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先进第十一》 “生存还是死亡:这就是问题!”莎士比亚藉剧中人物哈姆 雷特之口所说出的这句话,道出了人生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的确,生和死是人人都得面对的一个问题。生死的迷惑历来都是 人类的一个不解之迷,对今天的人来说,也仍然如此。生命从哪 里来,又要到哪里去?人为什么会死,人死之后会如何?死后还 会有生命吗?死人有知觉吗?我是谁?是这个身躯,还是躯体内 的灵魂,或者是两者的集合?人真的有灵魂吗?灵魂是不朽的 吗?人是否能获得永生,如何才能获得? 人生看起来是何等的不公啊?我们的出生并不是按着自己 的意愿,人想活下去,却偏偏要面临死亡。有人生来身有残疾, 有人年少之时就过早地夭折。在生与死这两件人生中最重要的事 上,我们的天赋的自由选择的权力似乎根本没有派上用场。须 知,我们若在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上不能作自我选择,那么,这种 选择的自由权岂非形同虚设?如果上帝真是爱,是绝对公正的, 为什么我们生来就进入苦难的之中,或迟或早地都注定要走进坟 墓之中,这又如何说明上帝的爱与公正呢? 虽然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力地见证着天地之间有一位不可测 度的全智的设计者与创造者上帝的存在;然而,今天世上的许多 人仍然不愿相信这最明显最科学的证据。因为他们无法将人世间 存在的明显的是非颠倒黑白不分的事实,酸甜苦辣所交织的人 生,与一位慈爱全能的上帝连在一起。根据他们的逻辑推算,若 有邪恶与不公存在,那就证明没有慈爱与全能之上帝存在。生死 的问题因此被搁置一旁,留下无限的遗憾。在他们的心中,正如 同在那些相信上帝存在的人心里一样,燃烧着炽烈的火,希望对 这些问题获得到一个合情合理的解答。 这些问题提得合理,应该有个合理的解释! 历代以来,尽管出现了无数的人间理论,生与死仍然是一个 不解之谜。伟大的思想家与虔诚的敬天爱人的孔子,也不例外。 所不同的是,孔子虽然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本答案,却指出了一条 正确的思路。在孔子看来,生与死的问题是不可分开而论的,解 开一个,就自然解开了另一个。若要明白死,就必须先明白生。孔 子在对《周易》所作的《系辞上传》上说: 原文: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不幸的是,“原始”的记录,在孔子的年代恐怕也已不可考 证了,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孔子一直没有正面的说明生死的道 理。可幸的是,我们今天仍可从《圣经》中获得亮光。事实上, 第一个真理与第一个谎言所围绕的都是“生存还是死亡”的问 题。所有的人间理论,都在这里找到他们的根。而弄清人的本质 又是解开生死之谜的第一步。 耶和华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 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创2:7) 根据《圣经》,人并不是从什么其他有生命的形式进化而来, 而是直接出自上帝的手。简单地说:
当上帝将生气吹入人的鼻孔时,尘土人就成了有灵的活人。换句 话说,使尘土得生命的乃是上帝所给的生气,或者又叫做“全能 者的气”。上帝向人体所吹入的并不是一个“不朽的灵魂”。在 尘土变成人之前,并没有一个已经存在的所谓灵魂。现在常话中 所说的灵魂,是尘土与生气的结合体;其实就是人的别称。人所 以有思想感情,完全在上帝的灵。没有上帝的灵,尘土仍不过是尘土。 上帝给人类的第一课乃是一道命令: “耶和华上帝吩咐你他说: 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 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 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创2:16-17) 上帝按着自已的形象造人,为的是让人活得象上帝,有上 帝一样的情感、思想、意志与行为处世的方式。藉着这道命令, 我们可以看出上帝对人是何等的爱护,所供给人的是何等的丰 富。然而,上帝也发出了警告,说明了抗命不遵将有何等的后果。 亚当并不是一个婴孩,而是一个有思维判别能力,一个有着超常智慧 的人。圣经记载说,亚当给各样上帝用尘土所造的活物一一取 名;表现了卓越的动物分类学的知识。见《创世记》2:19-20。 “你吃的日子必定死”这句话,意谓着整个人的死亡:即身 心灵、或灵魂体的全面灭亡。违背上帝的命令就是犯罪,而“罪 的工价乃是死”。(罗6:23)“惟犯罪的,他必死亡”。(结18:20) 这最后一节经文的原文与英文中都有“灵魂”一词。“The soul that sinneth,it shall die.”钦定 本)。可见,灵魂不死不灭,灵魂 永恒不朽,不是《圣经》的教训。耶稣基督下面的这段话,对此说得更为清楚。 “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惟有 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他。”(太11:28) 上帝给亚当的那道命令性的警告,是在夏娃受造之前。如果 人听从了上帝的这道命令,就必永远活着;若是违背,将失去生 命。这是人类从上帝那里所领受的第一道真理。 汉字中的“命”字既可表示“命令”,同时也是“生命”的意思。 古经中常用“命”字来指代“天命”。这一字之中,表现了顺命 而生的道理。 一切生命与能力都在上帝的命令之中。上帝创造天 地之初所做的就是发出命令。 诸天藉耶和华的命而造,万象藉他口中的气而成。因为他说有,就有,命立,就立。 (诗33:6,9) 虽然有上帝的明白警告,亚当与夏娃还是听从的撒但的诱 惑,违背了上帝的命令,自绝于生命之源。结果,死就成了必然 的结局。亚当背叛之后,上帝宣布说: “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中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创3:19) 回归到尘土就是死。从“生存”到“死亡”,从人回到尘土 的过程就是死。那么,上帝所赐的生气会怎么样呢?“尘土仍 归于地,灵仍归于赐灵的上帝。”(传12:7)其实这里所说 的灵,就是人里面的“生气”。 圣灵藉古代虔诚的东方人约伯 的口说“上帝的灵造我;全能者的气使我得生。”(伯33:4) 当“生气”离开人体里,所剩下的就是一具僵尸了,其组成与 尘土中所含的各种元素相同无异。不再有生命、意识、思想、感情。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描述死亡的过程: 死人=人-生气=(人形尘土+生气)-生气=人形尘土 现代所说的迷信,许多就是因对死亡这一事实的不理解而引 起。那么,中国的古经中,对于死亡又有什么记载,是否与圣经 的真理相一致呢?根《吕氏春秋·贵生篇》上所浴· 原文:“所谓死者,无有所知,复其未生也。”
孔子在《礼记·祭义》中也有文字论到死: 原文: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
《礼记·郊特性》则说: 原文: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
中国古经中的这些记述,与《圣经》关于死亡的教训如此相 近,几近同出一辙了。关于“灵魂不朽”的问题,著名的台湾中 国哲学学者韦政通先生的一段话,极能代表中国正统的观念。韦 政通先生说: “中国哲学家很少讨论不朽问题,灵魂不朽的信仰更是 少见。这现象主要是受孔子思想的影响,孔子教人‘未能 事生,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他要人注意的 是我们在人间的努力,死后的问题可不必措意,因为死后究竟 如何,也是要由生前的努力来决定的。这种思想对灵魂不 朽的信仰,起了防堵的作用。”(注一) 中国权威性辞典《辞海》,在孔子条款下说孔子:“在世界 观上,相信有人格意义的‘天’,...重视祭祀,但又怀疑鬼神的 存在:‘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注二)换句话来说,孔子是信上 帝的,虽然重视祭祀,却不相信有鬼神之类的存在。他的祭神就 是权且把它当作有那回事罢了,并不是真心地相信真正有鬼神。 中国先圣在死亡问题上的正确看法,再次证明他们的确从真 理的源泉领受了真光。现在的问题是,“灵魂不死”的这种广泛 盛行的观念是从哪里来,又是如何进了中国人的观念之中的呢? 这种观点既不出自上帝,那又出自于何人呢?当我们仔细地在 《圣经》中听蛇与女人的对话时,便能找到答案。 蛇对女人说:“上帝岂是真说,不许你们吃园中所有 树上的果子吗?”女人对蛇说:“园中树上的果子,我们 可以吃,惟有园当中那棵树上的果子,上帝说: ‘你们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们死。’”蛇对女人说: “你们不一定死;因为上帝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 就明亮了,你们便如上帝能知道善恶。”(创3:1-5) 上帝所教给人类的第一个真理 [你吃的日子必定死],与撒但 的第一谎言[你们不一定死],两者都是有关生死问题的。撒但这 条“古蛇”(《启示录》12:9)欺骗人说:你们或许会死,但不 一定。你们的身体虽然会回归尘土,但是你们的灵魂却是永远 不死的。如果不能在身体中继续存活下去,你们就会以“不朽的 灵魂”存在下去。并不会有什么损失。相反可以获得知识,便如 上帝一样,进入更高的生命境界之中。何乐而不为呢? 一切有关“灵魂”问题的荒唐错谬的理论与哲学的根源都在 这里。流行于中国人中的轮回观,就是其中的一种。轮回的学说 起源于印度婆罗门教,后被佛教所采纳,随佛教一起在东汉明帝永 平十年(公元67年)传入中国。轮回学说的传入腐蚀了中国先 圣先贤所传讲的人生的纯正的教诲。这一邪说最早出现在印度教 各宗派经典《博伽梵歌》之中。 “如同寓于身体内的灵魂不断地在身体内从童年进入 轻年,又从轻年进入老年,相应的,灵魂在临死时从 一个身体进入另一个身体。”(注三) 印度教既相信一个有人格意义的神,同时又相信“轮回”之 说。这种说法在释伽摩尼佛(公元前563-前483年)看来,是 相当矛盾的。既然信有神的存在,那么,这位神一定能中止轮回, 中止人间痛苦。若相信轮回不断的进行,那么,就是肯定没有这 样的一位神。因为真正的神必能中止轮回。因此,他抛弃了印度 教中的有神论,单取了轮回的信仰。利用因果业报来解释人间的 不公平与人间诸苦。根据这套理论,人今生的一切都是由前生所 决定了的。佛祖凭着对周遭众生生老病死的观察,建立起了原始 佛教,倡导无神论,各人自求解脱。藉着圣经,我们得以明白, 释伽摩尼没能明白一切的痛苦皆由罪而生;更不了解,真神上帝 与上帝之子,成了罪所带来的痛苦的最大的受害者。上帝所定的 救赎计划乃是要藉着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的牺牲,使全宇宙一切 的痛苦永远地划一个句号,“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 疼痛”。(启21:4) 不少人以佛教为真理,相信轮回的学教。不过,我们若对佛 教的中心教义与基本假设看个究竟,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佛教 的基本教义之一是相信“万物有灵”,相信众生原本都是大智大 慧、园融光明的佛。说得更通俗一些,佛教宣讲众生本来都是处 在真理与光明境界,有完全的知识与智慧。如今的种种佛法目的 都是一个:将误落凡尘的善男信女们带回这原本的境界。从而结 束学佛修佛者在生死苦海中的轮回,立地成佛。可是,无论是佛 祖本人还是佛教的传人,都不能说明众生为什么会从原本的光明 境界而误落生死轮回的原因。若是众生本有全备的智慧,他们本 该知道婆娑世界的诸苦,不然他们的智慧从何谈起呢?因此,对 一切相信轮回的人都必须认真地回答这样的一个问题:怎么能够 知道,依从佛家的种种法门修佛可以得大解脱而入无限光明的极 乐世界永不再轮回呢?医生若是对病人的病因尚且不知,怎能指 望病得医治,健康复原呢?同样的道理,对于生灵为何进入苦难 的原因一无所知的佛教,竟应许将人从痛苦中彻底地解脱出来, 岂非欺人之谈?释伽摩尼从否定上帝的存在的错误出发而发展 起来的佛教,岂可称为智慧与真理的宗教呢?《圣经》中 有一段话,很值得信佛的人深思。 “上帝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 因为上帝已经给他们显明。自从造天地以来, 上帝的永能与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 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 因为他们虽然知道上帝,却 不当作上帝荣耀他,也不感谢他。 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 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 将不能朽坏之上帝的荣耀变为偶像, 仿佛必朽杯的人和飞禽、走兽、昆虫的样式。”(罗1:19-23) 佛教在其发展过程中,各种偶像的出现,各种泥菩萨纷纷登 室入殿,以及人们对这样自己所造之物的崇拜,正悲哀地应验了 《圣经》上的这段话。现在该是回到真智慧,告别自身难保的偶 像,回归真神的时候了。 佛祖本人是否知道痛苦及他所相信的“轮回”的起因,我们 不得而知:他没有教导真理--即人类的堕落的原因,是因为听 信了撒但的欺骗而选择了对上帝的背叛。佛教的基础是轮回,而 轮回并不是真理,而是撒但第一个大欺骗骗人花样之一。 这个大欺骗的另一个翻版,表现在由苏格拉底所发明,而他 的学生柏拉图所推广的另一个谬论上。苏格拉底(公元前469- 前399年),古希腊哲学家,以一句是“自知自己无知。”而名称于世。 他认为只有承认自己无知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然而,据他 的学生柏拉图的记载,苏格拉底却坚持认为完全基于他本人推理 而得出的“灵魂不灭”的结论是真理!在他看来,人的灵魂在人 有身体之前就存在了,在人死之后,也会离开人体而去,继续地存在下 去。苏氏动人的口号与固执的结论中的自相矛盾,是显而易见的。 后人在谈到苏格拉底时,常常忽略一个重要的事实:苏氏从小就 听到一“声音”给他指令。根据柏拉图的记载,这个“声音”常 禁止他做这做那,却从不给予他正面的鼓励。(注四)接受苏氏倡 导的“灵魂不朽”的教会,没有听从《圣经》的教导:“一切的灵, 你们不可都信,总要试验哪些灵是出于上帝的不是;因为世上有 许多假先知已经出来了。”(约一4:1) 天主教会在接受了这种“灵魂不灭”的谬论之上,又发明了 另一个完全没有圣经根据的教义──善者在临死时晋升天堂,恶者 则下地狱,而对于犯有小罪的或罪已被免但尚未赎尽者,死后升 天堂前须在“炼狱”中暂时受罚,至罪愆炼尽时为止。 所有这些有关“灵魂不灭”的理论与“教义”都是起于撒但 的第一个大欺骗。在今天各种人为神学理论与学说充斥的时代, 我们有必要重温孟子的一段话: 原文: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耶稣说:“我就是真理”(约14:6),“我为此而 生,为此而死,特为 给真理作见证。凡属真理的人,就听我的 话。”(约18:36-37)。无论是人的学说与理论,或是 任何教会机构,在真理面前都无发言权,惟有上帝的圣言--《圣经》 才是真理的权威!凡属真理的人,应该将人的学理搁置一旁。 使徒雅各曾发出这样的警告说: “我的弟兄们,你们中间若有失迷真道的,有人使他回转; 这人该知道叫一个罪人从迷路上转回, 便是救一个灵魂不死,并且遮盖许多的罪。”(雅5:19) 若是不转回,则这个灵魂(人)必死无疑。圣经教导不朽与不死乃 是上帝独有的特性: “到了日期,那可称颂,独有权能的万王之王、万主之主, 就是那独一不死、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里,是人未曾看见、 也是不能看见的,要将他显明出来。 但愿尊贵和永远的权能都归给他。阿们。”(提前6:15-16) 违命至死,但顺命得生。上帝愿意将永恒不朽的生命赐给世 人,耶稣基督降世也正是为着这一目的: “上帝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 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 那么,中国古人对于不朽有些怎么样的教导呢?他们是否教 导过“灵魂不朽”的道理呢?我们在《左传》一书找到了关于 不朽问题的讨论。 原文:二十四年春,穆叔如晋。范宣子逆之,问焉,
曰:“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穆叔曰:“
豹闻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这是中国古代惟一的“不朽论”,世称“三不朽”,与“灵魂 不朽”毫不相干。中国上古的先圣们,对于死亡的问题,也象孔 子一样,存而不论。不去作无谓的推论,而仰赖天的启示。不幸 的是,随着佛教的传入,无神论与对轮回的错误信仰进入了中华 神州,使许多人的思想偏离了正道。甚至后世一些被认为是儒家思 想传承者的大家之中,也有人糊里糊涂地为轮回辩护。明代的哲 学家,世称为阳明先生的王守仁(1472-1529),便是其中之 一。佛教的传入与流行,动摇了根基于对天的信仰之上的儒道。 后来的道家也与后来的儒家一样,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了轮回的思想。 以至于中国读书人,竟成了外面的儒家,骨子里的道家,信仰上的佛 家。而现在所说的所谓中国文化,便是指儒道释三教合流的文 化。以轮回的形式出现的“灵魂不灭”论便成了儒道二个有神论 与一个无神论的杂合点。而近现代的中国,又被这一思想所牵引, 终于使一个敬天事天的尊神论国家,变成了彻底的无神论国家。 现代中国人口中虽然仍自称为“神州儿女”,却不知道,抛弃了 对真神上帝的信仰,哪里还谈得上是神州儿女呢?! 中国人自古有对于永生的盼望,因为这盼望是上帝安放在人 心里的。所罗门王在灵感中这样写道: “上帝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传3:11) 的确,从现有的资料来看,中国的古人对于如何获得永生, 缺乏完全的了解。然而今天的中国人,有着全本的圣经,有着中 国古经中所预言的那位以神道设教的圣人耶稣的明白教训,我们 可以回归到上天赐给我们先祖的真理之上,抛弃由撒但的第一次 在大欺骗下对“灵魂不灭”的虚假的应许。 “这见证就是上帝赐给我们永生,这永生也是 在他儿子里面。人有了上帝的儿子就有生命; 没有上帝的儿子就没有生命。”(约一5:12) 福音是要“叫一切信他的人,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 但是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澄清。 若是因为亚当一人的犯罪众 人都必须死的话,怎么能够证明上帝的公正呢?圣经上说:“罪 的工价乃是死”。(罗6:23)对于人的罪是否判两次死刑, 一次是在人生命的终了,一次是复活之后在“火湖”中受“第二 次的死”呢?如果人人都必须死的话,为什么圣经上说,耶稣为 众人死了呢? 上帝决不强迫人事奉他。相反,上帝赐给人自由意志,可惜, 亚当和夏娃滥用了天赋的自由。虽有无数的证据证明上帝的慈 爱,但他们却任由怀疑的心术作祟,执意背叛了他们最好的朋友 与创造他们的主上帝。死便因他们的犯罪而临到了世界。但上帝 决没有定意让人为罪受两次的死。 我们现在所活的生命,严格说来只是“宽容期生命” (probational life)──是人类第二次在上帝与撒但、善与恶、永生 与永死之间作出选择的机会。我们习惯上称这“宽容期生命”的 终点为死亡,但严 格说来,似乎称之为“宽容期的终结”更为 妥当。而这个终点并不是对罪最终的审判。那么,它是什么呢?《圣 经》中著名的耶稣与拉撒路复活的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的认 识在世人在人生的终结所走“世人必走的路”的究竟是怎么回事? 有一个患病的人,名叫拉撒路,住在伯大尼,就是 马利亚和她姐姐马大的村庄。这马利亚就是那用香膏 抹主,又用头发擦他脚的;患病的拉撒路是她的兄弟。 她姊妹两个就打发人去见耶稣,说:“主啊,你所爱的人 病了。”耶稣听见,就说:“这病不至于死,乃是为上帝 的荣耀,叫上帝的儿子因此得荣耀。”耶稣素来爱马大和 她妹子并拉撒路。听见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 仍住了两天。然后对门徒说:“我们再往犹太去吧。” 门徒说:“拉比,犹太人近来要拿石头打你,你还往 那里去吗?”耶稣回答说:“白日不是有十二小时吗? 人在白日走路,就不至跌倒,因为看见这世上的光。 若在黑夜里走路,就必跌倒,因为他没有光。”耶稣 说了这话,随后对他们说:“我们的朋友拉撒路睡了, 我去叫醒他。”门徒说:“主啊,他若睡了,就必好了。” 耶稣这话是指着他死说的,他们却以为是说照常睡了。 耶稣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拉撒路死了。我没有在 那里就欢喜,这是为你们的缘故,好叫你们相信。 如今我们可以往他那里去吧。”(约11:1-15) 请注意,门徒们认为拉撒路死了,可是耶稣却说他是“睡了”。 当他第一次听说拉撒路病了的时候,就说“这病不至于死”。耶稣的意 思是拉撒路之所以“睡了”,原因是生病,而不是犯罪,不至于受 到死的惩罚,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耶稣心里有另一个目的:他 要将拉撒路从睡眠中叫醒过来。不过,他的睡眠并不是普通的睡眠, 而是人们常说的死。耶稣在这里明确的告诉门徒,世人生命的终 结并不是真正的死亡,而是象睡眠一样。 当耶稣到来时,拉撒路已经死了四天了。耶稣说: “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 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你信这话吗?”(约11:25-26) 不幸的今天有许多自称为基督徒的人,却不信耶稣的这句 话。因为他们不相信人生的终结在上帝的眼中,不是死而是睡 眠。对于耶稣如此明白的话,他们不能相信,因为他们相信“灵 魂不死”的说教,相信人死时或升天堂,或下地狱。中国的基督 徒中有一句话,叫做“蒙召归天”,说基督徒的死是蒙召归天, 而不是睡了。论到大卫的死,使徒彼得说: “弟兄们!先祖大卫的事,我可以明明地对你们说, 他死了,也葬埋了,并且他的坟墓直到今日 还在我们这里。...大卫并没有升到天上。”(使2:29,34) 大卫肯定是能够得救的,但他并没有在死后立即升天。有人 为了迎合这种人的学说,甚至不惜抛开圣经而说什么:旧约时代 人死不升天,到了新约时代人死之后才升天。摩西明显是在旧约时代 死的。《圣经》上说着说:“摩西死的时候,年一百二十岁。”(申34:7) 摩西死后,分明是复活升天了。并且还与活着升天的以利亚一起降 下来,“谈论耶稣去世的事。”(路9:31)耶稣分明是在新约 时代死的,他死之后并没有象现今基督教会里所说的那样,立即“蒙 召归天”。他告诉七日的第一日清晨去墓地的玛利亚说:“不要摸我, 因我还没有升上去见我的父。你往我弟兄那里去,告诉他们说,我要 升上去见我的父,也是你们的父;见我的上帝,也是你们的上帝。” (约20:17)可见,耶稣升天,是在他复活之后,并不在复活之前, 而且是带着复活的荣耀身体升上去的。我们不禁要问,那些宣讲 信徒死后即“蒙召归天”的人,那些人以什么样的身体上天的呢? 我们知道,他们的肉身要在地上“归于尘土”,而义人复活得荣 耀身体的时间尚未来到。若他们真是以所谓的“灵魂”升天的,那么 天上就出现了两种人:一种是有形有体的人,如耶稣、以利亚、摩西; 而另一类就是无形无体的“灵魂”,而这些“灵魂”则在那里 等侯复活的身体。可怜的人啊,你们要到何时才肯放弃那些乖 僻之人的学问,而回到圣经纯正的真理上来呢?耶稣说“若不藉 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14:6)“耶稣基督昨日今日, 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来13:8)因为真理是永远不会变的,“在 他并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雅1:17)今日的信徒与大 卫一样,死后都不会直接升天,而要等到主第二次降临时才复活。 为了更清楚地看待这个被混淆了的问题,将我们再来看一段 圣经,看耶稣怎样看待死亡的问题。有一个管会堂的,名叫睚鲁, 来俯伏在耶稣脚前,求他到家里去;因他12岁的独生女快要死了。 还说话的时候,有人从管会堂的家里来,说: “你的女儿死了,不要劳动夫子。”耶稣听见就对他说: “不要怕!只要信!你的女儿就必得救。” 耶稣到了他的家,除了彼得、约翰、雅各,和女儿的父母, 不许别人同他进去。从人都为这女儿哀哭捶胸。 耶稣说:“不要哭,她不是死了,是睡着了。” 他们晓得女儿已经死了,就嗤笑耶稣。 耶稣拉着她的手,呼叫说:“女儿,起来吧!” 她的灵魂便回来,她立刻起来了。(路8:40-42;49-55) 照常人的常话来说,睚鲁的女儿也与拉撒路一样,已经死了, 但耶稣说:“她不是死了,是睡着了”。那些人甚至因耶稣所说的这 句话而嗤笑他。今天也有许多人嗤笑那些像耶稣一样,说人生命 的终结为睡眠的人。上面这节经文最后的一句“她的灵魂便回 来”,中文翻译多加了一个“魂”字。原文与英文都只有一个灵字, 就是生命之气,没有这个“魂”字。(And her spirit came again, and she arose.) 关于生命的终结,耶稣是这样教导,门徒也是这些教导。保 罗论到那些见过复活的基督而已经去世的人说: “后来一时显给五百多弟兄看,其中一大半到如今还在, 却也有已经睡了的。”(林前15:6) “论到睡了的人,我们不愿意弟兄们不知道,恐怕 你们忧伤,象那些没有指望的人一样。我们若信耶 稣死而复活了,那已经在耶稣里睡了的人,上帝也必 将他与耶稣一同带来。” (帖前4:13-14) 彼得也是同样的论到死去的人: “因为从列祖睡了以来,万物与起初创造的时候仍是一样。”(彼后3:4) “与他列祖同睡”这个说法,在《旧约圣经》反复的使用, 用来描述人的死。例如:《列王记上》2:10;11:43;14:20; 14:31; 15:8, 16; 《列王记下》8:24; 9:28; 10:35; 13:9.等。《圣经》是 非常的清楚与明确的,自从有天地以来,人类大家庭之中尚无一 人的死是对罪的工价的偿付;惟有耶稣基督一人在十字架上的死 为是因罪人的罪,是对罪的工价的偿付。“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 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上帝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5:8) 基督耶稣的牺牲为世人开了一条活路,因此他说:“凡活着信我 的人,必永远不死。”(约11:26) 圣经说到真正的死亡是“第二次的死”,即人的身心灵的全 部彻底的灭绝。(《启示录》20:14)这是对叛乱的天使与恶 人的最终的叛决,是有史以来的第二次死亡,也是最后一次有死 亡的事发生。《圣经》明文启示我们在将来的天地中:“不再有 死亡”(启20:4)世人虽然都必须蒙受犯罪的的后果, 进入生命的终结(睡着),但人生并不是一个向死亡迈进的过程, 相反,人生的每一天都是迈向永生的新的机会。生在世上的人 并非注定要死,藉着信靠耶稣,我们可能直通永生。生命乃是上帝的 恩典与慈爱的展示。生命之美,美在天赋的恩惠与永生的盼望。 是的,上帝是公正的。人的第一次出生以及与之相伴的第一次 生命的终结,虽然不是人能够选择的。但人可以在“重生”与 “第二次的死”之上,作出完全出于自己意志的选择。凡选择 藉着圣灵而生的就永远脱离了死亡。上帝差下基督,差派天使, 兴起先知,赐下《圣经》,这一切,都是为了吸引我们,帮助我们 得出正确的选择。人若“藐视他丰富的恩慈、宽容、忍耐”, 竟任着自己“刚硬不悔改的心”,“忽略这么大的救恩”, “为自己积蓄忿怒”,又“怎能逃罪呢?”(罗2:4;来2:3) 十字架就是体现上帝的公正最强有力的证据。 因为基督的牺牲,人从死地被救回。凡决定在基督里重生 的人,虽然也会有“预备期的终结”临到,而象大卫一样睡在坟 墓里,但这并不是一切的终点。他们将复活得永生,与圣父上帝, 圣子上帝与圣灵上帝永远在一起。“上帝不是死人的上帝,乃是 活人的上帝”。他所关心的并不是看能定多少人的罪,而是看有 多少人能得到永生!“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有人以为他是耽延, 其实不是耽延,乃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 改。”(彼后3:9) “未知生,焉知死”。耶稣是生命之源。认识了耶稣,也就 认识了生命;拥有耶稣,也就拥有生命。生命之中没有死亡,正 如死亡中间没有生命一样。 “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不得见永生。”(约3:36) “认识我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 这就是永生。”(约17:3) 注释: 注一:韦政通,《中国的智慧》(台北,牧童出版社,1977),第175面。 注二: 夏征农主编,《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第1262面。 注三:巴克提妲达史华米帕布巴《博伽梵歌原义》(纽约,BBT,1986),第91面(英文版)。
回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