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圣人与耶稣

圣人之谜

 
 

老子笔下的这位圣人,出现了近三十次。若把老子赋予圣人的诸多特性综合起来,便凝集成一个鲜明的“人格-道格”形象。然而,两千多年来解释老子的书,均没有给予这位圣人特别的注意。细想起来,这并不奇怪。第一,古往今来,中国的确没有什么人堪与老子笔下的圣人相比拟。第二,老子的道对世人来说已经玄虚得很了,道进而化身为人,就越发令人难以捕捉了。

一般认为,圣人是老子依据大道的理念构画出来的一个理想人物,是呼应其大道的一个虚设,实际上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这样“一个人”。

然而,仔细观察一下老子对这位圣人的描述,不难发现“他”的内涵是确切而且鲜明的。这里仅举几例:

他有大功,却不居功、不为大,然而成其大,功不灭(2,7,22,34,66,72章)。

他是秉持大道本像者,普天下的人都前往归向“他”,领受平安(35章)。

他承袭上天大道的光明和永恒,来普救世人□ (27,28,58,79章)。

他知其荣,守其辱,知其白,守其黑,以做世人认识上天大道的工具(22,28章)。

他将众人从过犯中领回来(64章)。

他外表粗卑,内怀宝贝(70章)。

他受垢受辱受难,却为主为王为大(62,63,77章),等等。

实际上,凡熟悉耶稣的人一眼便认出,这正是《圣经》所预言(旧约)、所展示(新约四福音书)、所见证(新约使徒书信)的那一位。吻合之极,令人瞠目结舌。


目录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