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必然否定創造論()... 1

科學必然否定創造論?() 8

 

科學必然否定創造論()

作者:劉大衛

科學與基督教信仰真的只能是二選一嗎?

的確,科學沒有辦法用任何方式證明有上帝的存在,但是,科學也沒有給我們任何方法去否證聖經所說的:「上帝創造」。事實上,科學的進展甚至很可以給我們許多理由去斷言:宇宙及生物必有一位智能超絕的創造者。 因此,一個企圖用科學否證信仰的人背後,往往依據的不是科學,而是其思想前設─—不管是無神論的前設、或是「科學主義至上」的前設。 這正是東海大學劉大衛老師這篇文章背後的深意。

 

宇宙的特性

 

關於宇宙,至少有三項重要事實指出宇宙有個起始,而這起始無用現知的自然律來解釋。

一:熱力學第二定律

這定律是十九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發現之一,說明了在任何普通過程中,任何封閉系統的熵 (entropy) 只會增加, 最理想的狀況是在某些非常特定的過程中,熵近乎不變。這表示混亂不斷增加,有規律而可用的能量則不斷減少。用統計和機率的術語來說,則是:一個系統的狀態傾向於日漸無序、越來越高機率的處境。這原則對我們來說都不陌生。我們今天整理、清掃了房間,明天這房間就亂些、髒些。比較科學的例子是:熱量總是由高溫傳向低溫,而非低溫傳向高溫。

宇宙這系統並不處於完全無條理的狀態。宇宙的密度、溫度、成份都非常不均勻,有大量能量可資運用。亦即若不是日益混亂的過程在時間上是有限的,就是宇宙的大小是無限的。然而,一個無限大的宇宙無法解釋稍後我們將提及的許多事。如果宇宙存在的年日是可推算的,則宇宙必有一個起始,這起始是個有條有理的過程或事件,和我們現在觀察到的過程有所不同。這起始可不可以叫作「超自然的」,我們暫且不討論。我們在這兒只說「起始」就好。

二:廣義相對論

這套方程式是愛因斯坦在 1915 年發表的。相對論的重點之一是:有一個不等於零的加速度。這表示宇宙不可能永遠靜止不動。愛因斯坦認為這不可能,因此認定這公式必須另加一項「宇宙常數」來和這加速度抵銷。然而,這常數沒有物理根據,只以唯物論的哲學觀來做根據。愛因斯坦稍後放棄了這常數,且說這是他畢生「最大的失策」,因為在 1920 年代另有所發現。

三:宇宙的膨脹

Edwin Hubble 和一些人在 1920 年代發現, 從遙遠星系傳來的星光顯現出紅位移,越遠則越大。他推算距離時假設:越微小、越模糊的星系越遙遠。截至目前為止,關於紅位移唯一合理的解釋是都卜勒位移,指出遠方星系有一個遠離的速度,一直離我們遠去。結論就是,宇宙不斷在膨脹,所有的遠方星系都漸離漸遠。在星系團內有局部運動,所以,一個星系有可能朝鄰近那些星系越靠越近。 比方說 M31 (屬仙女座)就正衝著我們來。同時,宇宙的膨脹對星系內部星球的運行並沒有明顯的效應,所以,在我們所處的銀河系中,我們看得見的半數星球正朝我們靠近,而另外半數則正離我們遠去,大致上取決於銀河系的運轉。

這就是說,愛因斯坦的那套方程式起先是對的,宇宙並非靜止不動,也不是永恆的,宇宙是有個開始,始於很久以前的遠古、這遠古卻非無限遠。

設定一段距離和時間,很容易計算出時光之流。要計算星系間的距離還有些誤差,而速度隨時間遞減,因此,宇宙膨脹的時間只能略略估計大約是一百億到兩百億年之間。也就是說,宇宙是從某種爆炸開始的,此即大爆炸。

有好幾個重要的論點可以證實大爆炸理論。參照高能物理學,就可解釋宇宙的化學成份。宇宙的成份大部份是氫、外加一些氦、及一些非常少量的其它元素。所有較重的元素都在星球核心的核融合反應中產生,並且當這些大型星球爆炸時,這些重元素與星際氣體混合在一起。

本來還有許多科學家不接受大爆炸理論,因它指出科學家無法解釋的一個開始。 同時,George Gamow 和其他幾位在 1950 年左右指出爆炸所產生的輻射,理應隨著宇宙的膨脹而冷卻,如今應比絕對零度高不了幾度,而且充斥各處。 當時,這點尚未獲證實。然而在 1965 年 Penzias and Wilson 終於觀察到了這「 3K 微波背景輻射」 (3K microwave background radiation),從此幾乎所有科學家都接受了大爆炸理論。

還有些別的證據告訴我們關於宇宙年齡的事。到了晚上,天空是黑的,所以,宇宙可能在空間上並非無限,可能在時間上並非無限,也可能時空皆非無限。我們可以看見距我們約一百億光年的星系所發出的光,因此這些星光至少旅行了一百億年才到我們這兒。根據 H-R 圖,星團似乎各有各自的年齡, 最高齡可達一百億年(這得具備一些天文學背景才能明白)。星星的種類很多,有些是從一團不斷壓縮的氣雲經過幾十億年漸漸形成的。我們從未發現任何白矮星的年齡超過一百億年。從所有這些事實,可推算出我們所處的銀河系至少有一百億年的歷史。

我們看見別的星系彼此不住地碰撞、結合,這過程耗時十億年之久。我們看見氣體噴射和氣泡的大小可達一百萬光年,這顯示出該過程至少已持續了幾億年時間。

根據放射性元素測定,地球、月球、和隕石上的石塊約有五十億年之久。計算木星的冷卻率,可推算約有四十五億年之久。在太陽系中,每個行星的固體表面都有撞擊口,顯示出漫長而複雜的碰撞期至少已進行了數十億年。地球岩層顯示出長期以來的侵蝕和沖刷也至少已有數十億年之久。由此可知,太陽系的年齡在四十五億到五十億之間。

用目前所知的自然律來計算,可由現今追溯到起初膨脹後的那一刻。但當時的密度和能量,都超過我們現知的定律所涵蓋的範圍。可能那就是個起點,也可能尚有我們未知的定律。若是真有我們未知的定律,也只是把起點這問題推得更遠,而我們還是可以問那些材料和那些定律哪來的。我們的研究能否查穫在那之前發生了什麼,這是頗令人懷疑的。

為了要逃避這「有一個開始」的結論,一些科學家推測說,宇宙是週期性的,他們假設現在的膨脹將終於要慢下來,一直到停,就會開始縮小,最終的結果就是「大壓小」。他們也假設宇宙可以繼續的膨脹、縮小、又彈回來。但熱學第二定律表示,每一次的彈回不會一模一樣,而只能發生有限的幾次而已。所以這樣說還是無法逃避「有一個開始」的結論。另外一個問題是,沒什麼已知的科學原則能夠造成那個「彈回」。最後,這也表示那印度教和佛教的永久週期性宇宙的觀念沒什麼科學上的驗證。

一些理論家提及一個「宇宙雞蛋」說,當它「變成不穩定」時就爆炸了。這也沒什麼科學上的驗證,而只不過是又另外一個企圖逃避「有一個開始」的想法。關於開始的那瞬間,科學不能說什麼,而且「開始之前」是毫無科學意義的。

所以,我們的結論是,宇宙始於一、兩百億年前,而目前科學無法解釋宇宙的起因。

這是個很重要的結論。這意謂著唯物論(相信事物和能量的存在,並且都是永恆的或自生的)並沒有科學根據,而且事實上和我們觀察到的相違背。

有些基督徒認為,這肯定了聖經所說的那位神是存在的,且是宇宙的起因。其實,這結論並沒有證實那麼多。但這結論是說明了:相信聖經所說的「起初神創造天地」並沒有違反科學。另一個結論是:和宇宙相比,我們異常地渺小又易逝。在這廣袤而亙久的宇宙中,人類和人的壽命似乎微不足道。我們內心某處需要相信:生命必另有價值和目的,不是這一點點短少的時空所能侷限的。

(附注):聖經和宇宙的年齡

基督徒常問的一個問題是:這壽數高達幾十億年的宇宙是否與聖經衝突?在他們看來,聖經在創世記第一章及其他經文裡似乎是說,神在不到一萬年前,花六天(每天二十四小時)創造了整個宇宙。如果聖經果真這麼說,那的確在科學與聖經之間是有衝突。某些基督徒提出的解決辦法是「被造的年齡」,是說神將萬物一下子就造得既完整又能各盡其職,並且使這一切看來像是老早就在那兒了。例如,亞當一定是被造為成年人,而非無助的嬰孩。這說法有好幾個問題,問題之一,這似乎是說神用了些騙人的手法,好讓被造物的原貌不會被識破。但聖經中的神不能說謊或欺騙人。問題之二,這些基督徒自己並沒有完全接受被造的年齡這觀念,如果他們相信神捏造了過去的歷史,那麼當科學家研究神所造的古代面貌時就不該反對,然而這些基督徒卻反對。他們還聲稱有一大串證據駁斥大爆炸理論、且顯示出地球和宇宙沒那麼古老。然而,這些證據大多不正確或毫不相干,少數證據頂多也只能說無法據此下定論。關於這個大題目,我有不少資料,但在這課程裡不宜多做討論。

某些基督徒的另一個錯誤,是誤以為天文學的大爆炸和生物學的進化論是互相銜接的,他們反對進化論,因而也必須反對大爆炸。這是錯的。進化論和大爆炸是兩碼子事,我們將在下個部份討論進化論。

我不認為聖經告訴了我們到底多久以前「神創造天地」。是在最起初的那六天嗎?還是在聖經所載的「頭一日」以前?那些日子是一天二十四小時、還是一段漫長的歲月?基督徒各持不同的看法,也都能言之成理。其實基督徒應該感到高興,因為科學看來是肯定了宇宙是有個開始,然而卻不該為了什麼時候開始而爭論不休。

有關這主題,有很多基督徒寫了不少書,或是接受或是排斥大爆炸及宇宙的幾十億年的年齡。其中大部分有很嚴重的科學或神學方面的弱點。我看過最好的其中兩本是:

·                  The Fingerprint of God, by Hugh Ross. Orange, California: Promise Publishing Co., 1989.

·                  Creation and Time, by Hugh Ross. Colorado Springs, Colorado: NavPress, 1994.

還要看他寫的第三本,在下面「宇宙和地球對生命的適宜性」那段會提到。

 

生物的特性

大多數的人都以為科學已經證明了沒有造我們的神,而且生命是沒有任何目的的;但是,許多的事實指出,生物是經過精密設計的結果,這種設計也暗示著有一位設計者。這意味著自然論和唯物論是不被科學支持的。

大爆炸的力量和定律的來源不一定是有位格的,但是一位設計者卻有。如果我們有一位設計者,無疑旳,他的工作是有目的的,而這目的可能和我們的計劃不同,他可能一直在這裡,而且關心著會發生什麼事。如果是這樣,在我們選擇我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時,這就是一個很重要的考慮。

基督徒有時候認為這就證明了那個設計者就是聖經的神,但其實並沒有證明那麼多。甚至沒有證明大爆炸的起因相同於生物的設計者,我們必須先考慮一些其他的事情,才能下這個結論。

一:宇宙和地球對生命的適宜性

1. 物理學的基本常數

物理學基本常數不到二十個,其中包括電學和磁學定律中的係數、強和弱的核作用、以及重力等常數。基本常數決定分子和原子的所有性質和相互作用。假如這些常數稍有不同,整個宇宙將完全改觀,甚至於根本沒有這宇宙存在,而我們這些生物就不可能存在。而且在另外一種宇宙中任何生物存在的可能性非常小。

這些例子不勝枚舉。在這裡要提出幾個重要的例子。大爆炸產生了氫、氦和些許其他的輕元素,這些物質和情況有利於恆星的形成。除了最大的以外,眾星皆發光數十億年之久。最大的星在它們的核心處經由核融合反應而產生較重的元素,然後爆炸開來成為在太空中留下能夠進一步形成恆星和行星的元素。固體行星能形成並保有一大氣層。地球上一切的生命,端賴碳原子能否結合其它原子形成長鍊。許多其他元素所擁有的特質,也在生命進展中獨具意義, 例如: 氧、氫、鐵、鈣、磷、鋅、氮等 (O, H, Fe, Ca, P, Zn, N, etc.)。

水是一種不尋常的物質,在我們的生活中,其重要性是多方面的。我們的身體大部份是由水構成的,維持我們生命的一切化學反應也都在水溶液中發生。水有大量的比熱和潛熱,且空氣中的水蒸氣能強勁地吸收和釋放紅外線的輻射能,於氣候的穩定上功不可沒。水結成冰時會膨脹(其他液體結冰則收縮),因此,冰形成了冰山覆蓋在南北極海,也不會從湖海的底部開始凝結。

2. 地球 - 月球 - 太陽系統的很多特性

我們所生存的地球 - 月球 - 太陽系統中,有好些使我們賴以存活的特性:地球表面的溫度、重力、一天的長度、一年的長度、地軸的傾斜、月球的引力與週期、大氣的質量與成份、地球表面的成份、以及陸地和水的分佈。這些特性都不能出差錯,我們才可能活在這兒。這一切同時發生的機率非常渺小,因此,要想在宇宙中找到適宜生存的星球,幾乎不可能。認為這是設計出來的、遠比認為這是偶然形成的合理得多。

Hugh Ross 在他寫的書(看下面)有一段是討論地球的 33 個特性,來估計這些都剛好適合有生命的機率是多少,結果是 10 的 -42 次方。 他也估計宇宙中最多有 10 的 22 次方個行星。所以在全宇宙有一個適合生命的行星的機率是 10 的 -20 次方。

關於這方面的書有:

·                  The Universe: Plan or Accident?, by Robert E. D. Clark. Grand Rapids, Michigan: Zondervan, 1949, revised 1961, republished 1972.
此書唯一過時之處是一些在太空時代以前、有關其他星球的推測。作者係基督徒。

·                  The Anthropic Cosmological Principle, by John D. Barrow and Frank J. Tipler.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86. 此鉅著臚列許多生命存活的要件。兩位作者都是不可知論者,所以並不相信這是出於精心設計的。他們認為有許多宇宙,且各有不同的自然律。

·                  The Creator and the Cosmos, by Hugh Ross. Navpress, 1993. 內容非常豐富,宇宙及生物都提及,來證明有一位設計者也是聖經的神。

科學必然否定創造論?()

作者:劉大衛

二:生物的資訊及複雜性

1. 最簡單的生命

所謂的單細胞其實是令人難以想像的複雜,有數千種不同的蛋白質,這是由幾千個原子所組成的龐大分子。每種蛋白質各自依其特定的形狀,行使特定的功能,而這形狀並不取決於內部氨基酸的自然反應定律。這些分子好比工具,正如鐵的本質並不能決定螺絲起子、鐵鎚、扳手等等的形狀。新陳代謝和繁殖過程需要許多由這些複雜的蛋白質來執行的過程,如果少了其中一種蛋白質,整個細胞將無法存活或繁殖。連最簡單的系統,都得極其複雜才可能倖存,是什麼在一開始把起初的系統湊在一起的?

2. 複雜的系統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在一株植物或一隻動物裡,有許多有機體形成不同的系統,這些系統必須整合才能生存或繁殖。一條毒蛇的毒腺、液囊、腺管、中空的毒牙和主控的肌肉、神經,是如何整合起來的?蜘蛛怎麼會有絲腺而又怎麼學會用它?蚊子如何發展出叮吮?蝴蝶如何發展出變態過程?許多昆蟲都有類似甚至更複雜的過程。啄木鳥如何得到長舌、利喙、和受保護的腦以便在樹上打洞捕蟲?是什麼造出我們視覺系統、聽覺系統的各部份? 我們的身體如何發展出癒合的能力、抵抗疾病的能力?我們怎會長大成人呢?這些過程是如此尋常,我們視之為理所當然,但研究卻告訴我們這些過程是非常複雜的。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是如此。

3. 進化論

這些令人驚訝的複雜系統必須有一個解釋,一個起源。是過去發生的一些事件產生這些系統,這些事件或許有精心設計或許沒有。這段討論的結論是,精心設計是唯一合理的解釋。但任何人都知道,現在的科學界幾乎全部都否定這解釋,反而提出進化論當解釋。所以於此,我們必須討論進化論。

我們得先加以定義。有一個定義說,生物任何微小的變化都可被稱為「進化」,更精確地說是「微進化」。另一定義則相信:所有生物都是自然演進而來,是時間加上機率,不涉及超自然力或精心設計,且只不斷由簡而繁地傳承及發展。這些自然演化過程指的是物理的交互作用和化學反應。突變、自然淘汰、環境變化及其他因素逐漸衍生出複雜的生物,包括你我。我們是三、四十億年前早期地球上泥巴的直系子孫。此即所謂的「廣進化論」。

這理論由達爾文在 1859 年出版的「物種原始」一書中推廣,遺傳(或基因)定律當時已被孟德爾發現,但尚未廣為流傳。現代的進化論(包括了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被稱為「新達爾文主義」。 難以計數的教科書及電視節目講述假想的進化過程,還附帶通過驗證的確實性,所講述的故事如下:

地球初期的大氣層是由氨、甲烷、二氧化碳組成的。有機分子是在大氣層、海裡和(或)海邊,經由種種反應、輔以閃電及紫外線輻射而成的。這些分子隨意地結合,產生氨基酸,再隨意結合成較大的分子,直到一個分子大到足以自我繁殖。這故事的第一單元叫做「分子進化」,這單元不牽涉基因或自然淘汰。

這些自我繁殖的分子越來越多,且結合成越來越大的單位,變成濾過性病毒及簡單的細胞。有些細胞發展出光合作用,利用太陽能來生長。另有一些細胞則吞噬這些細胞。簡單的細胞結合成為簡單的有機物,在這些有機物中,有些則漸趨複雜。某些變成植物、某些變成動物。最複雜的進展為兩性生殖。有些動植物變得能夠在海邊的漲、退潮地帶生存,然後,有些變得能夠脫離海洋而在旱地生活,從此佈滿地面。時光流逝,有些植物衍成採用花朵及花粉來繁殖,有些動物衍出硬骨骼,有硬骨骼在內的(脊椎動物),有硬骨骼在外的。魚類是早期的脊椎動物,有些魚類進化成兩棲類,長成後可生活在旱地。有些兩棲類進化成爬蟲類,可終生在旱地生活。許多無脊椎動物也變得可以在地上生活。有些爬蟲類變成鳥類,有翅膀和羽毛,另一些則變成哺乳類,其中最進化且最高等的就是你我。

許多傑出的科學家窮畢生之力研究生物,並撰寫、演說為什麼他們相信進化論,諸如:Theodosius Dobzhansky, George Gaylord Simpson, Ernst Mayr, Peter Medawar, Stephen Jay Gould, Niles Eldredge 等等。 這些科學家幾乎都是非基督徒,他們認為進化論是個重要的證據,證明了沒有上帝,或說,就算有,與我們的生命亦毫不相關。

他們寫了好些書,特地想要證明進化論、推翻創造論。 Stephen Gould 寫了許多,其他的著述計有:

·                  Abusing Science: The Case Against Creationism, Philip Kitcher.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MIT press, 1982.

·                  Science on Trial: The Case for Evolution, Douglas Futuyma. New York: Pantheon, 1983.

·                  The Blind Watchmaker: Why the evidence of evolution reveals a universe without design, Richard Dawkins. New York: W. W. Norton, 1987.


4. 進化論者舉出一大串證據來支持進化論:

a. 不同物種的相似性

被認為是出自同一祖先的證據。

b. 退化器官

是一種特定的相似性。有些動物擁有看似無用的器官,這些器官卻和其他動物身上的有用器官相似。這被拿來證明這些動物有共同的祖先,這器官在祖先身上原是有用的。

c. 胚胎學

是另一種相似性。胚胎的發育曾被視為進化史的重演,但這說法已被證明是不可能的。

d. 突變和自然淘汰

在實驗室和大自然中不知被實驗過多少次。遺傳學的研究十分進步,探究的理論有族群遺傳學、基因流變、重組、適應性及變異性。

e. 有許多案例被視為範例。

當工業革命帶來較陰暗的環境時,歐洲的飛蛾顏色轉深,使之較不易被看見。 近年來因污染減輕,牠們的色澤又變淡了。 南美附近Galapagos 群島上的達爾文鷽,在達爾文的思想上造成了主要的影響力。島上有許多種鷽,各有不同的喙以適應不同的食物,牠們必同出於那幾隻多年前被吹來島上的祖先。細菌和病毒突變後,足以擊潰動植物的免疫系統,這些免疫系統突變後,又對新的細菌和病毒產生免疫性。品種改良者利用混合雜交,培養出抗菌力更佳的植物品種。經由突變,昆蟲增強了對殺蟲劑的抵抗力,而細菌、病毒增強了對抗生素的抵抗力。

f. 生物的地理分佈,

顯示了不同種類的生物各自在不同地區發展。

g. 化石

被某些人認為是最重要的進化證據,是確曾發生的真實記錄。從目前出土的化石看來,世界各地所有的化石幾乎都按同一個順序排列在地層裡,且呈現由簡而繁的順序。

h. 生命起源的實驗

顯示了在甲烷、氨、二氧化碳的混合物中有電子火花及紫外線,而水蒸氣產生出氨基酸和其他有機化合物,因此,同樣的反應可能在遠古的地球上已發生過。

i. 太空中的有機分子

在氣體及層雲中,這已藉電波望遠鏡偵測出。

j. 哲學辯證

除了這些事實的爭議,進化論者還採取哲學辯證: 創造(或任何自然事件中的智能介入)是無法加以證明或實驗的,是研究的障礙,是屬於宗教的、超自然的、神蹟的、非科學的。進化論已是有成果的理論,一個多世紀以來,導引出許多良好的研究,為生物學建立了架構,否則生物學至今可能還是雜亂無章。

5. 基督徒的回應

基督徒回應進化論的辦法有兩種。有些人深信進化論如果成立,就否定了上帝的存在,因而設法推翻進化論。其他的基督徒認為這不成問題:如果進化論是真的,那麼,這就是上帝創造萬物的方法,此即所謂「有神論者的進化論」。我不承認科學證據支持進化論,我也不認為進化論符合聖經中關創造的一些細節。每當有人將進化論視為與聖經有所衝突,且問及我的想法時,我會舉出理由說明為何我認為進化論在科學上是無法接受的,這些理由即將討論於後。

基督徒已經寫了好多好多書來反對進化論,這些書大多乏善可陳,與事實不符且推理不當。有一個大問題是,他們大多把進化論和大爆炸做了錯誤的聯想,因此,企圖一舉推翻。茲列舉其中少數較佳者:

·                  Evolution: Nature and Scripture in Conflict? by Pattle P. T.Pun.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82. 這本書也有中文版。

·                  The Mystery of Life's Origin: Reassessing Current Theories, by Charles B. Thaxton, Walter L. Bradley, Roger L. Olsen. New York: Philosophical Library, 1984. 此書特別論及生命起源。 作者都是基督徒科學家,但一直到附錄才提及宗教。

·                  Of Pandas and People: The Central Question of Biological Origins, Percival Davis and Dean Kenyon; Charles Thaxton, Academic Editor. Dallas, Texas: Haughton Publishing Company, 1989.

·                  Darwin on Trial, Phillip E. Johnson. Washington, DC: Regnery Gateway, 1991.


6. 別人的批評

有少數非基督徒也著書指出新達爾文主義的缺失:

·                  The Neck of the Giraffe, Francis Hitching. New American Library, 1982.

·                  Evolution: A Theory in Crisis, Michael Denton. Bethesda, Maryland: Adler & Adler, 1985.

·                  Origins: A Skeptic's Guide to the Creation of Life on Earth, Robert Shapiro. Bantam, 1986.

·                  Information Theo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Hubert P. Yockey.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這些作者也沒有接受創造論,但他們要其他的科學家承認:進化論並不足以解釋生物的起源。

7. 爭辯進化論的「證據」

在爭辯進化論時,我們得從哲學辯證著手。如同早先在本課程中討論過的,這些也是「科學至上」的想法。生物學的專家不是關於這些前提的專家,我們有資格反對他們的意見,也可以選擇不同的意見。 生物是否出於精心設計,這並不是宗教問題,而是歷史問題,它只是簡單地問到底發生過什麼事。唯一和宗教有關的問題是「這位設計者是某一宗教的神還是好幾個宗教所共有的神」,這卻不是不准人去問歷史問題的理由。相信「有一位設計者」是研究出來的結論,也是著手去進行更多研究的動機,它並非不再進一步去研究的理由。

進化論者埋怨沒有任何實驗可以證明或推翻創造論,但是,他們說得出哪項實驗能證明或推翻進化論嗎?事實上,我們可能在研究某物之後,下結論說它絕不像是未經設計的。我們週遭許多東西顯然是某人有意設計出來的:桌子、椅子、燈、汽車、錶、電腦、書本、黑板上的字、海報等等,如果有人硬要我們解釋這一切東西都只依照自然法則,而未經創作,他就是瘋了。設計不是神蹟,我們自己就經常創作。

若有一位生物的設計者,這本身不是超自然的,而是超乎常人的。這才是真正令人不能接受的問題。人不相信創造者並不是因為不能確信,而是不願相信。 我們自己也是生物之一,因此不可能用客觀、科學的態度來看這問題。

進化論曾當作很多很有趣的研究的動機,但是也常常造成了障礙和誤導。比方說,它令人過分看重種類間的競爭,而很慢才注意到在很多方面也有合作。它令人推出胚胎學上的錯誤的解釋。古生物學家感覺到有壓力要在化石當中找到逐漸演變的證據。

我們既已討論了經常被拿來支持進化論、反對創造論的哲學論證,現在,可以來討論證據了。

a. 相似性
        由相似性而來的論證隱含了三個假設:
        1. 我們知道進化過程的結果、
        2. 我們也知設計的結果、而且
        3. 我們眼見之物符合進化論而不符合設計論。

但我們並不知道前兩個假設,因此不能根據這個判斷哪個比哪個更符合。如果生物令人咋舌的複雜性不是設計的證據,那麼,什麼才是?為什麼造物者不會採用許多相似性來造物?我們是這樣創作東西的。 連進化論者本身也不確定相似性總是證明共有一祖先。好些看來很像的動植物顯然不太有關聯,這叫做趨同現象或擬態。外形和顏色相似,機能(例如能飛能游)也相似,擬態事實上很難用進化論來解釋。 有些很類似的有機體必定相關聯,然而這卻不證明較不類似者必定有較遠的關係。若說微進化論證明廣進化論,那是過份地延伸 (extrapolation)。微進化論是個觀察而得的事實,問題是它的極限在哪,這是個可資研究的題目。

有許多分歧性不符合進化理論。 Michael Denton ﹙著述列於前引書目﹚是個分子生物學家,他說在分子生物學的領域,找到生物之間有許多分歧性是進化論所不能解釋的。

就推論說,有一些專家說別的專家沒有很準確地或完整地報告事實,那我們也可以推論說這種邏輯說服不了人。

b. 退化器官
        退化器官未必無用。好些曾被認為無用的器官,後來卻被發現具有重要功能:例如扁桃腺、盲腸、尾椎。即使退化器官是沒用的,那這是退化而不是進化。

e. 案例
        有些例子甚至無關乎微進化。歐洲飛蛾原來就有好幾種不同的顏色,環境的變化影響了飛蛾顏色的比例,同樣的,原來只有少數的細菌對抗生素具免疫力,也只有少數的昆蟲對殺蟲劑有免疫力。即使有新突變,也只調整了化學上的一個細節,並非發生足以形成新品種的根本變化。科學家研究了數千代果蠅,也看到了數百萬種突變,然而,果蠅還是果蠅。

f. 地理分佈
        生物的地理分佈,在不同動植物起初生存的時間、空間方面,是引發了一些饒有興味的問題,但這並沒有證實廣進化的理論。

g. 化石
        化石是個大題目。化石是相似性的證據,我們已經討論過相似性。有機體日趨繁複這一現象,並不會讓相信一位有條理的造物主的人感到訝異。化石不能證實某物種果真承襲自另一物種。在化石的相似性上還有許多明顯的空隙,在現有最類似的物種之間,看得出顯著的差異。達爾文說過,那是因為化石研究得還不夠,但在一百三十多年後的今天,不能再說不夠了,然而空隙還是沒有填補起來。

化石只記錄了假想演化過程的最後那四分之一,也就是二十億年中的最後五億年。演化過程中最初的四分之三,除了疑似單細胞植物化石外,幾乎沒有任何記錄。進化論者理所當然的解釋是:當時沒有堅硬的部份來形成好化石。這是合理的解釋,實際上卻告訴我們:演化過程最初的四分之三是個假設,並不是以證據為基礎的。

進化論者說,有些屬於過渡期的的物種,例如那些既像爬蟲類又像哺乳類的化石。但是,從一個物種到另一個物種,有多大的變化呢?比方說,從爬蟲類的每耳一骨、每顎五骨,變成哺乳類的每耳三骨、每顎一骨,怎可能有個漸進的過程將一片顎骨移到耳朵?怎可能由一個偶然的、未經設計的過程來達成任務?哺乳類的耳朵是非常複雜的,事實上,這是精心設計的鐵證之一。

有好多年,始祖鳥化石被認為是介於爬蟲類和鳥類的過渡物種,但牠已擁有發展成型的羽毛,還具有別的和鳥類相像的特徵。近年來,地質學家找到了像鳥類的完整化石,其年代比始祖鳥化石更早,所以始祖鳥不再被當成連接爬蟲類和鳥類的環節。最近甚至有人認為始祖鳥可能是個惡作劇或是個騙局。

h,i. 生命起源的實驗、太空中的有機分子
        生命起源的實驗和太空中的有機分子對進化論並沒有幫助。這都是簡單的分子,根據簡單反應定律相當自然地排列而成,連最簡單的生物所擁有的龐大分子都要來得複雜得多。就好比找了些小孩玩的字母方塊,然後宣稱這能解釋字典或莎士比亞劇本的起源。在實驗中,有機化合物很快就得從實驗中抽出來,因為它們很容易在製造過程中遭破壞。然而,在早年的地球上,可沒有人類實驗者來操縱實驗。並且,地質學家尚未能從岩石上找到早年大氣含氨和甲烷的證據,所以也許從來沒有這樣的狀況。Thaxton 的書裡詳細討論了生命起源的實驗。

有些研究計劃企圖在試管中製造生命。假如他們辦到了,是否就推翻了聖經所說生命是由神創造的?不,這將肯定聖經所說生命只能經由精心設計而來。如果我們說這證明了生命可以不經智能而來,那是侮辱了從事這些實驗的科學家!如果實驗成功,他們也只能製造出很簡單的濾過性病毒之類的東西,而且是從現有的病毒複製而來的。這遠比任何動植物都簡單得多。

8. 還有些進化論沒回答的問題

關於進化論的專家講完之後,我們還有許多問題沒有得到解答。
a. 他們假設沒有創造者,為何如此假設?
b. 他們還沒能成功地解釋起初最簡單的生命起源。
c. 他們也沒能解釋那除非完整否則無用的龐大又複雜的系統之產生。 一個漸進的過程怎麼可能製造出這樣複雜的系統?甚至於用想像的,這種過程有可能嗎? 縱然我們可以想像這樣的結果是經由漸進的過程得來的,又是什麼使得這過程持續不斷?若某一系統只進化一半,該動物就無法倖存,自然淘汰會判牠出局。是什麼使得爬蟲身上的鱗片不斷改變、最後變成鳥身上的羽毛?是什麼使得爬蟲身上的腳一直變、最後變成翅膀?如果非腳非翅,就是無用的,是不適合生存的。若無精心設計者,這過程何能持續?不但飛鳥的起源難以解釋,蝙蝠及其它許多會飛的昆蟲之起源也都很難解釋。

有些進化論者承認這不可能是慢慢轉變而成的,也缺乏化石的證據,因此假設一種劇烈的突變。比方說,第一隻鳥是從一枚爬蟲卵孵化出來的。這種事件的機率似乎是低到沒有希望,然而,就算果真如此,牠去哪找配偶?

9. 結論

總而言之,進化理論根本不是已被證實的事實。進化論者不能解釋進化過程是怎麼開始的,不能確切地講出我們眼見的生物經由什麼過程演化而來的,不能說明是什麼促使進化發生,也不能證實進化的確發生過。 這是一個「面對專家」的例子,就像上面在「科學和信仰之間的衝突」那段所討論的。

雖然我們不是生物學和地質學的專家,我們還是能夠考慮專家的哲學前提和邏輯。結果推論說有一些弱點,因為事實上有些理由,令我們懷疑專家們對他們專長範圍的事實沒提供完全客觀的資料。所以我們沒有被說服,說進化論是足以當作所有生命起源的解釋,我們有好的理由寧可接受另外一個解釋。

科學沒有給我們任何理由去懷疑聖經所說的神創造生物。事實上,科學的進展給了我們許多理由去斷言:宇宙及生物必有一位智能超絕的創造者。

假如這是真的,那麼,去知道誰是這位創造者,以及祂為何創造包括了你我的這一切,對我們而言就很重要了,而科學是沒辦法回答這些問題的。是基督徒相信的聖經說它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