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末世 苏颖智 作者简介 苏颖智牧师出生于中国大陆,到香港后,经过六、七年的探索, 弟兄姊妹的关心,并圣灵的启迪,终于在理性及情感上通过了神的 存在;主基督乃是神向人最具体的启示;也接受了神是完全圣洁、 公义和慈爱,并且人的自我中心(罪)乃人类问题之主因。终于降 服在主面前,承认他为救主及生命的主。 苏牧师毕业于美国德萨斯州侯斯顿大学,获荣誉学士学位(B.A. honor),主修哲学及希腊文;继而在美国西南浸信会神学院进修 神学,获荣誉道学硕士学位(M. Div.honor);跟着在达拉斯神 学院攻读系统神学,获荣誉神学硕士学位(S.T.M.honor);同期 间,又在西南浸信会神学院完成其教牧学博士学位(D. Min.)。 在进修神学期间,苏牧师先后在侯斯顿华人浸信会及阿灵顿华 人教会担任牧职。现时则在香港播道会恩福堂事奉。著有《一针见 血的福音》、《新生命与新生活》、《认识主基督》、《认识圣灵 及圣灵的工作》、《盟誓之前》、《认识救恩》、《每日与主同行》 等书,及多册福音性小册子。他最大负担是希望在各教会中能有深 度之门徒训练及普及神学训练。 目录 邓序 5 刘序 6 自序 8 绪论──早期教会领袖对末世论的信念 9 第一部分──千禧年观的各派立场 一 后千禧年派 13 二 无千禧年派 17 三 历史前千禧年派 24 四 时代前千禧年派 26 附录:从无千到前千 33 第二部分──前千末世观的基础──约 五 亚伯拉罕的约(一) 37 六 亚伯拉罕的约(二)──“等”的意义 39 七 巴勒斯坦的约(一)── 因顺服而来的祝福 41 八 巴勒斯坦的约(二)── 主所爱的,他必管教 44 九 大卫的约 47 十 新约(一) 49 十一 新约(二)── 使人起死回生的约 50 第三部分──教会被提各派立场 十二 灾后被提论 53 十三 灾中被提论 58 十四 部份(多次)被提论 60 十五 灾前被提论 62 附录:一 但以理书的七十个七 67 二 世界末日,何去何从? 77 三 中东局势及波斯湾危机 87 第四部分──启示录概览 启示录概览 96 有关末世论参考书目 109 邓序 最近在世界上发生的大事,包括东西德统一;东欧共产政权垮 台;冷战结束;华沙条约瓦解;苏联共产政冶消失和欧洲趋向统一 局面,会使人想到世界末日的真实性。在波斯湾战争期间,《明报》 亦有一篇文章讲及世界事情的发生是按照着圣经所预言的。 到底圣经怎样启示世界的末日?世界末日又有什么事会发 生?本来是可以很直接和清楚的末世启示,却因不同的解经原则而 产生出不同的结论,所以在基督教内有关末世的预言出现了不同的 解释,如前千禧年派、后千禧年派、无千禧年派;在教会被提方面 又有灾前被提、灾中被提、灾后被提,甚至教会部分被提的说法。 到底有没有千禧年(或说千禧年到底指什么)?教会在什么时候被 提(灾前、中、后)?如果你感到困惑的话,那一定要看看苏牧师 这本书。 苏牧师清楚地分析各派的立场和支持据点,并指出当中的错 误,和解经上的困难。更宝贵的是苏牧师清楚解释自己的立场,让 读者清楚知道应接受哪一派的解释。读完此书你不会再对圣经末世 预言疑惑;反而增长知识,会更有充足的信心,有盼望地等候主再 来。还有,此书也要求你:既然清楚知道主再来,你应反省怎样事 奉,准备迎接主来? 邓英善 学基浸信会主任牧师 刘序 “天国近了!”这一个震撼性的信息,首先在旷野中响起,先 铎约翰以粗壮的声音,唤醒沉睡的世代。 主耶稣的第一篇讲章郑重而严肃地宣告:“日期满了,神的国 近了。你们当悔改,信福音”(可一15),他走遍各城各乡,为 要使世人认识神的国。 天国实在是圣经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主题,每一个信徒都应清楚 认识,我们不但要有认知,也需以行动配合。在主祷文中,我们经 常祈求:“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路十一2)。这是我们极深切的期望──渴望主再来,另一方面, 我们亦要积极在日常生活中遵行神的旨意。 近年,由于国际局势的变动;自然引起了信徒对末世论的关 注,但盼望这份关注,不是满足好奇心──看看有关中东预言的书 籍或参加讲座──便告完结。而是藉着对神国度的关注,使我们成 为: 国度的信徒── 一个拥有国度观念的信徒,胸怀普世;关心天国 的事工;努力将福音遍传天下,渴慕主耶稣早日降临,愿意作一个 守望者。 研经的信徒── 一个愿意深入钻研圣经,掌握真理,并且持守遵 行的信徒。今日很多信徒想明白末世的事,却不肯花时间研究圣 经,结果只略懂皮毛。若想明白末世的问题,必须回到圣经去,有 了稳固的圣经基础,才晓得分辨。 委身的信徒── 由于看见圣经的预言正逐渐应验中,神的话语带 着能力,使我们对神有一颗敬畏的心,况且主再来的日子近了,爱 主的心应愈发加增。成为一个献身与主、刚强警醒的信徒,以行动 为主作见证,积极在教会中事奉,直到主临。 教会十分需要加强对天国和末世的教导。苏牧师这本著作,正 好切合这方面的需要。由于这方面的中文书已不多,由华人执笔的 更是凤毛麟角,而苏牧师非常有系统地介绍及剖析各派的立论;阐 述自己的立埸,对有心探讨末世论的信徒来说,是一本必备的参考 书。在教会中,这亦是培育信徒的好材料。近年来,苏牧师致力投 身编写教会的培训材料,这是华人教会所急切需要的。 愿父神使用此书,使更多信徒得着造就,让我们同心祈祷:“主 耶稣啊!我愿你来!” 刘少康 香港浸信教会主任牧师 自序 当波斯湾战争爆发后,有不少人提出一个问题:“现在是否已 到末世时分?”电视商更推出了“末世大灾势”一片,认为启示录 预言已应验了。在教会方面,《时代论坛》一连多个月刊登有关末 世论之各种问题,特别是有关千禧年与主再来的文章,显示了福音 派的学者中,亦持有不同的见解。难怪普遍教会之讲坛上,很少有 系统的教导,更少人去仔细“碰”启示录。 近年来,从国内一些同学及弟兄姊妹的信中,我们也知道不少 教会因对千禧年有不同看法,而对被提的时间也有不同意见,因而 导致教会分裂,十分可惜。更可惜的,是有人公然提出基督在某年、 某月、某日再来。结果,时候到了,不少人受骗,因此有人感到困 惑而转向不信。由于有人对末世论有极端、偏差的看法,引致如耶 和华见证会、统一教等亦告兴起。 可见,末世论对信徒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我们对事情的看 法,亦会影响我们对现今世界(特别是中东)所发生的事情之诠释。 当然,末世论立场之不同,对启示录及旧约启示文学之解释亦完全 不同。到底什么是绝对?什么是相对?什么立场是最具圣经根据? 它与整本圣经,特别是那些明显经文之教导是否吻合?……这都是 我们要探讨的。笔者写本书的目的,不独是盼望读者认识圣经对各 立场之看法如何更希望弟兄姊妹知道怎样去应用。“念这书上预 言的和那些听见又遵守其中记载的,都是有福的,因为日期近了!” (启一3) 但愿我们都有儆醒的态度迎接主临,又以儆醒的态度分辨什么 理论是出于圣经,什么理论不是出于圣经,作真理的卫道者! 笔者能顺利完成这书,实在有赖杨长慧姊妹、马岱雄弟兄及李 志鸿夫妇帮助原稿的中文电脑打字及提供宝贵意见,他们任劳任 怨,使我深受感动。此外,笔者也要特别多谢邓英善牧师及刘少康 牧师为本书写序,也在不少地方提供了有用和宝贵的意见。愿主亲 自报答他们的劳苦。 最重要的,乃是我妻子的支持及鼓励,若没有她的忍耐与支持 ──照顾子女及同心事奉,我是不可能在毫无后顾之忧的情形下去 事奉主,更遑论出版这书。可见,这书不只是我一个人写的,乃集 结多人的心血,愿主使用各人所摆上的,愿荣耀归与他!愿主快来! 苏颖智 绪论 ── 早期教会领袖对末世论的信念 1 字义解经之代表 I 游斯丁 (Justin Martyr,100-165 A.D.) 游斯丁为巴勒斯坦示剑人,辩道家中之巨擘,未归主前醉心柏 拉图的思想;归主以后,以勇敢大无畏之精神为主证道,后更殉道。 他对末世论之信念是:将来会有肉体之复活;主必再来;将来有千 禧年国度;基督将会执行全人类的审判;认为教会与以色列是同一 的,并相信神对以色列的应许,将由教会承受。 II 爱任纽 (Irenaeus,130-200 A.D.) 爱任纽为士每拿人,早年受教于波利甲,深受波利甲的思想影 响,爱任纽与约翰、波利甲同样强调基督徒的爱心。后因遭逼迫, 迁居里昂(Lyons),任该区主教。他重视传统,主张婴孩要受洗 才能洗去原罪。主要著作有《反异端》(Against Heresies)和 《使徒宣道论证》(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Apostolic Preaching)等。他对末世论之信念为:世界历史分为七期,一千 年为一期; 七期过后为新天新地;第七期为千禧年国度;他相信 有复活及审判;教会即以色列;主会再来。 此二人对末世论之立场图解 新 天 教会 = 以色列 千禧年国度 新 地 永恒 审判 主再来审判 2 灵意解经者之代表 I 俄利根(Origen,185-253 A.D.) 俄利根生于亚历山大的一个基督教家庭内,自幼便钻研希腊哲 学。青年时被亚历山大的革利免之声誉所吸引,终成了他的得意弟 子,十七岁已接师钵任亚历山大圣道学院院长。他的神学思想深受 希腊哲学影响,但对神之信念很保守。可惜解经法属寓意(灵意) 派,有“寓意先生”之称。他对末世论之看法甚受其寓意解经所影 响,他认为:神的国度指神在人心中作王;复活乃指属灵的复活, 非肉体的;不会有千禧年国度。 II 狄尼修(Dionysius of Alexandria,190- 265 A.D.) 狄尼修是俄利根之杰出门生,后来成为亚历山大圣道学院院 长。他的解经法亦是寓意派。末世论之立场与俄利根一样,不相信 人有肉体之复活,不相信在地上有千禧年王国产生。 此二人对末世论之立场图解 神的国 道成肉身 III 奥古斯丁 (Augustine,354-430 A.D.) 奥古斯丁是旷世难逢的神学家,他在米兰大学任修辞学教授 时, 深受安波罗修主教所影响。信主后在北非希坡任主教。著作 甚丰,著有百多本书和五百多篇讲章,均为不朽之作。其寓意解经 法深深影响他对末世论之看法。 从《上帝之城》(The City of God)的内容显示,他不相信 地上有千禧年王国。所谓千禧年,就是指主道成肉身后至撒但背叛 前这一段期间。而道成肉身后是教会时期开始,撒但在十字架救赎 成就时巳被捆缚;国度是属灵的;他相信人会有肉身的复活;他的 末世论可说是“无千禧年派”立场;他视教会即以色列。 奥古斯丁的末世论立场图解 撒但叛乱 教会时期 (撒但被捆绑) 最后 审判 主第一次来临 永恒 从奥古斯丁开始,无千禧年派便成了教会的信念,直至中世 纪,前千禧年派学说被视为异端。他们认为那只是犹太人的梦想, 是无法实现的梦幻。到改革时期, 马丁路德亦斥之为异端。当时 相信前千禧年派之信徒如重浸派(Anabaptists)均受到逼迫。 在伯可夫(Louis Berkhof)的《基督教教义历史》(History of Christian Doctrines)一书的论述中曾作以下的描述: 在中古时期,千禧年的信念普遍被当时教廷所拒绝,且被 视为异端。虽然,在一些教派中仍会有此起彼落的千禧年盼 望,但他们的影响不大。在第十世纪时,世界末日快将临到之 思想传得很广泛,然而,人只联想到敌基督之即将临,但却极 少人将它与千禧年相提并论。当时基督教的艺术品常取材自末 世。一首名为“Dies Irae”的诗歌即以将临之审判,配以较 恐怖的音乐为背景;而画家亦在画布上描绘世界的末日情景; 作家但丁(Dante)则在他的作品《神曲》(Divina Commedia) 中详述地狱之情形。 到了宗教改革的时候,千禧年的信念仍然为改革派教会所 拒绝。然而,在一些教派如宗教狂热的重浸派及“第五王朝的 人”(Fifth Monarchy Men)等,千禧年之教义更具体地建 立及复苏。马丁路得曾带嘲讽地排斥千禧年之“梦”,谓在审 判前基督到地上作王是荒谬的。在奥斯堡信条(Augsburg Confession,Art XVII)中,他毫不留情地批判那些“仍散播 着犹太人的观念,说在死人复活以前,义人要在地上的王国作 王,恶人则在各处被征服。”在第二瑞士信条(Second Helvetic Confession),第十一章中说:“此外,我们亦要斥责那些 塑造犹太人梦者,谓在末日审判之前,在地上会出现黄金时 期,属神的人要承受国度,他们的仇敌将被踏于脚下。”(注 1) 3 后千禧年派的兴起 此派亦源自奥古斯丁的理论,所不同者乃主张这世界在主再来 前会有一千年的盛世,罪恶会止息,信主的人数远超过不信的,这 世界会有太平,实现“基督化”的境界。主要倡导者是英国蓝默派 (Landmarkers),如白力文(T.Brightman),著有《启示中的 启示》(The Revelation of Revelation,1607);芬殊(H.Finch), 著有《犹太人的呼声》(The Calling of the Jews,1621);奥 云(J.Owen,1651),他曾在国会演说,谓千禧年国度已告开始; 韦白(D.Whitby,1638-1726),著有《新约诠释》(Paraphase and Commentary on N.T.,2 vols)等。而在美国方面,觉顿(Joseph Cotton,1585-1652),爱德华滋(Jonathan Edwards,1708- 1758)以及贺智(Charles Hodge),施特朗(Strong)等皆此 派代表。 4 前千禧年派的重现 因中古时期高举无千派,而将前千派列为异端,所以此派沉寂 了一段时期。重浸派本属前千派,故亦因而受到逼迫。其后英国的 清教徒柯士德(Joseph Alsted,1588-1638)及米德(Joseph Mede)于1627 年著有《启示录之钥》,艾云(Edward Irving,1792-1834),达比(J.N.Darby,1800-1882);美国的 米拿(W.Miller,1782-1849),司可福(C.I.Scofield, 1843-1921)等学者皆为其中代表。 5 问题讨论 下列学者的未世论,有哪些是明确地从圣经来的?哪些是与圣 经教导相吻合的?哪些只属人的传统或学说?哪些不一定是真 的?哪些是与圣经所载有出入的? 游斯丁 爱任纽 俄利根 奥古斯丁 狄尼修 注释 1. Louis Berkhof, History of Christian Doctrines, p.263. 第一部分 千禧年观的各派立场 一 后千禧年派 此派认为, 神的国藉着福音的广传及圣灵在个别人心中的工 作继续拓展,有一天,这世界将被“基督化”, 整个世界会出现 一段时期的和平与公义,称之为“千禧年”,然后,主基督才降临。 主再来后紧接着的便是死人肉体的复活、大审判及新天新地。 1 千禧年的特色 无数的人会信主,所以世界上信徒比例占大多数;人口会继续 增加;罪却不会完全消除,但会减少至最低,世界出现升平日子。 天灾、人祸、社会、经济、政治问题会大幅度减少。圣经之道德原 则,真理标准将会普遍被接纳及奉行。教会将更热心传福音,信徒 之见证将对社会产生愈来愈大的影响。神的国度乃无形的,是属灵 的,是在人心中的,异端会消除。 2 此派主要根据 I 大使命的内容暗示这真理 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皆已赐给主(参太廿八18),所以他的 主权已开始,而这世界将有一天,万民皆成为主的门徒(参太廿八 19),但现在信主的人仍很少,所以千禧年还未开始。 II 多处圣经记载将有无数的人得救 撒迦利亚书十章8至10节说得救人数必加增, 地不够他们 住,启示录七章9至10节说外邦信徒之数目多到没有人能数过 来。 III 所有婴孩均可得救 马太福音十九章13至14节提到耶稣为小孩子按手,还说到在 天国的正是这样的人。 IV 天堂与地狱的地方大小 天堂应是很大, 但地狱只是一火湖而已(天与湖之比), 可 见得救的人应比不得救者为多。 V 得救的人数多过沉沦的人 圣经只提到圣徒及天使之人数很多, 但从没有提到不得救者 也有那么多(赛六3;路二13;启五11等)。 VI 在白色大宝座前 在白色大宝座前受审者应皆为在生命册上有名字者, 否则他 们一早已被灭在火湖里了。 VII 神国度的逐渐拓展及圣经对国度之描写 天国乃在人心中(参路十七20-21),指出这国度是属灵的。 并且提到这国度会拓展(参太四26-29) VIII 这世界的进步表明了这真理 由于科技日新,传播媒介的发展使更多人听到福音 (广播、 电视、书刊、杂志、葛培理布道会, 包乐布道会等皆为明显的例 子)。而其他宗教渐被淘汰,异端在社会不被接纳。圣经被广泛翻 译及阅读,使大使命内容能实现。信主后信徒生命改变可证实其可 行性。 IX 释经方面 新约不按字义释经,表明旧约预言之国度,应指属灵之国度(参 玛四5 及太十一14 等)。 3 此派代表 最初一般人皆以奥古斯丁为此学派之开始,但慢慢就开始有演 变。 I 英国之蓝默派(Landmarkers) 白力文(T.Brightman,1527-1607),著有《启示中之启示》 (The Revelation of Revelation);芬殊(H.Finch),在 1621年著有《犹太人的呼声》(The Calling of the Jews)。 而奥云(J.Owen) 在 1652 年向国会宣告说千禧年已来临了。另 外韦白(Daniel Whitby,1638-1726)在1703年著了《新约诠 释》(Paraphase and Commentary on N. T. )。 II 美国之学者 有觉顿(Joseph Cotton, 1585-1652)、爱德华滋(Jonathan Edwards, 1708-1758)、贺智(C.Hodge)、普林斯顿(Princeton) 和施特朗(Strong)等。 III 其他 贝纳特(L.Boettner)、伯格雷(Greg Bahnsen)和中国 大陆的三自教会领袖等。 4 问题讨论 1.你相信这世界会变得愈来愈和平, 社会治安及人的爱心与道 德会变得愈来愈好吗?为什么?圣经对这方面意见如何?(参 太廿四3-14;提后三1-9等)你相信这世界的天灾人祸会愈 来愈少,甚至完全消除吗?为什么? 2.圣经有说过主再来前这世上的信徒比非信徒还要多吗?你是 否相信这可能?为什么? 3.此派立场之根据中, 那些是事实?那些不是事实? 4.此派的强处何在?弱点又何在? 5. 你是否赞成这立场?为什么? 6.在众多弱点下,三自教会仍以后千为末世论立场(共产国家皆 如此),为什么? 5 对后千禧年派的评论 这立场无疑是乐观,是积极的,它能带给人一种“明天会更好” 的盼望;若真的相信这个立场的话,或许一个人会在绝望中、在天 灾人祸中、在宗教迫害之中,仍不致逃避现实,反能积极等待基督 的千禧年出现于地上;他甚至会积极投身于社会,将世界“基督 化”。 然而,这立场的根据是否可靠?是否与事实相符?对我们的信 心是否真的带来好处?现在让我们从圣经及事实看看它的根据 吧: I 这世界是否真的会出现信徒比非信徒更多(占大多数人 口)? 其实马太福音廿八章19节只是一命令(所以你们要去,使万 民作我的信徒),叫我们到各国、各方、各民、各族去传福音给所 有人听,而不是一应许,当中不包含“万民均会信主得救”这承诺。 同样,马太福音廿四章14节(福音要传遍天下......然后末期才 来到)这经文亦不保证“天下万民均会信主”。甚至在罗马书十一 章25节所载(等到外邦人数目添满)亦不暗示信徒人数比非信徒 人数多。反而圣经有些记载十分明显的指出,不信的人会比信徒 多,例如:“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 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 也少。”(太七13-14)论及末世来临前其中一预兆是“人要把你 们(信徒)陷在患难里,也要杀害你们;你们又要为我的名,被万 民恨恶”(太廿四9),明显指出信徒在末世仍是被逼迫的少数, 绝非如后千派所说的,是“大多数”,是“掌权者”。并且圣经多 处形容得救者只属“少数”、“余数”而已(参太七13-14;罗九 27等)。 II 这世界真的会出现治安、道德、经济愈来愈好的现象?其 他宗教、异端会绝迹?天灾、人祸会愈来愈少吗? 主耶稣论到末世及他再来发生前,这世界愈来愈多异端、假先 知、假基督会接踵而来(太廿四5-11)。假基督在以前不可能出 现的,(第一世纪时连承认自己是基督徒的人都会大受逼迫,遑论 称自己是基督?)但自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文鲜明、美国之 占钟士(Jim Jones)、大卫摩西(David Moses)先后称自己为 弥赛亚、救主,有无数人跟从了他们。 其次,近年愈来愈多战争,甚至会发生世界性之“民要攻打民; 国要攻打国”(太廿四7)。 还有这世界会有愈来愈多之饥荒、天灾、地震等出现(太廿四 7)。事实告诉我们,这世界饥荒及天灾的情形正日益严重,人口 以几何级数增长,粮食却因天灾而减产,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 始,非洲大部份地区、孟加拉、印度便离不开饥荒的困扰,每日均 有数以千计的人死于饥饿,地震日趋严重更是有目共睹。美国一位 大学教授基斯杜(Christo)博士说,最近五十年来,每十年地震 便增加一倍以上,从未试过减少。最近日本及菲律宾火山爆发所带 来灾害性之影响,对大自然环境之破坏;臭氧层因人类大量使用喷 雾剂、空调等而穿了一大洞;再加上人类破坏大自然、垃圾、工业 废料、核子废料等所造成的污染,是与日俱增的。难道我们可以改 变这现状吗? 另方面,人类的科技和文化无疑是愈来愈进步,可谓一日千 里。然而,人的道德是否愈来愈好?犯罪率是否愈来愈低?圣经明 言末世来临前,不法之事(犯罪)将会愈来愈多,人的爱心(人际 关系)亦会愈来愈差(太廿四12)。试看,人类越文明,道德愈 差,离婚率亦增多。香港在一九七五年有412对夫妇离婚,一九八 五年增至4200对,一九八九年增至8200对,美国五十年代离婚 率是38%,六十年代增至50%,到了一九八六年,有些地方的离 婚率竟达90%以上,可悲! 人信了主是否便完全圣洁?教会是否便不再有腐败现象出 现?信徒是否便不受迷惑?圣经告诉我们,绝对不是!末世来临 前,因假基督、假先知的出现,甚至选民也会被迷惑,老底嘉的教 会是今天教会的写照,物质愈发达,生活愈好,教会便愈是不冷不 热。再看看今天教会中分裂、纠纷、信徒甚至传道人之败坏、败 德....除非主再来改变这现状,否则很难会愈来愈好! 我们以为西方国家理应是已经“基督化”了、民主了、自由了, 但道德是否愈来愈近圣经标准?绝对不是!试看这些地方对性的开 放、堕胎、同性恋、婚前和婚外性行为、离婚率、纵容之态度,我 们相信这世界之道德会愈来愈近圣经标准吗?首次在东欧共产国 家举行的“公元二千福音运动”于1991年8月在捷克举行,捷克 的副总理在致词时也坦承说:“经过一年的民主、开放、自由、经 济改革后,我发现到,民主不能救我们的国家,经济改革不能救我 们。因为一年之间,我国堕胎事件增加了一百二十万宗以上,犯罪 率较去年增加了两倍以上。我相信,只有主的福音才能救我们!” III 启示录七章9至10节所载之情形是地上的情形吗?若 是,世人怎能“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 若我们相信后千之立场,我们可能会有不切实际的期望,这对 我们有害而无利。其实,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残酷经历后, 多数的神学家已经放弃这立场了。 后千禧年派立场(Postmill) 主的死和复活 主再来 ( 教会 千禧年 ) 新天新地 二 无千禧年派 按福音派与“无千禧年派立场”之解释,他们并非不相信有千 禧年或不相信启示录20章1至6节是真的,而是他们认为千禧年 国度并非属地上、政治性的、按字义解释的国度。按侯克马 (A.A.Hoekema)的解释,此派更应称为“已实现千禧年派”,换 句话说,启示录20章1至6节所载之千禧年并非完全是将来的, 乃是已经开始了,且继续在进展中。 1 此派主要根据 I 新约解释旧约预言时,往往不一定以字义来解释的。 例如主基督的身体被喻为神的殿(约二19-21)。圣灵或神的 道(福音)被喻为活水(约四10-11)。主基督的身体被喻为生命 之粮(约六51-52)。死亡乃睡觉而已(约十一11-13)。主的国 度不属于这世界(约十八36)。 II 保罗的“灵意解经”表明了字义释经是有问题的(参加四 21-31)。 III 圣经表明字义释经是错的(参林前九7-10)。 IV 旧约的“地土”已在新约中出现了,其意义明显不是指 字义上的“迦南”地(参出二十12及弗六2-3,创十七8及罗 四13)。 V 彼得表明这国度是属灵的,已开始了(彼前二9-12)。 VI 神应许给以色列之地土已应验了,或将在新天新地中应验 (书廿一43-45;王上四21)。 VII 神给以色列人之约已在教会中应验,并在新天新地里 完全。换句话说,教会已完全取代了以色列。 a.十二使徒代表了十二支派(太十九28;路廿二28-30等)。 b.主基督(教会)就是真以色列,他成就了神对以色列之期望(何 十一1及太二15)。 c.新约乃主基督与以色列所立的(林后三1-11)。 d.新约不但是给以色列人的,也是给外邦信徒,其实,只有信徒 才在新约中有份(林前十一25,“你们”是指哥林多信徒, 亦可应用到所有信徒身上,参弗二11-22)。 e.新约多处圣经以教会为真以色列(雅一1;彼前二9-12及出 十九6;罗九22-29;林后六16-18;徒十五13-18 等)。 f.神是不分彼此的(罗五19;来十二9-11、22-23)。 VIII旧约有关国度之预言,已在外邦人听福音得救的事实中 应验了(赛四九1-13;罗十五8-12及赛十一6-10经文之互引表 明了已应验)。 IX 神要我们注意的是新天新地,它乃紧接着千禧年的, 而千禧年也可能只有很短的时间(参彼后三8-13;罗八19-23; 来一13-16;林前十五50;启廿一1-2)。 X 启示录二十章1至6节可以有不同之解释: a.主基督在世时撒但已被捆缚(太十二29;路十17-18;约十 二31-32)。 b.主基督之王权已开始(太廿八18-20)。 c.“一千”乃完全的数字,乃有“日期满足”之意。 d.启示录二十章4节中“复活”(ξζησαν)乃指灵性上之 复活,即那些已得着圣灵重生者。 e.真正肉体之复活乃在启示录二十章11至13节才出现,是信者 与未信者一齐的(约五28-29;徒廿四15)。 f.启示录二十章5节所载“其余的死人”乃指非信徒, 他们无 法与基督同作王。第二次的死(火湖)将发生在他们身上。 g.启示录二十章1-6节乃指着今世而言,绝非指那主要与犹太人 有关的地上政治性“千禧年国度”而言。 就解释及处理有关以色列和末世预言之方法而言,此派与后千 派没有大分别。 2 此派的代表 此派的代表人有:侯克马(A. A. Hoekema)、林斯基(R. C. H. Lenski)、伯可夫(Louis Berkhof)、侯威廉(William Hendriksen)等。 3 问题讨论 1. 约翰是灵意解经者吗?请参以下经文: 亚十二10及约十九37 亚九9 及太廿一4-5 赛四十3及约一23 2.保罗是灵意解经者吗?请参以下经文: 加四2-31是“灵意”解经还是预表?(他否定旧约历史事实 吗?) 彼前二9-12是解经还是应用? 保罗是否相信教会已经取代了以色列,神是否真的对以色列民 不再成就任何计划?(参罗九27;十21;十一25-26 等)。 3.神对以色列人的“地土”应许是否真的应验了?请参以下经 文: 创十五18-21; 书廿一43-45; 王上四21 4.神认为那应许应验了吗?请参以下经文: 耶卅一35-37; 结卅九26-28; 何十四4-7; 珥三18-21 5.有关启示录二十章1至6节之解释: a.现在撒但已被捆缚吗? b.信徒与非信徒有否可能同时复活? c.主基督是否真的作王, 统治万族了? d. 若启示录二十章4至5节的“头一次复活”是指信徒灵性上 之复活(即得救),岂不是说,所有信徒都在同一时间得救? 这是否可能?又是否事实? 6.哥林多前书十五章22至28、50节是否教导没有千禧年之可 能? a.第23节基督之复活与信徒之复活是否同时? b.第24节信徒之复活与其余之人的复活(末期)是否可能同 时发生?为什么? 7.此派可取之处何在?弱点又在哪里? 8.你是否赞成这立场?为什么? 4 对无千禧年派的评论 此派的立论,首先从解释预言的基本方法入手,认为旧约很多 预言都不是按字义解,乃是按灵意应验,所以启示录不应按字义解 释,而是按灵意。这样,故若以启示录二十章1至6节去建立千禧 年国度之理论便不能成立了。因此他们认为千禧年国度已经开始 (already),到主再来时便完全实现于新天新地之中。 这立论是否正确无误?现在我们逐点加以分析: I 他们所列举约翰福音中找到的例子,经文上文下理有解释或暗 示作寓意(如约二21),否则便毫无意思的(参约六51-52)。 II 约翰并非在所有记载均用灵意解(事实相反),他所载绝大部 份均具历史意义,必须透过历史背景、文法结构、上下文等字义释 经法去了解,否则便会歪曲作者原意。既然约翰所载绝大部份并非 是“灵意”,所以若硬用灵意去解释启示录便是太武断了。 III 旧约大部份预言均按字义成就于新约中,就以主的降世为例, 多不胜数,而成为我们信仰的根据。 IV 圣经中有些地方用寓意、比喻、表象,绝不能因此说圣经所有 记载均作寓意、表象或灵意来解释。 V 保罗引用许多旧约经文与新约关系(如加四2-31)乃预表, 而不是灵意。前者肯定旧约之人、事、物乃真确的,后者却不然。 VI 虽然在执行神的使命上,教会已取代了以色列人之地位与权柄 (参太廿一43;十九28),但神在以色列人身上仍有独特之计划, 圣经不少预言仍是与以色列有关(如罗九27,十21;十一25-26), 当中的“以色列”是绝不能解释作“教会”,因为她与外邦人有分 别,上文下理十分明显是指着政治性之以色列国,民族性之以色列 人(犹太人)来说的,她甚至与得救之外邦人(教会)有分别,到 外邦人数目(得救人数)添满后,以色列便“全家都要得救”(罗 十一26),这里的“以色列”若解释作“教会”,则完全无意思, 且在神学上亦有错误,因教会已得救了,绝不是将来才得救的。但 这计划何时完成?若启示录七章1至8节及其它有关末世大灾难 期中之“以色列”不是按字义解,则圣经根本无任何地方记载到罗 马书十一章26节之预言如何应验。 VII 从创世记十五章18至21节所载,那预言根本不可能与 教会有关,并且明显这预言应按字义解,但以色列何时曾拥有过这 么大的一块领土?(注1)从未!(参书廿一43-45;王上四21 等)。 这预言之应验必定是将来的。若我们硬将圣经预言灵意化,则以色 列复国、世界大战在中东进行,甚至主的降生、受死、复活、一生 工作等均与预言无关,只是“偶然”出现于人类历史中了! VIII 旧约许多经文(如耶卅一31-37;结卅九26-28;何十四4-7; 珥三18-21等)明显均针对以色列(犹太人)来说的,这些预言 尚未应验过,若我们信神是信实的,也必信这些预言终有一天要应 验。最有可能应验的时间,应是在千禧年之时。 IX 有关启示录之解释: a.若启示录二十章4至5节之复活是指灵性上之复活,岂不是所 有信徒均同时得救? b.若启示录二十章1至6节之复活已发生了,岂不是这世上已出 现过如启示录六章8至9节之事?大灾难已发生过?世界已经 有逾半数人口(启六8提到四分之一人口,加上启九15所余 下的三分之一,即 3/4×1/3=1/4,二次加起来有一半人口) 已经死去? c.以色列人(启七1-8)及那些穿白衣,从各方各族各国各民来 的(启七9-12)明显是指两批人,若后者是指信徒,则前者 是从以色列十二支派来的144,000人,必是以色列人。这些大 灾难期中一次出现人是否真的已经出现过? d.米吉多顿大战是否已经出现过? e.所有的人是否同一时间复活?(参林前十五22-28、50;启十 一8-11等) f.若真的没有千禧年,为何启示录二十章1-6节要这样记载? g.你相信这地上有一天只在以色列有宣教士? 在我们解释圣经时,我们是先假设它是字义,抑灵意?福音派 解经原则是先假设字义,因文字之目的,是让人去明白、了解信息, 否则文字毫无意义。所以我们应假设作者所说就是他的意思(He means what he says),除非经文本身标明是比喻;经文有暗示 那是喻意的,如用“好象”、“如同”、“象”、“好比”;或该 段经文若按字义解则完全没有意义。 无千人士在解释圣经有关末世预言时,却没有遵守以上原则, 随意将神的预言灵意化,完全无客观标准,这样做会叫人无所适从 的。 X 有关以色列的预言(参创十二1-4,十五18-21;耶卅一31- 37等)──神对亚伯拉罕所应许的约,对以撒之应许及对大卫的 约等均属无条件性的;同样,神给信徒(教会)的救恩也是无条件 的。若以色列失败了,应许便落空;转给教会,若教会又失败(实 际上,今天的教会很多地方也很不济,很失败),那应许又给谁? 谁会取代教会?信徒之救恩是否仍有保障?使徒行传一章6至7 节记载门徒对以色列复国之盼望念念不忘,主并无纠正他们,他没 有否定以色列之复兴,更没有说以色列已被教会取代,他只说“时 候未到”而已! 5 无千立场对个人信念的影响 I 撒但论与天使论的立场 因无千立场乃是“千禧年已实现”,教会已经是国度,基督已 经实在掌王权统治世界了,所以这派学者也相信撒但已被打败,并 已被捆缚,教会亦胜过罪及撒但,千禧年之境畀完全可在教会中找 到。 II 人论及世畀观 信徒可以成为完全人去实现天堂般的生活,这世界肯定会愈来 愈好,会实现“基督化”之境况的。 III 救恩论 救恩不独是为个人的,也是为社会及世界的,所以信徒之责任 不独是去传福音,而且要将世界及社会“基督化”。 IV 教会论 教会就是神的国度,她已完全取代了以色列,神给以色列国的 一切应许均会由教会承受。 V 解经(特别是有关预言部分)原则方面 因他们相信教会已完全取代了以色列,且承继了神一切预言的 应许,但在历史中却未能见到如预言般实现于教会中,所以,很自 然地,他们不会按字义去解释圣经预言(特别是有关以色列国的), 而会趋向灵意。 无千禧年派立场(Amill) 主的死和复活 主再来 ( 教会 = 千禧年 ) 新天新地 注释 1.按今日之地理而言,神在创十五18-21应许给以色列的领土, 南达埃及之埃及河(即今西奈半岛东北),东至幼发拉底河(即 伊拉克境内),北达土耳其(即赫人),包括了今日约旦、叙利 亚、黎巴嫩等国在内。 三 历史前千禧年派 此派的立场认为现在并非千禧年,千禧年是要到主基督再来后 才开始的。然而,千禧年并不一定是指字义的一千年,而是一段日 子,神总结了救世的计划,到日子满足后,便进入到永恒的新天新 地去。 1 此派主要根据(全来自新约) I 启示录清楚教导这真理: a.十九章11至16节记载主基督的第二次再来。 b.再来后,他会治服三个仇敌:敌基督、撒但、及死亡。 c.十九章17至21节记载敌基督及其军队的败亡。 d.二十章4至6节记载有复活及千禧年。 II 罗马书十一章25至26节记载以色列人会全家归主,所以神对 以色列仍有独特的计划。 III 启示录二十章4至6节所载之复活,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 信徒的复活,千禧年后则为非信徒复活,复活后则受审。 IV 圣经多处记载基督要有形有体地再临地上(参启一7;徒一 11;约十四3;太廿四3、44,廿五1-31等)。而启示录十九章 乃唯一记载主再来之经文,若此章不是指主有形有体的再来,则整 本圣经根本没有记载这真理的应验。 2 其他有关立场 I 旧约圣经并没有教导千禧年国度之事。 II 教会是属灵的以色列,神对以色列的所有预言,均已在教会实 现。 III 千禧年国度只有在启示录二十章1至6节出现,所以并 非重要。 IV 教会也要经历大灭难,然后被提。 3 此派代表 此派的代表有:赖特(George E. Ladd),著有《蒙福的盼 望》(The Blessed Hope)、《国度的福音》(The Gospel of the Kingdom);屈立贤(Nathaniel West),著有《末世论的研究》 (Studies in Eschatology);霍亨利(Henry W.Frost),著 有《基督复临》(The Second Coming of Christ)。 4 问题讨论 1.你个人认为以上的立场中那些是对的?那些是不对的?为什 么? 2.若千禧年是主基督重临地上作王的一段光辉日子(按此派意 见),为什么整本圣经其他地方均没有提及? 3.为何旧约有关以色列之预言要灵意解释,唯独新约一部分经文 (如罗九至十一章;启二十1-6)则按字义解?这是否前后不 一致? 4.若复活只有二次,启示录二十章4至6节是指所有信徒的,千 禧年后则属非信徒的,那么启示录七章9节之信徒又何时复活 及被提?而马太福音廿七章52至53节、启示录十一章11节 和帖撒罗尼迦前书四章13至17节中所记载之复活情况又是否 同时?千禧年中去世的信徒又如何? 5.你是否赞同此派立场? 为什么? 5 对历史前千禧年派的评论 I 此派一方面因解经原则,不能不将罗马书九至十一章(特别是 罗十一25-26)及启示录二十章1至6节作字义解,但另一方面, 却又将所有旧约对以色列及未来国度作灵意解(可能要与无千妥 协?),其解经原则明显有不一致的弊病。 II 此派不将“一千年”解作一千年,明显与其用字义解释启示录 二十章1至6节不一致。 III 若启示录二十章4至6节所记载的是信徒唯一一次复活,那些 千禧年中才死去,或千禧年后才死去之信徒又如何?他们在何时复 活?启示录七章9节的那些穿白衣、被主用血买赎过来,从各国、 各族、各民、各方来的人,既已全部站在宝座及羔羊面前,他们明 显已经被提了,而按照帖撒罗尼迦前书四章16至18节所载,被提 以先必有“那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必先复活”。故此若将启示录二 十章4至6节之复活视为唯一的一次信徒复活是很有问题的。 IV 当然无千者亦会质询,若“千禧年”是那么微不足道,为何要 有千禧年?为何不可以在主再来后便直接进入新天新地? 前千禧年派立场(Premill) 主的死和复活 主再来 ( 教会 ) 千禧年 新天新地 四 时代前千禧年派 此派如前者一样, 同样相信主基督再来后,会以权能及威严 统治世界一千年,一千年过后才是新天新地。 1 二者不同之处 历史派 时代派 主要根据来自新约。 主要基础来自旧约预言,特别 是有关以色列(亚伯拉罕的 约,摩西的约,大卫的约、新 约等)。 千禧年国度是全球性的,中心是 主基督,万族皆平等。 千禧年国度主要为以色列, 她会被高举在万国之上。教会 被提后将会与主再临地上同 作王。 国度只有一个,是现在的, 也 是将来的(already, but not yet)。 有些学者如华富尔得 (Walvoord)等赞成国度有 两个: 一个是全宇宙的, 是 永恒的;另一个是过渡期的, 教会有别于以色列。但大部分 学者如潘特科斯 (Pentecost)、图特森 ( Toussaint)、伯恩 (Burns)等均赞成只有一国 度:主实际掌权之国度,实现 于千禧年中,信徒同作王。(注 1) 以色列与教会之间并没有十分 清楚的分野,教会是属灵的以色 列,已取代以色列位置了。 一切对着以色列之预言均以 字义解释,必要在以色列身上 应验。 千禧年国度明显只出现于启示 录二十章1至6节,所以并非十 分重要, 最重要是新天新地。 旧约十分多地方皆指着千禧 年国度而言, 所以十分重 要,因为它应验了旧约大部份 对以色列国之预言。 千禧年并不一定是一千年。 千禧年按字义解,是实际的一 千年。 只有二次复活:信徒及非信徒。 信徒与非信徒有二种,但不是 二次复活。 灭后被提。 灭前被提。 2 二者相同之处 I 启示录二十章1至6节和罗马书十一章25至26节 皆按 字义解。 II 启示录十九至二十章乃顺序发生之事, 均指将来而 言。 III 以色列要在此期间全家归主。 IV 世界会愈来愈趋败坏混乱, 先有大灾难, 才有主 再来 及千禧年国。 V 主基督必要有形有体地再来,且要作王。 3 此派代表 此派的代表有华富尔得(John F.Walvoord)、来利(Charles C.Ryrie)、陈宏博,王永信等。 4 此派主要根据 I 圣经的预言(如亚十二10与约十九37;亚九9与约十二15; 赛四十3与约一23 等)必按其文字意义应验。 II 旧约对以色列多处预言尚未应验: a.以色列从未拥有过神在创世记十五章18至21节中应许给他 们那么大块的土地。约书亚所得的只有迦南地而已(参书廿一 43-45)。而所罗门王在最辉煌的时期亦未到埃及边界(参王 上四21)。以前以色列对部份地土之拥有权只属短暂时间, 但神的应许却是将那地给他们“永远为业”(参创十三15; 十七8等)。有关地的应许,自以色列人入迦南后仍在先知书 中重申(耶卅一35-37;结卅九26-28;何十四4-7;珥三 18-21;摩九13-15),表明那应许尚未应验。 b.弥赛亚以铁杖掌管, 治理列国之预言(诗二1-12,八九 19-29;弥五2-5;赛九6-7;耶廿三5-6,三十8-9,卅三 14-17、20-21;结卅七24-25)尚未应验。这国度一定是在 地上──一过渡期王国,引进新天新地去的。若现已“作王”、 已“和平”,值得相信吗?若这样的“作王”岂不太软弱吗? c.以色列全家归主之预言尚未应验,而这预言一定是在地上,最 可能是在千禧年国度期间应验(耶卅一31-34;罗十一25- 26)。 d.以色列民人囗如天上之星、地上之沙那样多之预言,只可能在 千禧年国度中应验(创十三16,十五5,十七6 等)。 e. 以色列国成为大国之预言尚未应验(创十二2)。 III 以色列在新约中仍有独特身份,神在她身上仍有未完成之应许 要实现,而罗马书九至十一章是针对以色列而言的。而罗马书九章 27节与十章21节则明显将外邦人(包括信徒)与以色列人分开。 还有罗马书九章25至26节中的“以色列”不可能指教会。 IV 哥林多前书十五章22至28节对于复活的次序有这样的记载: 主基督之复活, 成了初熟的果子;“以后”(跟着)是属于基督 者(死了之信徒)的复活(“以后”原文为επειτα);再后 是末期(未信之人)的复活(“再后”原文是εξτα)。 V 启示录二十章1至15节所载若按字义解释,完全与哥林多前 书十五章22至28节吻合。 末日的复活 教会被提时,信徒复活 (白色大宝座) 主基督之复活 (επειτα) (εξτα) (教会时期) 千禧年 VI 有关启示录二十章1至15节可作以下的解释: a.圣经表明有主基督在地作王一千年。 b.“一千年”在旧约及新约圣经中并无表示以寓意解释。 c.诗篇九十篇4节和彼得后书三8节中的“千年”并非作寓意解, 乃表明神之不受时空限制的神性及伟大。 d.数字在启示录中绝大部份(尤其是在日子方面)均以字义解(如 启十一2-3,十三5,十二6、14;参但九24-27等)。所以 “一千”理应作字义解。 e.撒但到现在还未真正被捆缚,若我们说现在已是千禧年(例如 “无千”者言),那么神的力量岂不太小、太差了吗? f.二种复活(连主基督的复活, 共有三种)与哥林多前书十五 章22至28节吻合 。 g.启示录二十章4至6节的“复活”(εζησαν)一字乃是 指灵性上之复活,第二次的复活才是肉体上之复活,则有下列 问题是很难通过的:这些人是先为耶稣及神之道作见证,以致 殉道的,若他们的复活是指灵性上的复活(即得救),这岂不 是说,他们先为主作见证、殉道那才得救?同时“复活”(ε ζησαν)一字在同一节经文中(启二十5)出现了两次, 若经文无交代,则二字应是同样意义,不可能前者指灵性上之 复活,后者却指肉体上之复活。还有“εζησαν”一字在 其他经文中,亦绝少指灵性得救。 VII 千禧年国度是有需要的,因为以色列要全家归主,应验神的应 许(参罗十一26;耶卅一31-34),并预备我们进入新天新地。 先操练与主同作王,迎接新天新地。 VIII犹太人一直相信有这样的国度。(可参主前二世纪的《以诺 一书》(I Enoch)、《禧年之书》(Jubilees);主前一世纪的 《所罗门诗篇》(Psalms of Solomon)、《西比林神喻》(Sibylline Oracles);主后一世纪的《摩西升天记》(Assumption of Moses)、 《以诺二书》(II Enoch)、《以斯拉四书》(IV Ezra)、《巴 录二书》(II Baruch)等。早期教会领袖(如帕皮亚、巴拿巴、 爱任纽、游斯丁、特土良等皆相信有此国度。 IX 启示录之次序乃根据但以理书九24至27节的第七十个七而 来,而第七十个七乃是未来要发生之事。(注2) X 启示录七章之十四万四千一定是将来末世要发生的。 XI 启示录八、九章之审判一定是未出现的。 XII 启示录十一章所载两位见证人之事一定是未来的。 XIII启示录十二章所载撒但之工作不可能指现世,一定是指未来 的。 XIV 启示录十二章所载之兽(十角)一定是将来的。 a.他是在第七十个七中活跃的, 故一定是大灾难期中之事。 b.他似乎与但以理书九章26节中的“一王”相似。因为他们均 有大帝国(但七7、23;启十七7-13);三载半时间得胜了大 灾难期信主的圣徒(但七25;启十二14)。被弥赛亚(在再 来时)所灭(但七11、26;启十九20);是在主将国度赐给 圣徒前被毁灭(但七22、27;启二十4-6)。 c.他又与帖撒罗尼迦后书二章1至10节之大罪人相似。 XV 哈米吉多顿大战(启十九11-21)一定是未来的。 5 问题讨论 1. 以上根据,那些是你觉得合理的?那些是你觉得不合理的? 为什么? 2.千禧年国度时,基督要与圣徒重回地上作王,岂不是地上会出 现二种形体的人:属天形体(林前十五50-54,主的形体及大 灾难前信主之圣徒的形体)及属地形体? 3. 旧约对以色列之预言是否一定指政治性之以色列而言?(参耶 卅一31-34;林前十一25;太廿一43)。 4.以赛亚书(十一1-10,四二1-4,九6-7,六一1-2,四九 1-13)、弥迦书(五2-4)、撒迦利亚书(十二10)及但以 理书(二36-45)所指的是否“千禧年”还是指新天新地? 5.为何要等一千年才开始新天新地? 6.希伯来书八章13节明载那旧约之礼仪将要归于无有,为何在 千禧年间要倒退,恢复圣殿祭祀之礼仪呢?(亚十四16-21) 7.此派优点何在?弱点又是什么? 6 对时代前千禧年派的评论 基本上,时代前千对启示录二十章1至6节之解释如历史前千 一样,所以,历史前千所要面对之问题,时代前千者亦需面对,这 些问题包括: 例如若千禧年国度时,主基督要与圣徒重返地上作王,地上岂 不是出现二种形体的人?其次,在主再来后为何要再等一千年才开 始新天新地?这个问题圣经并无加以解释,笔者亦觉不容易想得 通。另一方面,因时代前千的基础主要是立在旧约,特别是神与亚 伯拉罕、大卫、摩西等所立的约上,所以下列问题常会有人提出: I 是否所有旧约对以色列的预言均针对政治性的以色列而言? 从耶利米书卅一章31至34节及哥林多前书十一章25节之预言及 应验来看,并不一定!但是,我们当然也不能因此便说,所有针对 以色列的旧约预言均已转到教会身上应验了!(参太廿一43) II 希伯来书八章13节明载旧约之礼仪将要归于无有,不再存在 了,为何在千禧年间要大倒退──恢复圣殿祭祀之礼仪呢?当然, 对教会而言,一切礼仪已归于无有,但为何圣经反而应许以色列如 此! III 旧约对未来世界之描绘(如赛十一1-10,四二1-4,九6-7, 六一1-2,四九1-13;弥五2-4;亚十一10;但二36-45等)是 否全部指“千禧年”国度来说?抑或是指新天新地而言?笔者觉得 原文中,下列字眼如“在圣山”(赛十一9)、“地上”(四二4)、 “大卫的宝座上”(赛九7)等,均不可能是新天新地之描写(参 启廿一、廿二章)。 7 结论 综观四个不同的末世论千禧年立场,每个都会有些令人费解之 处,有些牵强之处较多,有些较少。我个人虽也觉得时代前千的立 场也有些地方是超过我所能理解的,有一些细节的解经也不一定是 毫无问题,但是我却觉得这解经是最符合我一向所尊重的解经原 则,就是“它所说的就是它的意思,它所指的,就是它所说的。” (The Bible says what it means, means what it says.); 另一方面,我个人也觉得这立场是各立场中最一致,最能表达圣经 一贯性的。所以,我的立场渐从西南浸信会神学院时之无千转到前 千。(详细转变经过请参见附录。) 注释 1.有关这国度之特点,可参马有藻牧师之《基要信仰概论》页316 至320,那里有清楚交代。 2. 参Gundry's article。 附录:从无千到前千 约在十二年前,我在美国西南浸信会神学院进修神学,那时我 深受“无千”之影响,其中两位我十分要好、欣赏的教授Dr.Bruce Corley和Dr.Boo Heflin均属“无千”的。后来我参加了一个末 世论的神学讲座,讲员精简的结论吸引了我开始去花时间研究他提 出的挑战。后来我转到达拉斯神学院继续进修神学,又经逾四年的 研究,虽然不一定认同教授的每一细节,特别是一些教授主张“天 国”与“神的国”是不同的;人类历史共分七个神管治人的时期(7 stages of the economy of God's government)等,但在 末世论的立场上,我却找到了我觉得最能信服的立场。 记得在第一次这样的神学讲座中,讲员在其结论中说,只要我 们能做到下列五点中之一部份则可推翻前千的理论: 1 证明启示录二十章4至6节是不在原文中 结果我很失望,因为所有的古卷均载有此数节经文。 2 证明启示录二十章1至7节所载所有的“一千年” (χιλια)不是按字义解 但这段经文的“一千年”前后文均无用“如”,“象”(参诗 九十4;彼后三8)等表象性指示字句。但其它启示录数字又如何? 若其它数字均属表象性的,则我们可以自然用表象意义去解释,在 这方面,我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发现难做到,如七星、七灵等按 表象去解释我觉得是合理的,但七教会却实在是七间当时小亚细亚 的教会;七印、七号、七碗均有“七”(字义上的)。144,000以 色列人从十二支派而来,每支派12,000人(12,000x12= 144,000)似乎又是字义的。一载二载半载(启十二14);42个 月(启十一2);1,260日(启十一3;十二6)似乎无理由不是 字义。七头代表七座山,又是七位王,五位已倒下,一位还在,一 位还没有来……明显又是字义的(启十七3-10)。十角代表十个 国的王,也是字义的(启十七3、12)。1,000是否代表“十”或 “完全”的意思?我从圣经中找不到这用法,反而在诗篇五十篇 10节有象征意思,是“所有”的意思,但放在启示录二十章4至6 节却不合适。 这一点对我来说是有可能的,但说服力并不很强。其实,纵使 我们证明到“一千年”只是指“完全的时候”,我们并未推翻前千 的理论。它只证明了“千禧年”并不一定是“一千年”而已。 3 证明启示录并不是顺序的记载 若能证明二十章1至6节是发生在第一、二章之间,就是在主 钉十字架的救赎完成后,撒但即被“捆缚”,属灵的“复活”便开 始,前千的理论便自然被推翻了,但仔细研究启示录的结果,除了 部份“回笔”──补述在概览述及,但并不详细的一些情节,使整 幅图画更清楚外──我很难看出启示录并非顺序的。更何况要证明 启示录二十章1至6节是发生在一、二章之间,更是不可能的。 4 证明“启示录全是灵意的,用字义解是毫无意义的” 这种解经方法,比“先假设圣经是字义的,除非经文明显指示 或暗示该字、词或句应作表象、喻意用法去解,又或者用字义解经 会使经文毫无意义,我们则会按表象或喻意去解释,而且解释表 象、比喻均要按上文下理或其他经文对该字、词、句之一贯用法去 解释”更加合理。 无疑,在西南浸信会神学院的时候,我不敢碰启示录,因我假 设了它是表象的,而表象之意义人说人殊,但是,经文存在一些表 象或比喻是否等于全卷均属表象?经过一段时间挣扎,我觉得我应 首先假设经文是字义性的,否则是毫无意义,任何解经也流于主 观。除非经文指出明显或暗示某些字、词、句是表象性的,字义释 经会使该经文毫无意义,我们才应作表象性去解释。这是我们一贯 的解经法,为何在读到启示录的时候要摒弃? 要是循这方法去解释,我很难相信七印、七号、七碗之大灾难 已经出现,哈米吉多顿大战已经来过了,世上的确已经过了七印的 三分之一人囗死亡,及七号又有三分之一海水、河水污染;树木三 分之一被烧;草全毁…。我相信这一切预言均末应验,所以主尚未 再来,千禧年国度尚未展开。 5 证明启示录二十章4至6节“头一次的复活”乃是指灵性 之复活,“其余死人的复活”才是指肉体的复活 这是我在西南浸信会神学院时之立场,但是仔细研究及思想的 结果,发现很难说服自己去接受,因为:“复活”(εζησαν) 一字在原文完全一样,在同一节经文中,岂会前后有二个不同意 义?特别是经文并无指出后者用法与前者不同。若二者皆指“灵性 上之复活”,那岂不是说,不信的人也会得救?若“头一次复活” 是指灵性上之复活,岂不是所有信徒均在同一时间得救?若“头一 次复活”是指灵性上之复活,即得救,岂不是说我们都不在其中? 因为这些“复活”者之所以复活,是因为他们给耶稣作见证而被斩, 没有拜过兽和兽像,也没有在额上和手上受过兽印记,这与我们的 神学是绝对有抵触的。 后来我发现另一种解释,比较容易接受,这是指肉体复活而 言。启示录二十章4节所载那些人乃是指大灾难期中信主者。他们 要在千禧年前复活然后与主同作王。“头一次”乃“头一类”(“π ρωτα”是“first in kind,not first in time”之意思), 即信徒之复活的意思,这一类复活包括了马太福音廿七章52节之 圣徒,帖撒罗尼迦前书四章13至17节之教会,启示录十一章12 节的二位先知等。第二类,即非信徒之复活及审判乃是要到千禧年 完了后才发生。 除了以上问题带给我反省及在解经上之转变外,下列因素也很 重要:圣经多处预言主要有形有体的再来,而启示录十九章乃唯一 记载主再来,应验一切有关他再来之预言的经文,若此章不是指主 有形有体的再来,则全本圣经根本没有记载这真理之应验,这是不 可能的。另外,罗马书十一章25至26节记载到以色列要全家归主 (上文下理明显指的是有别于外邦人,包括外邦信徒及非信徒的犹 太人来说的),而千禧年是最有可能有这事发生之时期。 圣经预言主基督要再来,使仇敌作他的脚凳(林前十五25; 诗一百一十1;来二7-8;十12-13等),又要用铁杖掌管天下, 若我们说现在已是主作王,撒但被捆之“千禧年”,则我们所信的 主“太懦弱无能”了,特别在我们见到世界道德日趋败坏,天灾人 祸日益增加,环境日渐污染…我很难说服自己这是“千禧年”已实 现了之景象。还有启示录十九章6至10节宣告主与教会之婚筵在 圣经多处均有预言(太廿二1-14;廿五1-3;林后十一2;弗五 22-33等) 从字义去解释启示录并不会叫我成为悲观主义者,因为神的话 肯定地告诉我们世界会有穷途,终有一天会毁坏,在世界景况愈来 愈差之际,我们无须惊讶;但信徒绝对不会绝望,因为主始终要作 王,我们也要与主一同作王。因此,这种认识加速我对人灵魂之负 担,更着紧去传福音。另一方面,神要我们作他的好管家,将来他 要与我们“算账”,会使我们更忠心作管家,不去污染他给我们的 大自然,忠心去服事周围有需要的人,为贫穷的争取利益,以致能 以主的爱吸引他们归向神。 虽然我末世论的立场改变了,但我与“无千”、“后千”的弟 兄姊妹和以前之教授仍有密切关系,我们可互相尊重。讨论到这些 题目,最重要是避免批判,应以理去解释,不要论断,又尊重每个 人的选择。反正叫我们得救成圣者,并不是我们对末世论之立场。 (本文原载于《时代论坛》第217期第6页“为何我的末世论 立场改变”,蒙允许使用。) 第二部分 前千末世观的基础──约 很多人以为“千禧年”的观念及名词只出现在启示录二十章 中,所以不一定是真的有千禧年,纵使有,也是不重要的,否则圣 经不会在别处一点也没有提及的。其实,圣经中的许多事情也只出 现过一次,例如在主降生后,博士持黄金、乳香、没药去朝拜他; 希律杀男婴;神藉天使向马利亚启示他会怀孕生下救主;约翰福音 中的五个独特神迹(除了五饼二鱼及海面上行走二神迹外)等,多 不胜数。但我们仍十分重视,亦深信不疑,其重要性并不会因出现 次数少而减少。另一方面,若我们认真研究旧约中神与以色列人立 的约时,我们一定会发现,神在旧约的应许肯定要在千禧年时才会 完全,否则便会变成“空头支票”了。现让我们看看那些“约”吧。 五 亚伯拉罕的约(一) (创十二1-3,十五5、12-21,十七1-8) 1 约的内容 I 他成为大国 当时亚伯拉罕连儿子还未有,后来几经波折,到了100岁时才 生了一个儿子,但是神就是藉他的儿子以撒,成为一个家,孙子雅 各的十二儿子成为十二族,到摩西时已成为一国,但是到现时为 止,以色列还未算是大国,所以这应许还未算完全实现。故此我们 相信最终实现乃是在千禧年。 II 他的名为大 这应许已完全应验,且是按字义应验的。亚伯拉罕不独是犹太 人的始祖、以色列之父,又是阿拉伯人之父(阿拉伯人之始祖是以 实玛利,他乃是亚伯拉罕与使女夏甲所生的。而以东人、巴勒斯坦 人等之始祖以扫,则为以撒的大儿子);他甚至是所有基督徒、天 主教徒、东正教徒的信心之父;回教徒亦奉他为始祖,这样看来, 全球一半人口都尊他的名为大。 III 他的后裔 经撒拉所生的,会多至地上的沙和天上的星那样多。到现在, 以色列人口并不算多,我们相信总有一天会完全应验,何时?千禧 年是最可能的时间了。 IV 地的应许 神在创世记十五章12至21节除了预言以色列人寄居埃及四百 年,受苦待以外,他还预言以色列要拥有地土(参创十三14-17), 那块土地的伸展如何?南至埃及河(最可能指歌珊地带,即西奈半 岛西北的河);东至幼发拉底河(即今之伊拉克包括约旦);北至 今日之黎巴嫩、叙利亚及土耳其境。以色列自立国以来,从来未有 过这样大的版图。不独赐那地给以色列人,且是“直到永远”的(创 十三15)。除非我们不相信神能成就他的应许,否则我们会信得 过这约将来一定要完全应验,什么时候会应验?以目前中东局势之 发展来看,以色列在巴勒斯坦河东小小地方建殖民区已引起那么大 的风波,你相信她可以将约旦、伊拉克、沙特阿拉伯部分、埃及部 分、土耳其部分、黎巴嫩及叙利亚都合并到自己国土上吗?我相 信,非经大灭难,非到千禧年,根本不可能出现的。 2 约的应验 有人以为所罗门时代(参王上四21)已应验了“地的应许”。 然而,当我们翻开历史,我们便发觉到所罗门时代的以色列版图南 尚未到埃及河(歌珊地),东亦未包括约旦、伊拉克及沙特阿拉伯 部分地带,甚至北部亦未包括叙利亚及土耳其部分领土。在亚伯拉 罕约中所应许的地土相距甚远,另一方面,约的应许是“永远为业 之地”,但所罗门的辉煌日子只短短四十年左右而己,实难相提并 论。另一方面,亦有人持灵意应验去解释这约,他们以为这约已经 由教会承继,且实质上已经应验。先从后裔的观点来看,我们或许 可以说亚伯拉罕的后裔(包括阿拉伯人、基督徒、天主教徒、回教 徒以及以色列人)已经应验了。但是神说什么?那些后裔必须从撒 拉生,这样,我们不可能将回教徒计算在内,甚至教会亦不在其中, 这些后裔必需是以色列人。在历史中,我们何时曾见到有那么多的 犹太人?那块地又如何?神的应许那么详细,绝不可能是以灵意去 解释,以色列何时曾拥有这么大的一块地?若我们硬说教会便是以 色列,教会在什么时候曾拥有那地?从约的这四方面内容来看,除 了亚伯拉罕的名为大这一应许已实现外,其余的还有待应验。我个 人相信,这一切均要到千禧年时才完全应验。 六 亚伯拉罕的约(二)──“等”的意义 (创十二1、3,十三14-18,十五17-21) 1 引言 当我们看到了神与人所立的第一个约,就是亚当的约后,有人 即有反应说:“既然神明知人会错误地运用自由意志,他也预备了 解决的方法,他岂不是多此一举?”我们看看一个时代主义者最重 视,也是对犹太人最重要的约──亚伯拉罕的约。犹太人无论信与 不信主的,都相信这约,因为这是他们与阿拉伯人力争巴勒斯坦那 块地之主权的主要根椐!神在很早以前,亚伯拉罕的时候已经赐给 他们的。这约的发展是神对亚伯拉罕先有应许(创十二1-3);重 复应许时,渐显露约的内容(创十三14-18);约的订立(创十五 12-21);约的重申与约的承继者(创十七1-14)。 这约包括了三样东西,神要赐亚伯拉罕后裔多不胜数,又要使 他名为大,以及一块地(迦南)给他及其后裔,且给他们一大国。 这约可说是波折与困难重重。现在我们以“后裔”这应许,去思想 “等的意义”。 当神应许亚伯拉罕要赐给他后裔多如天上的星一样的时候,亚 伯拉罕年75岁(创十二4),但他的妻子不生育(创十一30), 过了几年,还是无子。亚伯拉罕有些不耐烦,想到了领养大马色人 以利以谢作儿子(创十五1-5)。但神并不认许那是他的后裔。到 了85岁,他们还是无子,他的妻子更不耐烦, 以使女夏甲许配给 丈夫为妾立后,亚伯拉罕信心也有些动摇,听从了妻子,生以实玛 利(创十六1-6、15-16)。然而神仍是不认可那是他所应许的后 裔。直到亚伯拉罕100岁,撒拉已91岁时,儿子(以撒)才出世, 应验了神的应许。足足等了25年才看到第一个后裔。为什么要他 等那么久?为什么不早给他?神是否要戏弄他?难道他不知道亚 伯拉罕会选择错吗?在这急功近利之世代中,大部分人都会有这感 觉。其实,在我们一生中,很多事情如:学业、事业、恋爱、婚姻…… 往往因不耐烦而软弱跌倒。为什么要我们等?圣经的启示告诉我 们,若不经过等的磨炼,我们则无法成长。 2 “等”是信心成长必经之路(创廿二1-3) 虽然在等的过程中是苦的,但在等了25年之后,当亚伯拉罕 认为人本身是无能为力之际──人的尽头──便看到了神的起 头。在他深感自己已完全无望的时候,他的信心便显得格外真诚: “主啊!全靠你了!”结果在这信心成长到那地步后,也经历到神 的作为。后来神再试验他,要他将独生子献上,他欣然跟从主的吩 咐。因为他对神的信心已大到足以令他相信,纵使儿子真的死了, 神还是能叫他从死里复活。因着神的应许和约──亚伯拉罕之后裔 会多如海边的沙,天上的星那么多,虽然以撒尚未娶妻生子。 我们对神信心之大小,主要不在乎我们向他求多少及得着多 少,乃在乎我们尚未得着应许之成就时,对他是否仍有信心,等了 很久我们仍坚信,这种信心便更强。 3 “等”是建立品格最佳方法 不能等的人就是那些“自我”的人,是以“我要、我要”为优 先,以满足自己理想、期望、私欲。若要磨炼我们品格,必先除去 自我中心。这也是我们能享受神最美祝福之秘诀。韦素珊(Susana Wesley)是十九位孩子的母亲,能将所有孩子养育成才之秘诀何 在?就是忍耐及教导孩子学习忍耐,家规之一就是不准大声喊叫以 取得想要之东西,因为这会永不能得着的。侯斯顿(Houston)警 署曾刊登了一份单张──“养育少年罪犯良方”,当中说:“要什 么就给他们什么;他们要钱就给钱,不可‘折磨’他要他等。”不 少青年人因缺耐性去等因而使女朋友离去或是失掉好的对象,好的 良伴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的。在以赛亚书四十章31节中阐明等候耶 和华之重要性,有些年轻人因不能多等,结果未到放榜便自杀,枉 进死城。 4 “等”是神人建立关系之最佳方法 亚伯拉罕为何可以奉献以撒给神作祭物?除了他对神已有足 够信心外,我相信,他已得着了神,以致一无所缺。为何他得着了 神──因为他没有经历到一帆风顺之境界,在等的过程中,他看到 了人的无助、人的软弱、自己的不配,因看到自己的无助,所以加 强他对神倚靠的心,通过多而长时间的接触,他与神能成面对面之 朋友。曾经有一位先生想追求某少女,所以他每天一信,经过一年 时间,他终于收到回音──一张请柬,就是她与邮差要结婚,原来 那位先生制造了很多机会给邮差与那少女见面,所以日久生情。 5 结论 在这急功近利,什么都讲求效率的世界中,有很多东西是不能 在短时间生效的,例如品格、人格、灵性、关系的建立。为什么神 给我们自由意志,让我们犯错误,然后又救我们?为何他要让我们 在各样事情上“等”,迟迟不实现他的应许?因他看重我们“生命 的建立”,并非“工作的建立”,所以他看到有意义的事,我们未 必看到。例如一位用走路机练习跑步者(速度及时间之控制),不 明白的人可能以为他是无聊──跑来跑去仍在原处,但对他来说, 这是一种体能、速度、耐力之操练,以致能在竞赛中争胜。 若没有了各种“等”的操练,我们与人的关系,对邪灵之争战 必会一败涂地! 七 巴勒斯坦的约(一)── 因顺服而来的祝福 (申廿八1-14) 1 引言 神与人之间的关系乃是一种约的关系,若我们不明白神人之间 的约,我们亦无从了解为何神会成就他的救赎计划。亚伯拉罕的约 是无条件之约,是神主动去完成,不理人之回应如何,约一定会成 就的。基于神人之间的约,主基督必须以无罪的代替有罪的人而 死,因为“按着律法,凡物差不多都是用血洁净的,若不流血,罪 就不得赦免了”(来九20-22)。从主的死,我们可看到神的慈爱 与公义。现在我们要思想到巴勒斯坦之约(亚伯拉罕之约──主要 针对犹太人,但却是要通过犹太人,赐福全人类)。巴勒斯坦之约 是唯一有条件性的约,并且是针对那些已蒙救赎之子民(犹太人/ 选民)而立的,与生命无关,但主要是与生活有关,具有祝福(若 顺服)和咒诅(若离弃时)的。申命记廿八和廿九章所提及的约, 是象以前人所立的约的内容:守约带来祝福(申廿八1-14);如 背约带来咒诅(申廿八15-68,较长、正常);约破坏后之重建(申 三十1-10,后路)。现在要思想的是因顺服而来之祝福(申廿八 1-14)。 2 顺服使选民享受尊名(申廿八1、13-14) 若选民遵守神的约,便会使他们超乎万民之上,并使他们“作 首不作尾,但居上不居下”──换句话说,若以色列遵守神的约, 她必定是独立之王国,绝不会“作人之尾”(附庸国、殖民地)。 不但如此,他们亦会受人尊重。若我们翻开以色列历史,我们实在 发觉到如此。什么时候王“行耶和华眼中为正的事”,什么时候国 势就兴盛,什么时候君王“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什么时候 就衰弱,甚至灭亡。主前722年,北国(十支派)先灭于亚述,照 理更弱的南国(二支派)应更早亡国,但因君王希西家悔改,行神 所喜悦之事,遵他的约,民亦随之,故神便以神迹保存国家。 同样,以基督教立国的英、美二国,其兴衰亦离不开国人与神 的关系。在个人方面,遵神而行者(如约瑟、保罗等)纵使在地位 上是低微,但其权威却是至高的。 3 顺服使我们在生活上蒙照顾(申廿八3-6) 圣经先后六次用“必蒙福”──在城里;在田间;身所生、地 所产、牲畜所下的;筐子及搏面盆;出和入。这表示在居住环境上、 事业上、家庭子女上、起居饮食上、出入方面等各方面,均会受到 神之保守的。 以色列人均经历到,同一块地,有时寸草不生,但有时却成了 流奶与蜜之地,关键在乎他们是否遵他的约。同样神的话亦可应用 于我们身上,若我们不遵他而行,不以神为一家之主者,家就会变 成地狱,变成你最不愿返之处。但以基督为家之主,“家”就会成 为使你愿意久留之天堂。(你愿在婚姻爱约上顺服主吗?) 不少人在病中怨天尤人,浪费光阴,但顺服者如苏恩佩、保罗、 蔡苏娟、杏林子等却在病中完成许多不朽的作品,感动并改变了无 数的人。我们若想在生活中享受他,就要顺服他了! 4 顺服使我们在危险中有出路(申廿八7-8) 若遵神的约,会使我们的仇敌败落──“他们从一条路来攻击 你,必从七条路逃跑”──神在一切事上会保守我们。对顺服的人, 神绝不会叫他们走头无路,他一定开出一条又新又活之路给他们 的。 在以色列历史中,我们屡见不鲜,在他们守约时,纵使亚述王 要攻打他们,神却使用巴比伦灭了亚述(王下十九35-37)。在我 们的人生中,我们也可经历到神的保守及带领。在美国有一位弟兄 失业逾一年,头三个月甚苦闷,心里满是失败感、压力感,最怕带 小孩上学时被别人问“怎会见到你的?不用上班吗?”又不敢与人 分享。他根本不顺服,也不求问神到底要他学些什么,做些什么。 不满带来的是怒气与焦虑,结果家中火药味也愈来愈浓。 后来他顺服了神的主权,一天祷告时,他说好象听到主的答 覆:“那么多年来,我这样照顾你,怎么反被你忘了?”灵修时又 看到但以理书九章1至2节,知道耶路撒冷要荒凉七十年的原因, 是因为以色列人违背神的命令,七年耕种后要有一年安息年,他们 竟忘记神的命令490年,现在神要他们赔偿七十年。他突然想到自 己很久没有做灵修,整天总是工作,甚至团契、崇拜也忘记。想到 这里,他通了,他顺服了,决定赔偿对神的亏欠。参与越南人福音 工作,看属灵书籍,为神作见证。刚到一年,三份工作机会来了, 他选择了一份没有什么挑战性,但不会影响他灵修、与神和家人关 系的。三年前,他部分时间读神学,并常到分堂传讲信息。 5 顺服使我们被分别出来(申廿八9-10) 遵他的约之结果,神会“立他们作自己的圣民”,分别出来归 给神,作他子民。从偶像、罪、恶习惯、甚至污秽环境中分别出来。 这应许不独是对以色列人说的,也是针对每一信徒来说的。 以往我是当教师的,因在应徵时已表明自己是基督徒,当第一 次在教师校董联谊聚餐时我要求以汽水代酒,以后他们自然为我预 备汽水。同事打麻将不会叫我,看色情电影不会找我;出席佛教丧 礼,堂倌不会叫我三鞠躬,反叫我祈祷。你若顺服神,各处表明你 是基督徒,神必将你分别出来,当同事去赌钱、吸烟、嫖妓、看黄 色刊物,也不会叫你一起去。 6 顺服使我们成为别人的祝福(申廿八11-12) 顺他而行的结果是:“你必(有余)借给许多国民,却不致向 他们借贷”。换句话说,我们可有余力成为别人的祝福。在以色列 历史,只有在大卫、所罗门、希西家,这几个贤君时期,才出现过 上述情况。 我们若守他的约,顺他而行,亦必会成为别人的祝福。曾有一 女子因为失恋而自杀,幸好得到一位有使命感的姊妹救回她一命, 并且为她祈祷,使她心情平静下来。另外在中国大陆狱中,有一位 老弟兄竟可有余粮(面包)分给其他囚犯,以致将充满抢夺吵闹之 监房化为平静的地方。 7 结论 行动(to do)以先,离不开关系(to be),神要求我们与 他保持密切关系,惟有这样,他才会叫我们享受他一切的祝福。我 们里面的料子(灵命、圣灵)有多少,活出来的也是多少。 八 巴勒斯坦的约(二)──主所爱的,他必管教 (申廿八15-68) 1 引言 几年前看到陈鼓应所写的《圣经批判》,他将神描写成为暴君 一般,当中提到神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做他的奴仆,要顺服他,否则 便要受到惩戒。这书影响到那些未与神关系正常化,或未真正有重 生经历的人;不过对那些清楚自己是天父的儿女、并已重生之信徒 来说,就很难叫他们信心摇动了。我曾经试过在管教守望(笔者的 儿子,因他明知故犯,故打他屁股)时,有人见到说:“哇!苏牧 师很恶,打仔打得很凶!”我曾经对这位批评我的人说:“因你不 是守望的父亲,所以你会这样说!”曾经有人问我“守望怕我吗?” 事实上要视情况而定,若他犯错时他会怕我,但平时他会骑我,与 我玩球,甚至要求母亲上班,要我在家与他一起玩。为什么外人与 我们(包括守望)看同样的事有那么大的不同?巴勒斯坦之约的下 半部,带给我们清楚的答案。 2 神管教的包装 包装是任何人都会看到的,一般人只看到外表的包装,而看不 到内里的实质。 I 不顺服使他们不受尊重(申廿八25、37、44) 他们的不顺服会使他们必在天下万国中抛来抛去;在各国中, 要令人惊骇、笑谈、讥诮;别人作首他们必作尾。 II 不顺服使他们在生活上失去神的同在与祝福(申廿 八16-19) 16至19节与2至6节恰成强烈的对比,圣经先后六次以咒诅 来形容以色列人在不顺服时之遭遇(顺服时则用六次“蒙福”)。 “六”代表不完全,有转变可能,“七”才是完全,无条件性。六 次的咒诅表明了以色列人在咒诅中是可以有转机的。那些咒诅包 括:居住环境上(在城里、在田间,16节)、起居饮食上(17节, 参5节)、事业上(18节,参4、20-24节)、家庭子女上(18 节,参4节),以及出入方面(19节,参6节)。 以色列人在这方面之经历远较祝福者为多,现在,在占领区之 政策会使其草木皆兵──因神要他们以怜悯,对待外族和居者(申 十18-19)。 III 不顺服使他们政治出现危机(申廿八25-35) 神一早已警告以色列,若他们不顺服神,离弃他的命令,他们 必受到亡国之苦,“你从一条路攻击他们,必从七条路逃跑”〔这 是希伯来话的表达(Hebraic expression),意谓攻击别人反使 自己多灾多难,即神会帮敌人开出生路〕,这与第七节刚巧相反。 以色列的不顺服,不但使他们败于敌人手中,且会使他们遭亡国之 痛,他们必在天下万国中抛来抛去(廿八25、49),他们的君王 也被掳至异邦。事实上,神的应许很清楚在历史中应验,如在主前 722年北国亡于亚述,子民亦被掳至亚述;主前586年南国亡于巴 比伦,君王与以色列人被掳(参代下卅六;王下廿四);主前516 年被波斯统治;主前65年被罗马帝国统治;至二次大战时仍被抛 来抛去,无立足之地,一直到1948年止。同时他们多次被屠杀(如 被巴比伦;主后70年被罗马人及至二次大战被希特拉所屠杀), 甚至不少犹太人以自己亲生子女作食物。 IV 不顺服使他们成为别人的负累(申廿八44,廿九19) 别人会有余借给他们,但他们却无力借给别人;他们甚至会连 累别人,外债累累,国民生活一蹶不振,人民生活在痛苦之中。 3 神管教的内涵 著名心理医生、辅导家、教育家杜博生(James Dobson)曾 列出管教与惩罚二者之分别: 管教 惩罚 积极 为了建立受管教者品格 为了未来之改正,是建立人的 出于爱 事前有很清楚原则作依据 只属过程 管教者会觉心痛──“打在儿 身,痛在亲心” 消极 为了发泄心中怒气 为了过去之过失 出于恼怒 事前没有原则作依据 乃是终局 惩人者事后觉舒畅,因怒气得 发泄机会 从巴勒斯坦的约来看,以色列屡遭苦难仍不放弃神,是因为他 们知道其内涵(不仅看到包装而已),他们知道神在管教而非惩罚, 他们受管教时仍感受到神的爱。 以色列人虽经过多次苦难,甚至亡国,但以色列从未被灭绝。 明显看到苦难只属过渡时期而已(结卅七)。同时神与他们所立的 约很清楚告诉他们原则,都是出于爱,如父亲对子女一样,关怀他 们终极之好处。事实上神在管教他们时,心中比他们更难过。因为 神给他们的管教都是为了将来,使以色列对自己对人都有益,能建 立别人与自己。 不是所有苦难都是管教,有些(如约伯所受)乃是为试炼我们, 要我们彰显神的荣耀而产生的。什么是管教?若那些苦难是因我们 的不顺服而产生的话,这苦难便属于管教。 4 神管教的特色与意义 从以色列人不守约、不顺服,以致招来之咒诅来看,可以看到 他们的咒诅直接是由自己或别人造成的,但是神所容许的。他们所 受之咒诅是一般人均可理解的,如他们的不守约、不顺服、不以神 的爱彼此相爱即没有遵守最大诫命第二部分──爱人如己;在约翰 一书四章20节说:“不爱他所见的弟兄,就不能爱没有看见的神。” 同时不以神的道德标准为标准,如淫乱、婚前或婚外性行为、同性 恋、偷、赌、骗;凡事以自我利益为大前题,不理他人死活,甚至 在一些也非绝对的事情上要求别人服从自己;政府不爱民、专制、 贪污、舞弊;人民不服从政府、非法捣乱、殃及其他良民。而且不 以神的价值观、人生观为准,视短暂为永恒、可变为不变;视物重 于人;工作重于家庭;生活享受重于生命。神是公平的,对人一视 同仁;他不偏袒人,他是信实的,所说绝不落空! 其实,若我们是这样不顺服神、离弃他时,连不信的人亦会经 历到及看到咒诅的来临。 我们可以看到:菲律宾为什么这样穷?印度为何这样穷困?中 国为何外债累累(近来为何有所好转?)韩国为何经济大幅衰退? 美国人为何那么多人患爱滋病?为何那么多家庭破裂?为何那么 多人自杀?感情不专一的青年男女为何惹祸?原因就是他们偏离 神的正轨。 5 结论 “以色列”即是“神得胜了”(God prevails)的意思。可 见此约虽主要针对以色列人,然而对我们亦有无比的意义。管教和 惩罚,是人自己去选择的,地狱是给魔鬼及其差役,非为人而设的。 若你要去,神会给自由,他从不勉强人。 信徒并非完全,所以亦会犯错受管教,有时甚至有人看是绝 路,但重生者得知自己永恒盼望在神的国,现在只是过渡。我们得 能力之方法是靠神,而非靠自己。 九 大卫的约 (撒下七12-16;诗八九3-4;结卅七24-25;耶廿三5-6;赛九 6-7;何三4-5) 1 约的背景 当大卫作王,国基开始稳固地建立以后,他想到自己舒服地住 在香柏木的宫殿里,但神的约柜反在幔子内,心有不安,所以想为 耶和华建殿,然而神却不许,原因是大卫经常争战流人血(代上廿 二5-9)。但同时神与他立约(诗八九3-4),这约称为“大卫的 约”。 2 约的内容 I 在大卫寿满归于列祖的时候,他的一个后裔必接续他作王, 他的国会被神坚立(撒下七12)。 II 他的一个后裔必为神建殿(撒下七13)。 III 大卫的家和国必在神面前永远坚立(撒下七16),直到永远。 IV 他的国位(王位)必永远坚立,不会象扫罗般被废弃。 3 约的特质 I 这约是无条件的,神会主动去成就他的应许。 II 神声明这是约,且是他起誓所立的,是绝不会更改的(诗八九 3-4、34-36)。 III 这约是会按字义应验的;因为这约的一部分已按字义应验,如 所罗门接续大卫作王,并为神建殿等,同时大卫了解神的约是按字 义成就的(参撒下廿三5)。 这是神起誓所立的约,若这约所指的非其字义所指,这约便毫 无意义了(诗八九3-4、33)。所罗门亦深信这约会按字义应验(参 代下六14-16)。 先知们一致以这约为字义所指的约,是特别针对大卫王朝及国 度来说的(参耶十七25,廿二4等)。 神说明他起誓所立的约,他必不会反悔,也不背弃口中所出的 话(诗八九34)。所以这约应按字义成就,否则这约便毫无意义。 最后,圣经作者及以色列人都了解到这约是与犹太人有关,并非指 教会而言的(诗八九29、36)。 4 约的应验 这约已经在所罗门身上应验了,而且是按字义地应验,包括: 大卫有一后裔接续他作王(所罗门的确接续大卫作王);同时所罗 门亦为神建殿,故此以上应许均按字义应验了。 然而,这约还有一些未应验的地方,就是大卫有一后裔要坐在 宝座上,他的国度是永恒的,他的王位也是直到永远的。这是指着 主基督来说的,他必要在“大卫的宝座”上作王。这样看来,千禧 年是必定要出现的。 十 新约(一)(耶卅一31-34) 1约的内容 从耶利米书卅一章31至34节的内容看来,新约的内容包括下 列各点: I 这约是无条件性的,全是神的恩典。神说:“日子将到,我要 与以色列和犹大家另立新约”(耶卅一31)。 当中是没有任何 要求的,并没有任何条件的。 II 这约是永远的(参赛六一2;结卅七26;耶卅一35-37)。 III 这约是与以色列家及犹大家有关的──“以色列”在圣 经中从未被用来指教会,所以应是指着政治性的以 色列人来说 的(耶卅一31)。 IV 这约应许以色列人“从老到少”都认识神(耶卅 一34)。 V 这约应许将律法刻在他们的心版上(耶卅一33)。 VI 这约应许以色列人,神与他们的关系将要重建(耶 卅一 33)。 VII 这约应许以色列人将来他们不需要人去教导他们, 他们均认 识神,神的灵会亲自教导他们(耶卅一34;参结卅六26-28)。 VIII这约应许有圣灵赐予以色列人(耶卅一33及结三 十六 27)。 IX 这约应许以色列人有赦罪的保证(耶三十34)。 X 这约亦包含圣殿的重建(结卅七26-27)。 XI 战争将要终止,和平、平安将要彰显于以色列地(何 二 18)。 XII 主的宝血将是新约的基础(参亚九11)。 另从以西结书卅六至卅七章(卅六章与耶卅一31-34有很多方 面是可以互相对照的),我们可以看到下列应许: XIII 以色列人将要重聚(结卅七21)。 XIV 他们要组成强大军队(结卅七10)。 XV 他们要成为一个国家,不再分南北国(结卅七 22)。 XVI 他们不再拜偶像(结卅七23)。 XVII 他们不再活在罪中(结卅七23)。 XVIII 他们要永远住在应许地上(结卅七25)。 XIX 圣殿要重建(结卅七26)。 XX 外邦人会知道神祝福以色列(结卅七28)。 2 约的应验 I 以色列的复国及不再分为两国于1948年已应验了。 II 表面看来,主被钉后新约已应验(参林前十一25), 但那 只是境界之开始,而耶利米书卅一章31至34节之内容还未完全实 现。如神的国一样,乃已降临,但未完成(already,but not yet)。 因教会在千禧年时要与主同作王,所以教会在新 约中亦是 有分的。 III 其余未应验的部分,我们相信要到千禧年才实现。 特别是 “约的内容”I至XII项和XVI项至XX项,在历史中是从未应验 过的,何时会应验?非经过大灾难,我相信犹太人不可能会全家归 主(参罗十一25-26),所以要在大灾难后,到了千禧年,这新约 方会完全实现。 十一 新约(二)── 使人起死回生的约 (耶卅一31-34;结卅六26-31) 1 这约是给谁的?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这“新约”是针对“巴勒斯坦之约”(或 “摩西之约”)的失败而生的,人因未能遵守神的约,以致受到神 的咒诅,落在神管教之中,使他们从咒诅中得释放,于是神与他们 订立“新约”,也是使他们起死回生的约,这约是给谁的呢? 从表面看来这约只是给以色列家和犹大家(耶卅一31-32)。 因为当中表明这是为以色列家和犹大家所立的。这约是因为巴勒斯 坦之约的失败而来的,既然前约是给以色列家和犹大家,新约理应 也是指着他们来说的。神应许承受新约者将会全家归主的(耶卅一 34)。神到底曾应许哪一国全家归主?只有一种可能性,就是以色 列(参罗十一25-26)。时代主义者强调这约主要是为以色列人。 然而,当我们留意这约的应验时,我们不能否认这约是给全人 类的(林前十一23-25;太廿六26-29;路廿二17-20等)。当保 罗引用主在最后晚餐时所说的话:“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 这“新约”是指什么?明显是指耶利米先知所应许的新约。但这约 是给谁?保罗毫不犹疑地说:“你们每逢喝的时候,要如此行,为 的是记念我”,这里的“你们”是指谁?圣餐礼是给谁的?是给每 一位信徒,即当时哥林多信徒及一切信徒,是属灵的以色列。 可见这新约不独是给以色列,也是给全人类的!记得以前未信 主时,常觉圣经所说之神是不公平、不公道的,因为他只拣选以色 列人;但后来,当看到以色列所受到之管教时,又深庆自己不是以 色列人,否则便会到处受嘲、受迫害。你愿作以色列人吗?其实鸣 不平者应是以色列人。但神的原则就是“多给谁,就要向谁多取; 多托谁,就向谁多要”,他不会要求小学生计微积分、几何;亦不 会只要求大学生计加减乘除的。 2 这约有何特色? 首先,这约是无条件的,在巴勒斯坦的约常提到“你们若”, 新约则从“你们要”到“我要”(耶卅一31、33、34等),先后 六次;从“若”到“无论如何”──赐圣灵亦为此(约十五)。 这约亦包含赦罪应许,就是神要赦免他们的罪孽,不再记念他 们的罪恶。按律法,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参出廿四8;利十 七11等);主为何要被钉?主要是因为这约的规定,他必须以无 罪之身牺牲了,才能真正洗去人的罪。 这约是重关系(to be)过于行为(to do)的,因为神应许 的约是从内在生命开始(耶卅四33),他将律法刻在我们的心版 上而不是刻在石版上;我们从小到大都认识他;怎可能?他要赐圣 灵到我们心中作质、作保惠师、作能力之来源,只要我们这插苏头 肯插进电源去,便能使我们得到能源,做到本来不可能做到的事。 3 这约何时生效? 当主在十字架上说“成了”的时候,他是指新约的完成──神、 人关系能重建。但这并不是说,这起死回生之约自动自觉地在那时 候成了我们的经验。因为当我们向主认罪,接受他为救主的时候, 新约才在我们身上生效。 耶利米的预言何时会完全实现呢?显然,到现在还未有,以色 列人到现在还未曾做到“从最小的到至大的都认识耶和华”,而他 们当中大部分人因为不信,还未经历到神的赦免。圣灵还未曾内住 在他们每一个人之心中。可见新约已开始了,其境界已开始了,但 还未完全实现。它与神的国是同样的“已然,尚未”(already,but not yet)(实际上,二者是息息相关的)。何时会完成?以色列 会在何时才“全家归主”(罗十一25-26)?从启示录的记录和事 实上来看,似乎要等到大灾难过后,千禧年国度期间才开始出现。 届时,信徒已经被提,且与主同掌王权。那时,我们将毫无困难地 遵守天国的律例,特别进到新天新地的时候,那种天国的境界将完 全在我们当中实现。 4 结论 以色列人是最后才尝到新约之应许的一群,因他们骄傲,自视 为选民,比别人好,比别人圣洁,自以为靠守律法,靠行为可以得 救(罗二17-23)。最漂亮的歌声不能从鸵鸟、秃鹰、火鸡等庞然 大物发出,只能从黄莺、金丝雀、欧鹪等娇小玲珑的小鸟口中发出; 收割时,挺直的禾穗是没有分量和价值的,那些弯得愈低者便愈有 分量。同样与神关系愈好,生活见证便愈有力。这是我们现在便可 经历的。纵使我们现在不完全,但我们一定有一天会完全。我们被 提后,一切都要改变,变得完全,天国实际要实现。 第三部分 教会被提各派立论 十二 灾后被提论 1 引言 此派认为信徒必须经过大灾难,在大灾难期中已去世者会先复 活,二者一同在空中与主相遇, 以改变了的身体与主同在。 2 主要根据 I 圣经明显记载到第一次复活(信徒的)乃是在大灾难之后发生 的,而被提与第一次复活却是同时发生的。所以被提也应该是在大 灾难后才发生的。 在启示录二十章4至6节所载之复活显然是第一次复活(信徒 的),按启示录所载之次序而言,乃是在大灾难之后的。而在帖撒 罗尼迦前书四章13至17节记载到去世之信徒复活以后,还活着之 信徒才会被主提到空中,与复活了之信徒一齐在空中与主相遇。既 在首次复活后,就应在灾后被提。同样在但以理书十二章1至3节 所提的,应是在第七十个七之后,也就是在圣城被毁, 被污亵, 五强争霸战已在中东发生了之后(但九26-27; 十一章等)才发 生的。内中提到“复醒”(复活)于这些事后才发生。所以应指灾 后被提。 马太福音廿四章15至44节亦教导我们,信徒会经过大灾难, “你们”(15、20、23,......)应指信徒。而21节指出那种灾 难是“大灾难”,是“从世界的起头, 直到如今, 没有这样的灾 难,后来也必没有”。这段经文所载与启示录六至十九章相似。在 马太福音廿四章40至41节可有二种解释(不过信徒必经过大灾 难):“取去”即“被提”;“撇下”即“经历大灾”。或“取去” 即“被取生命,受审判”;“撇下”即“仍然存在地上”。 在哥林多前书十五章52节所提到的“号筒末次”(最后一号 筒)吹响,应该是指启示录十一章15节提到的“七位天使吹号”, 那显然是指大灾难中所发生的事。另外帖撒罗尼迦后书二章1至 12节显然与但以理书的第七十个七后半期相吻合,既然那时候仍 在,敌基督者仍有可能迷惑信徒,所以表示信徒必须经历大灾难。 II 灾前被提论者所持的证据并非有力、可靠或正确的,因为在帖 撒罗尼迦前书四章13至18节中并没有说信徒会在大灾难前被 提;约翰福音十四章1至3节也没有提到信徒被提之事;帖撒罗尼 迦前书五章1至11节亦没有说信徒不须经过大灾难;帖撒罗尼迦 前书一章10节不是指信徒在肉体上脱离大灾难的苦难,乃是指脱 离将来的审判及永刑。 另一方面在启示录四至十九章中仍提到在地上有教会,五章9 至10节长老的歌颂似乎暗示主的救赎不是他们亲身的经历,乃是 信徒之经历,所以二十四位长老不可能代表教会。(有人将这段经 文解释为教会已被提在天,所以在天敬拜主)。而且五章4至19 节从没有提到教会已在天上。同时可见到“圣徒”在十三章7、10 节;十六章6节;十七章6节;十八章24节等多处仍在地上(而 圣徒与教会乃是分不开的)。所以启示录四至十九章的时候教会仍 存在于地上。其他对信徒(教会)之描写屡次出现于启示录四至十 九章之间,如“在主里面而死的人”(启十四13;参帖前四16- 18);“那守神诫命、为耶稣作见证的”(启十二17;参十四12; 一9等)。启示录从没有记载过教会在第四章前被提。启示录三章 10节不一定表示信徒会在灾前被提。 III 灾前被提与信徒对世界之责任及良心是有冲突矛盾的, 因为若主在大灾难前将信徒提去,这世界上由信徒操作之工作(如 各种交通工具)岂不是突然失去控制?这样,不少灾难岂非由信徒 一手造成?这样不负责任之态度绝不是信徒应有的,也绝不是圣经 的原则。 IV 信徒不可能比不信者更轻松,因为若信徒不须经过大灾难,他 们岂不是十分轻松,这岂不是造成信徒不儆醒吗? V 在约翰福音十五章15节,耶稣表示不求父叫门徒离开世界, 所以教会应经历大灾难。 3 问题讨论 1.信徒之复活是否只有一次?(参太廿七52-53;启十一11等) 2.这世界在没有教会被提以前,只剩下以色列有教会吗?其他所 有国家,有可能连一个信徒也没有吗? 3.“圣徒”是否都指着教会信徒而言的?在未有教会时期前是否 也有圣徒?(参诗十六3,卅四9;但七18、21、22、25、27; 太廿七52) 4.若“圣徒”即教会,岂不是说,到启示录四章开始,只有以色 列有信徒?教会集中在以色列? 5.这立场的强处在那里?弱点又何在? 6.你是否赞成这立场?为什么? 4 此派立场之学者 此派的学者及其著作有:靳卢毕(Robert Gundry)所著的《教 会与大灾难》(The Church and the Tribulation)、鲍维廉 (William Bell)所著的《灾前被提的批判》(A Critical Evaluation of the Pretribulation Rapture Doctrine in Christian Eschatology),和韦力生(Alexander Reese)所 著的《基督快来》(The Approaching Advent of Christ)。 5 对灾后被提论的评论 I 若启示录是顺序的记载,而启示录二十章4至6节所载的复活 是信徒首次的,也是唯一一次复活的话,则灾后被提论是绝对可成 立,也是无可推翻的。然而,圣经在那里记载信徒的复活只有一次? 较强的根据可能是启示录二十章5节的“头一次”吧?但是“头一 次”在原文中用ηπρωτη,不一定指时间上的头一(first in time),它亦可以指种类上的头一(first in kind)的(注1)。 事实上,若那是头一次的时候,我们很难解释:马太福音廿七章 52至53节圣徒的复活又是第几次?启示录十一章11节的二先知 之复活又是第几次?帖撒罗尼迦前书四章之复活是否一定与启示 录二十章4至6节之复活为同一次? II 但以理书十二章1至3节只记载到将来以色列人之命运,就是 “你本国之民中,凡名录在册上的,必得拯救”,以色列人必须经 过大灾难,但并不表示教会必须经过大灾难。另一方面,这经文并 无说明时间,特别是得拯救之时间。若这些人是指教会信徒,则他 们得救各有不同时间,内中大部份必定在大灾难以前发生的。 III 马太福音廿四章15至44节其中一种解释是应验了但以 理书十二章1至3节的预言,那预言特别是针对以色列将来命运来 说的。以色列人必须经历大灾难,但这并不一定表示,教会必须经 历大灾难。另一解释可能是马太福音廿四章15至44节是补述其中 一样要发生之事而已,而这些事不一定是在灾后才发生的。 IV 帖撒罗尼迦后书二章1至12节是记载到敌基督之显现,其出 现时间不一定是在大灾难之中,敌基督的出现并非突如其来的,在 他出现之前已经有人离道反教,厌烦纯正道理,喜欢听一些奥秘的 东西,追求神迹异能等(帖后二3;提后四1-4等)。这一切是替 敌基督的出现铺路,圣经劝我们要加倍警觉,免入迷惑之中。 V 哥林多前书十五章52节所载之“号”与启示录十一章15节的 第七号是否指同样东西?它们与帖撒罗尼迦前书四章16节之 “号”是否又一样?圣经并没有说,除大灾难期中的七号外,神不 会叫天使吹号,或他不会叫信徒听到号声!另一方面,纵使三段经 文之号是指同一东西,我们能够建立的,只是“灾中被提”,而不 是“灾后被提”! VI 若启示录四至十九章仍有教会在地上,则灾后被提论的立场是 绝对正确的。然而,从何见得教会仍存在于世?从下列证据中,似 乎教会灾前已被提之说有更充分理由。 a.“圣徒”并不是单指教会的信徒,在教会未成立以前,旧约合 神心意的选民也被称为圣徒,(如诗十六3“世上的圣民” (saints);卅四9“耶和华的圣民”;但七18;七21-22、 25、27“圣民”等);耶稣时代,教会尚未成立,但亦有已死 的“圣徒”(太廿七52)。所以用“圣徒”仍存于地去证明 地上仍有教会之说是不能成立的。 b.若教会在启示录四章以后仍存在于世上,那么,为何只有以色 列中有信徒?这是远离现实情形的。 c.若教会在启示录四至十九章仍在世上,那么,启示录七章9至 10节那些“从各国各族各民各方而来,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 身穿白衣”的人又是谁?这些人明显是被羔羊宝血所买赎过来 的,又是在天上的,这些人无可置疑地来自教会,他们在七号 发生前已在天上,明显已被提了,所以灾后被提之说是很难成 立的。 VII 至于“良心”之问题,无论是灾前、灾中,甚至灾后之立场均 无可避免,因为被提者一定要停绝了一切工作,肯定会带给人不良 的影响。 VIII在约翰福音十七章15节中提到求父不要叫门徒离开世界,并 不是指大灾难而言。这与启示录三章10节所说的普天下人受试炼 的时候有所不同,因为主会在大灾难时保守门徒免去他们的试炼。 IX 若教会是在灾后被提,岂不是说所有信徒均被提,地上没有留 下一个信主的,而他们亦没有任何一人进到千禧年国度?若是如 此,这国度岂不是没有人?没有人又岂能成国呢?若有人说所有子 民均已升到天上去了,则这人根本不相信有千禧年这回事。若教会 在灾后被提,主再来又是为了什么? X 但以理书九章24至27节的七十个七预言中,神很清楚地说明 “为你本国之民,和你的圣城(即耶路撒冷),已经定了七十个七。” 明显,第七十个七是给以色列的,不是给教会的。七年大灾难是肯 定会出现的。 XI 信徒在书信中常以“愿主快来”互相问候,若大灾难在主再来 接信徒(或教会被提)前发生,他们岂不是说“愿大灾难快来”? 灾后被提立场(Posttrib) (主再来及信徒 主的死和复活 被提同时发生) ( 教会 灾 难 ) 7年 1000年 新天新地 6 结论 总括来说,这立场并不能提供强而有力之证据证明灾后被提, 纵使其中最有力之圣经根据也不能证明是灾后被提。他们以哥林多 前书十五章52节,帖撒罗尼迦前书四章16节及启示录十一章15 节之“号”为同样东西(虽非绝对性,但却有可能),既然帖撒罗 尼迦前书四章16节说是号吹响后才被提,而启示录十一章15节已 在灾难中,则这些经文能“证明”的,不是灾后被提,乃是灾中被 提。 注释 1.在林前十二28,弗六2、3中,“πρωτη”这字均不是指时 间上的“第一”。 十三 灾中被提论 1 引言 此派大部份根据与“灾后被提论”者相同,但在免去大灾难之 痛苦的论据上采“灾前被提论”者之证据。然而,笔者尚未找到有 系统介绍此派之理论,下列只属一些学者,一般异于灾后及灾前被 提的分析。 2 论者的根据 I 但以理的第七十个七之头三年半是太平时期,后三年半才是大 灾难,信徒若在第七十个七以前已经被提,头三年半不可能太平无 事,因信徒被提一定会导致天下大乱的。 II 哥林多前书十五章52节之“号筒末次吹响”、帖撒罗尼迦前 书四章16节之“号筒”及启示录十一章15节开始之“第七位天使 吹号”应指同样的东西。既然启示录十一章15节乃是在大灾难中 间发生的,显然,与最后之号筒吹响一同发生之信徒被提, 也应 在大灾难之中间发生了。 III 马太福音廿四章15至31节将但以理之第七十个七与主 再来前的大灾难相提并论(15,参但九26-27),但在这时候“你 们”、“选民”(太廿四20、22、24、26等),即信徒仍在地上, 显然他们必须经历部份大灾难。 IV 圣经从来没有说过“被提”是“忽然临到”的, 只提及大灾 难是忽然临到(imminent,林前十五52)。 V 大灾难开始部份是从人来的,并不是从神来的审判,而神从没 有应许信徒可以免去人为的灾难。 VI 据启示录所载,开始时之灾难并非十分严重,直到七号吹响 后,那些灾难才是严重的,所以信徒在七号前应仍在地上。 VII 启示录十一章1至13节之二位见证人似乎是在七年大灾 难之中间出现的,而他们理应是信徒。既然他们也经历大灾难,显 然,信徒应经历部份大灾难。 3 问题讨论 1.哥林多前书十五章52节和帖撒罗尼迦前书四章16节之“号” 是否一定指同一样东西? 2.马太福音廿四15至31节是否一定指教会之遭遇?是否可能 指犹太人之遭遇?(参太廿四15-16) 3.启示录十一章1至13节之两位见证人是否一定是教会之信 徒?他是否可能指大灾难期中信主者? 4.这立场的强处在那里?弱点又何在? 5. 你是否赞成这立场?为什么? 4 主张此立场之学者 主张此立场的学者有海尔逊(N. Harrison),他著有《大结 局》(The End),另外华人神学家滕近辉牧师亦持此主张。 5 对灾中被提论之评论 I 若大灾难前所有信徒被提了,世界无疑会带来一次大震撼,但 是世人可能因此不会再想到打仗的事,反而为应急时之需而结盟, 重建世界。 II 哥林多前书十五章52节,帖撒罗尼迦前书四章16节及启示录 十一章15节的第七号,是否一定指同样的东西?若果如此,则灾 中被提论是无可否定的。只是如何去证明神只在大灾难期中才响 号?从出埃及记十九章16、19节,二十章18节;诗篇四十七篇5 节;来伯来书十二章19节等经文看来,绝对不是。所以,以上假 设我们只可以说是有可能,但并非绝对! III 马太福音廿四章15至31节所载之“你们”是否一定指 教会?是否指犹太人?从上文下理来看,再以但以理书九章及启示 录十一章比较,可将马太福音廿四章15至31节解释作以色列(圣 殿在末日大灾难时)之遭遇,这比较合理,也回应到门徒所提及有 关圣殿将来遭遇之问题(太廿四1-2)。 IV 启示录十一章1至13节之两位见证人是否一定指教会之信 徒?其实,如 144,000犹太人一样,他们也可以是在大灾难期中 才信主的。 6 结论 虽然这立场之立论并不详细,然而却简单、扼要,本于圣经指 出其根据所在(太廿四15-31),将哥林多前书十五章5节、帖撒 罗尼迦前书四章16节及启示录十一章15节等视为同一样东西,可 以说是最有力的根据;虽然神的出现在旧约时也往往有号筒声随 着,因而削弱了这立论之基础,但是,笔者仍觉得灾中被提是可能 的。 灾中被提论立场(midtrib) (主在半 空中接被 主的死和复活 提信徒) 主再来 灾 难 ( 教会 ) 新天新地 3.5 3.5 1000 年 十四 部份【多次】被提论 1 引言 此派学者认为不是所有信徒都同时被提的,而那些较忠心的, 较虔诚的会先被提去,其余的有可能要经历部分甚至全部大灾难。 2 此立场之根据 因为圣经教导信徒的被提是有条件性的,是要“忍耐到底”逃 避大灾难(太廿四13),亦要“等候救主的降临”(腓三20;多 二13;提后四8;来九28)。而最后是“顺服”(启三10)。 另一方面若所有信徒同时被提,对那些忠心等候者、虔敬事奉 者则不公平。而且在马太福音廿五章1至30节所载之“十个童女” 及“按才干授责任”之比喻应指同样身分的人(指信徒),但显然 他们被接进神的国度之时间有不同。主张此立场之学者有李常受 等。 3 问题讨论 1.此立场之强处在那里?弱点又何在? 2.他们所列出支持经文是否针对着被提(和大灾难)之事件而言 的?为什么? 3.你是否赞同这立场?为什么?(参林前十五51;帖前四13- 18,五9-11 等, 看看信徒是否同时被提,是否被提是有条 件的。) 4 对部分(多次)被提论之评论 在各立场中,这立场可以说是最欠缺圣经根据,而且是最牵强 的,因为: I 马太福音廿四章13节并没有说凡忍耐到底的就能被提。事实 上,神对信徒的被提是没有附加任何条件的。帖撒罗尼迦前书四章 16节之教会被提是针对每一位信徒来说的。而路加福音廿一章36 节和马太福音廿四章15至31节应指大灾难期中之以色列人而 言,要他们儆醒、忍耐、跟随主,如144,000 以色列人一样,必 蒙保守经过大灾难,但却不是被提。 II 腓立比书三章20节、提多书二章13节、提摩太后书四章8节 及希伯来书九章28节等经文只提醒我们,主将再来,我们要儆醒、 敬虔等候他,但完全没有说明,甚至完全没有暗示被提是有条件 的。 III 启示录三章10节只是给非拉铁非信徒无比的安慰,现在 受试炼,但将来必免去大灾难;然而,圣经并没有说,不忠心等候、 不敬虔儆醒者便不会被提。 IV 被提并非信徒最后结局,他们还要接受基督台前的审判,所以 一起被提并不会有不公平现象。 V 纵使我们对马太福音廿五章1至30节之“童女”及“仆人” 的看法一样,认为他们都是指已信主之人而言,但是在19节却提 到主人要与他们“算账”,显然,这不是指被提的时候,乃是在基 督台前审判的时候。我们相信,不是所有信徒都可以与主同作王, 共享荣耀的。得奖赏、得荣耀与否,主要系于我们的忠心,神绝不 会不公平的。 VI 帖撒罗尼迦前书四章16节是指“所有死了的信徒”而言的, 身体改变被提之信徒也是指“所有还活在世上之信徒”而言。教会 被提是一次过的。 VII 教会是基督的身体,主的身体总不能会分割开来被提? 5 结论 这立场的问题,是将“被提”、“荣耀”、“得赏”、“与主 同作王”等混淆为同样的东西,然后再认为神是公平的,绝不可能 会这样,所以便硬创一套“多次被提论”出来,其实并无实质根据。 部份(多次)被提论立场(Partial-trib) (教会多次被提) 主再来 主的死和复活 ( 教会 灾 难 ) 新天新地 7 年 1000 年 十五 灾前被提论 1 引言 此派学者认为信徒将会在最后的七年大灾难发生以前,被主基 督提到空中,以改变了的形象与主相遇及同在。换句话说,他们认 为信徒是不会经历大灾难的。 2 直接的经文教训 I 帖撒罗尼迦前书五章3节;马太福音廿四章8节;马可福音十 三章8节等,明载大灾难如产难临到怀胎妇人一样,是“忽然临到” 的,这几段经文应指同样事件而言。而帖撒罗尼迦前书五章3节 说:“人正说平安稳妥的时候,灾祸忽然临到他们,如同产难临到 怀胎的妇人一样,他们绝不能逃脱”。而五章4节却说:“弟兄们, 你们却不在黑暗里”,五章9节又说,“因为神不是预定我们受刑, 乃是预定我们藉着我们主耶稣基督得救”。从上文下理来看,“受 刑”应指“受大灾难”;而“得救”乃指“免受大灾难”。 II 启示录三章10节说“你既遵守我忍耐的道,我必在普天下人 受试炼的时候,保守你免去你的试炼”,这经文应指着大灾难时的 情形而言的, 但真正信主者却可免去那灾难。 III 马太福音廿四章40至41节说人子来的时候,“两个人 在田里,取去(παραλαμβαυεται)一个,撇下一个; 两个女人推磨,取去一个, 撇下一个。” 有人认为这两节经文 教导灾后被提论,其实很难成立。首先让我们看看这经文的两个解 释:“取去”可解作“生命被取去”,而“撇下”可解作“承受地 土”;“取去”亦可解作“被提”,而“撇下”亦可解作“经历大 灾难”。 若这经文与上文均是顺序发生的话,则廿四章1至2节是预言 背景,而3至14节则是普世要发生的预兆,也是主再来及末日来 临前的序曲;15至41节是有关以色列的预言,也就是但以理书九 章24至27节所载七十个七要发生之事(参启十一1-2)。这样看 来,取去及撇下均与教会无关,教会已经被提了。“取去”即死去 的以色列人;“撇下”即指仍在地上,要进入千禧年国度者(包括 十四万四千,参启七1-8)。正如挪亚一家被“撇下”生命在地上, 而其余的则被“取去”生命。 至于另一可能解释是,马太福音廿四章1至2节是记载耶稣说 预言之背景,而3至14节则为普世要发生之预兆,也是大灾难之 序曲,15至35节为大灾难期间以色列要发生之事,也就是但以理 书九章24至27节所预言第七十个七所发生之事。马太福音廿四章 36至41节只是补述“那日子”来临前,即大灾难开始前一瞬时要 发生之事,而廿四章42节至廿五章46节则为我们应有的回应。这 解释有它可取的地方,因为“取去”(παραλαμβαυετ αι)一字在过了两天后,在约翰福音十四章1至3节又被他使用 说:“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παραλη μψομαι)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那里,叫你们也在那里。” 且劝门徒要儆醒,这对不信的人是没有意义的。而且圣经从没有说 非信徒会在地上之时,会同时离世被取去受审的,而提到信徒的被 提乃是“忽然临到”(林前十五52;参帖前四15-17)。 以上经文应发生在千禧年以前,绝不可能有审判(神的白色大 宝座审判)发生的。而且马太福音廿四章37至41节将挪亚一家的 “被取”(被提)与信徒的被接互相比较,既然挪亚一家(信徒) 是在洪水大灾难前被接进方舟,信徒亦应在大灾难之前被接(被 提)的。 另一方面它有交代被提之事,若这经文与被提无关,则主的预 言完全没有提及教会被提之事了。并且以色列人的死亡,遍布整个 大灾难期间,并非同时的,但将来那时候将被取去(παραλα μβαυεται),乃是同时发生,如挪亚时代的洪水毁灭人一 样,所以这经文(太廿四40-41)不可能指犹太人大灾难之遭遇, 而应指被提──同时发生的。 但无论用哪种解释,这经文并无清楚教导灾后被提之说。 3 间接的启示 在启示录一至三章均清楚有“教会”的景况。但从第四章到十 九章却没有提了,因为敬拜转到天上了,地上完全没有敬拜活动。 而“神的仆人们”在启示录六至十九章出现的只有以色列各支派的 人(如十四万四千),若教会仍存于地上,绝不可能剩下那么少信 徒,更不可能只有以色列有信徒的。到启示录二十至廿二章,教会 重现,以“新妇”、“羔羊”(主)出现,更以“众教会”(启廿 二16)出现。而启示录六至十九章乃大灾难之描写,可见在大灾 难之前, 教会已被提了。另一方面在“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出 现时,往往与教会连在一起的(启二7、11、17、29;三6、13、 22),但在十三章9节之中,我们却找不到教会,只有“凡有耳的 就应当听”一句,很可能,当时地上巳经没有教会了。最后,在大 灾难之后,启示录并没有提到信徒被提之事,若教会被提是在大灾 难后发生,为何圣经不记载呢? 在哥林多前书十五章23至24节清楚地表示有三种的复活,而 各人均要按自己的次序复活的,这与启示录二十章4至6节相吻 合。首先的复活是主基督,他是初熟的果子,“以后”(επει τα)是属基督的人。“再后”(ειτα)末期到了,那时,基 督既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都毁灭了,就把国交与父神(林 前十五23-24)。那时,应是未信者的复活。因主基督之复活与信 徒之复活有一间距,所以信徒与非信徒之间的复活,亦应有时间上 的间距。 路加福音廿一章34至36节所载之“那日”应是指大灾难而言 的,因为这是忽然临到的;如网罗(被捆,被困在苦难中)般的; 要临到“全地上一切居住的人的”。但圣经却应许“你们要时时儆 醒,常常祈求,使你们能逃避这一切要来的事,得以站立在人子面 前。”所谓“逃避这一切要来的事”,与帖撒罗尼迦前书五章9节 比较之下,显然是指“免去大灾难”而言的,怎样免去?圣经提到 “得以站立在人子面前”(路廿一36),若这不是信徒被提的意 思,有什么是更好的解释呢? 4 灾后被提之根据并非是绝对的 灾后被提之见解并非是绝对的解释,也有其他可能,如在马太 福音廿四章40至41节所载之“取去”及“撇下”不一定发生在 15至31节之后,因为当中的记载只是补述其中一件要发生之事情 而巳。 在但以理书十二章1至3节所发生之事,不一定是在九章24 节至十一章45节以后发生的,十二章1节所载“凡名录在册的, 必得拯救”,并没有说明何时会被拯救。另一方面,十二章1节清 楚说明“你本国之民中”,是特别针对以色列人说的,他们必经过 大灾难,但却不是教会。 启示录二十章4至6节所载之复活,可能是关乎在大灾难期间 信主者,是较小型的,与主复活后(太廿七52-53)之情形相似, 亦可能是补述部份而巳。以上各复活均属第二种,即信徒之复活。 5 灾前被提论之学者 此派之代表有华富尔得(John F.Walvoord),来利(Charles Ryrie),王永信,陈宏博,潘特科斯(D.Pentecost)等。 6 问题讨论 1.若教会在灾前被提,则第七十个七的头三年半有可能世界大 乱,这样,又岂会有三年半之太平呢? 2.此立场最有力的根据是什么? 3.你是否赞成此说?为什么? 4.这立场之优点何在?弱点又在哪里?请列出。(其最大“矛盾” 何在?你知道吗?) 5. 对灾后被提论者之根据,这立场是否提供了合理之解答? 7 对灾前被提论之评论 I 若教会在灾前已被提,则这世界肯定会带来一次甚大的震撼, 世界亦可能会大乱,这似乎与此立场所说──七年大灾难中头三年 半是太平时期──是有抵触的。我们可以想象到无数交通意外、人 为灾难,会同时发生,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不过,灾中及灾后被 提是否就没有这问题?绝对不然。 II 神会容许那么多无辜者因信徒之被提而受难吗?这是反对灾 前被提论者经常提出来之质疑。不过,这问题对灾中甚至灾后被提 论亦会存在。 III 启示录二十章4至6节之“第一次”(πρωτη)复 活是否一定指“第一类”?这字通常之用法似乎是指时间上之“第 一”来说的。虽然,它有可能是指“第一类”(first in kind, and not first in time),但极其量,那是可能而已。 IV 马太福音廿四章15至31节及路加福音廿一34至36节在解经 上可指犹太人,但亦可能是指教会而言。所以不能作准。 8 结论 总括来说,这立场并非完全没有问题,因圣经没有清楚地指出 教会何时会被提,所以我们的立场无从可以绝对化!不过,从各方 面列出之根据来看,笔者仍觉得灾前被提论是最具说服力,最有根 据,也是证据最多的。 灾前被提论立场(Pretrib) (主在半 空中接被 主的死和复活 提信徒) 主再来 ( 教会 ) 灾难 新天新地 7 年 1000 年 附录(一) 但以理书的七十个七 1 引言 以赛亚书九章6节预言那道成肉身来世的弥赛亚(主基督)乃 是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因他是全能的,所以他凡事都能;他是永 在的父,表明他对人的爱,他要与人建立的关系是不改变的,是永 远的。他来世的使命,乃是要成为“和平之君”(The Prince of Peace), 这名号表达了几重的意义: I 他使人与自己和好 他能使人与自己和好, 能赐给人心里平安与安全感,而且能 使人有健康的自我形象,以致能无条件地接纳自己。 II 他使人与神和好 这是他最重要的使命,他要将人带到神面前,重建和睦关系, 成为神的儿女。为何他可以这样做?因为他一方面是完全的神,一 方面是完全的人,人能与这位代替及代表我们的主和好,也等于与 神和好。 III 他也是人与人和好的中保及桥梁 破裂的人际关系,通过他的爱,可以重建。任何一位尝到十字 架的爱之人均经历、知道,并看到一位活的榜样──主无条件地 爱,无条件地饶恕,无条件地接纳我们。因此,我们亦可以冲出自 己的极限──去爱一些我们本身不能爱的人,接纳我们本来不能接 纳的人;去饶恕我们本来不能饶恕的人,使到我们与人之间的破裂 关系得以重建。 IV 他也是族与族,国与国之间和平之君 以赛亚预言他来了,要止息一切刀兵和战争,叫万族在他的爱 里和平共处。无疑,真正接受了主基督的人一定经历过与神和好, 祷告蒙允,在生活上得到主带领的时候。然而,为何我们到现在还 见不到族与族,国与国和好的实现?为何我还见不到这种和平的境 界?是否货不对办?是否他的应许不可靠?绝对不是!其实在他的 预言中,他是很清楚地告诉我们,在他再来以前,这世界将会变得 愈来愈败坏,世界性的民攻打民,国攻打国必先产生(参太廿四 3-14),然后他才再来。在主基督再来以后,他要建立千禧年国 度,预备我们进入新天新地之中。届时,他的预言将要完全地应验。 这些启示,其实一早在但以理书中巳经出现了──神藉着六十九个 七及第七十个七,启示我们有关末世的事。 2 对七十个七(但九24-27)之各种解释 I 象征法(七十个七即“完全”的意思,不需按字义解) a. 主前586年至主前164年 (1) 主前586年至539年(第七个七) (2) 主前539年至170年(第六十二个七) (3) 主前170年至164年(第七十个七) b. 主前539年至主后70年 (1) 主前539年至440年(第七个七) (2) 主前440年至4年(第六十二个七) (3) 主前4年至主后70年(第七十个七) c. 主前539年至主后 70年 (1) 主前539年至445年(第七个七) (2) 主前445年至主后29年(第六十二个七) (3) 主后29年至70年(第七十个七) d. 主前539年至主再来 (1) 主前539年至主后30年(第七个七) (2) 主后30年至敌基督出现(第六十二个七) (3) 敌基督至主再来(第七十个七) II 半象征法 a.出令至受膏君被剪除(第六十九个七) b.受膏君被除至主再来(最后一个七) (1)前一半(即受膏君被除至主后70年耶京灭亡) (2)后一半(即主后70年至主再来,教会时期) III 字意法 a.出令 (1) 主前539年 (主前539年至49年)(全) (2) 主前458年 (主前458年至主后26年) (第六十九个七) (3) 主前445/444年 b.主前445/444年至396/395年至主后32/33年 c.主后32/33年至40年(无空白时间计算法) d.主后32/33年(最后一个七) 主 再 来 主前396/395年 主前445/444年 主后32/33年 3 1/2 3 1/2 7 x 7 = 49 空白时期 最后一个七 62 x 7 = 434 3 有关七十个七的背景 神在西乃山上见摩西的时候,曾吩咐他说:“你晓谕以色列人 说:‘你们到了我所赐你们那地的时候,地就要向耶和华守安息。 六年要耕种田地,也要修理葡萄园,收藏地的出产。第七年地要守 圣安息,就是向耶和华守的安息,不可耕种田地,也不可修理葡萄 园。’”(利廿五2-4)以色列人在主前1375年由约书亚带领入 迦南,在撒母耳时代(主前1075年)全国开始稳定下来。但是, 当国开始稳定下来后,即忽略了神要他们守安息年之命令。共490 年之时间,完全没有守过安息年。所以神藉先知耶利米预言耶路撒 冷要荒凉七十年。以色列人要被掳到巴比伦七十年之久,以弥补他 们曾忽略七十个安息年(耶廿五11;代下卅六21)。犹大国于主 前586年亡于巴比伦时,全国百姓被掳至巴比伦,但以理也是被掳 者之一。但以理在大利乌元年读耶利米书的时候,知道神惩罚以色 列,当耶路撒冷七十年的日期快满了,就为祖国向神祷告。于是天 使加百列就奉神的名将七十个七的预言告诉他。天使这预言不独重 申神的信实,以色列人要如期返国,神更藉此给他们一个更大的盼 望──弥赛亚要来──要止住罪过,除净罪恶,赎尽罪孽,引进永 义。现在让我们看看“七十个七”的意义吧。 4 七十个七的“七”之定义 因为加百列没有说明七是什么意思,有人就以为“七”是个象 征,代表一段时间。但七十个七既然与被掳七十年有密切关系,被 掳七十年是按字义成就,七十个七也应该按字义成就,而且加百列 用“七”、“六十二”、“一”这些肯定的数字,那就叫人难以相 信七十个七是不肯定的时期了。 七十个七的“七”(sheba)是个众数,是一组七、一段七的 时期,或一星期,一般都认为“七”指七年,因为但以理正思想耶 路撒冷荒凉七十年的事,这段日子是以年为单位,而且是七的倍 数。以色列人破坏安息年的诫命(代下卅六21;利廿六34,35, 42),所以神惩罚他们被掳七十年,使地享受安息,以一年的被掳 抵消一年的不守安息年,以色列人一共破坏了七十个安息年,共 490年,但以理就看见在将来有七十个七为另一个490年而设。 破坏了 70 x 7 个安息年 70 年被掳 定了 70 x 7 (利廿六34,35,31) (耶廿五11; (但九24-27) 廿九10) 过去 490 年 将来 490 年 但以理特别在十章2至3节三个七之后加上“日”字(yam), 用来分别九章24至27节中的“七”,故此以490日或490星期 的时间,都不能完成九章25至27节所提的事。 在九章27节中提到一七之内......坚定盟约;一七之半...... 祭祀与供献止息。若以“七”是七年,则和平之约是在三年半之时 破裂,开始动荡,并有灾难。这与七章25节、十二章7节、启示 录十二章14节的“一载、二载、半载”的描述一致。 5 七十个七的开始 I 头一个七的情形 重新建造圣城,恢复以前的样子,并非部分重建。城市完全归 还给以色列,城内和围着城外的壕作为天然防卫,是在艰难的时候 重建。 II 现在看出令的时间 君 王 内 容 时 间 经 文 古列元年 重建圣城 主前539 年 10 月 29 日 代下卅六 22-23 拉一2;六 3-5 大利乌元年 坚定古列的命令 主前 519/518 年 拉五3-17 亚达薛西 对以斯拉的谕令 鼓励以色列人跟 以斯拉回国,带 礼物回耶京奉 献、 敬拜、并委 派民间领袖。 主前457 年 拉七11-26 亚达薛西廿年 对尼希米的谕令 重建耶路撒冷 主前444 年 尼二1-8 6 小结 所以,第四个出令才是七十个七的开始;至于月份方面,似乎 有矛盾的地方: 罗马 历 465 464 463 445 444 波斯历 以尼散 月为一 月(新 年) 亚哈随 鲁王 廿年 亚 达 薛 第 第 二 十 第 二 第 二 犹太历 以提斯 流月为 一月(新 年) 亚 达 薛继 西位 西 登 位元 年 年 九 年 十 年 十 一 年 主前465 年12月 基斯流月 尼散月 亚哈随鲁死, 听见报信 下令 亚达薛西继位。 (尼一1)(尼二1) 犹太历与波斯历的差异,形成尼希米记一章1节与二章1节似 乎矛盾的地方。因波斯历是在罗马历的三月开始,犹太历则在九月 开始,所以两段记载均在亚达薛西在位的第二十年,却是分别在公 元前445和444年。因此亚达薛西出令的日子应该是主前444年 尼散月(3或4月),是七十个七的开始(尼二1)。 7 七个七;六十二个七;与七十个七之间的衔接 “从出令......直到有受膏君的时候”,照原文的写法是连接 的。从历史看来,49年真是完成了圣城重建的工作;再过434年 基督就被膏立了。 很明显前六十九个七巳经应验了,最后一个七还有待历史发 展,因为但以理书九章24节提到以色列国将来的六件大事:“要 止住罪过,除净罪恶,赎净罪孽,引进永义,封住异象和预言,并 膏至圣者(所)。”这六件事都没有在基督第一次降临时成就,因 为大部分犹太人都不肯信他;这部分预言就必须等到将来才成就 (罗十一25-27),况且,膏“至圣者”(godesh hag-godashim) 即至圣所(holy of holies),受膏君基督过了六十二个七之后 被剪除(是在第六十九个七里)。 但以理书九章27节提到“他必与许多人坚定盟约”,这个“他” 不是指基督,因为在26节提到他是“必有一王的民来”。另一方 面,基督来世是立新约,不是坚定盟约(太廿六28节,路廿二20, 林前十一25)。若基督道成肉身时坚定盟约,他何时曾经破坏这 约?这是否指他破坏自己所立的约?而且基督的死使祭祀与供献 “无效”,但从没有“止息”祭祀与供献,因犹太人继续献祭,直 到主后七十年耶路撒冷圣殿被毁。 同时“荒凉的事”还未应验,而耶稣曾预言在他完成地上事奉 之后,荒凉的事会出现(路廿一20-28)。这是说耶路撒冷荒凉, 乃象征大灾难的开始,紧接着是主再来。耶路撒冷在主后70年被 毁,但基督没有立刻回来,其实启示录说耶路撒冷在“将来”荒凉, 约翰写启示录前四分之一世纪,历史就巳经没有照着应验了。 在但以理书九章27节的“他”,和七章25节,以及启示录十 二、十三章的“恶人”非常吻合,他虽未出现,但在启示录十九章 巳经记录他将如何受审判。 第七十个七的事件与启示录七年大灾难后三年半的事很吻 合, 只是还未发生。所以,第六十九个七与第七十个七之间有相 隔时间。这与旧约的启示神学观念有关,因为旧约先知看预言,如 在山峰上远眺,只见众山岭而不见山谷,就如基督两次来世之间有 相隔时期。 8 六十九个七的结束 头七个七是在主前444年尼散月开始的,六十二个七之后,弥 赛亚被剪除,一无所有(但九26),这是指基督没有建立旧约预言 的弥赛亚国度就死了。然后在主后70年,罗马提多将军率领罗马 军兵围攻耶路撒冷,疯狂地焚烧圣殿和民房,见人就杀,使城市血 流成河。罗马兵见圣殿焚烧后,金子溶入石缝里,就把圣殿的墙壁 拆毁,直到没有一块石头留在另一块上面,应验了主耶稣的预言(太 廿四2)。加百列预言耶路撒冷“必有争战,一直到底”,事实上 以色列在1948年复国后,未曾停止与阿拉伯国家争战,中东局势 一直紧张。所以六十九个七在基督死后不久就完了。 9 计算七十个七的时间 I 以一年 360 天计算的理由 今日用先进天文学仪器可计算出一年时间是365日5小时48 分45.975秒,或365.24219879日。但古代各国的计算方法不划 一,奇妙的是他们大多数都以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日,一 年共有360日。不过他们会有许多方法,诸如闰年,闰月等,使一 年的时间准确,所以一年360日是普遍的观念。 一年360日常与圣经中的启示文学一起出现,但以理的七十个 七就是一个好例子:“一七之内,他必与许多人坚定盟约”(但九 27),但在七年一半时毁约,在七年的后半部,或三年半将有恐怖 的大逼迫,这与但以理书七章24至25节所提的“一载、二载、半 载”或三年半相同。使徒约翰用同一个专有名词“一载、二载、半 载”(启十二14),然而在同一章同一个情形下,约翰说这逼迫 会持续1260日,他在启示录十一章3节再用1260这个数字,在 十一章2节却说那是42个月,42个月也在十三5节提及,是指同 一个逼迫时期,所以42个月等于1260日,等于“一载,二载, 半载”或三年半,等于但以理书九章27节的一七之半,所以一个 月是30日,一年有360日。 不属于启示文学的创世记也以一年为360日计算,创世记七章 11节说洪水在第二个月的第17日开始,八章14节说洪水在第七 个月第17日结束,刚好是5个月之后。七章24节和八章3节说洪 水持续了150日,所以150日等于5个月,或说一个月有30日。 II 从历法计算第一个七到第六十九个七 先从犹太历法计算 69 x 7 x 360 = 173,880 日 从世界通用的罗马历法计算 假设基督是在主后33年3月30日如王般荣耀地骑驴驹子进耶 路撒冷。 主前444年 --->主后33年 = 476 年 476 x 365.24219879日 = 173,855.28662404日 (即173,855日6小时52分44秒) 主前444年3月5日--->主后33年3月30日 = 173,855 + 25 日 = 173,880日 出令 受膏者 (教会被提) 主前444年3 月 5 日 主后33年 3 月30 日 亚达薛西廿年尼散月 (尼散月 10 日) 一日 (尼二1-8) 基督凯旋进入耶路撒 冷 (路十九28-40) 六十九个七 教会时期 第七十个七 69x7x360=173880日 (大灾难) 主前444年3月5日 + 173,880 日 一七之半 = 主后33年3 月 30 日 计算方法 主前444年 ---> 主后33年 = 476 年 476 x 365.24219879 日 = 173,855 日 +3月5日至3月30日之间的差距 = 25 日 = 173,880 日 *受膏君在六十九个七后被剪除:主后33年4 月 3 日 用一年 360 日计算 一七之半:但 九27 一载、二载、半载:但七25;十二7;启 十二14 1260 日: 启 十二6,十一3 42 个月: 启 十一2,十三5 因为 42 个月 = 1260 日 =一七之半 =一载、二载、半载 所以一个月 30 日, 一年 360 日计 何恩雅(Hoehner)根据原文圣经和考古的资料,合理地推算 出亚达薛西王廿年为出令的时间,又以主后33年3月30日为主荣 耀地进耶路撒冷的日子,很有说服力;唯一令人疑惑的是传统教会 以主耶稣出来传道时30岁,逝世时33岁。除非主的降生为公元元 年。否则何恩雅的计算法则是主耶稣死时约有37/38岁,似乎有 矛盾。但笔者发现,目前解释主耶稣何时开始事奉的,以何恩雅为 最有理。在没有更新的考古资料,或更合理的解释时,就以这为准 确了。 10 问题讨论 1.你对象征法及半象征法去解释但以理书九章24至27节的意 见如何?是否正确?为什么? 2.六十九个七及第七十个七之间是否有间距?为什么?请列出 你的根椐。 3.对主的来世及受死,但以理的预言可说是准确无比的。预言的 应验对你有何意义? 4.自九一年十月底开始,中东有史以来第一次的和平会议已展开 了。你认为中东有可能出现真正和平吗?为什么? 5.但以理书九章24至27节的和约(中东和约)是否好的兆头? 为什么? 6.最近欧洲共同市场十二国在荷兰开会,决定从1999年开始, 货币统一,银行中央化;政治、外交、军事联盟;各盟国之法 律,中央有权更改……这些发展对你有何提醒?你认为英国会 加入吗?为什么?这些事情与圣经预言有何关系? 参考书目 Baldwin,Joyce,Daniel: An Introduction and Commentary. Wheaton:IVP,1978. Driver, S.R. The Book of Daniel, CB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00. Hoehner, Harold W. Chronological Aspects of the Life of Christ.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77 McDowell, Josh. Evidence That Demands a Verdict. Arrowhead Springs: CCC, 1972. Montgomery, J.A. A Critical and Exegetical Commentary on the Book of Daniel. ICC., N.Y.: Scribner's, 1927. Porteous,N.W. Daniel: A Commentary. Philadelphia: Westminster,1965. Walvoord, John F. Daniel: The Key to Prophetic Revelation.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73. 附录(二)世界末日、何去何从? 1 引言 自从苏联核电厂发生爆炸后,全球的人均“谈核色变”。香港 人对大亚湾兴建核电厂之工程已愈来愈关注。无论当局如何保证措 施之安全,也难叫市民有足够的信心,因为假使将来核电厂发生爆 炸,辐射泄漏,以及核电厂废料处理等事项,都足以威胁每一个居 住在五百哩以内甚至更远之居民的生命及健康。辐射不但影响人, 且可将一切动植物变为不可吃用的废物。在今年一月份美国ABC 电视新闻报告中,有人引述一份医学报告,劝告美国人少吃海鲜, 因为这些食物所含辐射足以引致癌症,又说处理核电厂废料,已经 成为美国今日最头痛的问题。 其实,核子发电的危险,谁不晓得?但人类在面临着能源将尽 的事实下,若不试图以核子发电,也将是死路一条。无论人的决定 如何,若我们仔细分析现今政治、经济、自然现象及宗教等发展时, 我相信连不信神的科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亦会同意圣经说法─ ─世界的末日将到。同时也表示,基督要来的日子将临。有关世界 末日的预兆,最清楚不过的,乃是主耶稣的预言。他说:“将来有 好些人冒我的名来,说:‘我是基督’,并且迷惑许多人……民要 攻打民、国要攻打国,多处必有饥荒、地震……且有好些假先知起 来迷惑多人,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许多人的爱心,才渐渐冷淡了。” (太廿四12)。他又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目睹这些预兆 的)世代还没有过去,这些事(包括世界末日,人子要回来等)都 要成就。”(太廿四34)。 当耶稣基督还在世上的时候,他曾以无数的预兆与警告劝人早 日悔改归向他。下列的预兆在主说预言的时候简直是没有人相信会 成为事实的,但进入到这个世纪以后,已一一成为事实了。这些预 兆,据圣经记载,乃世界末日的前奏。 2 主再来前已有足够的预兆警告人 耶稣在马太福音廿四至廿五章的预言可以分成四大部份。第一 部分是廿四章1至3节,是预言的背景。当时门徒与主的对话带出 两个问题;首先是以色列(耶路撒冷)的未来命运,主预言她会被 毁,一块砖头也不会留在第二块石头上。耶城在主后七十年被罗马 人所毁,但至今仍有一幅未被拆的墙──那就是哭墙,所以主的预 言明显未应验,相反,它甚至暗示耶城将被重建(以色列要首先复 国),而末日前则要经历彻底的毁坏。其次,就是廿四章3节提到 门徒问及:世界性的预兆和主再来及世界末日前有什么预兆发生? 第二部分是廿四章4至14节,主回应门徒在第3节所问的问 题,带出世界末日前这世界会有何先兆。 第三部分是廿四章15至34节,主详细述及以色列(耶路撒冷) 的前途,预言耶城将被践踏,大灾难会临到以色列人。 第四部分是廿四章35节至廿五章46节,在面对末日的来临, 主再来日子临近之时,门徒应有何回应?(注1) 首先,让我们看看主再来及世界末日前,这世界有何预兆吧。 I 在宗教上的预兆(太廿四5、11) 主耶稣预言到,在他再来以先,一定有假先知、假基督兴起。 这些预兆在十九世纪以前均属不可能的,特别是假基督的出现。在 头三世纪,凡与基督有关者都会被逼迫,不可能有人冒险称自己为 基督。自第四世纪开始,罗马天主教雄霸欧洲,因当时政教不分, 任何异教均会被迫害,自称为先知或基督就等于自送己命。然而, 踏入十九世纪中,有史密约瑟创摩门教,又自称为最伟大的先知; 此外,耶和华见证会的拉塞尔(Charles Russell)亦继起,自称 为先知,跟从者甚多。进入到二十世纪以后,主的预言更清楚地应 验了,韩国的文鲜明创统一教,且自称为基督、为救主。他说耶稣 只救了人的灵魂,但他却能救人的肉体,达成整个救赎工作。约八 年前,美国有另一位假基督兴起,这人名叫占钟斯(Jim Jones), 他自称为基督、救世主,又自谓能将人带到乐园去,结果在南美洲 的钟斯镇(Jones Town)发生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自杀案,逾千 跟随者自杀或被杀,而钟斯本人亦自杀身亡。 当我们留意异端及那些创教者的品格时,就会发现他们所倡导 的多为无稽之谈。但为何那么多人跟从他们呢?明显地,神容让各 种事情发生,促使他预言的应验,证实他的主权及无所不知的神 性。 II 政治、军事上的预兆(太廿四6-7) 主再来前另一个预兆,是在政治及军事上的“民攻打民、国攻 打国”。主说,有战争并不等于他会再来,但当这些战争发展到国 际性、民族性,换句话说当战争演变成世界大战的时候,便表明主 再来的日子将临近了,这样的世代还没有过去,末日便要到,主就 要来了(廿四34)。 翻开人类历史,二十世纪以前的战争都是局部地区性的,是内 战,极其量是同一洲之国与国的战争。然而,到了二十世纪,第一 次世界大战便告产生,但这战争仍未包括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在 内。三十多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因着飞机及各种兵器、交 通工具的发明,这战争使全球人类陷入战争状态之中。在第二次世 界大战里,死难者差不多等于以前所有战争死难者的总和。从这方 面看来,这个时代正是主再来的时代了。 III 经济上的预兆(太廿四7) 主预言“多处会有饥荒”,这预言对当时的世代来说简直不可 思议。但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今天,我们的感受如何?自进入 八十年代后,非洲及孟加拉等地之饥荒已成了世界触目的问题。现 在非洲最少有一千五百万人面临饿死边缘,其中埃塞俄比亚占去八 百万,苏丹占五百万。在埃塞俄比亚,每日继续不断有二千人以上 死于饥饿,世界上每年饿死者均数以百万计。曾获诺贝尔奖金的经 济学家华佐治博士(Dr.George Walls)于1976年发表他的论文 时说,他相信人类面临毁灭的时间不会距离2000年很远,因为这 世界根本没有那么多粮食及能源供应以几何级数增长的人类。据他 统计,自有人类历史以来一直至1850年,世界人口才达第一个十 亿;但自1850年开始,只用八十年时间(1850~1930),世界人 口便增长至二十亿;第三个十亿只用了三十年(1930~1960);到 了1975年,只过了十五年的时间,世界人口已增至四十亿。华博 士在1976年预测,到了1981年世界人口将增至五十亿。虽然中 国大陆用强迫节育的方法减少人口增长,但华博士的预言早已应验 了。现在,世界人口差不多是五十六亿,粮食、能源的短缺已是世 界性的问题。更可悲的是由于石油短缺及需要量的增加,不少国家 已采用核能发电,但万一核电厂爆炸,受过核子辐射影响的土地, 逾三十年均不可生产任何植物,届时,世界粮荒便会更趋严重了。 IV 自然环境上的预兆(太廿四7) 耶稣预言愈来愈多地方会有地震。这预言对当时的人而言,简 直是不可思议,因他们可能从来未见过或经历过地震。然而,这预 言对现今世代的人来说,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贾宝时博士(Dr. Gibbons)曾统计过自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地震次数增加甚速,不 但次数增多,强度亦增加,当然,死难者亦倍增。五十年代的地震 差不多相当于以前地震的总和,更使人震惊的,是每十年地震便增 加一倍。为什么?有人说是受到木星“Jupiter Effect”影响, 亦有人说是受核爆影响,但无论因素是什么,一个铁一般的事实 是,主的预言已应验了,这世代正是他快再来的世代。 V 人际关系上的预兆(太廿四12) 主预言到人的爱心会渐渐冷淡。这亦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 “离婚”这名词,可能是我们上一代的人从未有想过的,但现在却 成了风气。美国在五十年代的离婚率只有百分之四十;到了六十年 代,升至百分之五十;七十年代升至百分之六十五;进入八十年代, 有些地方申请离婚者比结婚者还要多。香港人在1984年的离婚率 是1983年的两倍;台湾的离婚率在最近十年来,每五年便增加一 倍。这趋势已成了世界性的风气。婆媳关系、婚姻关系之破裂更为 严重。 VI 有关道德上的预兆(太廿四12) 主又预言到末世来临以先,“不法”(非法、犯法)的事必会 增多。这表示到末日以前,这世界的人之道德会每况愈下,犯罪率 会愈来愈高。这预言,我相信没有人敢说没有应验。试看,今天世 界性的道德泛滥,同性恋合法化、婚前性行为、离婚、堕胎、婚外 性行为等,已发展到令人咋舌的地步。这些现象不独在成年人中发 生,更可怕的,青少年也是这样。捷克实行民主、经济开放政策不 足一年,犯罪率增加了三倍,堕胎增加了120万宗以上,其他东欧 国家也是如此。有报导谓中国民航聘空姐需验明是处女才行,结果 不足四成人够资格。美国更不用说了,最近在美国德萨斯州的格兰 市(Garland, Texas)发生了一宗枪杀23人、伤20多人的骇人 凶案;而香港之械劫案亦继续升级,这都是有目共睹的。 VII 有关福音传播的预兆(廿四14) 主也预言到福音要传遍天下,信徒要向万民作见证,然后末期 才来到。一直以来,世上有逾半的地方因为受共产主义的无神论者 逼迫,另方面受回教的排斥及压迫,福音无从自由传播。但随着世 界局势的转变,东欧共产国家如骨牌般一一倒下,实行民主、自由 政制,连老大哥苏联也摒弃了共产主义。最近一年来,福音已遍传 这些国家。笔者近月来收到一些在独联体的宣教士报告,提到在独 联体,差不多每天都有人派单张、举行街头布道,每星期教会都塞 满了饥渴慕义的人。回教国家又如何?自从波斯湾战争后,回教国 家彼此之信任减少,反而不少国家对美国及西方国家开放,无论在 难民营,在科威特或沙特阿拉伯,信徒的人数均急剧上升,这是我 们意想不到的。 VIII 有关以色列的预兆(结卅七至卅九章) 圣经预言到主再来以先,以色列一定会复国。直到1948年以 前,没有人会相信这预言是可以实现的。一个亡国逾二千五百年的 小国有可能复国吗?从历史事实看来,这绝不可能,因为从来没有 一个国家是这样的。到了1948年,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地,竟神迹 般在联合国中被接纳,成为一个独立国家。自那时起,以色列曾多 次被围攻,但在以寡敌众情形下,领土反而日渐扩大。从以色列复 国这事,我们可以很清楚看到神的主权,他的预言已应验了。但圣 经亦预言到大灾难期间,巴勒斯坦将是列强大战的地带。北方的王 (独联体),南方的王(阿联酋),西方的王(欧洲共同市场), 东方的王(中、日等),加上以色列国,将会在中东爆发第三次世 界大战,这些国家之局势已明朗化了。难怪有人说,圣经对这世界 预言比明日的报章还要准确新鲜。 IX 移民潮,旅游业的兴起(但十二4) 以前除了耶稣的预言外,写于2550年以前的但以理书亦有提 及末日来临的一些预兆,其中一预兆是“必有很多人来往奔跑”, 就是说,这世界将会有很多人移民,旅游,到外国公干。据统计, 在1970年,全球往外国之人次不足一亿;但到1980年,超过二 亿人次曾到国外去;到1990年,全世界平均十人中,便有一人曾 到外国一次,这是不可思议的。近年来的难民潮、移民潮不是应验 了圣经的预言吗?这预言在当时,甚至在1950年以前也是不可思 议的。马太福音廿四章31节说神要从四方八面将他的选民召回以 色列。近来犹太人从独联体及非洲等地回归,在以色列建殖民区, 正应验这预言。 X 知识、资讯的爆炸(但十二4) 但以理除了预言移民潮、旅游业之兴起外,他还预言到知识的 倍增,知识的爆炸,在当时这也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到人造卫星 及电脑发明,各种资讯系统如图文传真机、电讯等之面世以后,知 识的增长简直是一日千里。波斯湾之战争,我们都一直目睹即时所 发生的一切,这是以前作梦也想不到的。 3 主再来前必先将信徒接去(太廿四40-41) 主再来与挪亚洪水时代的第二个相似地方,是信徒会在灾难前 先被救起,无须经过大灾难。旧约时代的挪亚一家进入方舟,得免 遭洪水溺毙。这世界在大灾难前,神亦会先将信徒接去(注2)。 马太福音廿四章40-41节所载“在田里”乃早上作的事,“推磨” 则是人在黄昏时作的事,到底信徒被提是在什么时候?在十六世纪 以前的人简直是百思不得其解的,因为当时的人一直以为地球是平 和方的,全世界人类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但现在,我们清楚了,信 徒的被提虽在同一时间,但在地球的两半;有的在早晨,有的在黄 昏,但都是同时发生。 对于信徒的被提,圣经(帖前四13-17;林前十五35-49)有 十分清楚的记载。在主来临前已睡了(离去)的人,必首先复活, 神会赐他们一个新的、不朽坏的、荣耀的身体;继而那些在地上活 着的信徒会先被主改变,得着荣耀的、不朽坏的身体,然后一同被 主提到空中与他相遇,以后便与他同在,一同作王。 可见信徒不必惧怕核子大战、星球大战等,我们虽然会有苦 难,但必不会有大灾难,因为主必会先将我们救起。 4 大灾难的来临是世人无法逃避的(太廿四39) 在挪亚时代,在人“不知不觉”的时候,“洪水来了,把他们 (未得救者)全都冲去,人子降临也要这样”,“全都”表示无一 幸免,所有还在地上者均要经过大灾难,我相信这是可以想象得到 的。一枚普通的核子弹,其威力足可以将方圆一百哩的地方夷为平 地,至于辐射影响,更超过千哩以外,受影响之地,三十年以上不 能种植。启示录记载海水会变成血般(启八8),相信是指海中生 物被核子弹杀死之意。 现在不但超级强国拥有核子弹,连小国如以色列、印度、巴基 斯坦、巴西等亦已拥有核弹,更可虑的是恐怖份子亦可能拥有核子 武器。整个人类命运就如此岌岌可危,然而,人类是可以避免这悲 剧的。怎样避免呢?多参与反核武器运动吗?努力劝那些超级强 国、联合国等多举行裁军及禁核会议吗?相信各位都同意这一切都 是无补于事的。特别对那些根本不在乎所谓道德与不道德的恐怖份 子,只相信唯物的无神论者,以及那些被迫得走投无路的小国如以 色列等等,这些举动是无功效的。尤其在他们发觉到局势不利于他 们的时候,他们会不惜与敌人同归于尽,那么后果便不堪设想了。 撇开核子战争不说,核子发电引致的问题亦将会愈来愈严重。 到目前为止,大部份较为先进的国家均已采用核子发电了。透过一 些大国的协助,较落后的国家如巴西、阿根庭、印度、巴基斯坦、 中国大陆、以色列、甚至台湾等地小人多的国家亦已采用这种方式 增加能源。在美国有十多二十个核子发电厂遍布全国,且不少是设 置于居民所住附近的地方。为何要采用核子发电?难道他们不知道 那些危险吗?不可能的!美国的三哩岛核子发电厂意外,除了死难 众多外,附近一小市镇居民一年内癌症病患者数目增加逾十倍,农 作物、牲畜等亦受严重损害。更可怕的,是初生婴孩及牲畜亦受影 响,多变成不健全、不正常。此外,因核子废料带来的污染,使多 处河流的鱼不能作食用。愈来愈多医生亦已发现到,海鲜所含的幅 射愈来愈多,现已发展至足以引致食者患癌病之程度。前苏联切尔 诺贝尔核子发电厂爆炸事件发生后,除了死难者及送院治疗的患者 外,后遗症甚多。因幅射的影响,周围逾千哩之内地区的食物、农 作物、牛奶等均被迫要弃置,这都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事实。既然如 此,为何仍要冒险以核子发电呢? 我相信,用核子发电较为乾净、廉宜、产量又多等。但最主要 的,就是若不采用核子能发电,还用什么方法呢?经济学家指出, 世界的石油和煤到二千年的时候将会完全用尽,以石油发电迟早也 是死路一条。水力发电吗?我相信可以发展的都已发展了,但仍没 法满足所需要的百分之一。用太阳能吗?收集雷电吗?我相信大部 份人会套用广东人的一句俗语“蚊都睡着了!(太迟)”那么,不 用电又如何?现在的人已势成骑虎!一九八六年六至七月间,美国 南部及东南数州因连日气温均在摄氏38度以上,一小镇因缺电引 致超过四十人热毙。无疑,世界的气温愈来愈热,但也愈来愈冷, 很容易使人受不了。然而,人舒服惯了,以致无法重返简朴生活之 状况亦是一主要原因。人的抵抗力,随着科技的进步而愈趋薄弱, 根本是不可能与上一世纪的人相比。显然,今天人类所走的一条道 路,乃是一条死路。华佐治博士(Dr. George Walls)说,到二 千年人类根本不需要核子战争,也自行毁灭了。 5 世界末日、何去何从? 面临那么多的危机,又看到主所宣布的预兆已一一应验;它们 本来都是不可能应验,现竟全部在同一世代出现,我们应有何准 备?主曾说过:“(看见这些预兆的)这个世代还没有过去,这些 事(包括世界末日,主的再来等)都要一一成就”。为了让听者、 读者更晓得他的期望及心意,耶稣基督特别用了一章多的经文(太 廿四45至廿五46)述出他对人的期望。 I 对信徒的期望 马太福音廿四章42至51节这样作结:“所以你们要儆醒,因 为不知道你们的主在那一天来到。家主若知道几更天有贼来,就必 儆醒,不容人挖透房屋,这是你们所知道的。所以你们也要预备, 因为你们想不到的时候,人子就要来了。谁是忠心有见识的仆人, 为主人所派,管理家里的人,按时分粮给他们呢?主人来到,看见 他这样行,那仆人就有福了!我实在告诉你们,主人要派他管理一 切所有的。倘若那恶仆心里说,我的主人必来得迟,就动手打他的 同伴,又和酒醉的人一同吃喝。在想不到的日子,不知道的时辰, 那仆人的主人要来,重重的处治他,定他和假冒为善的人同罪,在 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在世界末日将临之际,主耶稣劝勉及提醒门徒要做一个良善、 忠心的好管家。不信者愈来愈追求世界的“吃喝嫁娶”,但信徒必 需要儆醒。到底“管理”什么? 在十个童女的比喻中(太廿五1-13),劝勉门徒要预备好油, 预备美好的灵性,美好的品格,以致在主再来时可以坦然无惧的见 他,并且可以与主同享荣耀。 在按才干授责任的比喻中(太廿五14-30),劝告门徒珍惜他 们的时间与尽力运用神给他们的恩赐,不要浪费光阴,要努力、忠 心去完成主交付我们的责任──传福音、事奉他及运用恩赐建立门 徒。忠心运用主交给我们管理的每一分钱,按照他的原则去使用, 切勿浪费他的钱财于非必要的花费宴乐上。 II 对非信徒的期望 马太福音廿五章31至46节提及主再来时,要坐在他的宝座上 审判万人,那时万民都要聚集在他面前,他要把他们分出来,好象 牧人分别绵羊和山羊一般,把绵羊安置在右边,山羊在左边。绵羊 可以进到主的国与主同享丰盛、荣耀,但山羊则需在永火里受苦, 为何绵羊可以得救,山羊却不得救?绵羊在圣经中,是比喻那些顺 服牧人、跟随牧人(主耶稣)的信徒;山羊则是比喻那些顽固不信, 以自我为中心,不愿牧人带领、作他们的主的人。若一个人信主, 接受他作救主和主,则他们一切罪恶过犯均已经由大牧人主耶稣担 当了,将来神所记念的,乃是他们为了主的名所作的(太廿五 35-40)。然而,那些自以为义,不肯信耶稣为救主、为基督的人, 因为所作所为均达不到神的标准,他们的罪使他们没法成为神国的 子民(若让这些不完全的人进去,神的国也变得不完全了)。中国 文字中的“义”字很清楚表达了其中真义。怎样才算是“义”人、 得救的人呢?当“羔羊”遮盖着“我”(义=羊+我),或说,当 神从上面通过了“羊”(羊羔)来看“我”的时候,我便算为“义” 了。这羊羔是谁?约翰福音一章29节清楚告诉我们,他就是主耶 稣基督。约翰福音一章12节说:“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 他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 III 总结 每一信徒都有神的生命,圣灵会内住在他们心中,虽然他们仍 活在肉体之中,故此仍会有软弱的时候,但当主再来接他们之前, 主耶稣会先改变他们的身体,使他们变成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变 成完全的、荣耀的身体,保障他们在神永恒的国中不会再犯罪。 6 问题讨论 1.主再来及世界末日来临前的预兆中有哪些已经应验了?请详 述。 2.你相信你在未死以前,主会再来吗?为什么? 3.面对主再来之日期日趋迫近,你将怎样预备自己迎接主临? 4.有哪些亲友是你很想快些带来归主的?你会怎样带他们信 主? 5.主的再来对你在人生的优先次序上有否改变?若然,如何改 变? 注释 1. 有些学者认为太廿四3-14是述及七年大灾难的前三年半时间, 而太廿四15-41则是提到后三年半之以色列,然后,太廿四42 至廿五30是主再来时对以色列之审判,而非对信徒之审判,成 为千禧年。而太廿五31-46则为千禧年后白色大宝座之审判,是 针对外邦非信徒的。不过因太廿四3已是动乱灾难开始,与七年 大灾难之前三年半的太平时代似有冲突。此外,它提及主再来世 界末日来临前之预兆,既是预兆,且太廿四3-14之内容明显是 世界性的,故笔者觉得廿四3-14乃是七年大灾难以前要发生的 事;而太廿四15引但九24-27有关圣殿之事,又讲明在“犹太” (太廿四16),故应指大灾难期间(特别是后三年半之时期) 所发生之事。 2.有关太廿四40-41之两个可能解释及详细论据,请参“灾前被 提论”。 (本文之内容大部分取自苏颖智著,《世界末日、何去何从》,种 籽出版社。蒙允许使用。) 附录(三) 中东局势及波斯湾危机 1 中东成为世界焦点 圣经记载,世界愈是接近末日,中东之重要性便愈是明显。实 际上,它将要成为整个世界的中心点。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前, 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亦是难以置信,这片荒芜之地,岂会成为世界 中心?岂会成为举足轻重之地?它又岂会成为最后一次世界大战 之战场?阿拉伯地本是寸草不长之沙漠地带,它岂可能成为全世界 财富中心?但圣经怎么说呢? I 大巴比伦会先复兴 按字义去解释,巴比伦城原是巴比伦帝国的首都,名噪一时, 但自从巴比伦帝国被波斯王国所灭后,一直未被重建。现只是一小 镇,位于伊拉克境内。启示录十八章二节说到巴比伦大城,显明在 末世来临前,此城一定先被重建。我们相信阿拉伯人会有一天怀念 以往帝国雄风,不甘被列强摆布、控制,而重建他们的王朝。去年 伊拉克挥军侵吞科威特,又谓科威特原为伊拉克之一部分。根据何 在?可能侯赛因追索到巴比伦帝国时代。他要吞占的,不仅是科威 特,乃是整个中东、小亚细亚之地。这几年伊拉克的发展实在使人 难以置信,据美国CNN电视的报导,伊拉克已经在巴比伦的旧址 建了一纪念坊,不独记念两伊战争之伤亡者,其中一些砖块且刻着 巴比伦帝国王帝尼布甲尼撒的名字,侯赛因显然将自己与尼布甲尼 撒相比,要恢复巴比伦帝国的雄风。笔者最近听到达拉斯神学院教 授戴查理博士(Dr.Chales Dyer)曾于1988年被邀访问伊拉克, 拍了不少幻灯片回美,证明巴比伦重建工程已开始了。去年伊拉克 入侵科咸特很快被联军大败,但相信伊拉克仍心有不甘,要重振旗 鼓的。 II 大巴比伦要富甲天下 伊拉克虽然被联军大败,国内问题层出不穷,但启示录十八章 12-13节说到这帝国、这大城(首都代表国家)将成为世上最富有 之国。阿拉伯可能成为统一的联邦政府,建都巴比伦。它的富强是 因世上各国会源源不绝地将金、银、珠宝、最好的布料、丝绸、各 种香料、香水、象牙的器皿、珍贵木头、铜铁、汉白玉之器皿,并 肉桂、食物、乳香(香水、化妆品)、牲畜肉食、工人等送至此地, 交换些什么?现代的人大抵明白了──就是要交换文明、先进国家 所不可缺少的石油。经过二十世纪的时间,这不可能的预言已经不 再是梦话了。试看科威特这个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 每个公民平 均拥有两个工人,一部以上的汽车, 全因石油。若阿拉伯国家联 合,提高油价,大量金、银、宝石将如圣经所说,涌入他们手中。 另一方面,若伊拉克占有了科威特之利益,也将自然成为世上最富 有的国家。 III 末世时候美国可能将失去其影响力 当末世战争发生时,有些奇怪现象是不可思议的,就是列强争 霸只有西方的王(十国联盟)、北方的王、南方的王、东方诸王及 以色列,竟没有提及美国的分儿。为什么?有可能美国已失去其一 等超级强国的地位,沦落为二等国家;亦有可能已加入西方的王(十 国联盟──欧洲共同市场)的阵营中,组成一阵线。 目前为止,我们还似乎很难见到这会实现。然而,以目前政治、 经济之微妙关系而言,谁敢说没有可能呢?自从波斯湾战争结束 后,美国的隐忧已经彻底呈现了。经济日走下坡,恐难复苏。三十 年前,美国只需输入二成的石油;二十年前增至四成,现在,入囗 的石油占去全国需用量之六成以上,再过十年,美国本土石油将荡 然无存,那时候,其命运将会由石油国──阿拉伯国家控制。试看 伊位克入侵科威特以后的几个月中,受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国家?从 杜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日经指数等大幅下挫可看到。 其实,我们也绝对有理由认定,美国的影响力正逐渐减少,原 因是大灾难期之前,若教会已被提到空中, 而美国信徒最多,一 下子就变了样,成为弱国。同时美国乃众矢之的,在此之前,可能 出现一些令美国难于复原的战争,使到美国经济日差,无力再负担 强大军费,所以军队减弱,无法再兼顾其他地方之需要。事实上, 美国的负债达三万多亿美元,是全球“最穷”的国家。 但是目前美国与西欧共市之紧密关系是否已算是“西方的王” 之联盟?因启示录、帖撒罗尼迦后书等均以“敌基督”称西方的王, 所以,我们可以肯定,这共市当中现在有不少虔诚信徒,甚至可以 说,大部份信徒均在这些国家中,故绝不可能现在便是敌基督。 IV 大巴比伦命运 大巴比伦虽将富甲天下,但据启示录及旧约圣经之预言,她将 被敌基督(西方的王)所消灭(启十八章)。她是以色列的死对头, 其后因她的石油,各国均讨好她,不敢惹她,纵然见她杀戮以色列 人及大灾难期间信主的人,并且行淫(犯罪,拜偶像),但是各国 均站在她一边(启十七2-6)。为了对付以色列,她将会与北方的 王(独联?俄罗斯?叙利亚等?)结盟攻打以色列。但可惜被敌基 督(以色列与她结盟,去制衡北方的王)打败了。随着大巴比伦战 败,死亡、悲哀、饥荒将临到她,她将会被火烧尽。(启十八8) V 以色列及敌基督(西方的王)之命运 以色列在大巴比伦败亡后,亦为敌基督所灭。以色列有三分之 二人被杀(亚十三7-8),耶路撒冷被陷。就在这时候,主基督将 回来审判地上万族。敌基督及假先知将被打入无底坑,撒但亦会被 捆缚一千年。千禧年国度随即开始,以色列将成世界行政中心。主 基督要作王,以和平统治天下,以色列全家归信主基督的情况极可 能就在这段时间出现(罗十一25-26)。信徒在这时候,应与主再 从天降临地上,与主同作王。 2 最后大战之背景 我们将会主要根据几处旧约经文,来帮助我们明白启示录提及 大灾难中的争战,目的是帮助我们对大灾难之情况有一基本认识, 当中战事的时间先后或有不同看法,解释也可能稍有不同,但笔者 却相信这些事情大约是在这段时间发生。 但以理书九章27节提及敌基督与以色列立盟约,这是敌基督 在末后三年半渐渐得势强盛的时候,敌基督之十个联盟与以色列结 盟在当时来说对双方都大有利益,因为北方的王(俄罗斯?独 联?)和阿拉伯国家都在同一阵线上对抗以色列,若敌基督兴起 时,北方的王和阿拉伯国家仍是同一阵线的话,敌基督一定视之为 其势力扩展的威胁,因此便会与以色列同盟,抑制北方的王和阿拉 伯的势力扩展。敌基督另外一个目的很可能是伺机占领巴勒斯坦这 个军事重地。 在这盟约当中,以色列便有一段平安的日子;但在大灾难中 间,撒但被摔落地,于是便积极迫害神的选民,很可能在这时候之 前,就发生以西结书所记载的玛各歌革大战(结卅八、卅九章), 敌基督因着本身利益和以色列之同盟大战起来,这就是但以理书十 一章40节所提及的北方王与敌基督争战,这一连串的战争,最后 是敌基督得胜,并且入侵巴勒斯坦,占领耶路撒冷,最后却被基督 打败(亚十四3-4),很可能就是这一大堆战役集合起来,就成为 所谓的“哈米吉多顿大战”。 若按上述的解释,末世大灾难期将有下面三个大势力与敌基督 联盟国为敌,就是北方王、南方王和东方王。我们根据经文来研究 这三大势力可能指的是什么: I 北方王 这是根据但以理书十一章40至45节之记载,“北方王必用战 车、马兵和许多战船,势如暴风来攻击他”,“北方王”早于但以 理书十一章36节以前多次提及,是指古代之叙利亚统治者西流 基。但既然现今攻击的对象是敌基督,因此不再可能是叙利亚的 王,这北方王在很多学者看来都是指以西结书卅八章所提及的歌 革,因为他是以色列北方一带民族的王。 我们看以西结书卅八章2节:“人子啊,你要面向玛各地的歌 革,就是罗施、米设、土巴的王”,“罗施”的读音很似俄罗斯(Rush 即Russia),苏联瓦解后,俄罗斯坐大,恢复原名,形势似乎更 近末世!也有学者认为“米设”就是莫斯科,而“土巴”就是托尔 斯克(Tobolsk),故北方王乃指俄罗斯或独联整体。但以这种方 法解释“罗施”是有点问题的,因为学者认为圣经其他地方都没有 提及“罗施”,而同时提及的国家或者民族都是挪亚的后裔,玛各、 歌蔑、米设、土巴都是雅弗之子,而陀迦玛是雅弗之孙、歌蔑之子 (创十),所以学者都认为“罗施”在这里不是一专有名词,乃是 一形容词。按Rush本身是“头”的意思,因此歌革就变了是米设 和土巴的王 ( Chief Prince ),这译法为《新国际版圣经》 (NIV)所采用。 虽然“罗施”不一定指俄罗斯,但我们发觉所提及的民族都是 聚居于现在的土耳其,而玛各则很明显已受独联(俄罗斯)控制, 所以,北方王之势力同盟仍然可能是以俄罗斯或独联为主,领导土 耳其来攻打以色列。 II 南方王 这称号也是来自但以理书十一章40节:“ 到末了,南方王要 与他(敌基督)交战”,由于这南方王与北方王同时被提及,所以 我们可以估计是这两王同盟要攻打敌基督和以色列,南方王在但以 理书上文一直都是指埃及的统治者多利买,而埃及又的确在圣经中 常以南方之地来统称,所以大部份学者都同意这南方势力的主脑是 埃及,埃及会带领北非和阿拉伯国家来攻击以色列。 III 东方王 启示录十六章12节曾提及伯拉大河(即幼发拉底河,今伊拉 克境内)要乾涸,让东方诸王过河,我们不能肯定这些是指什么国 家。波斯(现今之伊朗)有分是意料中事,更可能中国也有分。 3 大战的情况 哈米吉多顿大战可能是以北方王攻打以色列为导火线。过去苏 联野心之大,人所共知,现虽瓦解成独联,但影响力仍存。在大灾 难期间,见到以色列似乎是没有城墙,无门无闩(参结卅八11) 的地方,这可能是以色列跟敌基督同盟后以为有大靠山,而在军备 上后退了,又可能北方王根本不把以色列的势力放在眼内,于是就 联同土耳其、波斯(伊朗)、北非的利比亚等国来攻打以色列,而 阿拉伯国家也参与。敌基督见以色列被攻击,为了保护自己利益和 跟以色列有盟约的原故,便介入战事,这就是玛各歌革之战。以西 结书记载了这场战事,至于战争的内容以西结书则没有怎样描写, 只是记载了入侵军队被打败于以色列的山上(结卅九2-4),这是 因为神以瘟疫、暴雨、冰雹来攻击他们(结卅八20-22),以色列 人结果要花七个月来埋葬在歌革死亡的军队(结卅九11-16),花 七年的时间来捡拾剩余下来的器械(结卅九8-10)。 由于北方王入侵,触发敌基督加入,但以理书十一章40节便 从这角度描述战事和所牵连之战争。但以理说他“也必进入列国如 洪水泛滥”,敌基督会打败北方王的联军和埃及的联军,这时候很 可能就是敌基督在大灾难中期得势渐渐控制世界的时候,因为他把 世上两大势力都打败了,42、43节记载敌基督挥军直指东北非, 征服埃及、吕比亚和古实(埃塞俄比亚)。 但就在这时候,有搅乱的消息从“东方”和“北方”传来,于 是敌基督就很恼怒地离开北非,在荣美的圣山设立他的大本营,就 是在耶路撒冷;这“搅乱的消息”是什么呢?有人指可能是东方的 众王带着二万万大军入侵(启九16;十六12),因为敌基督打败 了南北王联盟,东方诸王便欲向敌基督的世界霸权挑战。 同时另一个可能性就是本来敌基督与以色列是同盟的,当北方 王在前三年半中攻打以色列,敌基督打败北方王后,见自己势力已 大,便不再向以色列人守约,同时也攻打以色列,就是第41节所 说“又必进入那荣美之地”──以色列,这就是跟以色列毁约的时 候,然后他继续挥军南下打埃及,正战胜埃及时,以色列作乱,攻 击敌基督留守在以色列的驻防军,于是敌基督再入以色列,攻耶路 撒冷,将多人杀灭净尽,这可能正是撒迦利亚书十三章7至8节所 说,有三分之二的以色列人被杀的时候。 按情形来看,这“搅乱的消息”是指以色列的作乱和东方二万 万兵来打仗,按启示录第九章,在这场二万万兵的战役中,世上死 了三分之一人,敌基督把所有与他敌对的都打败,成为世界霸王, 占领了耶路撒冷,停止了一切祭祀的事,以自己为神,逼害神的选 民以色列人,最后,敌基督率领各国一同再攻耶路撒冷,那时候就 是他的末日。 若上述的分析和解释正确的话,则敌基督与北方王和阿拉伯联 盟之间的战争,就是整个连绵战役的序幕。这次早期的冲突会在巴 勒斯坦境内发生,因为以西结书卅九章4节提及歌革之军会有多人 死在“以色列的山上”,而哈米吉多顿很可能就是这场战争的一个 主要战地,哈米吉多顿大战因而得名。但哈米吉多顿大战是直到敌 基督最后在耶路撒冷为主基督所败才告完结的。 但以理书十一章45节说敌基督到了他的结局,必无人能助 他;当敌基督不断迫害神的选民时,据撒迦利亚书十四章1至3节 之记载,他们受苦甚大,城被攻取,房屋被抢,妇女被玷污,一半 居民被掳去,这情形可能是以色列人在大灾难期中悔改归向神,不 肯向敌基督和兽像下拜,遂引起敌基督之愤怒,率领各国要毁灭以 色列,这时,神的子民便会求告耶和华,而神也必听他子民的祷告 (亚十三9),耶和华出去替他们争战,象从前一样(亚十四3), 这是指神昔日怎样为以色列打败迦南诸王和攻击他们的人,今日神 同样要替以色列打仗,因为以色列是神的选民,大卫的国度必要成 立,亚伯拉罕之约必要实现,以色列必不会全部被灭,他们一回转, 神就按应许拯救他们。 正当犹太人绝望,敌基督似乎得势的时候,以色列求告神,根 据约珥书三章2至12节,那时敌基督大军聚集于“约沙法谷”─ ─即耶路撒冷及橄榄山之间的汲沦谷,这时主就率领天军并众圣徒 临于橄榄山,主以前在此升天,末后则在此山再来,此时橄榄山会 从东至西裂开,“山的一半向北挪移,一半向南挪移”(亚十四4), 被围困之以色列人便得以逃跑。 神会攻打敌基督的军队,使“他们两脚站立的时候,肉必消没, 眼在眶中干瘪,舌在口中溃烂。那日,耶和华必使他们大大扰乱。 他们各人彼此揪住,举手攻击。”(亚十四12-13)这正是启示录 的描写,主用口中的剑击打他们,敌基督和假先知被扔入火湖。 4 末世战争提要 I 北方王与阿拉伯联军入侵以色列,败于敌基督。(头三年半) II 敌基督毁约(三年半中)挥军直陷耶路撒冷。 III 禁止祭祀,无数信徒和以色列人被杀。 IV 两见证人传道。 V 敌基督南下入侵埃及、北非。 VI 犹太人击打敌基督驻防军,敌基督再攻耶路撒冷,杀三分之 二人口,东方二万万大军也为敌基督所败。 5 大战时教会命运 按启示录十七至十八章所载,大巴比伦(回教势力)及敌基督 (西方的王)均是逼迫圣徒的。这里提及之圣徒,应是指在大灾难 期中信主基督的以色列人及其他信徒。大巴比伦与以色列及基督教 为敌,是现代的人绝对不会怀疑的,但二千、三千年前的圣经作者 怎可能知道?我相信除了神的默示、预知及掌管世界前途之能力 外,没有什么更有力的解释了。西方的王成为敌基督,则是现时仍 不可思议的事。但从圣经预言看来,这是十分有可能的。因为: I 教会极可能在大灾难(大战)前已经被提 所谓“被提”,乃是指已死的信徒首先复活,变成不朽坏的人, 地上仍活着的信徒则立时改变成不朽坏的人,这些人超越时间与空 间,被主提到空中,与主永远在一起(参帖前四13-17)。到底被 提发生于何时?启示录及帖撒罗尼迦前书五章1至4节等似乎指 着大灾难之前,下列是我们所看到的根据: a启示录一章十九节说到整卷书的结构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 “所看见(即过去)的事”,即第一章;第二部分是“现在(即 教会时期)的事”,即第二及第三章;第三部分乃是“将来(即 过了教会时期)的事”。启示录四章1节清楚说出,“以后必 成的事”乃从第四章开始的。 b从第四章开始,“教会”一词即从未出现过,其后在地上的“圣 徒”,只在以色列找到,有可能吗?因目前在以色列中只有不 超过百分之二的人是基督徒,而大部分的基督徒,应是在美 国、韩国和西方国家,甚至铁幕国家中。何以这些国家之信徒 在启示录第四章开始只字不提?除非他们全部死了,教会不再 存在,或是他们已经被提了。选择前者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我 们相信,他们应该已经被提了。 c 启示录七章1至8节说到在地上有十四万四千以色列人被拣选 作神的见证,但启示录七章9至12节则转到天上,说有无数 “从各国各族各民各方来”、“身穿白衣”者站在宝座和羔羊 面前。这些人是谁?显然他们应是历世历代教会之信徒。他们 何时到了天上?至少,在七印及七碗的大灾难来临前,他们已 经到了天上,已经被提了! d 帖撒罗尼迦前书五章1至4节应指着末世的大灾难而言的,但 圣经却说,信徒不会在其中(即不会经历大灾难)。 II 以色列在大灾难期中悔改归信主 以色列人一向不相信主耶稣是基督,是救主,他们现在还在等 待弥赛亚来临。但教会被提,大灾难的临到,他们因十四万四千见 证人及两位先知的见证,突然省悟到耶稣正是他们要等待之救主及 弥赛亚,所以很多人归信主,形成在大灾难期中,好象信徒都是在 以色列的情形出现。(启二至三章的教会时期,没有一间教会是在 以色列。) 从波斯湾战争后世界局势之发展来看,这世界正急速迈向启示 录及旧约等预言之局势,随着苏联的瓦解,各少数民族纷纷独立(包 括南斯拉夫),民打民、国打国现象愈来愈多,世界末日,主的再 来已愈来愈逼近。对不信的人而言,所听到的将是丧钟,但对信徒 而言,却是搬家,移民天国之喜讯。我们虽无法改变世界局势及环 境,但能肯定我们是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 6 问题讨论 1.你什么时候才听到有关中东的新闻?当时你对中东的印象如 何? 2.现在的新闻差不多每天都报导有关中东的消息,为什么?中东 对列强有何吸引之处? 3.以色列及中东乃世界的时钟,你日后将会如何把握机会与人分 享主的再来及世界末日之事? 4.请述以色列自1948年至主再来时将有何遭遇?伊拉克未来之 命运又如何?这对我们有何提醒? 第四部份 启示录概览 1 引论 启示录一书是一卷十分特别的书,它混合了三种不同的体裁: 就是书信(第二及第三章)、预言(启一3)和启示而写成,启示 录与其他启示文学不同之处是:它有明确之作者,并非冒名写成 的;内容是乐观的,主基督终必得胜,而其他非基督教之启示文学 则为悲观的;启示录是用实际事物去描写,绝非纯粹幻想、抽象之 作品。 2 作者 早在第二世纪,游斯丁、特土良、俄利根等教父肯定启示录的 作者为使徒约翰,直到第三世纪,俄利根之学生狄尼修 (Dionysius)才提出质疑。不过,根椐下列因素足证使徒约翰乃 本书作者: I 作者宣告其名字乃是约翰,是曾目睹主之受难及复活者,又自 称他是在拔摩岛上写成该书的。这正与教会历史记载使徒约翰在晚 年被放逐至拔摩岛之说完全吻合。 II 从启示录第二至三章作者对教会之责备和鼓励的话来看,作者 必定是一位很有身分,且为众教会所认识及敬重之长者;到底那一 位“约翰”具备这身分?只有使徒约翰! III 作者一定是小亚细亚七教会所熟悉的长者,否则他绝不会只介 绍自己是约翰而不加解释的。 IV 本书跟约翰其他书卷虽有不同 ,但也有不少相同之处,如他 形容主基督为有位格之“道”(Logos)、“羔羊”、“活水的泉 源”及“生命的泉源”等,都是在其他使徒之作品中找不到的。 3 写作年代 早期教父爱任纽、亚历山大的革利免等认为本书写于杜米仙 (Domitian,主后九十五年)期间,另一些学者如魏斯科 (Westcott)、莱特弗特(Lightfoot)等则认为本书写于尼禄 王统治期间。从内证及外证来看,本书应写于杜米仙统治期间,因 为在第二至三章提及之教会失去以前爱心,不冷不热,又有错误道 理产生等,显示这些教会成立已经有一段日子;而保罗第三次旅程 却是在公元五十三至五十七年间,小亚细亚教会正值萌芽及发展期 间,不可能有以上现象。尼禄王的迫害只限于罗马附近,但杜米仙 之迫害范围则较广。启示录提及士每拿教会受迫害,世人拜兽现 象,在杜米仙期中之百姓较易领会,因当时正积极推行罗马子民要 向罗马皇敬拜之政策。 4 写作目的 在面对罗马皇帝之逼迫下,约翰写这书信鼓励在受逼迫之信徒 要有坚定信心,因为最后的胜利是属于主的。作者并提醒受患难之 信徒不要退后沉睡,同时藉着“主基督掌管一切”这信息来指出杜 米仙并非主也非神。 5 启示录的四种可能解释法 启示录是一卷充满着异象和表象(symbols)的书,一般信徒 不敢碰它,甚至不少神学院亦不会深入教导它。自古以来,研究启 示录的学者有四种不同的解法: I 寓意理想主义观(Idealist Interpretation) 这种立场认为启示录之异象和表号只不过是用来寓意邪恶和 善良之间不断的争持,但最后良善的必得胜。这解释在第二世纪已 开始为不少新派学者所接纳,当时信徒在逼迫下,久未见千禧年国 度实现,所以觉得“千禧年”不应按字义解释,逐渐地书中很多地 方也不按字义解释了。但这解法明显贬低了圣经的权威及神在圣经 中预言的意义。 II 持续历史观(Historist Interpretation) 这观点认为启示录描写使徒约翰开始直至世界末了的历史,七 印、七号、七碗等都会表象性地(symbolically)在历史中发生。 这种解释法在十二世纪已开始 ,到了宗教改革时 ,有人将兽解释 作教皇,谓天主教必被推翻;亦有人将兽解作莫索里尼 (Mussolini)、希特拉等。这种解经法是十分主观的,且很易引 起天主教反感。在历史中我们亦很难找到启示录已实现于历史之迹 象。 III 已实现观(Preterist Interpretation) 为了抗衡改革宗对天主教不利之解释,一个西班牙的耶稣会学 者雅斯撒( Alcasar)便提出启示录之内容都是跟第一世纪有关。 它主要是说及罗马帝国(兽)迫害教会(受迫害之女人),但最终 教会必得胜。这解经亦十分主观和牵强,将撒但彻底毁灭只看成是 罗马之败亡,更是贬低了神的绝对主权,这解释亦令启示录对今天 信徒毫无关系,亦无法带给我们永恒之盼望。 IV 未实现观(Futurist Interpretation) 这观点强调启示录之预言性质,主张第四至廿二章均未实现, 第一章是过去的事,第二至三章是现在(教会时期)的事,第四章 开始是记载到将来(教会被提后)要发生的事,直记到主再来毁灭 撒但的权势,建立千禧年国度,最后彻底消灭了罪、死及撒但,将 所有信徒带进新天新地,直至永远。所以,按这观点来说,第六章 后的灾难乃是在教会被提后发生。反对此说者最主要反对理由是, 既然第四章开始与教会无关,为何要置于圣经中?为何要给信徒阅 读?这信息对当时受逼迫之信徒又有何意义?笔者接受“未实现” 之解释,但认为在应用上却是直接与各时代信徒息息相关,理由如 下: a.所有圣经预言均有明确历史背景,而预言内容虽是将来,但却 能直接给予当时及所有时代的信徒很合宜及极大的安慰与盼 望。 b.第六章开始之大灾难是人类历史从未出现过的。 c.第四章至二十章“教会”一词(或有关比喻)再也没有出现, 直到廿一章开始,“新妇”及“教会”等名词才复出,而有关 主的见证人方面,这时强调的,只有以色列的十四万四千,其 他各地忠心、为神所重用之主的仆人及基督教团体却只字不 提,这是直至现在仍未发生过的(除非教会被提了)。 d.启示录明显提及教会要被提,但何时被提?若启示录没有提 及,则整本圣经亦无提及了。 6 钥节 以整本书结构而言,一章19节是钥节,其中“所看见”的乃 指过去的事,“现在”乃指教会时期的事,“将来”乃指教会被提 后,末世之事。此书虽为末世之预言,但仍有“七福”出现,包括 一章3节、十四章13节、十六章15节、十九章9节、二十章6 节、廿二章7及14节等。 7 启示录与但以理书七十个七的关系并末日境况 但以理书九章24至27节提及七十个七的异象,其中第七十个 七跟我们特别有关,所以在这里简单一提。但以理书在这方面的预 言是封闭的(但十二9),启示录却是展开的。 出令重新建造耶路撒冷 有受膏君的时候 第七十个七 六十九个七 教会时代 (启示录4-10章) (启2至 一七之半 一七之半 69x7x360=173,880 日 3章) 坚定盟约 祭祀止息 出令 受膏者 主前444年3 月 5 日 公元33年3 月 30 日, 亚达薛西二十年,尼散 尼散月 10 日 月一日 (尼二1-8) 基督凯旋进入耶路撒冷(路十九28- 40) 参证:公元前444年至公元后33年共476年 以每年365.24219879日来算,共173,855日(365日+5 时48分45.975秒) 3月5日至3月30日之间 共25日 合计 共173,880日 8 内容纲要 I 约翰所看见(过去)的事(第一章) 这一章可以说是整本书的导言,让读者明白启示录是要说些什 么和为什么要读这书。约翰在这章内提及主不同的名称和主的威 荣,以鼓励信徒在患难中仍要倚靠主,他也提及主所成就的工作和 要再来的应许,以增加他们的信心,给与他们盼望。 a.序言(一1-3) 启示录之内容是有关耶稣基督的启示,是关于将必快成的 事 。所谓“启示”('Aποκαλυψιs)乃从两个希腊字 而来,“Aπο”有“远离”的意思,“καλυψιs”则有 “隐藏”之意 ,合起来就是“远离隐藏”,就是神把人无法 靠自己的方法明白之隐秘显示出来,这就是神的启示了。至于 来源方面,神的启示乃是天使传给约翰记录下来,指示主的众 仆人的。第三节说出主启示的目的:给我们去念(传讲)、去 听及去遵守的。 b.收信人问安语(一4-8) 从一章4、11节来看,这书本来是给七教会的,为何只给 这七教会?因为这些教会与约翰有密切关系,且与君王之敬拜 有关。同时,他们能代表着各世代、各类型之教会,教会之名 字在原文中似乎针对着教会历史之不同时期来说,但各教会之 特色则概括了各种教会及信徒而言。还有“七”乃有“完全”、 “所有”的意思,换句话说,它是给所有信徒的。(参二至三 章“凡有耳的,就应当听”一句) 约翰为这书作了一序言后,便开始向他们问安,这正是当 时书信的特色。其实,整本启示录就是以一书信形式出现。在 这段经文中,约翰不单把收信时之对象讲明,也强调了神的永 恒性(一4)及主权(一8),同时又强调主耶稣成就了的工 作和身分(一5-6),以坚定信徒的信心。问安语显示神乃三 位一体的(一4-5)。 c.人子的异象(一9-20) 在这段经文中,约翰向七个教会解释他为何写这信给他 们。他说信的内容并非他在被放逐时默想出来的,乃是主耶稣 亲自向他显现,叫他把所看见的一切异象写下来的(一11、 19)。换句话说,这是神对信徒讲的话,不是约翰的话,所以 我们要留心内中之警告、提醒和安慰。 II 现在(教会时期)的事(二至三章) 七封信有不同的信息,是针对不同地方教会之需要而写,内容 主要的信息却是一致的,就是信徒在患难逼迫中要坚忍,凡忍耐到 底的,必然得胜,而且也会从万王之王手中得到赏赐。凡在真道上 妥协的,必会受到主的管教!所以这七封信同时有责备、安慰和鼓 励的目的存在,而每封信之应许乃为鼓励信徒按信内所劝导而行而 发出的。下列图解乃其中内容之概览: 经 文 教 会 对基督 之描写 赞许 责备 劝导 应许 二 1-7 以 弗 所 右手拿 着七星 在七个 金灯台 中行走 劳碌、忍 耐、不容 忍恶 人,试验 假使 徒,恨恶 尼哥拉 党 把起初 爱心离 弃了 回想,悔 改,行起 初所行 的(否则 把灯台 挪走) 必将乐 园生命 树的果 子赐给 他吃 二 8- 11 士 每 拿 那首先 的、末 后的 忍受患 难、贫穷 务要至 死忠 心、不要 怕 必不受 第二次 死的害 二 12- 17 别 迦 摩 那有两 刃利剑 的 坚守主 的名,没 有弃绝 真道 服从巴 兰教训 和尼哥 拉党教 训 悔改(否 则被口 中的剑 所攻击 必得隐 藏的吗 哪,在白 石上的 新名 二 18- 29 推 雅 推 拉 那眼目 如火 焰、脚 象光明 的铜的 神之子 行为、爱 心、信 心、勤 劳、忍 耐、善事 容让耶 洗别的 教导(奸 淫、吃祭 物) 悔改,持 守已经 有的 赐权 柄、制伏 列国、得 晨星 三 1-6 撒 狄 有神的 七灵和 七星 未曾污 秽自己 衣服的 按名是 活其实 是死,行 为无一 样完全 回想、遵 守、悔 改、儆醒 (否则 主临如 贼一 样) 得穿白 衣,名字 不会在 生命册 涂抹,在 父和父 的众使 者面前 认他 三 7- 13 非 拉 铁 非 那圣 洁、真 实、拿 着大卫 的钥匙 遵守主 道,没有 弃绝主 名 持守所 有的 (免去 试炼)在 神的殿 中作柱 子,他上 面有神 和神城 的名 三 14- 22 老 底 嘉 那为阿 们的、 为诚信 真实见 证 不冷不 热(必从 我口中 把你吐 出) 向主买 火炼的 金子、买 白衣、买 服药、悔 改、发热 心 在宝座 上与主 同坐 以上七个教会不独是第一世纪末实实在在的小亚细亚之教 会,在我们仔细留意书信内容及每个教会之名字(希腊文原意)的 时候,我们也发觉到它们与下列七个教会历史之发展十分相似,分 列如下: 教会 字义 时代 解释 以弗所 可爱慕 可爱 使徒教会 主后30-312年 教会热心爱主和广传福 音 士每拿 没药 受逼害教会 主后100-312年 罗马政府积极逼害信徒 别迦摩 结婚高 升 国教时期 主后313-590年 君士坦丁宗教自由,最后 将基督教成为罗马国 教,与政治拉上关系,主 教势力日增 推雅推 拉 继续献 祭 教皇掌权 教会黑暗时期,拜圣像、 赎罪券及其他错误教导 纷纷产生 撒狄 逃脱出 来 宗教改革 教会纯正的信仰得以保 存,脱离教廷的败坏教导 非拉铁 非 弟兄相 爱 复兴宣教 著名奋兴布道家如约翰 卫斯理、怀特腓德、芬尼、 慕迪、司布真等,兴起宣 教事业 老底嘉 人民的 权利 人民的 自由 近代教会 20 世纪 教会受物质主义、人民主 义影响,变得不冷不热 III 末后必成的事(四至廿二章) 这是一般解经家最感头痛,也是信徒最感困惑的经文。然而, 读者若能把握到各表象标志(symbols)的意思,定一解释立场 , 则会较清晰。笔者过去曾跟随三位不同立场之教授研读启示录 , 发现“未实现观”是最具说服力、且最合理的。然而,在应用方面, 笔者却认为其信息是针对任何活在现实景况中,特别是活在苦难中 的每一信徒来说的。 这段经文有两个特色,清楚这些特色者对了解经文必有很大帮 助: a. 天上及地上的事互相交替: 地上的事 天上的事 六1-七8 八7-十一14 十一19b 十二12-十四20 十六1-十八24 十九17-二十15 四1-五14 七9-八6 十一15-19a 十二1-12 (十四1-5) 十五1-8 十九1-16 b. 不少写作上的“回笔”(Retrospective)或复述片段出现 这是不少作者写作之技巧,因为“一枝笔不能写多头的故 事”,在本段中,约翰曾数度加入“回笔”之插段,包括有七 章1至17节,十章1至11节,十九章,十二章1至14节, 十七章1节至十八章24节。 IV 教会时期过后,有什么事发生?末日有何异象? a.天上的敬拜(四1至五14) 作者在第四章把我们的注意力带到神面前,指出他是宇宙 的主宰,大而可畏,圣洁而有威严,叫人有一个感觉,就是世 界历史的改变,都不能改变神是主宰这事实,他是昔在今在以 后永在的全能者。到了第五章,内容转到那得胜的羔羊身上, 这羔羊(主耶稣)是配展开七印封住的书卷。这书卷就是神对 将来历史的计划:恶人会怎样被刑罚,神的国是怎样在最后完 全实现。故此,当受迫害者读到这里,他们已得到一个很大的 安慰和提醒,历史将会按神的计划而完成,神的国必完全实 现。 b.七印的刑罚(六1至八1) 七印、七号、七碗之关系,从内容看来,应是顺序发生, 三期刑罚一期比一期严重,第七印的内容等于七号,第七号的 内容等于七碗。第一印骑白马者象征得胜,他不是基督(因其 余的马均与刑罚有关),乃是敌基督,他在大灾难的前三年半 统治全世界(参但九27)。第二印开始进入大灾难的后三年 半时期,世界会连续不断的出现战争、饥荒及瘟疫。第五印中 之殉道者应指在大灾难期中信主受害者。到了第六印,整个宇 宙均受影响,那六样天然的大灾难带来一个非常可怕的场面。 此期间,大灾难出来了两帮人,十四万四千应指以色列人,“各 国各族各民各方”的人则指被提了的教会,因为圣经清楚列出 十二支派名字,又用“从各国各族各民各方来的(属羔羊的)” 形容教会信徒,以别于以色列人。前者在地上,后者在天上。 而且十二支派虽已不存在,但无人可保证这制度不会复兴。同 时人纵使不能分辨何人属于何支派,但神却能够。 前一批人亦是在大灾难中信主者,因教会一词不复出现, 应在大灾难前已被提了。这里提及“各国各族各民各方”的人 乃是“站在羔羊宝座前的”,明显是在天上。 c.七号的刑罚(八2至九21) 当羔羊揭开第七印的时候,天上完全寂静有半小时,这是 暴风雨的前夕,更严厉的刑罚要临到世界了。总括来说,七号 的灾难比七印厉害得多,七印死了地上的四分之一人,但七号 则死去余下的三分之一人,经过七号后,地上已死了一半人口 了。以下是七号的总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地三 分之 一 被烧 地树 三分 一被 烧 草全 被烧 海三 分之 一 变血 海产 三分 一死 三分 一坏 水三分 之一 变苦 多人死 日月星 三分一 变黑 三分一 白昼 黑夜 没有光 蝗虫 从无底 坑出 无印记 者 受痛苦 伯拉大 河 四使者 杀三分 一 主作王 七碗 神的忿 怒临到 外邦 六号虽然严重,但其余的人仍不肯悔改,仍拜偶像、行凶 杀、邪术、奸淫、偷窃、并拜鬼魔的事,可见人心之刚硬。 d.第七号来临前之序幕(十2至十一1) 正如约翰在描述第七印时的刑罚一样,讲完六样灾祸以 后,他并没有立刻讲第七样,一方面为补充上文,描写六号期 间所发生的一些事,一方面为补充上文,描写六号期间所发生 的一些事。另一方面则引进下文。这里介绍的,是大力的天使 赐下小卷给约翰,又叫他吃下,吃后约翰觉得口甜而腹苦,有 能力再说预言。另一方面,约翰又介绍了两个见证人受害及复 活的情形,清楚阐明了神的心意,乃是能见到人归向他,从而 出死入生。 e.第七号来临及其带出之主要人物(十一14至十三 18) 六号过后,约翰听到天上大声宣告神的国建立在地上,另 介绍了大灾难后半期七位主要人物: 怀孕的妇人──以色列(要受灾难) 大红龙──魔鬼(攻击主及以色列) 男孩子──耶稣基督(复述主受迫害) 米迦勒──天使长(率天使与龙及其使者争战) 妇人其余的孩子──以色列中敬畏神的人 海中之兽──敌基督,战胜列国 地中之兽──假先知,连同敌基督逼害信徒,他是 披着羊皮的狼 f.大灾难的情景(十四1-20) 在带出七碗的刑罚以先,约翰先介绍大灾难过后的情景: 十四万四千的胜利,主基督降临与他们一起享荣耀。 天使传永远的福音给各国各族的人。 大巴比伦(不信者势力大本营)倾倒,受兽印者要受硫磺 火湖之苦。 在主里而死之人的福气:息了劳苦,作工的果效随着他们。 庄稼的收割:特别指着主基督得胜后第二次再来时对世人 之审判来说的。 g.七碗的刑罚(十五1至十六21) 当交代完大灾难以后之情景后,约翰便将读者带回到大灾 难期中最后七碗之刑罚上去。七碗内容如下: 第一碗:拜兽之人生毒疮。 第二碗:海水变成血。 第三碗:河水变成血。 第四碗:日头热得烤人。 第五碗:兽国变成黑暗,拜兽之人痛极。 第六碗:伯拉大河水乾,让众王进哈米吉多顿大战。 第七碗:天地改容。 h.“大巴比伦”之命运(十七1至十八24) “巴比伦”城在十四章8节已被约翰预言要倾倒,十六章 17至19节再次提及她的毁灭,且讲明是在最后一碗发生的(十 六17)。但上述两处经文并没有解释“巴比伦”是什么,从 耶利米书五十至五十一章之比较来看,它极可能是旧巴比伦城 的重建,但却是拜偶像(淫妇)、政治和商业之中心。它可能 是一国之首都,掌握着世界经济命脉,是与神为敌,也是逼害 信徒的。它后来可能因利益之利害关系被敌基督恨透,且被敌 基督毁灭。世人为财为利明显受了它的迷惑,在她被敌基督灭 亡后仍为它哀恸。 i.千禧年国度(十九1至二十15) 大灾难过后,天上的天使及圣徒一齐欢呼赞美,众长老、 活物和群众在神宝座四周也回响,同声赞美神(十九1-6); 跟着便是羔羊的婚筵,教会(新妇)要得荣耀。婚筵过后,羔 羊(主基督,即新郎)要亲自降临地上,大败敌基督,将敌基 督、假先知活活的扔在烧着的硫磺火湖里,撒但会被缚一千年 (千禧年期间)。极可能,以色列的全家归主就在这时发生。 千禧年过后,撒但再迷惑人,结果被扔在火湖里,永远受苦。 白色大宝座之审判就在这时发生,不信者要复活受审,决定其 命运。 j.新天新地(廿一1至廿二21) 我相信这是神重新创造的天地 ,在这里,七(七代表完 全)样不好的东西都不见了 ,包括海(兽之源出地,罪恶之 表征)、眼泪、死亡、悲哀、哭号、痛苦、不好的回忆(以前 的事)。人与神之间有完全和好的关系,如在伊甸园一样。新 耶路撒冷是新天新地的焦点,圣经用最美的东西去形容它,其 实也不能尽表其美。谁可享受这丰盛生命?只有在羔羊生命册 上有分的人。神是天地的主,他终要得胜,将他的子民从黑暗 带入光明中。这对信徒是何等大的鼓舞?我们留恋什么?难道 还有其他东西、其他地方更值得我们响往吗? 9 总结 启示录是信徒不可不阅的书,它不独宣告神的主权,也宣告神 的信实── 一切到现在还未应验之预言皆会一一在启示录所载之 时期应验。此外,它还可以对下列难题提供肯定答案: I 为何有无辜者受苦? 在公义主神的计划及权能中,绝对没有“无辜者受苦”这回事 的,一切均会在末日大审判中了断。 II 为何神容许恶人嚣张? 这只是短暂时间而已,恶人、撒但及其爪牙最终要灭绝。 III 今生已经那么苦了,为何还需要永生? 神应许的永生是“没有死亡、罪、哭号、疼痛、哀恸”的,甚 至连痛苦的回忆也会过去的,且是永恒的,可见那亦是丰盛的人 生。 IV 这世界将会有何遭遇? 这世界在末世将会有接二连三的灾难,经过七号后,世上将有 一半以上的人死亡,七碗以后,死伤人数将更多。然而,灾难过后, 世上将会有一千年的太平日子,主基督与众圣徒将从天降临世上作 王。千禧年过后,世界会遭毁灭,但神会造一个新的天地。 启示录不独对苦难中之信徒提供无比的盼望,它也提醒我们不 可贪恋这世界,因世界一切转瞬即去,唯独神赐的才是永恒,我们 应及早将短暂、会朽坏的钱财、时间、恩赐投资在神国度事工上, 以换取有永恒价值的东西。另一方面,当我们见到拜兽者将来之痛 苦,及在生命册上没有名字者之悲惨结局时,我们应及早将福音传 出去,领人归主。 10 问题讨论 1.启一章19节暗示本书分成那三个段落?你能说出那一章所载 是属过去的?那些章属现在?那些章属将来必成的事? 2.神对每一教会之自我介绍、称赞、指责及勉励(二至三章)对 你有何意义? 3.试列出七印的内容、意义(六至七章)及对你之意义。 4.试列出七号的内容、意义(八至九章)及对你之意义。 5.末世期间有何特别人物?他们所扮演之角色是什么?(十二至 十三章) 6.试比较受神印者与受兽印者之分别。这比较对你有何提醒? 7.七碗之内容是什么(十五至十六章)?对你有何提醒? 8.“大巴比伦”是谁?它会有何遭遇?罪人对其遭遇有何反应? 请分享你的感受。 9.主降临地上后做了些什么?这对你有何安慰及提醒? 10. 新天新地与今日之天地有何不同?有何不好的东西不再出 现?你响往这新天新地吗?为什么? 有关末世论参考书目 教义历史 Berkhof, Louis. History of Christian Doctrines. Wm. Eerdmans, 1955. Bethune-Baker, James F. An Introduction of the Early History of Christian Doctrine. London: Methune & Co., 1923. Danielou, Jean. The Development of Christian Doctrine before the Council of Nicaea. Chicago: Henry Regnery Co., 1964. Kelly, John N.D. Early Christian Doctrines.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58. Morris, Leon. Apocalyptic. Grand Rapids, Michigan: William B. Eerdmans, 1972. 历史前千禧年立场 Alford, Henry. The Greek Testament. New Edition. 4 vols. London: Longmans Gree & Co., 1894. Frost, Henry W. The Second Coming of Christ. Grand Rapids, Michigan: William B.Eerdmans, 1934. Ladd, George E. The Blessed Hope. Grand Rapids, Michigan: William B.Eerdmans,1956. ______. A Commentary on the Revelation of John. Grand Rapids, Michigan: William B.Eerdmans, 1972. ______. Crucial Questions About the Kingdom of God. Grand Rapids, Michigan: William B.Eerdmans, 1952. ______. The Gospel of the Kingdom. Grand Rapids, Michigan: William B.Eerdmans, 1959. ______. The Presence of the Future. Grand Rapids, Michigan: William B.Eerdmans, 1974. Reese, Alexander. The Approaching Advent of Christ. London: Marshall, Morgan & Scott, 1937. West, Nathaniel. Studies in Eschatology: The Thousand Years in Both Testaments. New York: Fleming H. Revell, 1889. 时代前千禧年立场 Blackstone, William E. Jesus is Coming. New York: Fleming H. Revell, 1908. Chafer, Lewis Sperry. Dispensationalism. Dallas: Dallas Seminary Press, 1936. ______. Systematic Theology. Dallas: Dallas Seminary Press, 1947-48 第四册,末世论部分。 Feinberg, Charles L. Premillennialism or Amillennialism? 第二版,Wheaton, Illinois: Van Kampen Press, 1954. Hoyt, Herman A. The End Times. Chicago: Moody Press, 1969. Lindsey, Hal. The Terminal Generation. Old Tappan, New Jersey: Fleming H. Revell. 1976. ______. The Late Great Planet Earth. Grand Rapids, Michigan: Zondervan, 1970. Pentecost, J. Dwight. Prophecy for Today. Grand Rapids, Michigan: Zondervan, 1961. ________. Things To Come. Findlay, Ohio: Dunham, 1959. Ryrie, Charles C. Dispensationalism Today. Chicago: Moody Press, 1965. Walvoord, John F. The Millennial Kingdom. Findlay, Ohio: Dunham, 1959. ________. The Rapture Question. Findlay, Ohio:Dunham, 1957. 后千禧年立场 Boettner, Loraine. The Millennium. Philadelphia: Presbyterian and Reformed Publishing Co., 1957. Brown, David. Christ's Second Coming, 6th Edition. Edinburgh: T.& T. Clark, 1867. Hodge, Charles. Systematic Theology. New York: Scribner's,1871. Shedd, W.G.T. Dogmatic theology. New York: Scribner's Sons, 1988. Strong, Augustus H. Systematic Theology. Philadelphia: Griffith and Roland Press. 1907. Warfield, B.B. Biblical Doctrine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29. 无千禧年立场 Allis, Oswald T. Prophecy and the Church. Philadelphia: Presbyterian and Reformed Publishing Co., 1945. Berkhof, Louis. Systematic Theology. Grand Rapids, Michigan: William B. Eerdmans, 1941. _________. The Second Coming of Christ. Grand Rapids, Michigan: William B. Eerdmans, 1953. Berkouwer, G.C. The Return of Christ. Grands Rapids, Michigan: William B. Eerdmans, 1972. Cox, William E. Amillennialism Today. Philadelphia: Presbyterian and Reformed Publishing Co., 1972. Hendriksen, William. More Than Conquerors. Grand Rapids, Michigan: Baker Book House, 1939. Hoekema, Anthony A. The Bible and the Future. Grand Rapids, Michigan: William B. Eerdmans, 1979. Morris, Leon. The Revelation of St. John. Grand Rapids, Michigan: William B. Eerdmans, 1969.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