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惊人的发现:所有动物的祖先曾站在同一起跑线(一)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多么神奇,5.3亿年前在“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瞬间,现代生物所有“门”一级的早期雏形“大爆炸” 般地在地球上出现了,其证据就是在中国云南省澄江县发现的数以万计的化石。




    貌不惊人的小山包下埋藏着
    震惊世界的生命大爆发的秘密

  暗夜里,我们的汽车行进在云南澄江一个深不可测的湖泊岸边。新月升起.又落下了,在西边的 天空与山峦交界处留下一丝诡异的亮光。黑夜淹没了四周平淡无奇的山峦和村舍,只有抚仙湖水冲刷湖岸的沙滩,传来哗哗的声响。那感觉是奇怪的,漆黑一片的湖泊传来的声音仿佛穿越了百万年的时空,上人想到我们周边的山峦,5亿多年前曾经是一片海洋——藏匿着生命史上一个巨大秘密的寒武纪的海洋。

  在漫长的沉寂之后,澄江的这片貌不惊人的山包,如今被古生物学家视为一块圣地,一个地球生命史上的惊人秘密逐渐被解开:在距今5.3亿年前,这里的浅海上演了一个重大无比的事件——生命 经历了一次革命性的大规模演化,绝大部分仅次 于“界”以下的最大生物分类单位——“门”一 级动物突然之间出现在地球上。“嘣”地一下,沉 寂了40亿年的地球突然间热闹起来。这颗蓝色的 星球终于有了生动的色彩。

  “一瞬间”(这个过程实际上是200万年左右,但 相对于35亿年的地球生物史,200万年,就好像是一 天中的l分种),众多从未在地球上露过面的动物 一下子出现在海洋里,古生物学界甚至用“爆发” 来形容这种突然性;它们的形态各异,从只有几毫米的微型动物,到长达2术、长者带柄巨眼和恐怖粗爪的大型怪物,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现生动物门类,也就是说,如今地球上所有一切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海里游的动物的祖先,差不多都在那个时代出现了。包括人类在内的很多多细胞动物很可能就是从这里起跑,开始了各自的演化历史。

  国际古生物学界振奋了!广受尊敬的德国著名古生物学家阿·塞拉赫称这一重大发现“就像是来自天外的信息”。它证实了大爆发式的演化事件在5.3亿年前确实曾经发生了。


    科学家为解开生命诞生的秘密,
    再次齐聚澄江

  自从1985年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以 下简称南古所)张文堂、侯先光教授发表了在澄江帽天山出土的娜罗虫--曾在加拿大伯吉斯动物 群(距今5.15亿年前)出现的古老节肢动物化石 ——揭开澄江生物群研究史上重要一页以来,南 古所的陈均远、侯先光等科学家陆续做了大规模 的标本挖掘工作,并发表了一批研究结果,使这一发现至今备受世人瞩目。1995年,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会聚中国,第一次以“寒武纪大爆发”为议题进行了国际性的学术大讨论,当时,以强硬激进著称的塞拉赫教授为此特意谱写一曲诙谐的《寒武纪大爆发之歌》,以纪念他们曾经因寒武纪生物群而齐聚一堂的美好时刻。

  1999年6月20日,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再次来到帽天山这个寒武纪的圣地,他们中有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有发育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权威、细胞生物学专家、海洋生物学者,以及科普作家。这次会议的发起人和主持者陈均远先生说:“没有一个课题和讨论会可以将这么多从事不同学科领域的科学家吸引到一起,尽管研究的对象相距几亿年,从死了的到活着的,从微小的分子到完整的生命个体,但我们走到一起来了,为了共同解开生命诞生的秘密。”

  这是个绝好的机会,久已对寒武纪大爆发颇感兴趣的我也趁机来到了澄江。




    大风暴造成的泥流事件使5亿
    多年前的软躯体奇迹般地保存下来

  在昆明,许多孩子床底下的收藏品中,你会找到侏罗纪的恐龙、泥盆纪的鱼、志留纪的珊瑚石燕和寒武纪的三叶虫。孩子们会熟练地用酸洗去时间的沉淀,让凝固在石头中的动物和植物显露出来。西郊一所学校的孩子几乎每人手里都有寒武纪海洋里的动物化石,因为他们的学校就建在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的海底。

  云贵高原是是一片神秘的土地,对于研究化石的古生物学家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以陈均远为首的课题组,在离澄江60公里的晋宁三家村,建立了“早期生命研究中心”,决心在此安营扎寨,将澄江生物群的研究长期进行下去。

  在研究中心的标本室里,我见到了形态各异的化石标本。以或卷曲或斜躺或平直姿势埋藏的娜罗虫化石,完好地保存着它们的软躯体构造,甚至连肠道中充满的食物也清晰可见,显示其在临死之前还曾经饱餐一顿。具有网状骨片的微网虫,每个网眼中有一个圆管构造,可能具有感光作用。属于叶足类的微网虫,即使活着时保持站立的姿势就已经很不容易,有的竟然可以在死后仍然保持立姿,真是令人匪夷所思;那具有纤细的触手、细腻的体表和环肌的水母;还有成群埋藏在一起的帽天山虫、海口虫,让人想到它们一定是在一次聚会中突遇灾难。

  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这些精美的化石,95%以上是世界其它地方难得一见的带有软躯体构造的化石。5亿多年前生物的软躯体构造居然能成为化石而保存在岩层中,这是澄江化石最为独特之处。

  在一般。情况下,动物死后若无特殊的埋葬条件很快就会腐烂,硬壳在海床上停留若干年后被沉积物掩埋。它们中只有极少数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才会岩化成为化石保存下来,而且多是不完整的残片,完整个体的保存就是奇迹。在这样的情况下,软躯体动物更不容易留下任何化石记录。它们能够保存下来是很偶然地得益于大风暴造成的泥流事件。暴风雨之后,海岸上的泥流会沿着倾斜的海底斜坡流动,泥流所经之处吞没了沿途的生物,造成大规模集体死亡事件。经过岁月的压缩,它们变成薄薄的化石,奇迹般被珍藏在石头制成的书页中。50万年中,一次次的泥流事件,一次次的风暴沉积,在云南中部的很多地方留下了厚厚的沉积页岩。在今天昆明的附近地区,从东到西,包括马龙、澄江、长虫山、岷山、海口、武定2000多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域上,都分布有出露地表的寒武纪沉积页岩。目前科学家所触及的还主要是群山中的一隅——帽天山。

[第1页][第2页][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