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资料之十一 |
刍狗、泥巴、窑匠 |
老子写过下面一段话:
“天地不理会世上所谓的仁爱,在它眼里,万物是祭神用的稻草狗。圣人也不理会世上所谓的仁爱,在他看来,百姓是祭神用的稻草狗。天地之间,不正像一个冶炼的风箱吗?虚静而不穷尽,越动而风越多。话多有失,辞不达意,还是适可而止为妙”(5章)。
将万物和人比作刍狗,被很多人用来证明老子之道是不仁不爱、无情无义、没有位格意志的大自然或自然神。然而这种解释,不仅显然与老子通篇所强调的道“爱养万物”、“善贷且成”、“常与善人”、“有求以得、有罪以免”等“玄德”不符,而且也明显不合此句本义。
请看,一个祭神用的稻草狗,其价值和意义在哪里?全在于它与神的相关性。我们知道,在古人眼里,祭神事天是最重要的事,祭坛前的刍狗因之而极富意义。如果不是用来祭神,它本身就没有什么价值了。同理,万物和人的价值都离不开神道,就好像部分的价值在整体里存在,要素的价值在系统中展现,枝子的价值在树身上才有。一方面,在同神道的一体关系上,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珍贵的,是神道所悦纳、喜爱的。另一方面,若失了这个关系,人就失去了自己真正的价值。不是吗?一滴水有什么价值呢?很快就干了;但如果回归了它生命的源头大海,就不干了。“野地里的小草,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里”,就其本身而言有什么价值呢?但是,就其彰显了宇宙的生命力,就其与生命的赋予者的关系,它的价值是不可剥夺的:“神还给它这样的装饰,何况你们呢"7d马太福音)”?人生不就如草吗?“早晨发芽生长,晚上割下枯干。我们度尽的年岁,好像一声叹息(诗篇)”,有什么意义呢?但我们是神的儿女,灵魂中有它永恒的形象,就此而言,我们是高贵的、蒙福的。所以,认识神道,在它里面的,就有莫大的价值,就显出人所具有的尊贵、平等、道德操守、公义慈爱和平安喜乐。不认识他,与他隔绝的,就如同瞎子领瞎子,行在黑暗中,在罪念中挣扎一生,然后死去,丧掉神赋的永恒之灵。这时,人间一切仁义道德的说教,又有什么意义呢?失了道,无物可以替代,这正是老子强调的。
老子接着说,天地之间像一个冶炼的风箱,似乎与上文不衔接。其实不是。冶炼是造化之意。天地之间,正是神道用来造化万物与人的风箱。万物与人的价值,全在这造化中完成。不要以为天地虚空,其实大能无比。这时,老子似乎觉得自己把握、表达的,并不十分清楚,且很难清楚,于是马上住口,说“话多有失,辞不达意,还是适可而止为妙”。幸运的是,庄子在《大宗师》中有一处表达此意相当清楚,让我们缩引如下:
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个人,都认识到生、死、存、亡是一回事,就作了朋友。一天,子舆中了邪气,腰弯了,面颊佝偻到肚脐下面,两肩高过了头,背上有五个大疮洞。子舆在井口看到这副模样,便说:“真是伟大的造物者啊,要把我变成一个拘挛人啊”!他毫不抱怨。后来,子来又病了,大口喘气,快要死了。子犁来安慰他,他却说:“儿子对于父母,不论要到东西南北哪一个方向,都是一听吩咐便照做的。造化者安排好了我的生,也安排好了我的死。譬如现在有一个冶金的工匠在铸造器皿,那金属突然从炉子里跳出来说:‘你一定要把我铸成一把宝剑’。那工匠一定认为这是一块不祥的金属。同样,我被造化成人,若得意地说:‘我是人啊,我是人啊’!造物者一定认为我是一个不祥的人。现在就把天地看作是一个冶炼的熔炉,那么,造化者要怎么打发我,我怎么能不顺从呢”?讲完这话,子来安详地睡着了。过了一会儿,又自在地醒来了。
庄子这个寓言,将天地比作熔炉,人则为坯料,在绝对顺服中,才有意义;若不顺服,则是荒诞不经的事。同时,就人的心灵来说,在认识、顺从造化者时,就有平安慰藉,否则,只能陷入痛苦绝望中。这和老子那个“刍狗”的比喻,意思是相通的。老子接下来讲天地是冶炼风箱、大能无穷,等等,也隐含着这个意思,只是辞不达意而止。继老子之后,庄子有很多精妙的论道,我们以后专门去谈。
庄子的寓言,自然使人想起《圣经》上的约伯。约伯在突遭魔鬼攻击、家破人亡、遍身毒疮时,丝毫不失对神的信仰,他“撕裂了外袍,剃了头,伏在地上下拜,说:我赤身出自母胎,也必赤身归回,赏赐的是Jehovah,收取的也是Jehovah。Jehovah的名是应当称颂的”□
(约伯记)。
在大先知以赛亚的著述中,他多次用Jehovah是窑匠,我们是泥土,来比喻神与人、造化者与被造化者的关系。他说:Jehovah啊,我们是泥,你是窑匠,我们都是你手所做的工”。又说:“泥土岂可对抟弄它的说:你做什么呢?祸哉,那对父亲说:你生的是什么呢”?以赛亚又对世人说:“你们把事弄颠倒了,岂可看窑匠如泥呢?被制作的物,岂可论制作物的说:他没有制作我”。神又藉先知耶利米说:“以色列家啊,我待你们,岂不能照这窑匠弄泥吗?以色列家啊,泥在窑匠手中怎样,你们在我手中也怎样”。诗人也用这个比喻来祈祷神,惩罚那些叛逆的世人:“你必用铁杖打破他们,你必将他们如同窑匠的瓦器摔碎”。
泥土的价值,就在于它被窑匠所用,成为器皿,乃至贵重的器皿。若不交在窑匠手中,一滩泥巴不过仍是一滩泥巴而已。老子所说天地圣人眼中的刍狗,也就像窑匠手中的泥巴。人的价值在道里。在任何情况下,即使像约伯、子舆、子来遭大不幸,在道中仍会有平安、信心和盼望。一个与道隔绝的人,就好像一个与神无关的稻草狗,没有什么价值了。老子说:“不道早已”:“不认识道的人,是早已注定要死去了”(30章)。
含义是明显的:每个人都是神道的造化;神道每时每刻都在造化着我们;我们一生都在受造化之中。意识到自己正在受造化,认识到自己与造化者的关系,就会敬畏、顺从、归一、祷告。这样的人,看起来是柔弱无为,其实是大有力量;看起来是愚昧无知,其实是智慧的开端。为什么?因为此时此刻,枝子就连在了树上,一滴水就汇入了大海,泥巴就到了窑匠手中,刍狗就放在了祭坛前,人就“归根、复命、守母、袭常、没身不殆、无遗祸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