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进一步研究之前,必须首先认识中国人所认识的最初 的上帝。当中国的祖先在公元 前2247年左右告别巴别塔,由美索 不达米亚的两河流域从西向东,迈进中国大地时,我们发现 当时 的中华祖先所敬拜的,正是《圣经》中所说到的义人挪亚和他儿 子闪的上帝。传说中的“ 五帝”中最後二位分别是尧和舜。这二 位先帝的一直以圣王的美名而流传了下来。论到尧,孔 子这样说:
原文: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书经·舜典》中记载舜帝“肆类於上帝。”从这两则短短的 描述之中,可以看出尧和舜都 是敬拜真神上帝的。在前一章我们 提到中国上古社会所传习的圣人之道,也是自尧舜开始。中 国最古老的《书经》的第一篇就是《尧典篇》。 因此,我们似乎有理由确定尧舜二帝为中国人的祖先之列。《书经·梓材》有这样的记 载∶
原文∶“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於先王。” 可见中国的先民深信,是上帝赐给他们圣王以及美丽的国土 和广大的人民的。所 有的先王都是受命於天。使徒保罗这样说: “他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住在全地上,并且预先定 准他们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要叫他们寻求上帝,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实他离我们各人不 远。” (徒17∶26-27) 上帝不仅将各国安置於各地,又赐给他们完全的自由。“他在从前的世代,任凭万国各行其 道。”保罗这里所说的上帝“任 凭万国各行其道,”就是给万国自由行动的权利。当早期的中国 人顺天而行,就有福惠从天而降临到他们;若是背逆上天而行,国家所面临的就是灾祸;君王 就被剪除,而由仁德之主取而代之。 在漫长的年月中,上古的大多数君王都是敬畏上帝,顺天而行。根据史书所载,秦王朝之 前的三朝的最後一个君王都偏离了 正道,上帝就兴起仁德之主来攻击他们,不仅取了其王位, 而且 改朝换代。
原文∶“天道福善祸淫。降灾於夏,以彰厥罪。”
领导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革命的汤,上顺天心,下合民意,应 时而起,革除了夏桀的命,推 翻了背离天命,日趋腐败的夏朝而 建立了商。汤王在征伐之前对民众说∶
原文:王曰∶“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殆之。今尔有
众,汝曰∶‘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
不正。
可见,汤王明白征伐夏桀的使命来自於上帝;他耐心地向民 众解释这一使命的神圣性质, 若有不听命的,实际上就是不从上 天之命,因此其刑罚也是严重的。如同在以色民中兴起士师 来领 导并施行拯救一样,上帝在中国兴起了这些圣王来实行其对中国 的领导。
原文∶“呜呼,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惟天生聪明时义。” 成汤之德,闻名瑕迩,甚至及於鸟兽。现代汉语成语中的所 说的“网开一面”,就是指着成 汤的宽柔之心而言。据《吕氏春 秋异用篇》所载,汤使人织网,仅织三面而网开一面。在中国 的 历史上,大禹因治水有方流芳万世;汤则因献身救旱而名留青史。
原文∶“汤之救旱也,乘素车白马着布衣,身婴白茅以身为牲祷於桑林之野。”
汤王献身祈祷,以救天下大旱一事,也被受到孔子尊重的同 时代史家吕不韦记入了《吕氏 春秋》∶
原文∶“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 於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
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神伤民之命。’於是剪其发其手,以 身
为牺牲,用祈福於上帝。民乃甚悦,雨乃大至。” 这里所说的天下大旱虽为五年,但更为古今学者所公认的时 间却是七年。《吕氏春秋》着 名注释者,汉代的高诱就是这种看 法。王充(27-97)着《论衡·感虚篇》也作七年。《竹书 纪年 卷五》列出汤之大旱,始於汤在位第十九年而终於二十五年,前 後共七年。王国维证明 今本竹书纪年为伪,所记起始年限是否确 实,尚需辨证,但有一点是与传统所记一致,即汤之 大旱为时七 年。似乎可以确定,大旱在夏桀时就已发生。 令人惊讶的是,汤所遭的五个大旱荒年,恰与古埃及所遭的 七个荒年中第二年年尾相应! 都发生在公元前1766年!两地发生 的七年大旱同时发生同时结束。(请叁见圣经史事与中国史 事年 代比较表)。 据《圣经》记载,现今以色列人的祖先,乃是亚伯拉罕的儿 子以撒所生的雅各。雅各有十 二个儿子,最受他宠爱的是约瑟,因为“是他年老生的。”( 创37∶3)。父亲的偏爱激起了哥 哥 们的不满,他们竟联手将约瑟卖给了埃及人。约瑟在埃及时,得到上帝的启示,解开了埃 及法老所做的一个梦。 “这就是我对法老所说,上帝已将所要作的事显明给法 老了。埃及遍地必有七个大丰年;随 後又要来七个荒年,甚至在埃及地都忘了先前的丰收,全地必被饥荒所灭。” (创41∶28- 39) 後来所发生的事,果然照着约瑟所说的。“埃及地的七个丰年一完,七个荒年就来了,正如 约瑟所说的,各地都有饥荒,惟独埃及全地有粮食。... 当时饥荒遍满天下,...因为天下的饥荒 甚大。” (创41∶53-57) 中国商汤救旱,恰好证明遍满天下的七个荒年的《圣经》记载,是准确无误的。而《圣 经》的记载也证实了中国关於商汤救旱的历史记载。两者相遇在公元前1766年!这一记载,向 中国人提供了另一个独特的证据,《圣经》是真实可信的。 从年代比较表上,细心的读者,还能看出另一个发生在同一 时期的同样惊人的历史事件∶ 即以色列人在摩西率领下的出埃及,并在约书亚的领导之下於公元前1401年最终安居迦南,与 中国人在盘庚率领下在公元前1400年完成历史性的迁都与朝代的更名。 七个荒年之时,以色列的众子都迁到了埃及,在约瑟的看顾下,度过了荒年。以後就在埃 及住下来了。後来,“有不认识约 瑟的新王起来,治理埃及。”(出1∶8)苦待以色列人,使他 们 作了埃及人的奴隶。四百三十年之後,上帝兴起了摩西,带领以 色列人出埃及,恢复他们 祖先对上帝的信仰。几乎与此同时,上帝兴起了盘庚,将商都从奄(今山东境内)迁到了殷 (今河南境 内)。为什么要动迁呢?
原文∶“尔谓朕∶‘曷震动万民以迁?’肆上帝将复我高祖之德,乱越我家。朕乃笃敬,恭承民
命,用永地於新邑。” 盘庚所给迁都的答案,竟与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原因一样无二。都是要恢复祖先们 对上帝的德行ⅵ而这种德行,乃是以敬畏上帝为根本特色的。 我们在《圣经》中看到,为了保存或恢复百姓对他的信仰,上帝将他们从那些腐化不堪的 地方迁走。公元前2247年建造巴 别塔时,上帝将“众人分散在全地上。”(创11∶9)。亚伯拉 罕蒙上帝呼召时,“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 去。’”(创12∶1)。以色列人出埃及,盘庚的迁都,甚至清教徒离乡背井,来到荒无人烟的美 国。我们在这些史实中看到了目标与手段的一致性ⅵ这个事实表明了 这样一个真理∶那位领 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耶和华上帝,与指示盘 庚迁都的上帝,乃是同一位至高的真神。 後来周公在回顾夏商两朝的历史时说∶
原文∶王若曰∶“诰告尔多方,非天庸释有夏,非天庸 释有殷。乃惟尔辟,以尔多方,大淫
图天之命,屑有辞。乃惟有夏,图厥政,不集於亨。天降时丧,有邦间之。乃惟尔商后王,
逸厥逸,图厥政,不蠲蒸,天惟降时丧。” 我们不必为上帝亲临人间事而感到惊讶,对於背道的犹大众 民,圣经中记载了上帝的话 说∶“因为你们没有听从我的话,我 必召北方的众族和我仆人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来攻击这地 和这地 的居民,并四围一切的国民。”(耶25∶8-9)。可是尼布甲尼 撒因骄傲自大,受到了 上帝的惩罚。三朝老臣但以理对尼布甲尼 撒的孙子伯沙撒王说∶“王啊,至高的上帝曾将国 位、大权、荣耀、威严赐与你父尼布甲尼撒;因上帝所赐他的大权、各方、各国、各族的人都 在他面前战惊恐惧。他可以随意生杀,随意升降。但他心高气傲,灵也刚愎,甚至行事狂傲, 就被革去王位,夺去 荣耀。他被赶出离开世人,他的心变如兽心,与野驴同居,吃草 如牛, 身被天露滴湿,等他知道至高的上帝在人的国中掌权,凭 自己的意旨立人治国。”(但5∶17- 21)。 孟子对此总结说∶“顺天者昌,逆天者亡。”顺从天意就必 昌大,违逆天意必致灭亡。因为 天是至公至义、至仁至善的。 秦始皇之前的中国古代社会实际上,是真正的神权政体。孟子说∶“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 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 废兴存亡亦然。”(《孟子·离娄章句上》)夏商周三代所以得 天下,都是领受天命,凭借的不是版图与势力,而是上天所赐之 德行。汤王占地不过方圆七十 里,文王也不过方圆百里,天下的 许多诸侯国的版图都比他们要大,然而他们以美德着称於 世,受 命於天,而得天下。“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 服人者,中心悦诚服 也。”《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钦崇天道,永保天命。”《尚书·仲虺之诰》 历代的圣王都懂得敬畏天道,不辱上天所交托的使命。即使 有新王从前任手中接过王位, 表面上是旧王所任命或禅让的,但 中国古人深深地懂得,真正立王废王的是皇皇上天。请听孟 子 与万章之间的对禅让问题所进行的一段对话∶ 万章问孟子∶“帝将天下交给舜,有这回事吗?”孟子回答说∶“不对。天子不能把天下交给 人。” 万章又问∶“那麽舜得天下,是谁交给他的呢?” 孟子说∶“上天交给他的。”万章说∶“上 天交 给的,是上天所反复叮咛告诉他的吗?”孟子说∶ “不。天不说话,只不过用实际行动和 事情体现出 来罢了。”万章说∶“用实际行动和事情体现,是 怎么回事呢?”孟子说∶“天子能向 上天推荐人,但不能使上天把天下交给人;诸侯能向天子推荐人,但不能使天子封他为诸 侯;大夫能向诸侯推荐人,但不能使诸侯封他为大夫。过去,尧把舜推荐给 上天,上天接受 了,并把他交给百姓,百姓也接受 了,所以说上天不说话,而用实际行动和事情体现罢了。” 《孟子·万章句上》 孟子後来作出结论说∶“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圣经》的记载,肯定了人间政权的天 定原则。“这是守望者所发出 的命,圣者所出的令,好叫世人知道,至高者在人的国中掌权, 要将国赐与谁,就赐与谁,或立极卑微的人执掌国权。”(但4∶17) 那真正在人间掌权的是上 帝,要成就上天的旨意。 不仅孟子说天不说话,而且孔子也说过“天何言哉,四时行 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纵 观中国古经,天意在人生中是至 为重要的。整个儒家哲学的基础就是敬天。中国人所说的天究 竟 是谁?我们在下面要作进一步地分析与探讨。 然而,三代的道统破坏了。自秦始皇开始,中国第一次有了 靠武力争胜的中央集权,出现 了皇帝之说。而且又搞起了对五帝 的崇拜。秦王朝不可一世,结果成了最短命的朝代。这也是 天意 不可违、逆天者亡的一个例子。 在三代的帝王,崇祀上帝乃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每天都 有两次对上帝的祭祀∶早晚 祭。受孔子所尊敬的武王这样说∶
原文∶“予冲子夙夜桎祀。” 《诗经》中更是有许多祭祀上帝的记载∶如 “我将我亨,”我们奉养,我们献飨; 维羊维牛。 供奉牺牲牛羊。维天其右之。“ 敬祈天帝接受。” 《诗经·我将》 中国古人所祭祀的这位上帝,并不是一位抽象的天神,而是 具有位格的真神。令人费解的 是,有些人承认人是上帝造的,却 不认为上帝能听能看,以为上帝是一位非人格神。有两段圣 经的 经文可以供有这种看法的人叁考。 “能听的耳,能看的眼,都是耶和华所造的。”(箴20∶12) “你们民间的畜类人当思想,你 们愚顽的人到几时才有智慧呢? 造耳朵的,难道自己不听见吗? 造眼睛的,难道自己不看见 吗? 管教列邦的,就是叫人得知识的,难道自己不惩处人吗? 耶和华知道人的意念是虚妄 的。” (诗94∶8-11) 圣经中多次提到上帝在梦中向人显现。当以色列王大卫死後,其子所罗门接替他做了王。 圣经上说“所罗门爱耶和华,遵行他 父亲大卫的律例,只是还在邱坛献祭烧香。”(王上3∶3) 上 帝悦纳了所罗门王的虔诚之心,“在基遍,夜间梦中,耶和华向 所罗门显现,对他说,‘你愿 我赐你什麽?你可以求。’”(王 上3∶5) 所罗门也像中国的古代的圣王一样,谦卑自守,以小子自居,向上帝求道∶“耶和华 我的上 帝啊,如今你使仆人接续我父 亲大卫作王;但我是个幼童,不知道应当怎样出入。仆人住在你 所拣选的民中,这民多得不可胜数。所以求你赐我智慧,可以判 断你的民,能辨别是非。不 然,谁能判断这众多的民呢?”(王 上3∶5,7-9)结果,上帝不仅应许赐给他智慧,还将国 运、荣 华等都赐给了他。 《书经》记载,大约与所罗门王同时的武丁,上帝在梦中向 他显现。
原文∶“恭默思道,帝贲予良弼,其代予言。” 武丁王於是吩咐人四处寻找上帝在梦见向他所指示的人,在傅 严之地找到了一位做泥瓦匠 的爰,把他请到京都,立他作了王相。中国古人对皇天上帝的认识,并不像巴比伦人那样,认 为上 天是“不与世人同居的神明”(但2∶11),高高在上,不与世人交往。有一句表明上帝与 下民之间亲密关系的话,在《诗经》 中反复出现∶“上帝临汝”。这个“汝”本意指“你们 ”。上帝既眷顾你们,自然也会眷顾我们。因此,理雅各将这句翻译 为“God be with us.”即“上 帝与我们同在。”正是希伯来人所 说的“以马内利”(赛7∶14)。 中国古人所认识的天虽不言,然而,上帝却是既听取世人的 祈祷,又与世人说话的。古经 中有许多这类记载。
原文∶“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达於上下。敬哉有土。”
《诗经》中有许多诗对文王进行了赞扬,如《皇矣》篇上说∶
帝度其心,上帝审察其心, 貊其德音。巩固他的威信。 其德克明,他能明察曲直是非, 克长克类,他能分辩邪恶善美, 克长克君。赏罚分明,顺从敬畏。 既受帝祉,既受上帝恩赐之福, 施於孙子。福泽绵延後世子孙。 这首诗接下来说说到上帝是如何教诲文王的∶
帝谓文王∶ 上帝对那文王赐言∶
原文∶“天命不僭,卜陈惟若兹。” 而且,古人认识到,既然天命是绝对正确的,因此也就不 像人间法则,时常会发生变化, 需要不时的修正。武王在对他 的臣子发出衷告之後,对他们说∶
原文∶“尔亦不知天命不易。” 中国人很看重这个“命”字;不仅用它来表述神圣的“天命”,而且用这个字来代表人类的“生 命”。如果仅从文字说 的角度来看,古人对“天命”与“生命”、或“性命”,是不 加区分的。成语 中也有“人命关天”的说法,表明天与人的生 命的渊源关联。为什麽会有这样的看法呢?《圣 经》中耶稣的 一句话,可以解开这个谜。 “我(圣子)也知道他(天父)的命令就是永生。故此,我所讲的话正是照着父对我所说 的。” (约12∶50) 耶稣基督的这句话,不仅能解开“命”字之谜,而且还能 帮助我们认识皇天与上帝的关系。 第一、天父的命令就是生命。因此,顺从天父的旨意,就是领受生命,而违背天意,就是自 绝於生命之源。第二、天并非不言,而是不直接与人沟通。为什麽呢? “耶和华的膀臂,并非缩短不能拯救; 耳朵并非发沉,不能听见。但你们的罪孽使你们与 上帝隔绝,你们的罪恶使他掩面不听你们。” (赛59∶1-2) 《约翰福音》1∶18上说∶“从来没有人看见上帝,只有在 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 纵观全本圣经,天父只有三次 说话的记录。一次是在耶稣受洗时(路3∶21-22);一次是耶 稣登山变像时(太17∶5);一次是在耶稣受难的那一个星期 (约12∶28)里。但天父的旨意 却完全地向世人表明了。耶稣 的这句话表明,天父与人类的沟通的媒介,就是降世为人的基 督。 可见,中国人所认识的天,正与圣经中所说的天父相同,而 古人所说的上帝,正是圣子耶 稣基督。千百年来,那位带领中国 先民的上帝,正是神人共体的人子 耶稣基督! 在上古中国人的眼中,皇天上帝不仅是公义的,而且是慈爱 的。上帝虽然憎恶罪恶,却深 爱世人。
原文∶“天惠民、惟辟奉天”。 以教导兼爱闻名天下的墨子,更是从自然的动转、朝政的兴 衰、善恶的报应等多方面论述 了上帝的大爱,并指出人当以爱回 报於天。
原文∶“且吾所以知天之爱民之厚者矣,曰以磨为日月星辰,以昭道之,制为四时春秋冬
夏,以纪纲之,雷降雪霜雨露,以长遂五谷麻丝,使民得而财利之,列为山川峪谷,播赋百
事,以临司民之善否,为王公侯伯,使之赏贤而罚暴,贼金木鸟兽,从事五谷麻丝,以为民
衣食之财,自古及今,未尝不有此也。今有人於此,骐若爱其子,竭力单务以利之,其子长,
而无 报子求父,故天下君子,与谓之不仁不详。”
《墨子·天志中》 从古经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先秦的时代实际是以上帝(基 督)为中心 的时代。这一点从近代出土的各种殷商祭祀文物与其 上的铭文上可得证实。受命的君王被称为 “天子”,表现了人与 上帝的父子一般的亲密关系。圣经称上帝“为我们的父”,耶稣 教门徒祷告 所说的第一句对上帝的称呼就是“我们在天上的父”; 他在复活之後即将升天去见上帝时,对他 所爱的门徒玛利亚说∶ “我要升上去见我的父,也是你们的父,见我的上帝,也是你们 的上 帝。”(约20∶17)。年高的门徒约翰,在年老时有感於上 帝对於世人的爱,以致不知道用什 麽样的词语来形容才好,大声 说∶“你看父赐给我们何等的慈爱,使我们得称为上帝的儿女; 我们也真是他的儿女。”(约3∶1) 可见“天子”的名字并不是帝王的专称,每一个顺从天命的 人,都是天之娇子,都是上帝所 生的“天子”!我们发现上帝在 先秦的时代,使用先知先觉们传讲天道,甚至还直接与他们用言 语进行交通(如与文王)。秦王焚书之祸,虽然使他们所传讲的 一些宝贵的话语被焚,但真理 的亮光却没有被大火所灭。那位使 天地流转运行的上帝,仍是天地的主宰。太阳仍然每天升 起,月 亮照样彻夜透洒清辉。上帝会让那些在神州大地的“天子们”被 扣在黑暗之中吗?中国 的先知先觉之中有没有受到天道更深刻的 启示呢?
回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