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与婴儿

 

 
 

老子用母亲比喻“道”,用婴儿比喻“入道者”。

老子论母,有三个词意味深长:“有母”(1、25、52、59章),“复母”(52章),“食母”(20章)。

有母:与“物质不生不灭、宇宙无始无终”的流行观念截然相反,“太初有道,天地有母”这一明确的宣示,无论在东方或西方,无论对信仰还是科学,意义都十分深远。

复母:老子说,既然知道宇宙有一位生养之母,那么,我们是子女的身份就确定了;这里点明了人与道的真实关系。既然知道我们是儿女,就应当复归、守候母亲;这里点明了人当如何行(请注意,“复守”一词,表明人已离弃母亲,恰如浪子逆子,失了自己的正当身份)。人若能浪子回头、重投母怀,那么即使肉身消失,依然平安无恙;这里点明了人当得的福份(52章)。更进一步,老子在这一章末尾,特别点明了如何“复母”:“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圣人是拯救世人的“袭明”者(27章),借助于圣人承袭的光明,自然是“复母、袭常”的唯一道路了。道成肉身的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母)那里去”。这话语何等信实!这大道何等奇妙!

食母:老子说:“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20章)。世人只知道享受世界,老子却以吃喝永恒之道为要务。“食母”,是“复母”即入道之人,在道里的存活与进深。道成肉身的耶稣明白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人的生命所赐的。你们若不吃我的肉,不喝我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他里面”。

的确,人的灵魂离不贻d上帝的喂养,正像婴儿离不开母亲。圣人临世,以其话,以其灵,以其光,以其爱,以其弱,以其辱,以其受难,以其复活(身存),使上帝之道活灵活现,为修道者可食可饮,也使老子沉积千年的宿望成真,预言应验。

老子又多次提到婴孩,说“专气致柔,能婴儿乎”(10章),说“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28章),说自己“沌沌乎如婴儿之未孩”(20章),说“含德之厚,比之赤子”(55章),又说“圣人在天下,将世人当婴孩看待”(49章)。

耶稣在世时,一直要求门徒成为小孩子的样式。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能进天国。因为在神国的,正是这样的人”。耶稣又说:“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谢你!因为你将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父啊,是的,因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

的确,婴儿没有世界的贪婪和人智的僭越,只专心于母亲怀中。她完全了“弃绝功”。

婴儿依偎在母亲怀中,是那样静谧、甘甜、满足。她完全了“虚静功”。

婴儿软弱柔顺,又谦卑自守。她与世无争,且越是挑衅、恶毒或痛苦,她越是紧紧地藏身于母怀中。她完成了“柔卑功”。

婴儿绝不想凭自己的能力去追求什么。世上的金银财宝、功名利禄对他来说一钱不值。她只知道母亲。母亲的怀中有她全部的欢乐、平安和盼望。她完全了“无为功”。

你见过婴儿吃奶时的甜美吗?那神情之专注、之虔诚、之神圣不可侵犯,那微笑之纯洁、之由衷、之自然而不可抑止,不是令你心爽情动吗?这是婴儿与母亲生命的和一,是婴儿生命的回归与生发,是彻底回归中的蓬勃生发。婴儿与母亲、与天地、与自己的身心,都是浑然一体的。这便是“和之至也”(55章)。她完全了“和合功”。

人是有智慧的吗?在神道面前,人还是作婴孩吧,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几年前,有一次我女儿不解地问我:电视发射塔放出来什么,怎么能越过天空变成我们家电视上的“人”呢?今天,你我同样不晓得神的灵如何进驻信仰者的心里,而成为他们的新生命。“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我听到这句话,就想起女儿许多自作聪明的判断和说明,常常令我和她妈妈捧腹不已。人在神面前,难道还能不是这样吗?所以老子宁肯“混混浊浊,像出生婴儿还不知嘻笑的时候”,也不愿像“世人个个明明白白、自满自得、斤斤计较的样子”(20章)。向神如婴孩,才是真正的聪明:我们原本如此。

人是有能力的吗?在全能的造化者面前,人能夸耀自己的能力吗?人有发明火药的能力,却没有能力不用来相互杀戮。人有制造卫星、导弹的能力,却没有能力不用来彼此仇视。人有能力创造现代文明,却没有能力使它不败坏颓废。人有能力活得更快活,却没有能力不遗憾地死去。人有能力描述出更多宇宙现象(How),却没有能力触及这些现象的终极原因(Why)。人有能力选择背弃神,却没有能力逃出神的手掌。人本是神怀中无能的婴孩而已。 人世间,婴儿是最软弱无力的。她赤裸裸地表明自己的无能无力。她只有柔顺、交托、信赖,活泼的单纯。于是,母亲的大爱便无条件、无限度地浇灌着她,覆蔽着她。房子倒塌时,母亲会用身体遮挡婴儿;枪弹射来时,母亲会用生命保护婴儿。

大自然:浩瀚的天空,丰厚的大地,正是上帝的怀抱。我们活在其中,一如婴儿依偎在母亲的怀里。上帝之爱正如母爱一样深厚无边。当耶稣在十字架上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不正像一位慈母对叛逆不肖之子在说话吗?

人已长成,难以回归婴孩,重投母怀。但在宇宙的造化者面前,我们不是永远像婴孩一般软弱无能、稚嫩无知吗?上帝藉着众先知多次多方晓谕列祖,又藉着圣人耶稣道成肉身,就是要引导人类完成那句最古老的格言:“膂b识你自己”。

母亲与她的婴儿相通,那样密切敏锐,却没有人的语言,只凭着心灵。

上帝与他的儿女相通,情动天穹地极,亦无需人的智慧,只凭着心灵。

耶稣说:“上帝是灵。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

那些保有一颗诚实心灵的人,一定不难望见上帝敞开的怀抱。


<<上页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