典,反而
一心靠赖自己,好像他自己永不跌倒。
虽然在顺利中,许多圣徒自以为有优越的忍耐和恒心,可是恒心受不幸的打击,身经患难,才知
道那是虚伪的。
信徒因属灵的疾病而受到警惕,于是谦虚而获益。
摒除对肉体的愚蠢信赖,而重视神的恩典。
他们如此躬行实践以后,便经历神的保护即在眼前,而且神的保护对他们就是一个强固堡垒。
因为神应许信徒,必在他们的患难中帮助他们,当他们靠神的能力而不凭自己的力量时,确能忍受患
难,这样的经验使他们知道是真经验。
所以,忍耐给了信徒一个证明,神所应许作他们随时的帮助的话是可靠的。
这也坚定了他们的盼望;因为人若不把将来寄托在神的真理上面,那就未免太忘恩负义了,因他们已经
发现这真理是坚定可靠,永不变更的。
现在我们知道,从十字架所得的利益如江河涌流。假使我们放弃了以前信赖自己力量的错误观念,将发
现我们自己一向所喜爱的虚伪,我们属乎血肉之体的骄傲,就必垮下来。
当我们如此谦虚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唯有依赖神,才不致于跌倒而沉于失望之中。
而且从此胜利中会产生新的希望,因为当神应验了祢的应许的时候,他也必为将来证实他的真理。
因为革除了盲目的自私,对我们益处不小,从此可以完全认识自己的软弱;对于自己的软弱有瞭解以
后,就不再信靠自己;不信靠自己到一个程度,那就是要完全依靠神的帮助;我们既能完全靠神的帮
助,就能胜利地一直蒙保守到底;依靠他的恩典,我们即可知道他的应许是真实可靠的;既知道他的应
许是真实可靠的,那么我们的希望就更坚固。
当然,除了神所给他们的顺服以外,他们不可能表示其他的顺服,但他很喜欢用此法来显明并考验他给
圣徒的恩典,使这些恩典不致于被隐藏起来而变为无用。
当神的仆人公然显示他能力的恩赐,与在患难中的坚定不移的时候,正如圣经所说,为的是要试验他们
的忍耐。
所以说:“上帝试验亚伯拉罕,就证明他是虔诚的,因他甘愿献上他的独生子为燔祭”(参创廿二
1-22)。
因此彼得说,我们的信心受患难的试验,正如金子在火炉中受试验一般(参彼前一7)。
上帝是公义的,他为使信徒不隐藏他所赐的美德,就叫这美德有表现的机会,所以圣徒受患难的磨炼是
有充足理由的,因为他们若没有经过患难,就不足以表现他们忍耐的美德。
假如他们依照自己的意思,进行一切,他们就不知道什么是跟随上帝。
辛尼加(Seneca)引一句古语说,当他们劝勉人以忍耐的心情忍耐痛苦时,总是劝勉人“跟随上帝”。
这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当他以赤子温柔之心愿意忍受上帝所加给他的惩罚时,他才能顺从上帝的轭。
如果我们觉得我们在一切事上都顺从天父是最合理的,那么我们就不当否认他可以用各种方法来锻炼我
们的顺从之心。
对我们来说,这恰如一匹不羁之马,只要略加纵容,叫它安闲数日,即觉不易驾驭,不再像从前一样地
顺服主人。
换言之,上帝所指责以色列人的,说我们也正合适;当我们“渐渐肥胖光润”的时候,我们“便踢跳奔
跑”,反击那喂养我们的(申卅二15)。
上帝的仁慈应当促使我们想到并爱他的良善;但因我们不知感恩,反而因他的宽大屡次败坏,因此我们
需要纪律的约束,以免肆无忌惮。
我们所患的疾病各不相同,所需要的救治也不相同。
因此各人所需要的十字架各有不同。天上的神医明白病人健康的情况,对某些病人投以温和的药物,对
某些病人予以猛烈的治疗,但他不疏忽任何患者;因为他知道全世界都是病人,所以没有一人可以避免
他的诊断。
只须略加检讨,我们即可找出我们所犯的是应受这种谴责的过失。
虽然如此,我们不当骤下断语,以为劝勉忍耐是因为我们应想起罪来。
圣经告诉我们的另一个原因,便是在忧患中“我们受……主惩治,免得和世人一同定罪”(林前十一
32)。
他磨炼我们的目的,不是要毁灭我们,乃是要拯救我们,不叫我们和世人一同被定罪。
这一思想使我们记起在圣经另一处的教训:“我儿,你不可轻看上帝的管教,也不可厌烦他的责备,因
为上帝所爱的,他必责备,正如父亲责备所喜爱的儿子”(箴三11-12)。
我们既然认识所接受的是父亲的管教,岂不应做顺命的儿女,而不应像那些悖逆绝望的人,顽固犯罪,
执迷不悟?
我们跌倒了,神不及时更正,召我们回转,便将丧失我们。所以使徒说:“你们若不受管教,便是私
子,不是儿子了”(来十二8)。
当他以仁爱待我们,关怀我们得救时,若我们不能忍受神的磨炼,便是极端地邪恶。
圣经对信徒与非信徒作一区分:后者为罪的奴隶,往往因受责备而愈加顽固刚愎。前者如出生高贵的孩
童,将因悔改与更正而获益。
你们究竟属于何者?应该有所抉择。
这个问题,我既已在别的地方讨论了,在此处只点到为止。
当上帝以他的任务交付给我们的时候,我们应当知道这是何等的光荣。
我所谓为义受逼迫,不但是指为卫护福音受苦,也是指为卫护任何正义而受损害。
因为不论是为着阐扬上帝的真理,反对撒旦的虚妄,或为着保护良善,制裁强暴,我们都会引起
世人的仇恨和嫉视,甚至威胁到我们的生命、财产与声誉。
当知我们既然是事奉神,就不当以此为烦恼;他口中所宣布为幸福的,我们不当以为不幸。
诚然,穷困本身是很不幸的,流亡、受辱、被拘禁等事也都是很不幸的,而在这世上最大与最后
的不幸则是死亡。
但当上帝的眷宠加在我们身上时,这一切的不幸就变为对我们有益了。
因此,我们要以基督的称许为满足,不要听信肉体虚伪的意见。
这样,我们就能如使徒一样快乐,因被认为是“配为这名受辱”(徒五41)。
我们若被驱逐出国,我们就更靠近上帝的家,与神有亲密的相交。
若受凌辱,就逃到基督那里,在他里面有更稳固的根基。
若被人责备侮慢,在上帝的国里,将得到更大的光荣。
若被杀害,就可进入永远的荣耀。
如果我们低估了主所看为贵重的事,以为这些比不上今世虚幻的荣华,那就真的是我们的耻辱
了。
正如彼得所说的,由于我们的受苦,基督的荣耀得以在我们身上表明出来(参彼前四14)。
但因为对于高尚的人格,侮辱是比一百次的死更难忍受,所以保罗警告我们,不但有逼迫,也有
谴责正在等候着我们,缘故是因我们信赖永生的上帝(参提前四10)。
在另一处地方,他以身作则,劝我们欣然忍受一切的“美名和恶名”(林后六8)。
假如圣徒不经历忧患,就不能在背十字架上学会忍耐。
假如在贫困中不感觉忧苦,在疾病中不感觉烦恼,在羞辱中不感觉忧伤,在死亡中不感觉恐怖?
椂哉庖磺械牟恍胰舳己敛还匦模衷跄鼙硎境鲆桓鋈巳淌芑寄训哪托阅兀?
但因为每一种不幸都叫我们痛心,此乃自然之事,所以一个信徒要借着抵抗并胜过他们的忧苦,
来表显他们的坚忍。
当我们受相当刺激的时候,就当忍耐,并因敬畏上帝而抑制自己的冲动。
当他为忧患所打击,却仍以上帝所赐属灵上的安慰为满足,由此可以见出他的喜悦与兴奋。
由此,你们知道,所谓忍耐背负十字架,不是消除了对一切忧患的感觉,好像古代斯多噶派对一
位伟大人物所作愚笨的叙述,说他消灭了一切人性,对一切荣辱都能无动于衷。
究竟他们从这一种“崇高的智慧”能得到什么益处呢?
他们凭空幻想一种忍耐,是从来不曾见到的,在人间从来不曾存在的。他们所说的忍耐精神是那
么完全,致使它完全脱离于人的生活。
这种似是而非的理论,大体上说是从怠懒的人来的。他们喜冥想,恶行动,除了作白日梦以外,
别无贡献。
他曾为自己和别人的患难悲哀哭泣,他对门徒所教训的也没有两样。
他说:“你们将要痛哭、哀号,世人倒要喜乐”(约十六20)。
他曾明白承认哀恸的人是有福的,谁能把它改变为罪恶呢(参太五4)?
假如把每一恐惧都看作不信,那么,我们对他所受的惊慌恐怖,又将作何解释呢?
假如一切悲伤都是可厌的,那么,主耶稣承认他的心“极其伤悲,几乎要死”,我们又怎能快乐
呢?
而虔诚的热情则和一切困难斗争,以致服从神的旨意。
主对彼得所讲的话说明了这样的冲突:“你年少的时候,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但年老的时候,你
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约廿一18)。
当彼得被选召以死来荣耀上帝的时候,他并不是出于勉强,也没有抗拒,否则他的殉道便不足称道。
不过,他虽然以最大的诚意顺服神的旨意,但没有摒除人性,所以他处在内在冲突的困扰中。
当他想到为他所存留的流血死亡,内心便觉恐惧,颇思逃脱。
但在另一方面,当他想到这是出于神的旨意,他立即压抑一切恐惧,欣然顺从了神的旨意。
因此,不论我们遭受任何痛苦,甚至是心灵上的最大伤痛,我们亦将忍耐到底。
一切患难都会刺伤人。
当我们受疾病痛苦的时候,呻吟不安,祈求康复。
当我们为穷困所迫的时候,我们感觉凄凉悲伤。
当我们被人侮辱、藐视、得罪时,我们感到不安。
当遭逢亲友失丧的事时,我们必流泪悲痛。
所以,虽处在忧愁、痛苦、怨恨、泣泪之中,我们必要鼓励自己,汹涛骇浪虽漫过我身,我们的心仍能
欣然忍受。
很少哲学家有那么高明的智慧,能够体会到我们受磨炼是出于神,所以应当服从。
他们甚至以为忍受磨炼是无可奈何的。
这岂不是说,我们之必须服从上帝,是因为我们无法反抗他?
服从上帝若是出于不得已,那么,要是能够摆脱上帝,就可以不服从他了。
因此,基督徒对忍耐的劝勉乃是:我们不论是穷困,流亡,被拘禁,受谴责,或疾病,或丧失亲友,或
遭受其他灾难,我们必须承认这些都是出于上帝的旨意和安排;而且相信他所行的都是最公正的。
若将我们日常所犯的无数过犯,和他所加于我们的磨炼相比,我们岂不应受更严厉的责罚?
我们的情欲必须克服,且须接受约束,因恐一旦放纵,即将陷于不法的罪中,这岂不是很合理吗?
因为,我们的罪岂不值得我们受上帝的公义和真理的判断吗?
假如上帝的公义表现在苦难中,那么我们若对之埋怨或反抗,我们就难免犯罪。
我们不再听到哲学家冷酷的话语,以为我们的服从是不得已的。
但我们得了一个有力的教训:我们必须服从,反抗是不合理的。
必须忍耐接受苦难,因为不忍耐等于反对上帝的公义。
如果受苦于我们有益,为什么我们不应该以感恩与和平的心去忍受呢?
所以我们之忍受苦难并不是不得已的服从,乃是承认这是自己的益处。
我们受十字架的痛苦愈重,所得属灵的喜悦就愈大,这是我们以上讨论的结果。
这是应当感恩的,而感恩没有不含着欢乐的。
如果对主感恩和赞美,非有快乐的心情不可棗没有任何足以压制这种心情的事棗那么就明显看出,
神就要以属灵的快乐去调剂十字架的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