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36、心灵价值的探索


  

心灵价值的探索




  把“石头”挪开

  有一次,在一个国际性的大会上,咨询委员们提出他们对大会的思想与看法。其中有一位目前在华盛顿国会当顾的Oss Guiness 致词说:“我们喜欢对爱思想的人讲话(We like to talk to the thinking people)。”

  人是唯一能思想的活物。虽然在动物界里面,动物也有一些有关“本能的需要”的“思想”动作;有关“本能的需要”而有的“感情”作用;有关“本能的需要”而有的“意志”的行动。但是动物界里面所有的“想”,所有的“情”,所有的“意志”同“行动”绝对不超过本能之外的探索。唯有人,是唯一能在本能需要之外,有一些超自我与面对自我,甚至在自我里面探索的功能。这样的功能,到底从哪里来?这是比“研究这功能范围多深多高”,还更深更高的一件事情。人之所以为人,提供题目的人,而要从“人为什么成为人”找到答案的,竟然也是人。这就是人对自我了解产生困难的地方。

  课堂里有一个学生问:“我是谁?”当他问的时候,其他人都笑起来了。教授说:“你们知不知道他问的不是好笑的问题,而是人类最严肃最基本的问题?”“我是谁”这个问题里面包含了三个问题:第一,“谁问(Who asks)?”,第二,“问谁(Ask whom)?”,第三,“问什么(Ask what)?”。当一个人问“我是谁”的时候,就引发了以下的问答:“谁问?”“我问。”“问谁?”“问我。”“问什么?”“问我是什么?”除了绝对的白痴以外,几乎没有一个人在生命的某一些特殊时刻里面,不问自己:“我是谁?”“我是什么?”“我到底为什么在这里?”。“在这里”是空间的问题,“什么时候开始”是时间的问题。

  当我问我自己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为什么在这里,却是超时间、超空间的问题。所以人自我分析最基本的那一个渴求,自我了解最基本的那一个动机,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奥妙、非常深邃、非常理性莫解的事情。为这个缘故,人有超自然的成份在里面。

  人有超自然的成份,是使我们不满足于我们从自然得到供应身体的这一部份需要的生活而已。如果我只从物质得到供应就能满足的话;如果每天三餐都得饱足,我就感到我的人生已经足够、丰富的话,那我与动物有什么分别?人之所以是人,因为人不是动物。动物所以不是人,因为它本来不是人。人是人,动物是动物;动物不是人,人不是动物。你说人会动不是动物是什么?如果人会动是动物,那么电风扇也是动物,汽车也是动物了。所有会动的东西都是动物了。动物与人有一个质的差异(qualitative difference)。质的差异不等于量的差异——量的差异只是程度的不同,质的差异是本质完全、绝对性的不同。这个绝对性的不同和相对性的不同是不一样的。相对是相对的,绝对是绝对的。绝对的不是相对的,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所以绝对的不同,不是相对的不同。相对的不同,不是绝对的不同。绝对的不同和相对的不同,有一个差别,那一个差别是绝对的不同。这样,人与动物之间的不同就不是相对的不同,而是有绝对性的差异——叫做品质的不同。(The quantitative difference is not the qualitative difference,and the qualitative difference is not the quantitative differenc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quantitative difference and the qualitative difference is qualitative ifference.)人与物界之间,人与生命界之间,甚至人与动物界之间的差异,完完全全不能从份量这方面来衡量。创造者故意把人造成比象,比牛,比许多大的动物更轻更小——一只河马可以超过千斤重,一只大象可能有一两千斤重;而一个人只有几十斤。于是,人在量上比它们差;人在物质的身体上,比它们弱。我们的眼睛,还不如狗猫;我们的耳朵,不如老鼠;我们的鼻子,不如许多的动物;我们的爪牙,也不如虎狮;我们身体上所有的肢体、器官等等,没有办法与动物相比。但是,使我们超越它们的是什么呢?那叫做心灵。

  我们必须很严肃地看待《心灵价值的探索》这个题目。因为这个问题,已经不是单从物界可以给我们答案了。对心灵的探索,是心灵的本能之一;对心灵价值的衡量,是心灵的功用之一。而心灵怎么能产生这样的功用和有这样的可能性呢?因为“造人的”已经把一些很重要的东西放在人里面,是所有的动物所不能相比的。

  我不知道你们中间对于进化论的学者有多少认识?最著名的进化论学者是达尔文(Charles Darwin)。这个人是两百年以前的人。接着有两个英国人,把他的理论宣传、推广,致使全世界的知识份子都从这个理论产生了一个知识论的大改革(Epistemological Revolution)。这两个人一个叫做斯宾塞(Herbert Spencer),另外一个叫做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这两个人把进化论的学说推广到全球,影响所有说英语的世界。不久以后,德国的海克尔(Ernest Haeckel)再把这个理论推广到所有说德语的世界。因此,德文的世界,英文的世界,法文的世界……慢慢地接受了进化论。但是,他们却没有很诚实地告诉我们进化论的鼻祖达尔文遇到什么困难。达尔文在1859年写了一本书叫《物种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在这本书里面如果(if),假设(suppose),我们可以猜想(we may imagine),假设来说(hypothetically),这些词句一共有一千一百多次。严格地说,这本书不是科学的书。这本书是以哲学方式引牵到科学范围的一本书。以方法论业说(methodological speaking),这是假设哲学(hypothetical philosophy);但以研究的范围(field of study)来说仍是科学,特别是关于生物学动态的问题。这本书不是纯科学(pure science),乃是一门将两样的学问拼凑在一起的混杂性学问,这是philosophical study of scientific field。这样,在自然科学里面又牵涉了思想界的假设哲学方法论,所以不是证明,乃是推论。怪不得他在这里面所用的名词,是“假如”、“假设”、“我们可以猜想”、“或者”等这些非科学性的名词。论到最后时,他自己遇到最大的困难。为什么呢?在《物种起源》这本书最后一段的地方,我不知道有没有注意到,这本书三百多页,在最后一段,竟然出现一句很特殊的话:“第一个生命,一定是由上帝用吹气的方法赐下来的,否则连第一个存在都不可能。”这样的一句话就告诉我们,他根本没有真正地用科学的方法,交待生物的起源到底是从哪里来。严格地说,达尔文只能告诉你:“生命的起源是从上帝来的。”所以起源真正的源头是造物主。

  为这个缘故,许多西方的文学家、哲学家、生物学家,当他们遇到不能解决的,就不得不用“创造者”这个名词,来解决第一因的问题。所谓第一因(the first cause)在哲学里面,就是亚里斯多德所讲的“自我绝对不改变者(the unmoving mover)但却是改变一切的那一位”,这个叫做第一因。这作一个很简单的比喻:一个长得美丽得不得了的女子,她自己不动,静静地坐在那边。因为她漂亮得不得了,所以每一位男同学的头都在动,她就变成不动而鼓励大家动的不动者。照样,上帝就是那一位没有动,没有改变,而影响宇宙万物,所有的变动都归向他。正像太阳就恒定在一个地方,就是没有转动也不要紧。为什么?因为所有向日葵因它的存在,就会慢慢动,慢慢面向它而改变方向。这叫“自我绝对不改变者”(unmoving mover或叫unchanging changer),这就是第一因。第一因在存在使宇宙其他的东西,为他所吸引,因他而改变。这样,达尔文的思想就告诉我们,生物学的本身,不可能在生物学本身的范围里面找到绝对立论的根基。

  照样,人对人的探讨,也不可能在“人论自己”的根基上产生、建立真正的结论。因为第一因实在是无法解决的问题。直到现在,无论是所谓黑洞的理论,无论是所谓大爆炸的理论,都不得不告诉我们:有一个原始的动力,有一个开始(there must be a beginning)。如果没有一个开始,就没有办法解决一切的问题。但是,很奇怪地,人的“心灵”同“存在”中间,却有一个“超过限制”的观念存在。这个观念显示了我们不愿意被限制所限制。所以这个观念本身就有“超限制”,不愿意被限制的“超限制”的本质在那里。

  为这个缘故,我小的时候这样想:“如果我坐飞机,一直飞……飞飞飞,飞飞飞,飞到宇宙最边沿的时候,会不会那边有一堵墙,飞机就‘碰’一声停在那里了呢?如果有边界的话,我很想挖一个洞再飞出去,再看洞的外面是什么。”你想过这样的事情没有?“到底宇宙有没有边界?”如果宇宙没有边界?怎么可能在里面可以用尺量出尺寸?可以衡量一切呢?如果有边界,我真不能想像边界外面到底是什么。因为边界表示限制,而限制之外有没有无限制?如果有限制的话,里面不甘愿受限制;如果没有限制的话,怎么明白没有限制?但是奇怪地,只有这个被限在物质身体里面的人,才有这种超限制的探索。探索的本身,就是一件奥妙的事情;对无限的向往,是从一个无限的本能产生出来的。所以人里面这个存在的心灵到底是个怎样的存在的心灵?

  一、心灵永恒性的存在

  我们不能否认,当有限的时间结束时,并不能满足我们里面无限探索的本能。所以如果医生对你说:“今天晚上可能因为你的癌症,你就要死了。”你第一个反应是什么?“我不甘愿死!”你不要以为自杀的人是很心甘情愿死的,自杀的人快要死之前的挣扎,就表示他不甘愿死。廿年前日本一本著名的书《冰点》,提到那一位想要自杀的女子,因为太冷了,就回家拿了一件外套穿上才去自杀。一个快要自杀的人还会怕伤风吗?她为什么拿外套套上去呢?因为太冷了,连自杀以前还要好好保护自己一下。这是很矛盾很细腻的描写。当医生对你说:“你快要死了!”你第一个反应是:“为什么这么快?”“你一定死!”“为什么一定?”“你今天要死了?”“为什么是今天?”你里面所要表达的是不愿意被时间所限制。那一个不愿意被时间所限制的本能就是心灵永恒性的存在。当你花了你工作了几个月才储蓄到的零用钱买一样你心爱的东西,刚刚买了不久就被偷去,你恨死那个小偷,恨不得把他杀死。其实你的东西不过值得几千块,他的命肯定比你的东西更值钱,你却盼望把他杀死。如果你很喜欢的东西坏了,你会感觉非常不甘愿,其实那个东西并不值得多少钱。为什么呢?里面那个不甘愿就表示有“超过价值的价值”在心灵里面。不但如此,你从镜子里看见你慢慢的衰老了,你连自己老了也不甘愿,就表示里面的永恒性是超过外面的必朽性。这就是心灵永恒性的本质(the substance of eternity)。

  人之所以是人,因为人是有价值的;人之所以是人,因为人不愿意在暂时中间脱节;人之所以是人,因为人不愿意向有限界降服;人之所以是人,因为人时常表达他的无限性。我个人把西方文化作了一些分析,特别研究廿世纪一种特殊的文化——卡通片,为什么卡通片能够吸引小孩子?因为这些卡通大都是不符合实际和事实——打倒了会爬起来、死了会活起来、扁了会复原,这怎么可能呢?小孩子根本不管什么是合理不合理,总之喜欢就行了。所以小孩子喜欢唐老鸭,它从山上掉下来,扁了,又再复原。这个复原的心理、不死的心理,不单小孩子接受,连大人也喜欢看。我不但看见孩子看卡通片时很高兴,有时候我也会陪他们看一段而忘了时间,为什么呢?因为这里面有一个“不朽性的表达”(the expression of immortality),这是卡通片这种次等文化唯一有存在价值的原因,然后在这种打,打不死;压,压不扁;断,断不了,怎样都会回复的“表达”上,它不是次等文化,它是高等文化。这表示“不朽性”、“无限性”胜过“有限性”的最基本的心灵要求。

  这方面的要求从唯物论的文化来看,是无稽之谈、是宗教、是迷信的东西。所以那些唯物论的、共产主义的、无神论的,他们都否定永恒、否定不朽、否定恒定的存在事实。虽然如此,他们还是没有办法遮盖他们良心里面的需要,因此他们搞平反,吹嘘精神不朽,宣传伟大的领袖精神不死。如果死了就完了,哪里还有这样的事情?如果真的物质的存在结束就等于心灵的存在不再存在的话,请问为什么一个人死了那么久,天安门还挂着毛泽东的像?我在天安门前面看那个像,我心里想:“他死了以后这个像还继续挂在这里,就证明他们内心深处有一个要求:“要求时间不可磨灭心灵”对不对?为什么只活了七十二岁的孔子,他心里面所产生一些的东西写了下来,两千五百年以后还会继续影响人?这不是很奇怪吗?为什么只活了三十一岁的舒伯特,两百年以后,他谱写的音乐还可以在音乐厅演奏呢?为什么只活了三十五岁的莫扎特,他所谱写的交响乐还可以继续不断地供养许多出版商,支付他们生活费呢?为什么他们在那么有限的时间里所产生出来的有超过他们生命几十倍长度的影响果效呢?这表示心灵本身不是物质、时间、空间所可以限制的。这是心灵的永恒性。

  所以,趁着我们还很年轻,从今天开始,照着镜子对自己说:“你是永恒的。你不要在年轻的时候花天酒地、寻花问柳!你不要随便败坏你自己!因为你的身体虽然只有几十年,你里面有永恒的灵魂!有永远不朽的心灵!你应该是伟大的人!你不应当自暴自弃,不应当自己轻看自己!”我盼望这一番提醒能带给你一生有正面积极的影响。

  二、无限领受性能的潜能

  一个人的心灵不像物质的身体,有局限性的容量,而是有一个“几乎”有无限的领受力。我从我内心亲自的体会讲这句话!大概六岁的时候,我在中国厦门走过一栋五、六层高的楼房,当我走近的时候,有一个人对我说:“昨天高楼里有一个大学生吊死了!当他讲完好句话的时候,我“哎呀”一声,他问我:“你哎呀什么?”我说:“我不说,我不说!”他继续追问:“你告诉我你哎呀什么嘛!”我只好说:“可惜他死了!”他接着问:“为什么他死了你感到很可惜呢?”我说:“我不是单单可惜他自己,我还可惜他没有把他大学所读的东西,先交给我他才去死。如果他没死以前先把学问都交给我,那我就节省很多年不必读书了!我就马上大学毕业的!”一个人读到大学毕业了,因为爱情失败而上吊,这太轻生了。如果他还没有死以前对我说:“唐崇荣,我现在要去死了,我读了这么多书……从幼稚园到小学,初中到高中,大学。现在我的爱人不要我了,没有她,我活不下去。我就把我所读的书,所有的学问,先送给你才去死。”那多好呀!我六岁大学就毕业了,我以后就比大学更大学了!我就比别人更厉害了!你说是不是很可惜!我六岁的时候就想这件事情。

  我们买书,我们看书,我们读书,我们研究、再研究、graduate、post graduate,我们许多的研究,我们做特别研究员(fellow),牛津研究员(Oxford fellow),剑桥研究员(Cambridge fellow),一直研究研究……,我们的头脑到底有多大?里面可以装多少书?你有办法回答吗?我七岁问这问题:“人的脑有多大?可以装多少书?有没有可能有一天书一直读,读到最后,脑说:‘满了满了满了,不能再装了!不能再装了!已经溢出来了!已经饱和了!’”有没有人有这样的遭遇呢?好像没有人讲过这样的话!所以,我七岁的那一个思想,还是始创(original)的,因为没有人讲过这句话。没有人会说:“我现在已经满了!再装进去就爆炸了!就崩溃了!一本书都不能再读了!”我告诉你,只有懒惰人,常常以为自己的脑是满的!所以哪一个人以为自己的头脑是满满的,你就知道他有多笨、有多懒惰、没有学问才讲错话。

  一个聪明的人,一直感到自己里面还是空的,因为他真正诚实知道还可以装东西。没有一个人是不能再装进一点东西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心灵第二个本质是什么呢?心灵不但有永恒性的本体,还有无限领受性的潜能(the potential of unlimited acceptance;the ability to unceasingly!)这根本是没有一种动物所有的。如果你把人和动物等量齐观的话,你可能忘记人是人的,因为人与动物是绝对不一样的!人可以领受领受再领受!有一些孩子在一、二十岁时可以领受的知识是多得不得了!韩国有一对夫妇,都是Kyung-Hi University的教授。丈夫和太太都是在一九三一年同月同日同时生的,他们生了一个孩子,那个孩子聪明得不得了,他九岁之前,东京广播电台就特别从南韩请他过去用四种语文——德文、英文、日文、韩文,在东京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广播。

  人类中竟然有这样天才的人,我就不知道猫中间有没有这样天才的猫?狗里面有没有这样天才的狗?人里面有这样的人,这是很奇怪的事情!根据历史,可能只有大哲学家穆勒(John Stuart Mill)可以与他相比。贝多芬的智商可能有一百五十五,韩德尔可能有一百四十五,莫扎特可能有一百五十到一百六十之间。这些都是猜测,不是用题目给他们测验的真正结果。这个小孩子名叫金丰勇(音译),现在应该是二、三十岁了。当他九岁的时候,查出他的智商是两百一十,这样聪明!我要问:“如果人本身这小小的脑子可能产生出来的、可能领受进去的东西是这么多的话,请问人的心灵要怎样去衡量呢?”

  《人类心灵价值的探索》是一个很有趣的题目。人能领受多少?我个人吸收许许多多的知识,我尝试着把我的人生当成一块海绵。一块海绵挤干了以后,到哪里就会吸收一些东西。如果自己是一块钢铁,到哪里去,总不能吸收任何的东西。如果你是一块海绵,把自己先挤干了、压榨自己、降卑自己,不要认为自己里面有了什么东西,很谦卑地,无论到哪里与人谈话,就吸收一些东西;看一本书,又吸收了一些。当然,你要找最好的书、权威的书、浓缩的书、有份量的书、经过考验的书、实实在在架构清楚、思想清晰、言论创新,而且又亘古不变、影响卓越的书。那种,我称它为“主流的书”。主流的书,你虽然只念过几十本,好过看几千本非主流的书。你用海绵的人生,吸收主流的东西,你可以在最短的生命中间,最短的年日中间,得到人生智慧的结晶,建立你最伟大的宝库。这样,那些人的宝库就进到的你的头脑里。今天,人有一个迷信,只要我读完大学,只要我出国留学,我就会成为有用的人。这个迷信,应当早早除掉。为什么呢?事实证明,历史上最伟大的人,许多是没有机会出去、没有机会受最高教育才得到人生智慧的。

  我认为近代最严密的思想家是德国的康德(Immanuel Kant)。康德生在柯尼兹堡(Konigsburg),死在柯尼兹堡,在柯尼兹堡长大,在柯尼兹堡读书,在柯尼兹堡作教授,年老的时候在柯尼兹堡,在柯尼兹堡退休。一生没有离开过他的家超过十公里。从来没有包过旅游车出去走过,从来没有机会出国。但是他写的东西留传到现在,哪一个研究哲学的不知道康德,哪一个人不明白康德的哲学,就是从来不明白哲学。为什么呢?因为他已经作了一个榜样,就像中国两千五百年前老子所讲的话:“不出户知天下。”可能吗?可能!为什么?因为你有一个心灵,心灵里面那个吸收性、领受性,其容量是很难用言词表达形容的。中国出名的学者王云五只读了五年书,他一生没有受过多少正式教育,但是他在大学教书的时候,那些英国人已忘记了的英文他都会记得。《读者文摘》刊过一篇文章,其中有一句话:“幸好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没有读过正规学校,否则他没有办法把那些超过正规学校所拘泥的、所限制的知识和智慧带到人类整个文化界里面。”这些话的意思并不等于说“同学们,你们明天就自动退学”。我是告诉你,你在学校里所领受的东西,不是太多!你在学校里所领受的东西,都是别人思想的成果!如果你只承受别人的成果,那么你自己还没有办法发挥你自己的心灵。所以,你还是次等的人。

  三、智慧发挥性的可能

  人不是单单有知识,有知识而没有智慧,就像有建筑而没有根基;有知识而没有智慧,就像大船在大海上而舵已经折断了;有知识而没有智慧,就像一个人有许多的钱财,有许多的汽车,有许多的汽油可以到处旅行,却不知道方向在哪里一样。所以,智慧是知识是方向,知识是智慧的内容;智慧是知识的根基,知识是智慧的建造。知识与智慧之间的关系是不能分开的,否则只在知识上面有建立的人没有办法清楚地看见自己正确的方向在哪里。今天,我们看到全世界出现一个非常不平衡的现象:教育的普及带来了知识的增加,科学的发达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方便。我们在知识上面的长进,供应了人类物质生活上有更方便的享受,但是在心灵的方向、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奋斗的目标……这些东西,科学完全没有特别的贡献。所以,在社会里,单注重科技,而忽略了智慧对科技的控制的话,整个人类的前途是非常黯淡的。如果你能注意到这一点,那么我们需要振奋的,不单单是看得见的、外在的、建在上层的这些建造,我们更应该重新好好的思想:怎么样挖根?怎么样建造根基?怎么样立定看不见的、永恒性的基础?那是心灵的重建。这是很重要的事情,所以第三样智慧发挥性:一个人的一生,到底有多大的价值呢?一个人的心灵到底有多大的可用之处呢?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我有时想:一个有钱的人是怎么有钱的?一个人怎么做生意成功的?一个人发财是做什么的?发财以后他整个生命的价值是等于什么呢?我把人分成两种:一种人尽量把可抓的财都抓来,尽量把可赚的钱都赚来,尽量把可争的利都争来,到最后争完了,争到没有力气,他就放手死掉,这个叫做有钱人。另外一种人,尽量不将外面的钱挣来,乃是将里面的可能发挥出去,生命里面还有什么东西都尽量发挥出来、头脑里面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想出来的,把所有最伟大的、最好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发挥。这些人可能物质生活贫穷,但是他们在历史中间一定被人纪念。很少纪念碑是为大财主预备的。你有机会到全世界去看看:历世历代的有钱人,第二代就没有人纪念了。对第一代必恭必敬,见他来了就摇尾巴,但是到了第二代,人就差不多把他忘得一干二净。为什么?因为他已经得到了他的赏赐。他用正途,用不正之途;用义的方法,用不义之法,得到他的钱财。他把当代许多人靠着生活的都挣到他那里去。他很厉害,钱属于他的,他很有钱,但是他对人类的贡献在哪里?我们不知道!

  两百年前,有一个法国百科全书派哲学体系的学者,批评那些所谓慈善家时说:“用小钱钓大名,自私自利的人,叫做慈善家。”出一点钱,全人类都认为他很好!他的名现在大家都认识了,这些人是用小利挣大名,用小钱来挣自己的功垂不朽,永世被人纪念。但事实不是如此。因钱而奠定价值的人,第二代就被人忘记了,因为当代人对他的尊重是假的,不是真的。但是另外一种人是什么人?是从他生命中间去发挥智慧,发挥人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所以无论在那些不能赚钱的途径里面,或是没有什么可看见的利益上面,他们尽量扎根、尽量发挥、尽量做。结果他们传留下来的东西;无论是他们的画、他们的音乐、他们的艺术、他们的智慧、他们人生的榜样,都成为人类历史中间不可磨灭、真正丰富的人类遗产。我问你,哪一种人更丰富呢?多数做父母的盼望孩子生活安定,不要穷苦。但是上帝的看法不是如此,历史的看法也不是如此,有智慧的人的心灵深处的看法也不是如此。因为真正的丰富,是叫别人分享我们丰富的丰富;剥夺别人的财利,使自己自肥的丰富,那是虚假的丰富。真正的丰富,是使别人分享我们心灵丰富的丰富;虚假的丰富,是把别人的权利都挣来自肥的暂时性的丰富。

  如果中华民族有一批人能明白我前面这些话,我们整个民族就会有新的动向。我们有太多自利的人!我们有太多自肥的人!从最高层到最低层,个个都为财而活!为财而死!怪不得我们的捷运是世界最贵的。我们的音乐厅是世界最贵的。建造三藩市的交响乐厅(San Francisco Davies Symphony Hall)的价钱是三千八百万美金,每一年的维修费用是二百万美金。明尼苏达的音乐厅是三千五百万美金。德国的Munchen音乐交响乐厅,还不到美金四千万。但台北的,两间合起来是二亿伍仟万美金,这是宇宙最贵的东西。捷运也是世界最贵的交通系统,但是三百多个柱子有两百多个裂开了。这是中国人讲求礼义廉耻而最不知耻的一个产品。如果中国人到世界各地去,除了找钱以外,什么都不能够做,中华民族在历史上会慢慢被人遗忘。盼望你这一生一世要注意你所读到的,更盼望以后你做曾祖父的时候,你的孙子还在教导你孙子的孙子——智慧的发挥性!孔子可以丢官,可以无利可图,但是孔子可以影响几千年千千万万的人。今天的台湾,不但政治黑、民间黑、上黑下黑、宗教也黑,宋七力黑。如果不是因为上帝的旨意在我身上,我是不会做宗教领袖。今天在哲学上我有领导身份;在教育里机,我有领导身份;在宗教界里面,我有领导身份。但我告诉你,我的人生观,要从那真正绝对的真理的源头,找到智慧去发挥我自己。有一次,我在一个国家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使馆。大使的住家,是用几百万美金买的。我心里想:有没有搞错啊?这是无产阶级吗?后来慢慢想通了,才知道真正唯一的无产阶级是耶稣基督。为什么?生在马槽,死借坟墓,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放枕头的地方都没有。“耶稣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太八20)他才是真正的无产阶级。许多所谓的人民政府,根本不是人民选出来的;许多时候说是为人民服务,讲的话都有是假的。当北朝鲜闹饥荒死了许多人,外面的粮食送进去的时候,不是给百姓吃,是给那些共产高官贵人自己先用,让百姓死成饿殍。这世界变成这个样子!

  人类真的是智慧的风范?人类真的有一个超自然的成分吗?人类真正有心灵价值存在吗?如果是的话,今天我再对你说,第一点,你认清你的永恒性。第二点,你认清你无限的领受性。第三点,你认清你智慧的发挥性。第四点,你认清生命对生命的影响性。

  四、生命对生命的影响性

  我相信我每一次演讲以后,听众不可能回到还没有听我演讲以前的情形。(Never returned! Never be the same as our original thinks.)一个钟头以前,听众有他整个文化的系统,有他整个思想的体系,整个人生观的架构。但是我相信,我讲完以后,他不可能回到一个钟头以前的情形。他一定会改变!我已经立下心志,我这一生每一天都要影响人!每一句话要影响人!为什么呢?我深信,这是心灵价值探索里面很重要的一点——生命的影响力!一个甘地影响印度,不只是一代,千千万万印度人都要纪念他;一个孙中山影响中国,不是一代,千百年以后的中国人都还要纪念他。一个孔子影响几千年,有历史的一天,没有任何一个人有办法把他打倒,把他消灭。正像法国的德日进(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讲的一句话:“一个伟大的思想的历史中闪过,历世历代,从来没有一个人可能将它消灭(A great thought once occurred in the history will never be abolished by anyone else in the time to come.)”你是人,你不是动物。《圣经》说:你是按照上帝的形象样式造的。柏拉图说:你活着的责任就要像上帝。像怎么样的上帝?像人想像出来的上帝吗?不是。是像那位心灵的创造者,心灵价值源头的那一位上帝。那一位上帝怎么能知道呢?我个人研读哲学体系,宗教,所有的书籍,结果发现,人类历史中间只有一个人讲过一句话:“人看见我,就是看见那差我来的(上帝)。”(约十二45)讲这一句话的人是谁呢?是耶稣。那一个犹太人很奇怪,我恨他,我讨厌他。后来发现他曾经在十字架上讲出一句没有一个人可能讲出的话:“……父啊!赦免他们(这些钉死我的人),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路二十三34)我从那一天知道那节经文起,听过他讲过那一句话,以后再教哲学二十多年,从泰勒斯(Thales),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ros),阿那克西米尼(Anaximenes),卢克莱修(Lucretius),恩培多克勒(Empedokles),赫拉克里特(Herakleitos),巴门尼德(Parmenides)一直到亚里斯多德(Aristotle),苏格拉底(Socrates),柏拉图(Plato),一直下来,到廿世纪马纳穆诺(Unamuno),萨特(Sartre),齐克果(Heidegger),还有雅斯贝斯(Jasper),所有的哲学体系我把它归纳了,到现在还没有看过任何一个人的心灵可能伟大到为仇敌祷告的地步:“父啊,赦免他们。”从来没有!所以我认定,如若你的心灵要探索,你就要好好跪下来,在上帝的面前——就是达尔文所说的生命的源头的那一位;就是亚里斯多德所说的那第一因;就是康德所说的那一位超然的,我们没有办法明白的。康德是一个绝对不要承认宗教信仰的人,但是他竟然讲了一句话:“让人类的历史继续不断地向前进!让人类的文化继续不断地向高峰去!但是当Summum Bonum(拉丁语:The Highest Goodness,也就是大学所说的止于至善)还没有来到以前,我们一定要承认,从前有一个拿撒勒人已经到过那里了。”康德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耶稣已经达到人类最善的境界。我们尽量追求,尽量达到,尽量到高峰去!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曾经有一个人到过那里了。我个人很不愿意随便谈关于玄妙的事情,但当我们谈心灵的时候,我不是同你谈神谈怪的事情,我同你谈你里面一个可能性,那可能性是永恒的,有无限的领受力,有智慧的发挥性,还有生命的影响力。

  请问,你愿意做一个怎样的人?你愿意做一个怎样的一个学者?你愿意做一个怎样的生意人?你愿意做一个怎样的知识份子?你愿意做一个怎样的现代人?你要好好地思想,不要再浪费你的时间。

  问题解答

  1、中国人的心灵要朝什么方向走?

  答:如果一个人不先肯定内在的是比外在的更重要,只把外在的需要当成是他人生追求的目标,这个人与动物没有什么差别。你问狗:“你活着是为什么?”它如果会说国语,它会说:“找吃的。”你问猫:“你在做什么?”它也会说:“找吃的。”所以孟子说:“食色性也。”这是动物最基本的动物性生活。

  人之所以为人,能够杀身成仁、见义勇为、可以舍己救人、克己待人,这些成语代表什么?表示有一些价值观是比价钱观更重要的。如果一个人只注重价钱而不注重价值,这个人就只会为钱而活。苏格位底说:“雅典人啊!你们刮尽了每一块希腊的土地,盼望找到黄金,结果在忙碌中断送了你们儿女的前途,因为你一直找钱却不顾儿女。你活在世界上做什么?”耶稣说:“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太十六26)这些话都是一样的含义。

  我们应当养成一种世界心态(world mentality),成为世界心态的国民(world mentality citizen)。当你在英国的博物院,你可以看到埃及的木乃伊,你可以看见法国王室一些重要的文物,你可以看见希腊古代传留下来的工具,你可以看见中东那些伟大的庙宇里面的东西;你在圣彼得堡,你在巴黎,你在捷克,在德累斯顿,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你可以看到世界性的东西;在东京,有日本的博物馆,有中国瓷器的博物馆,旁边有西洋美术博物馆;而在中国的博物馆里面,还缺乏世界性文化的东西,我们的心胸窄到这地步,连日本大都比我们更早对世界开放。

  中国人的捆锁、自封应该是元朝末年,明朝初年开始的,因为汉人曾经被蒙古统治过,产生了惧外的心理,所以汉人不能够再和外界来往。而自闭的明朝自己也不能持守超过三百年。清兵入关后,接下来中国就一直落后,一直衰微,直到现在,还没有改变这个观念,还没有从捆锁和自封中解脱出来。中国最开放的时代是唐朝,唐期的瓷器唐三彩有胡人,有马,有骆驼,他们骑马玩乐,在那个开放的社会里,在那个东方对西方的接纳,西方与东方的会合,表现了世界的大同。所以当一个国家民族实行开放主义的时候,国家民族就欣欣向荣;当国家民族固步自封,闭关自守的时候,就是他们开始没落的时候。

  我再举一个很简单很简单的例子:西方的社会对上帝真正的真理开放,所以他们的社会开放的风气,民风与东方相异;东方的社会守住自认为对的体系,就封闭、抗拒、排外,所以不能进步。我盼望这样的答案给你一些提醒。

  一九七六到一九八六这十个年头里,全世界的难民一共有一千七百万,这一千七百万人当中,其中一千六百万人是从共产的国家出来的。当那些大部份是中国人的越南难民投奔怒海,漂流到南洋,南洋一些国家的军人,把难民中间的女人强奸了,再把他们驱回大海,让他们死在海上。这些中国人在海外做难民,北京政府不接收他们,台湾政府不接收他们,当联合国出来救济的时候,接收难民的是哪一些国家?中国不是礼义之邦吗?如果孔孟思想真是伟大的话,当自己的同胞受苦,礼义之邦应当接收他们,但是,两边的政府都不接收,接收他们的竟然是法国、英国、美国、加拿大、澳洲,都是受基督教影响过的国家。请问中国人的文学哲学在啊里?我们满脑子理念,却无能付诸行动,我们需要心灵的重建。

  (归纳以上提到三方面的方向:

  1.要肯定内在比外在重要;2.要培养世界性的心态;3.要有道德行动力)

  2、唐博士说人的心灵有无限的领受性与发挥性,但为什么人会生白痴?白痴如何发挥他的心灵?

  答:我刚才提到无限性的时候,我曾使用几乎这两个字,你有注意到吗?人几乎有一个无限性能够去领受。

  白痴活着的一天,还是可以吸收一些知识,换句话说,你没有办法叫他完完全全“满、足”到不能够再容纳任何一点点的学习了;人间的天才,是人在无限性中间最高的代表。每一个人都可能吸收许多伟大的思想,白痴的人还是有一个无限性隐藏在他里面。

  我在美国开了一个学院,来上课的有一些在哈佛大学已经有了博士学位,其他如耶鲁大学的学生也来上课。我们研究有关护教的、文化的、神学的、哲学的、宗教的思想。有一个大陆的学者问一个问题:“根据我观察,最笨最笨的人跟最聪明最聪明的猴子只差一点点;但是最笨最笨的人跟最聪明最聪明的人却相差一大截。这样,进化论有什么不妥?”好犀利的一个问题!最聪明的人跟最笨的人差很多,最笨的人跟最聪明的猴子差一点点,这样小的鸿沟,只差那么一点点,一跨就可跨过去了,对不对呢?你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呢?我的答案只有一句话:“最笨最笨的人可能生出正常的孩子,最聪明最聪明的猴子,生来生去还是猴子。”就这样简单。《圣经》说:“各从其类。”人就是人,动物就是动物,最笨最笨的人生的孩子不一定是笨的。

  在印尼我看见一个笨得不得了的人,后来他结了婚,生出来的孩子聪明得不得了,那个笨可能是意外,偶然产生的笨,但是他里面还是有一个种,就是了不起的人种。如果你很笨,不要有自卑感,你自己说:“可能我的孩子聪明得不得了。”聪明的人也不要太骄傲,你要接受“可能我的孩子会笨得不得了。”那么,你们就彼此比较不轻看不妒忌了!

  3、灵魂的定义为何?(台湾目前心灵问题泛滥成灾,故需要唐博士为我们好好下一个定义。)

  答:这是很好的问题,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斯宾塞和赫胥黎这两名进化论的学者,他们研究的结果竟然发现一件事情:就是从宗教、心理,从文化的本能,几个不同的角度归纳出来的结果,人类应当是从一对父母生下来的。这不单单是基督教讲的,这也是进化论的学者讲的。他们从心理的反应,宗教寻找的动机,还有从各个文化的特征里面归纳出一个结论:只有一个源头(Only one origin is possible)。

  所有的民族,所有的血型,所有的部落,所有的文化等等的共同特征只有一个答案,一定是由一对父母生下来的。然而有人会说:“哼!怎么可能?一对父母?基督徒说是亚当和夏娃?那么怎么可能血型有A型,B型,AB型,O型?还有白种、黑种、红种、黄种、雅利安种等各样人种?我十多岁时为这些问题烦恼极了,所以我就一本书一本书,一个一个去找,去问,去探讨,结果我得到了一些答案。

  亚当和夏娃的血型,很可能一个是A型,一个是B型,到了第三代什么型都有可能了,所以这个不成问题。关于肤色,有两个答案,一个是地理界因素的影响(Geographical Factor of Influence),另一个是优生学或遗传学因素的影响(Genetic Factor of Influence)。非洲人在烈日当空曝晒之下,都是黑的,很少白的,这表示地理和环境影响肤色。当然非洲也有两种白人,一种是游客(Tourists),另一种是泰山。

  如果只有一人源头,虽然心灵的解释有千千万万种,但是心灵的源头一定只有一个;如果只有一个的话,那么我们就要假设那个存在是真正真理的绝对权威;如果这个假设真的可以成立的话,那你好好从这个假设肯定的权威去得到答案的话,你就不会乱。

  有人问我:“最容易画是什么?”我说:“最容易画的就是鬼。”为什么呢?无论你怎么画都没有人敢说你画错了。“最难画的是什么?”我说:“是大便。”因为画不成变成香蕉,变成冰淇淋。为什么呢?因为像大便这种介于有形与无形之间的物体,要用艺术之形把它表达的时候是很困难的。

  那么,最容易解释的是什么?科学。因为科学是可以化验,可以实验的,所以很容易有正确的答案。(Anything that can be Verified,can be examined, is very easy to get the right answer.)科学是在最低的层次,科学是最容易的学问,因为在科学范围里面的学问都可以试验出来。心灵就不一样了,如果你的女朋友写信给你:“我没有时间,所以不能跟你去吃饭。”你怎么解释?你用科学解释——因为她廿四小时都很忙,所以没有时间?这句话可能是“我不爱你了!这句话可能是“我要跟别人去吃饭!”这句话可能是“你请的次数太频繁了!”这句话可能是“我妈妈不赞成我们的交往。”你发现可以有很多种的解释,对不对呢?所以科学的解释最简单,心灵的解释最麻烦。那怎么办呢?我问你:“心灵到底是无际无边的源头,或者是一个源头?”回答这位教授提出来的问题,我的第一个答案是:“心灵如果是从总心灵出来的,你一定要在总心灵那里才能得到答案,没有别条道路。”总心灵是什么?基督教说是他们的神,回教也说是他们的神,佛教是无神论的宗教,所以佛祖说:“上天下地,唯我独尊。”人人皆有佛性,所以你也能成佛,我也能成佛,你那个佛和我这个佛不一样,这么伎这样呢?人皆有心,心皆有理,但是每一个理的解释又不一样,怎么办呢?再回头看其它的宗教,印度教的神有三万万六千万,而最高的神是三个,第一个是创造神叫做梵天(Brahman),第二个是保固(护)神叫做毗湿奴(Visnu),第三个是毁灭神叫做湿婆(Siva),如果你问他们:“众神之中,牛也是神,羊也是神,蛇也是神,什么都是神,最高的神是这三个,这三个之中谁又是最高的神?”他们说:“是湿婆,就是毁灭神”。印度人很怕神降灾在他们身上,毁灭他们,所以他们敬虔的动机是从敬畏,敬畏是从惧怕,惧怕是从对自我存在受威胁而产生出来的。

  你或许想问:“众宗教都谈神,唐牧师,你说万有的心灵是从一个源头来的,那这个源头肯定是一切答案的真正价值基础,但是这个真正绝对源头的心灵,到底是谁呢?”我相信他是良善的,他是公义的,他是慈爱的,他是永恒不变的,把这些归纳起来的结果,我个人相信,基督教《圣经》提到的那位上帝,应当是真正的神,所以我从那边去找答案。这是我给你的答案。

  4、为什么当问我是谁这个问题时,没有办法找到答案?

  答这个发问的人应该是很聪明的,因为他听了整堂以后,没有忘记出发点在哪里,他很注意源头的问题。我刚才问:我是谁?Who am I?这问题里面有三个问题:谁问?Who asks?我问;问谁?Ask whom?问我;问什么?Ask what?问我是什么。这个问题有可能得到答案吗?我今天只讲一堂,如果我用十堂来讲,我慢慢讲,讲到最后,你才知道这个问题本身只有问题而没有答案。为什么呢?因为这问题是主体和客体的混合体(mixture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当我研究科学的时候,我是研究自然的主体,自然是我研究的客体(I am a subject to the nature and nature is an object to me)。但是我研究我是谁的时候,我就是主体(subject),而被研究的我是客体(object),形成主客体的混合体(mixture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结果就不可能产生答案。为这个缘故,基督教敢否认由人自己通过人生哲学所提出来的答案是可以解决人的问题的。基督教认为一定要有神的启示,才有真理。

  我是很难成为基督徒的,我不在台湾受教育,我是在印尼左派的学校受教育,十七岁的时候接受了共产主义,无神论,进化论,辩证唯物论等思想,我恨基督教恨到骨头里去,那些理论搞昏了我的头脑,但我是个很勇敢,又很爽直的人,当我继续不断好好的思想,上帝的灵感动了我,让我在《圣经》里找到了答案。

  虽然你可能不是很佩服所谓基督教的牧师,但我要告诉你,有一些学者后来上帝叫他们做牧师,你不要轻看他,因为他们可以给你很多的启发。我个人后来走了这条路,而且非常开心,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个真理的源头里有答案,那个答案就是启示。上帝的启示光照我们,我们蒙受了光照才能领受上帝。孔子很诚实的承认,人是没有办法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难道就是至善吗?《论语》难道是告诉我们,至善的终极就只是能够改过吗?这就叫做好了吗?有没有完全没有犯过错的呢?完全没有犯过罪的有存在过吗?如果存在过,他是谁呢?如果我们可以知道他是谁,他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耶稣在历史上曾经显现过,并且这位没有犯罪的基督,他讲过一句话:“你们中间谁能指证我有罪呢?”(约八46)他在仇敌的面前向他们挑战,他们还是没有办法找到他的罪状,他实实在在是至善者的自我显现,而他并不是在不善的人间社会中盼望求得到至善理念的追求者,他真是至善者的自我显现,我这个很难降服的人就被这一位降服了。

  我是谁?谁问?我问。问谁?问我。问什么?问我是什么?结果是没有答案的。既然没有答案,我刚才提到的那几点是谁提供给我的答案?严格地说,那是我在所有哲学界里面,正在摸索,正在思想,想到最高峰的时候,基督教的《圣经》给我肯定的答案。

  人有永恒的灵魂,人可以领受上帝无限的恩典,人可以让智慧的心发光,人可以影响别人,教导别人,当照别人,这实在是我们在历史上曾经读过的案例,我提到苏格拉底,孔子,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等等,他们可以给你们年青人思考一下人类的真正价值,人不应当自己轻看自己。

  我盼望今天你们回去以后好好对着镜子,自已对自己说:“某某某!听了这一堂,从今天开始,我不要再乱来了,我不要再轻看自己了!”如果可能的话,买一本《佛经》,买一本《圣经》,买一本《可兰经》,买一本有关苏格拉底的著作,好好读,有机会的话,与那些真正好的基督徒,真正好的人生哲学家,和他们交谈,一生一世好好做人,不要随随便便。

  5、真理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

  答:大约一百廿年前,英国伦敦有一次科学家大会,斯宾塞站起来说:“我相信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I think there is nothing absolute in the world).”说完后就坐了下来有一位年青的科学家问他:“斯宾塞先生,你刚才是说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吗?(Mr. Spencer, Did you say there is nothing absolute in the world)?”“是的,我是这样说了(Yes! I did say it!).”“哦!你相信这个理论吗?(Do you believe it absolutely?)”“嗯……嗯……(Er……Er……)!”他一直嗯到今天还没有嗯完。如果你说没有绝对的事,你怎么敢用绝对的口气讲没有绝对呢?你已经是用绝对的口气讲这件事了!所以,没有绝对的这件事是根本不存在的。如果没有绝对性的存在,信仰变成不可能,所有的知识也变成不可知论,人就变成虚假,假冒伪善,自己欺骗自己。我相信有绝对者,但是,绝对者在相对界里面很难找到,为这个缘故,我们需要谦卑,我们需要谨慎,我们需要恳求那绝对者给我们帮助,用他的灵引导我们去知道认识。

  6、人如何探触到心灵的源头?

  答:这个问题与“小孩子怎么在人群当中找出哪一个是他真正的妈妈”的问题相似。我告诉你:“没有办法!只有源头才能认出谁是她的孩子。”现在我请你们中间一个人到台上来!这个年青人是瘦长型,长得很健壮,有聪明相。“你几岁?”“我廿四岁。”“你叫什么名字?”“刘某某。”“我的孩子也是廿四岁,可能你就是我的孩子?”“或许吧!”“你有没有爸爸?”“有。”“你怎么知道他是你爸爸?”“因为……从小就叫他爸爸。”“哪里可以有这样的事情,这个人读的是科学,却这样不科学,从小叫爸爸的就是爸爸了,哪有这样的事?你怎么知道他是你爸爸?”“我身份证上面有注明啊!”“哦,因为身份证上面写你是谁的孩子你就是谁的孩子,这样子,有没有可能写错啊?”“有可能!”“所以有可能你不是他的孩子。你怎么知道你爸爸是你爸爸?”“我怎么知道?”“我问你嘛,你怎么知道你爸爸是你爸爸?”“这个问题我觉得很复杂。”“很复杂?”“本来很简绝的,不过现在好像变成得复杂了!”“刚才我还没有演讲以前,我就说:I Want to talk to people to cause them to think.你还记得吗?你本来不想的,结果我一问你就开始想了!你回去再看看你爸爸,一直看,看到他说:“欠神经病了是吗?”你说:“我现在越来越复杂了,因为我很难知道你是不是真的是我的爸爸!”“好,现在你稍微想一想,因为已经复杂了,你就开始复杂化了……你想大概人是怎么会知道他的爸爸是真正他的爸爸?”“我想……基本上……爸爸的话……每个人一定有,只是经过唐教授这样讲的话,或许每个人可能都跟我一样开始怀疑了。”

  我刚才说,“我是谁”就可以讲一大篇道理了,现在,“我怎么知道我爸爸是我爸爸”也可以讲第二篇更长的道理。你怎么知道你爸爸是你爸爸?我告诉你,你的妈妈对你说:“他是你爸爸。”就很可靠了,你懂吗?你的妈妈说:“他是你爸爸。”因为她是最知道秘密的人。你爸爸对你说:“我是你爸爸。”那也是很可靠。但是,第一,这个表示不是从探讨出来的,而是从他用不诚实来交待这个所谓的启示,这个叫做假的启示。所以,这两个原则是什么?第一个原则是什么?第一个原则是“启示是需要的。”第二个原则是“启示中间的真实性是可靠的,才是可以接受的。”所以这整个的神学理论乃是“启示的必要性的启示的真实性是真正的启示真正的真理,这是我们真正认识真理的基础(The necessity of revelation and the sincerity of the revelation is the true revealer truly, sincerely reveals the true revelation of truth. That is the foundation of true understanding of truth.)”。第二方面,当你信一个东西的时候,是因为那个东西是真正实实在在地把原本的东西表现出来,你才信它,所以你信的程度,和它的可信度相印证的时候,那就很可靠了。以上我讲的话,在很多哲学书里面没有办法看到,因为是我个人在几十年的思考中间,自己慢慢把它归纳起来的。

  我们听好的扬声器(speaker),比如说ADS,比如说Thiel,比如说Fisher,比如说Accuphase,比如说Martin Logan 或者Quad,或者是Infinity,或者是英国的Rogers,我不知道你喜不喜欢这些东西。我们常常说高传真(HiFi),有一个人买了一大堆的器材,我问他:“什么叫Hifi?”他说:“我也不知道什么叫HiFi,大概是Fi比较Hi,所以叫做HiFi。”所谓高传真就是高度的忠实(High Fidelity),Fidelity就是英文的信实(faith),High Fidelity的扬声音器指的就是接近原音(close to original sound)的扬声器。真正好的扬声器,就是照着原音,忠于原音播放出来,使我们聆听的时候,知道这是喇叭本来的声音,这是提琴本来的声音,这是鼓本来的声音。好的扬声器;打鼓的时候像在打鼓,吹喇叭的时候就像喇叭在那里吹奏,拉提琴的时候像是提琴在那里拉奏;差的扬声器,打鼓的时候咚咚咚……像是打铁筒一样。让我们回头再思想,什么叫信仰?信仰是什么呢?信仰是对真理的忠实。英文的faith拉丁文叫fede,中文就是忠实。【信仰就是对真理的忠实】。

  我做一个总结论,所有人都在找真理。所有人都问“我是谁?”我要找真理,真理的源头在哪里?人不可能得到答案,除非真理的本身对你说:“我是真理。”正像你妈妈对你说:“我生你,你是我的孩子。”所以你得到了答案。你怎么知道你爸爸是你爸爸?你的爸爸妈妈很诚实的、很乐意的告诉你:“你是我们所生的。”那么你就可以相信他们。你说:“因为我爸爸告诉我啊!”这句话是对的。但如果我告诉你:“我是你爸爸,你会信吗?”你说:“我不信,因为过了这么久以后你才告诉我。”呵!那变成时间的问题了,对不对呢?“以前不讲,现在讲,这个不行的啦!我廿八岁了,你才告诉我你是我爸爸。”倘若我本来就是你爸爸,把你送给人廿八年了,今天按照原先的约定要你回来,你说:“不行啦!你是我爸爸,怎么把我送了出去那么久呢?”所以真爸爸真正原意告诉你真正的事情,说你是他的真儿子,这四个真连在一起那就是真的(The true father , truly and sincerely tell you the truth that are his true son .Then, you truly know that ypu are his son).你明白吗?这就是启示神学的基点。启示神学的基点是:“如果有真神,就是真理的本体的话,这个真神就是真实的启示者,他乐意启示真理给我们,告诉我们他是真正的上帝,我们是他的。”

  从这些原则继续探讨,在众宗教中间,只有三个自称是有领受启示的宗教:一个是犹太教,一个是基督教,一个是回教。这三个宗教,竟然宣称“同样领受一个启示,都是那位亚伯拉罕的上帝。”亚伯拉罕的上帝是犹太教的上帝;亚伯拉罕的上帝是基督教的上帝;亚伯拉罕的上帝是回教的上帝;但是在东方宗教中,孔子没有说有启示,孟子没有说有启示,老子没有说有启示,神道教没有说有启示,印度教的《奥义经》,还有佛教都没有说有启示,他们只有恍然大悟the enlightenment, awakeness,这和启示(revelation)是不一样的。这样,我们看见启示的宗教和非启示的宗教的分别了。再将三个宣称有启示的宗教比较一下,我发现,没有一个比耶稣更圣洁,更公义,更慈爱了;所以当他说:“我就是真理”的时候,我们可慎思而接受他就是上帝。我这样抛砖引玉,盼望你们自己好好继续研究。

重建时间:2025年7月4日 ------- 13/10/21/星期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 by ZhuNei.Lov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