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资料之六 |
道的无限性:“一” |
道是“一”:原初者、化一者、唯一者
《老子》共有5章出现过“一”:“载营魄抱一,能无离呼”(10章)?“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14章)。 "圣人抱一为天下式”(22章)。“昔之得,一者”(39章)。“道生一”(42章)。
什么是“一”呢?“一”就是道本身。“一者,道之数”(严灵峰注)。两个“抱一”都是守道、与道合一的意思。古人所得的“一”,就是孔子等先哲们痛惜不己的上古大道。“道生一”的“一”仍是道自己。95“夷、希、微”三者混合而一,如前所述,就是自在者,即道。
道为什么是“一”呢?“一”这个数,起码有三层含义是很明显的:
第一,它是原初者,是万数之始,万数之根。道也是这样为“天地之始”(1章),“谓天地根”(6章)。
第二,它是化一者。再大的数,也是一个“一”,宇宙虽万象也是“一”。道即是万物的化一者。
第三,它是唯一者。一就是不二,就是绝对,天下只有一个道,“道为万物之奥(主)”(62章)。
原初者、化一者和唯一者,此三者也是一个“一”。
用“一”来描写宇宙之根的,不仅老子。古希腊哲学家毕达戈拉斯(Pythagroas)就说过:“万物的本源是一”。96《圣经》记载说,“Jehovah我们的神,是一”(申6:4,据原文意)。耶稣曾在世上说:“我与父原为一"(约10:30);又说所有信神的人在神里面,可以完完全全地合而为一(约17:21-23),亦即“归一”、“抱一”。
“一”就是无限:几何学的比喻
有人会问,“一”怎么是无限呢?“一”不是万数中最小的吗?不错,常识这样告诉我们。然而当最小超越了一切的“小”,就进入了无限;正如最大超越了一切的“大”,也进入了无限。两者都是对一切差别性、有限性和相对性的超越。
举例来说,直线、角、方、圆等几何图形是很多的,每一个都有独特的规定性。然而如果将它们都还原为“一”,即还原、发散到“最小的原点”,这些图形就无差别的同一了。这时,譬如一张纸,不管原来上面有多少几何图形,都变成了一片淡淡的雾色。所以在几何学的意义上,凡是可分的,都是有限的;只有最小的原点,即“一”,才具有无限性。唯独它弥漫在一切图形中,唯独它包含着一切图形,唯独它具有构成一切图形的能力。
这又像天地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原子是由更小的基本粒子构成,目前人类探究到夸克,难以再深入测试。我们假设还有更深入更精微的几层几十层“存在结构”,一直到“最小的原点”,暂且称之为“灵”,那么,宇宙不就在“灵”这个形成宇宙的最小的“点”上合而为一了吗?这个“灵”,便又是一个无限大的“一”,构成亦包含着一切的存在、智慧和生命。
所以,“一”的无限性至少包含三方面: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能。
道的无限: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能
其一,道无所不在,是说道至小,他充满一切,就在人们中间,乃至身心之内,人们却浑然无觉,好像不存在一样。“大道弥漫,无所不在,周流左右"(34章)。 “道是那样丰盈四溢,看起来却好象虚无的样子"(45章)。上天的道如同浩瀚飘渺的大网,稀疏的似乎看不见,却没有什么可以漏网逃脱的"(73章)。97
其二,道无所不包,是说道至大,一切都在他里面,且在他里面合而为一。“迎面看不见他的先头,追踪寻不着他的尾迹"(14章)。“难以言说的无限延绵啊,又复归于空虚无物”(14章)。“空间太大以致于没有角落,声音太大以致于听不到声音,形象太大以致于看不到形象。道的名份就是这样常向世人隐含着"(41章)。
然而,“当你塞住自以为通达的感官,关闭受感于外物的门户,放弃自以为是的锐气,摆脱纷纭万象的迷惑,和于生命的光中,认同尘土的本相,你就进入了与道同一的玄妙境界了。在这个境界里,就不再有亲近和疏远,不会有利益和损害,不会有高贵和低贱。这是天下真正可贵的境界”(56章)。98
其三,道的无所不能,是说道至小又至大,至柔又至坚,至弱又至强:“那天下至柔的,驾驭着天下至坚的;没有形体的,进入没有空隙的”(43章)。“他虽然精微飘渺,天下却没有什么能胜过他”(32章)。“通常看起来是无为的样子,但实际上没有一件事不是他成就的”(37章)。99
得“一”的奥妙
“天空得一而清明,大地得一而安稳,神祁得一而显灵,江河得一而流水,万物得一而生长,王侯得一而天下归正”(39章)。
宇宙间一切生命都来自于一、内在于一、服膺于一,这是从万物受惠获益的一面,展示大道的无所不包和无所不能。万物各从其类,各具其性,各得其所,全在大道的里面得到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100
作为一个入道之人,老子活生生地看到:天空的清明、大地的平安、江河的流水、万物的生机,都在道里合而为一,都沐浴在道的恩德里,像一首和谐的交响乐,演奏着赞美感恩的乐章。此时,他在谦卑敬虔中感受到莫名的欢喜快乐,常常禁不住感叹赞美:“那创造并养育这个世界的,他创造养育却不强行占有,他无所不为却不自恃自负,他是万物之主却不任意宰割,这真是深不可测的恩德啊”(10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