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造化者

 

 
 

老子说道是“天地之母”(25章)、“万物之母”(1章)、“天下母”(52章)等等,《圣经》则说上帝是“父”;庄子说道是“造化者”(大宗师),《圣经》则说上帝是“创造者”。这些称呼的不同,显然是文化差异造成的。人类的语言是有限的,在表达上帝的启示时,不能不受文化的影响。早就有人说中国文化是母性文化,阴柔、顺守,西方文化是父性文化,刚强、进取。这一类的论断不足为凭,这一类的感觉却是有的。上帝本是“一”,没有性别。人们用父或母来称呼,不过取其寓意、表达敬意而已,都是基于同一个事实:我们从他(她)而来。

创造之初什么样子?老子说:“在产生天地之前,有一个混然一体的存在,寂静啊,空虚啊,独立自在,永不改变,普天运行,永不疲倦,称得上是天地万物的母亲。我不知道他的名字……”(25章)。

请比较《圣经》创世记:“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在产生天地之前”,与“起初神创造天地”的时候。

“混然一体的独立运行者”,与“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老子说了“可以为天下母”便停下来,承认“吾不知其名”。《圣经》却接着描述了神造的过程:“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奇妙的是,神是用“说话”来创造万物的,而神的“话”(The Word)就是“道”。中文《圣经》里的“道”,与英文《圣经》里的“话”,原是同一个字,即希腊文Logos。那么,神的“话”创造世界,也就是神的“道”创造世界。

再奇妙的是,中文的“道”也有“说话”的意思。

《圣经》说:“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万物是藉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约翰福音)。可见《老子》与《圣经》紧紧相联,深深相通,多么奇妙!(见“解读资料之九:有与无”)

有人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42章)这句话,是说道的创造。不过解释起来相差太大。有人说“统一”、“分裂为二”进而“第三者”(任继愈),有人说“独一”、“阴阳二气”进而“均匀”(陈鼓应),也有人说“混沌”、“天地”进而“阴阳和三气”(北大),等等。根据庄子和王弼,这个“一二三”讲的是启示,是“三位一体”的启示,我不在这里谈。(见“解读资料之十:名、实、像与三位一体”)


<<上页 目录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