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2、 新约教会的诞生


  

第二章、新约教会的诞生



1.教会的英勇时代

  基督早已预先告诉他的门徒说:「他们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们」。 教会的第一个三百年,信徒不断经历火炼的逼迫,这段时期被称为「教会的英勇时代」。



2.使徒教会遭受逼迫

  许多教会领袖及新兴教会的信徒,为了信仰而受苦。新约圣经中可以看到早期逼迫的记载。彼得和约翰不止一次地下监受刑;司提反与雅各均遭杀害,以殉道者之身受死。

  有一次,保罗在哥林多的同工被犹太暴民拖进罗马方伯迦流的公堂,迦流不愿审问,要犹太人自己去处理;当犹太人仍不停地控告保罗,方伯生气地把他们撵出公堂。

  基督徒最先所受的逼迫是来自犹太人,但过了不久,罗马政府对基督徒的态度也有了改变。



3.第一个逼迫基督徒的罗马皇帝——尼禄

  公元64年,当罗马皇帝尼禄(Nero)在位时,罗马城发生一场大火,延烧了六天六夜,全城绝大部份焚为灰烬。谣言传出,放火者是尼禄王本人,于是引起罗马人对皇帝的愤慨;为了转移百姓的怒恨,尼禄便嫁祸于人,将焚城巨祸归咎于基督徒。虽然这是捏造的控告,却有无数基督徒被捉,遭到残酷的逼迫。有些人被缝在兽皮里,任凭猛犬撕成碎片;有的女人被绑在野牛后面,拖曳至死;入夜以后,基督徒一个个被绑在尼禄庭院的火刑柱上焚烧,凡是恨恶基督徒的罗马人可以自由进入庭院参观。在这同时,尼禄王本人则驾着马车在庭院中绕行,邪恶地享受这幅残忍的景象。

  根据传说,使徒彼得与保罗都在尼禄逼迫期间相继于罗马殉道。据说,彼得是倒钉十架而死,在行刑前,他要求将十架倒置,因为他认为自己不配与他的主以同样方式去世。身为罗马公民的保罗,则被斩头而死。

  这时期对基督徒的残杀,只局限于罗马城,还没有扩展成全国性的大逼迫。



4.伊格那丢、游斯丁与坡旅甲

  接下来的一百年中(公元68~161年),罗马帝国尚没有对基督徒作全国性的逼迫,只在某些地区分别处死基督徒。这期间最著名的几位殉道者是:安提阿主教伊格那丢(Ignatius),士每拿主教坡旅甲(Po1ycarp),以及伟大的护教士游斯丁(Justin)。游渐丁勇敢地着书,竭力而有效地为基督徒辩护。

  依格那丢(公元67一110年),是在皇帝的命令下被捕,被宣判投入罗马的野兽笼。他早已渴慕这份将生命献给救主的荣耀,因此他说:「愿野兽急切地扑向我,否则我将激动它们。来吧,群兽们;来吧,撕裂和践踏,碎骨与断肢;来吧,恶魔凶残的折磨;唯让我得着基督。」

  坡旅甲是经使徒亲自带领的最后一位信徒。他被捕后,被带到士每拿的竞技场中,场内坐满了观众。由于在基督徒的敬拜场所中,没有神像的设置,异教徒认为基督徒不信神的存在,控告他们是无神论者。罗马地方官提醒坡旅甲,既然他年事已高,不如藉着与重众一同呐喊「除掉无神论者」以表示自己的悔悟,坡旅甲直视着眼前的群众,用手指着他们喊着说:「除掉无神论者!」

  接着地方官对他说:「辱骂基督,我就释放你!」

  但坡旅甲回答说:「八十六年来我事奉他,他未尝亏负过我,我怎能咒骂这一位曾经拯救我的人?我是基督徒,他是我生命中的王!」

  于是地方官向群众宣布说:「坡旅甲承认他是基督徒了!」

  群众喊叫说:「把他烧死!」

  立时,木材堆集了起来,坡旅甲请求不必将他捆在火刑柱上,他说:「就让我这样吧,因为那加给我力量的必能帮助我坚立在柱前,无须用钉子将我钉牢。」于是柴堆被点燃起来,当火焰吞噬坡旅甲之际,他大声祷告说:「主啊,全能的神,基督的父,我赞美你,因你使我配在此时此地加入你见证人的行列,得以分尝基督所饮的杯。」坡旅甲于公元156年殉道。

  殉道者游斯丁(公元100一166年),是一位哲学家,他与另外六位基督徒一同在罗马被鞭打后斩首,他以喜乐的见证面对死亡。他最后的话是:「我们不求别的,只求为主基督耶稣受苦;因为在基督审判台前,这将带给我们救恩与喜乐。」



5.马可奥热流继续逼迫

  罗马皇帝马可奥热流(Marcus Aurelius)下召将基督徒的产业归给告发他们的人。这个召令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凡想得到基督徒产业的人,立刻就向政府告发,逼迫也随之成为全国性的行动。基督徒在各处被搜查出来,遭到严审及杀害,他们的财产也同时归给了告发者。

  在高卢(今日法国)南部,里昂和维也尼教会也在马可奥热流统治下大受逼迫。政府使用各种酷刑,威逼基督徒否认信仰,但当那些逼迫者发现没有任何刑罚可以叫基督徒否认信仰时,他们便将有罗马公民身份的基督徒斩首,其它基督徒则抛给竞技场内的猛兽。

  异教徒从远近各地涌进竞技场观赏,欢乐地看着基督徒步向死亡。最后轮到的一位是白兰地娜姊妹(B1andina),她已经亲睹许多人殉道,也不断鼓励其它基督徒要至死坚定;最后她自己带着感恩和喜乐,勇敢地走进竞技场,立时,一面网子将她罩住,把她展露在凶悍的野牛面前,好几次野牛用尖角将她抛上高空,终于把她蹂躏至死。

  他们将殉道者的尸首焚烧,把灰烬洒在隆河里,并讥讽地说:「这下,且让我们看看,他们的身体还会不会复活?」



6. 风暴中的平静

  马可奥热流去世后,逼迫平息,平静约有七十年;其间除了公元200年至211年皇帝瑟维如斯(Septimius Severus)在位时的短期逼迫外,教会大致来讲,都得享安息。

  这期间,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曾掀起狂烈的逼迫,俄利根(Origen)的父亲与许多殉道者一起被处死。俄利根在他父亲殉道之时,仍是个年幼的孩子,他的母亲费了好大的努力才拦阻他不走上殉道者之路;后来,他成为基督教最伟大的学者,这时期,另一位殉道者是一位伟大的教父爱任纽(Irenaeus),他曾以精彩的文笔写了「驳异端书」。



7.摧毁教会的努力

  第一位有计划地要毁灭教会,而展开全国性大逼迫的皇帝是德修(Decius)幸亏他仅在位两年(公元249~251年)。经过七年喘息之后,教会又进入皇帝瓦勒良(Valerian)的逼迫;接下来,教会再度获得四十年平静。公元303年,罗马皇帝戴克里仙(Diocletian)又开始大肆逼迫,他的继承人加利流(Galerius)也继续逼迫之举,直到公元311年。

  这时期基督徒所遭受的折磨,极其残忍恐怖,非笔墨所能形容。教堂被毁、圣经被焚,无论殉道人数或刑罚的残酷,此次逼迫都远超过其它各次,因为这次逼迫是有计划、全面的行动,存心要把基督教从帝国中连根铲除。杰出的教会领袖居普良(Cyprian)就是在此次逼迫中殉道;俄利根于受苦刑后不治,也死在这个时期。

  许多罗马的基督徒在城郊的茔窟中找到避难所。这些茔窟乃是一大片深入地底的信道,由于罗马城是建在较软的石头上,政府严禁百姓在城区内埋葬死人,因此,在罗马城郊挖掘了许多又长又窄的隧道,彼此相连,长者可以蔓延五百哩,而且彼此跨越、转接,形成一个垂直的迷魂阵,有些地方甚至深入地下三十尺。就在这些隧道的墙边上,人们一排排地挖掘,安葬死人。一旦逼迫临到,许多基督徒就躲进这些茔窟中;他们也将殉道的弟兄姊妹被剁剩的残肢,埋葬在其中。

  戴克里仙和加利流的逼迫,是所有逼迫中最厉害的一次,但也是最后一次,异教世界终于耗尽它的威力,发完它的狂暴。



8. 加利流宣布停止逼迫

  公元311年,皇帝加利流突罗不治之症,痛苦万状,在病床上发布了一项诏谕,准许基督徒恢复聚会,并请他们为皇帝及国会祷告。

  加利流这项诏谕不能算是基督教的完全得胜,因为加利流只是给予基督徒一部份容忍而已,虽然如此,教会全面的得胜已经近在眼前了!

  



研讨问题:


  1.逼迫对于教会的影响是什么?

  2.解释以下名词:加利流、罗马茔窟。

  3.为什么有些基督徒渴望成为殉道者?

  4.罗马政府为什么要逼迫基督徒?

  5 . 为什么我们对公元70年到300年间的教会情况所知不多?

  6 . 阅读一些殉道者的传记,写下你的感想。

  


 

重建时间:2025年7月4日 ------- 13/10/22/星期二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 by ZhuNei.Love 3
闹鳌U庋焕矗头铣嘶浇绦叛龅囊庖澹惺难远脊橛谖抻校矣牖酵降募は嗟执ァ?BR>
  为什么有些基督徒只在他们喜欢的时候才来教会做礼拜呢?为什么有一百位会友的教会,参加祷告会的只有十几个人呢?乃是因为这些心中隐藏着世俗主义的观念。

  为什么有些人挥霍无度,然而在神国需要的经费上却一毛不拔呢?为什么有些人公开宣誓,但事后就毁约?为什么有些人答应守安息日为圣日,过一阵子之后却在星期天去参加家庭野餐会或外出度假旅游,甚至只是待在家里而不去礼拜呢?其答案都是世俗主义的作祟。

  为什么有些基督徒那么容易换教会,而且往往并没事先调查清楚就随便加入呢?还不是因为世俗主义!这些人心里有个假设:宗教只不过是生活上的一种调济,应该保留在一范围内;他们认为:无论如何宗教都不可侵入他的计划、欲望、便利、活动、取舍之中。

  他们要神,却不要神干涉他们的私生活。他们虽然说愿意接受教会会友所需要履行的一切条件、誓约、信仰告白,但是,他们心里如果隐藏着世俗主义的念头,那些誓约就变得毫无意义。世俗主义好像漂白剂,会将许多颜色都除掉了。

  圣经信念与现代世俗主义的对抗

  “起初神……”,圣经开宗明义就告诉我们人生的哲学与主旨。“起初神”这是说到万物属于祂、藉着祂,也是为着祂而有,我们的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祂;有了祂,人生就有了基础,在祂的光中得以见光。根据圣经,就各方面来说,神乃是人生的必须,神也是人最大的方向与目标。

  “人生的主要目的乃是荣耀神,以祂为乐”(韦斯敏斯特要理问答第一条),这句话虽不是直接从圣经上引出了的,但其中的思想却是出于圣经。为神的荣耀而活乃是人生主要的目的,这种说法是根据圣经的人生观而来。

  根据圣经,人活着是为了信仰,信仰并不是为了生活,并不是因为信仰能帮助我们的生活才相信;相反的,我们活着是为了要达成信仰的要求,我们生活中其它一切的事,都是为了达成信仰的目的——这就是基督徒应有的人生观。神的存在是一个伟大的事实,也是人生的目的,其它一切事情的意义都是在于神,若没有神,人生将是一片空白,毫无意义,人生就陷于盲目的机遇中。

  没有神,人生等于零 ,如果我们不以信靠圣经中这位神为起点,那么在宇宙中就没有一件事情对我们是有意义的。人生之所以有意义,乃是因为其背后有一位无限的神,祂按照自己的主权,根据祂无上的智能已经做了奇妙的安排。现代世俗的思想与生活受了一个与“荣耀神”完全相反的信仰所控制。现代思想以人为出发点。并且认为人可“足乎已而不待于外”。现代思想也把神带来了——却不是圣经中的神,而是世俗主义自己所造出来的神——以便于以后有需要时,他们的“神”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现代思想把“神”看成一个好帮手,往好处说,就是神对人的道德有帮助。现代思想不认为神是万物的根源和目的,现代思想的根基并不是圣经的启示,而是属人的哲学与臆测,它是以人为中心去看万事万物。

  务必反对世俗主义

  如果我们想要遵从圣经的人生观,就必须向世俗主义挑战,并需要断然拒绝其影响,跟它妥协是行不通的。我们必须承认自己是与众不同、分别为圣的人,我们唯有在神的光中才得见光。

  我们要靠着神的恩典,正视今日世界,并要明确的宣告我们全然接受并归依圣经中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我们如此归依圣经中的人生观,可能会立刻成为人们讥笑、指责的对象,我们可能被形容为“心胸狭窄”、“不能容忍”、“落伍”、“不学无术”、“钻基要主义的牛角尖”……等等。但,我们根本不必惧怕这些的讥讽,我们乃是为着基督而受羞辱。只要我们能为自己的信仰提出自由,我们就可以挺身昂首、毫不妥协地为神作见证。

  真正的基督徒绝不会是个失败主义者!只要上帝活着,祂的应许是永不改变的,我们必须有信心,勇敢的面对我们所遭遇的一切。面对世俗主义,我们所要做的头一件事就是:必须认清世俗主义的真相;教会应该就事论事,不应在那里耍花枪;明明教会有些事已经不对劲,却装腔作势、虚与委蛇,认为一切都在顺利进行、毫无问题。教会忠信人士应当坦城、勇敢的面对世俗主义、予以迎头痛击,不但要指出其错误观念,同时也要阐明与之相反的、圣经的人生观。虚张声势是于事无补的,佯称基督教与现代文化之间并没有天渊之别也是无用的。时候到了,我们应当觉醒,二者之间隔阂的事实的确存在。

  世俗文化尽其所能的想要侵吞教会;世俗文化已经侵吞了不少的教会,因为那些教会在不知不觉中依从了以人为中心的文化,从未向之挑战或提出反抗。唯有真正忠于圣经的信仰(有时被称为改革宗信仰)才能向世俗主义挑战。

  真能与世俗主义对抗的,就是“全体主义(Totalitarianism)”,一贯的、忠于圣经的信仰就是全体主义,所有对圣经半信半疑的思想体系,都含有分裂的种子,终必失败。而加尔文主义正包含着钢铁一般坚固的立场,它必然会延续下去。

  现代世俗文化将神限定在一个“宗教特区”里面,反之,我们按照全套圣经真理,相信人生命中所包含的任何事,都是为荣耀神而存在的;所以真正忠于圣经的基督教信仰与世俗主义是完全对立、背道而驰的。

  仅仅传讲灵魂得救,并不能对抗世俗主义,我们还必须阐扬“生活上的得救”以及“为神的荣耀,将生活全然奉献给神,”的真理。换言之,我们一切的传道、见证都必须将神的荣耀摆在第一位,甚至人的得救也是为了神的荣耀。

  神的荣耀第一,人的得救第二 ,要对抗世俗主义,我们必须要将神当得的荣耀归给祂,把神放在神应得的地位上。狭义的信息不能对抗世俗主义。目前最急需就是真正的基督教教育,荷兰的加尔文派教会在荷兰及美国,在这一点上都做了先锋,并获益匪浅。

  有人说:“是的,我相信我们学校应当念圣经,我们应当有暑期圣经班、主日学……等等”,但是,把这一切加起来,这是没有解决基督教的难题,我们所需的并不是在世俗化的教育体系中加上一些基督教的教育,而是一个让神居首位,凡事荣耀神的教育体系——不仅仅在课程中加上圣经与宗教,乃是以圣经中的人生观与圣经中的真理来主导整个的课程。

  如果学校中老师们的思想受了杜威哲学的影响,在这样的学校中即使有圣经可念,或教几门圣经课程,也不能说它是基督教的学校,充其量也不过是传授学识而已。我们所需要的乃是真正的基督教教育,这样的教育已经通过考验,证明它真正是教会的后盾。当然这种教育耗费相当庞大,需要人们的慷慨捐献,还需要具有伟大信念的人肯为之摆上。但是,这将带给学生纯全的教育,其果效宏伟,值得我们重视。我们真应该抛弃一切的嫉妒与成见,以宽大开放的心来思考这件事情。

  第二,教会在接受人成为会友时应该用比较高的标准。当然,这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难。不过,我们还是应当很认真地询问那些想要加入教会的人:“你是不是打算很很忠实的参加教会,还是只有在心血来潮时才参加一两次聚会?”我们也应该问他们是否真心愿意成为忠心的管家?是否愿意认真守安息日?在神国的利益私人计划、愿望产生冲突时,他们是否真的愿意以神的国为第一?具体的说,肯不肯牺牲经济上的利益来支持教会的需要?要这样做需要相当大的勇气,要开始做这样的事是很困难的,因为在教会中有些教友根本不想遵照如此高尚的标准去生活。

  从世人当中接受一些人加入教会时,牧师和教会的权威都受到质疑,为什么呢?事实上每个人都知道教会中有许多老会友,他们当初都立下了同样的誓约,后来违反了那些誓约,可是教会却对此无可奈何,也没采取行动。

  有些中国妈妈常常对小孩子说:“你要乖啊,你不乖我就把你耳朵剁下来。”这句话在小孩的心里所产生的结果等于零,因为他们听这句话不知几百遍了,他们知道不会有人来割他们的耳朵,所以还是为所欲为,肆无忌惮。照样,世俗主义在教会与信徒中间也非常盛行,誓约有没有都已无分别。当然,这并不是说没有一个人是诚实的,乃是说人们心里头常隐藏着世俗主义的大前题,他们立了誓约,但,如果他们不想守安息日,他们还是不守安息日,待在家里不到教会,因为他们认为神无权干涉他们的私生活。

  第三:对抗世俗主义入侵教会的另一个必要步骤就是恢复圣经中的教会惩戒。教会惩戒几乎从今日的教会生活中被取消了,如果有人在教会中犯了某项大罪,或许教会还会采取惩戒行动;但是对于平常、一般性的违约,以及过去立下的誓约未认真去达成者,教会就不闻不问,甚至大家都习以为常、若无其事,这是教会衰弱的一大原因。

重建时间:2025年7月4日 ------- 10-6-24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 by ZhuNei.Lov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