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资料之三十

圣人降卑的描述

 
 

老子对“降卑”十六次直接或间接的描述:

1)“圣人……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2章)。

2)“最高的善像水一样。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处身于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跟道很相近”(8章)。

3)“圣人……不以自己的眼光,所以看得分明。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求自己的荣耀,所以大功告成。不自以为大,所以为天下王。正因为不争不竞,天下没有能与之争竞的。古人说‘受屈辱必得成全’的话,岂是虚构的吗?那确实得成全者,天下便归属他”(22章)。

4)“知道其雄伟强壮,却甘守雌爱柔顺,而成为天下的溪流。作为天下的溪流,永恒的恩德与他同在,(使人)复归于纯洁的婴儿。知道其光明所在,却甘守暗昧,而成为世人认识上天的工具。作为世人认识上天的工具,永恒的恩德至诚不移,(使人)复归于无限的境界。知道其荣耀,却甘守羞辱,而成为天下的虚谷。作为天下的虚谷,永恒的恩德充足丰满,(使人)复归于原初的本相”(28章)。

5)“圣人摈弃一切强求的、奢侈的和骄恣的东西”(29章)。

6)“道是光明的,世人却以为暗昧。在道里长进,却似乎是颓废。在道里有平安,看起来却像是艰难。至高的道德却好像幽谷低下,极大的荣耀却好像受了侮辱,宽广之德视若不足,刚健之德视若苟且,实在的真理视若虚无”(41章)。

7)“圣人行为方正,却不以此审判别人;心思锐利,却不因此伤害别人;品性绢直而不放肆;明亮如光却不炫耀”(58章)。

8)“圣人自始至终不自以为大,而能成就其伟大的事业”(63章)。

9)“圣人犹有艰难之心,但终无难成之事”(63章)。

10)“圣人不靠人为努力,就不失败;不是人为持守,就不丧失”(64章)。

11)“圣人要世人所遗弃不要的,而不看重世人所珍惜看重的;圣人学世人以为愚拙而不学的,将众人从过犯中领回来。圣人这样做,是顺应万物的自在本相,而不是一己的作为”(64章)。

12)“大海能汇聚容纳百川流水,是因为它所处低下,便为百川之王。若有人想在万民之上,先得自谦为下;要为万民之先,先得自卑为后。圣人正是这样,他在上,人民没有重担;他在前,人民不会受害。所以普天下都热心传扬而不厌倦。他不争不竞,谦卑虚己,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66章)。

13)“圣人外表是粗麻衣,内里有真宝贝”(70章)。

14)“圣人深知自己,却不自我炫耀;他珍爱自己,却不自我尊贵”(72章)。

15)“圣人做事不仗恃自己的能力,事成了也不视为自己的功劳,不视为自己的才能”(77章)。

16)“圣人说:那为国受辱的,就是社稷之主;那为国受难的,就是天下之王”(78章)。


<<上页 目录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