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迷失环节真的存在吗?
A·BOOUWER在他关于进化论的书上说到:“上个世纪古生物学研究最令人吃惊的消极的结果是…转变中的过渡形式看上去不存在。”
作者说在达尔文时期也许还有借口,可是“自从那时以来,发现了巨大数量的化石碎片,必须找出过渡形式没有被发现的理由。”然后他公开承认,过渡类型的化石的确不存在。
在几年之中,无论如何还是发现了一、二件化石,人们欢呼雀跃,认为是完美的“迷失环节”。但我们需要来详细地分析一下。
目前很重要的是强调这些声明中只含有一或二件“化石”而不是代表了一或二物种的大量化石。
或许最重要的“迷失环节化石”是始祖鸟---人们称它为鸟类向爬行类的过渡。在德国的同一个地点发现了五个始祖鸟的化石。虽然人们声称它的骨架很象爬行动物,但它有美丽的、完全发展成熟的羽毛。
现在,从骨架上来区分鸟类和爬行类是很难的。始祖鸟骨架上有许多被称作象爬行动物的特征其实在某些鸟类中也有。比方说是它的胸骨是平的,这被认作是爬行动物的特征。但是有整整一目的鸟类包括鸵鸟和EMUS都有这种胸骨。(最近专家称这种一向被认为是胸骨的结构实际上是由脊椎构成的)。这种动物的翅膀上有爪子也被称做是爬行动物的特征,但是有少数今天的鸟类(比方说鸵鸟)的幼鸟翅膀上也有爪子。
进化论者中关于始祖鸟的骨架已经进行了很多争论,那么就让我们先象他们中某些人声称的一样来假设它确实是爬虫类动物。我们怎么来解释它有如此完全组成的羽毛呢?一根羽毛是一个极端复杂和难以了解的设计。进化论者设想一根羽毛只是磨破的爬行动物的鳞片。不过始祖鸟的羽毛可一点也不象磨破的鳞片。它们是发展得很完整的、复杂的羽毛。如果始祖鸟有一个完全是爬行动物的骨架,那它一定得到了和鸟一模一样的羽毛。
我们希望能看到爬行动物鳞片向羽毛进化过程中的过渡阶段,但是没有发现丝毫过渡中途的迹象。这些化石记录没有一点鳞片和羽毛之间环节的痕迹。而实际上,许多科学家相信者五头始祖鸟的化石是属于真正的鸟类。何爱青鸟(一种幼时翅膀上有爪子籍以爬树的鸟)---这种现在仍然生活在南美亚玛逊峡谷中的鸟在许多重要的特征上都很象始祖鸟。除了始祖鸟以外,也没有可信的不同类动物之间过渡环节的化石。说到这里,我并没有忘记精心制作的关于“猿人”的说法,问题是化石是否支持这一说法。所有的证据加起来只不过是一丁点牙齿和骨头。就算它们被保存完好---实际上并没有,它们能告诉我们些什么还是一个问题。
猿人?
G
·VON DOENIGSWALD教授,一个猿人理论的热心拥护者,在他的《遭遇史前人》一书中写道:“单单从骨架上来分析,区分人和类人猿是很难的。的确,我们的骨架和类人猿的区别只是量上的不同,头盖骨和牙齿的数量是一样的;手、脚的结构区别也只是一种程度上的区别,山地大猩猩的脚和人类惊人地相象,骨架这一点就没有什么价值了。剩下就只有一种特征:脑体积的不同。”即使是最后这一项指标也有点问题。因为众所周知,每个人大脑的体积都是不同的。
无论如何,我们先来假设一直被称作的猿的大脑很少有大于600CC的,而人的从1000至2000不等。这马上就揭露了被称做“南非猿人“的是一只猿,因为其中一个头盖骨测量后得出(几乎没有保存完好以供测量的头盖骨了)的脑容量是482CC,那就是说不比一直非洲黑猩猩大!同样道理,尼德兰人一定被认为是超人了,因为他的脑容量平均比一般现代人还大。正因为这个和其他一些原因,现代承认尼德兰人完全是人类。
北京人看来也完全是人类,因为在北京发现的头盖骨脑容量高达1300CC。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同一地点发现了一些工业的痕迹,比方说大规模的燃烧。
我们没有时间再一一例举猿人的故事了,这些故事更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推测与谎言的基础而不是事实上,如同以下要讲的爪哇人。
最早认为爪哇人是猿人的证据只不过是一块腿骨、几颗牙齿和一部分头盖骨。 腿骨看上去是人类的,头盖骨却象是猿的。事实上,发现这两块化石时它们之间的距离是14米,而含有这两块化石的岩层中还包含住着真正的人类的头盖骨--但这些事实被压制了很久。DUBOIS--发现这些化石的人在临死前宣布,它们根本不是猿人的遗迹,那头盖骨其实是长臂猿的。
进化论界拒绝接受他关于爪哇人的话,于是在这小小的、可笑的证据的基础上,爪哇人被编进了教科书,被当作了一种已经证明确实无误地存在过的生物。 象这样“用希望来思考”的例子还有有MAY LEAKEY在东非的LAETOLI发现的一些足印。1979年4月的“自然地理”杂志中描绘它们是“生活在至少三百六十万年前的HOMIMIDS留下的足迹”。和这些足印一起被发现的还有大象、珍珠鸡、长颈鹿、兔子和鸵鸟的足印。在刊登这篇文章时,MARY LEAKEY作了许多解释性的说明,在第446页,她写道“我们发现的原始人的足印和现代人的非常相象。”在453页写道:“这些足印的形状和我们的完全一样”。用另一句话来说,她发现的就是人类的足印,和我们今天能留下的足印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它比人足印的平均尺寸要小一些。作为一个进化论者,她解释这是属于“原始人”的。但一个受造论者解释却一定是这脚印为根本就是人类的。 巨体
在化石中,几乎现在所有的生物都能找道它的“巨型构造”。爬虫类有那些体积巨大的恐龙和大海龟;哺乳动物的体积几乎都要比现在的大上一倍。以下例句的是已经找道了“巨体”的哺乳动物:熊、骆驼、豹、猪、犀牛、象、老虎和狼。巨大的鸟化石也被发现过,还有昆虫---比方说翅膀长达50-75厘米的蜻蜓。
在进化论的基础上有这样的观点“一种生物进化成更复杂的生物时体积也会增大。”可是巨型化石的实际存在却使进化论陷入了窘迫的境地。但它正符合了圣经上的观点。这个存在却被进化论者尽最大努力忽视了。
无论如何,忽略巨型恐龙是不可能的。进化论者对此通常的解释是:恐龙时期全球气候温暖而柔和,这种气候条件使动物体积巨大成为可能,因为他们不需要面对体温控制的问题。冷血动物由体表得来或散失热量,动物的体积越大,身体表面和体积的比就越小,体温调节就更难了。而当时从皮肤上得到或失去的热量同它巨大的身体所包含的热量相比是很少的一部分。于是一头巨大的恐龙可以很快乐地生活在一个温暖的、没有突如其来的气温波动的气候中。(而不是如今那样的气候)。现在,即使是在热带,白天和晚上的气温也相差很多。
进化论者又指出许多其它事实来证明一个全球温暖的气候。比方说在热带发现的化石在两极也找到过。
这正是我们希望圣经上告诉我们的。我们曾经提到过当地球刚被创造出来时,大气层上面可能覆盖了一层水蒸气的罩子。这就保存住了太阳照射道地球来的热量,从而形成了一个全球一贯的温暖的气候。当神用大洪水来审判人类时,这个罩子可能破裂了。洪水之后地球上才知道了极度高温。 灭绝的问题。
为什么动物(比方说恐龙)灭绝了?就象忽然从地上被全部扫去了一样。这不仅发生 在恐龙身上,也发生在一些其它动物身上---例如三叶虫。进化论者被迫一次又一次使他们自己陷入迷惑之中,因为化石记录显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复杂的、强壮的、建立完好的动物群忽然消失了。在圣经的基础上,这不难设想为什么它们被突然扫灭了。这是那次大洪水的结果,它杀死了除了在方舟之内的一切动物。
那么为什么这些动物在洪水后不再继续生存了呢?其中的一部分理由可能是它们是无法适应新的气候。恐龙需要有个恒温的气候因为它们是冷血动物。那就意味着恐龙的体温是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不能自行调整。洪水之后,全球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变得有变化了,恐龙也不再能存活了。进化论者常常提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气候的突然变化,但是他们只不过是在推测这样的气温变化是如何而来的。 地质柱
许多科学家(包括受造论者和进化论者)可能会同意地质岩层有一个清晰的秩序,每一层都填充着特定的化石。很重要的一点是“地质柱”是在
1800年达尔文还没有出版“进化论”时提出的,那时几乎全世界都相信受造论。达尔文列举了他那个时代的最杰出的古人类学家,说他们“全体一直地维护着物种的不变性。”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没有必要再用进化论观点来解释地质柱了。事实上,地质柱向那些希望支持进化论得人提出了许多问题。第一,和流行所相信的相反,各个岩层很少被发现存在一起,通常一个地方实际只能找出二到三个岩层(或岩石期)。第二,岩层并不总是按照“正确”次序被发现的。在某些时候,“古老的”岩层在“年轻的”岩层顶上。举例来说,
MATTERCHORN由“较古老”的岩石组成,,而它上面的岩石却更古老。许多受造论者相信这种现象表明了地质柱的想象成分比事实多。另一些人则会同意进化论者的观点“越层穿刺的存在解释了错误排列”。然而,他们指出如果巨大的岩石被推到了其它岩石的上方,那里面一定包含着巨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和大灾难---例如一次洪水联系起来。这正是受造论者开始研究并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领域关于岩石的最后一点是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三是由沉积岩组成的,就是说水底下的岩石。剩下的四分之一大部分是火成岩。如此多沉积岩存在的现象(它们甚至存在于高山顶部)正和地球曾经一度被水完全覆盖的想法吻合。
这章一开始,我们就列出了我们指望化石显示:进化论是真的或者圣经是真的。没有一项例外,以上六个方面全都支持圣经。化石记录可以总结如下:
附注:图片COELANCANTH:进化论者说这种鱼类在七千万年以前就灭绝了,但实际上最近它被发现还活着,看上去和它的“化石祖先”一模一样。
1
一个流行的但未被证明的理论提出各大陆的相对位置已经变化了。地球最外面的球形外壳据说被分裂成了许多块,并转移到了各处。这样移动的结果是:大陆们象在运送带上的行李一样被运来运去。即使这样的过程真的发生了,它也不象会发生到这样的程度:所有的地块在某一时期全都被带到了热带和亚热带。
2
火成岩是岩浆凝成固体时形成的岩石。这可能发生在地底,也可能是火山中流出的岩浆凝结起来的。(请看下一章:遗传学和自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