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斯拉記】
一、概要
著者是希勒家的曾孫以斯拉,是亞倫家的祭司和文士(王下廿二8);著書時間約在主前450年,包括三年;鑰義是被擄歸回,鑰節是七章10節。本書性質是歷史;猶大歷史家約瑟夫與耶柔米等人認為以斯拉記與尼希米記是一本書。
二、題旨
猶太人從被擄巴比倫歸回,首先由所羅巴伯,其次由以斯拉會同耶利米的引導,是舊約歷史的終結期。在行動上包括聖殿的恢複及國民生活的重整。
三、大綱
古列的御令(一章);所羅巴伯的遠征(二至六章)。以斯拉的遠征(七至十章)
四、特征
重要的譜系表構成官方的記錄。
二次回歸的記錄︰所羅巴伯(主前一八六年),以斯拉(主前四五七年)。
此恢複時期是但以理書九1─19的結果,在六、七章之間是一個六十年的天下太平期,或許以斯帖記的事件是在這時發生。
古列正應驗了二百年前所說的預言(賽四十四28;四十五1)。哈該與撒加利亞的預言正適合這個時期。
在世界歷史中,這正是希臘的黃金時代;也是釋加牟尼在世時(主前563─483年)、孔子在世時(主前551─497年)的時期。
五、顯著的教訓
波斯王遣被擄者回歸,這乃是神無形的引導,如此開通了以色列人回歸故土的道路。
重建國土的初步就是重建聖殿,並謹守宗教的節期,此舉是明智的,神在這樣的事上大大的歡喜。
當神的工作開始后,阻難也接踵而至(四1─22)。但是在愛國者的領導之下以及先知哈該與撒加利亞的鼓勵,建殿之工終于完成。
亞達薛西王(七1)是王后以斯帖的繼子,聖殿在耶路撒冷舉行獻禮后五十九年,祭司兼文士以斯拉在亞達薛西王的恩準下(七11─26),率領以色人歸國。如此王后以斯帖在以色列人歸回這件事例上,在神的引導下是有份的。以斯拉所帶領的人數是一千七百五十四人。
七至十章這一段提到改革的時期,以斯拉在耶路撒冷建造的情形非常可悲,神所禁止的事處處可見,那就是當地人通婚,以斯拉大感驚異。
以斯拉祈禱是聖經中最偉大的祈禱(九15─19)。他承認百姓的罪,百姓深受感動,在神面前應許糾正錯謬,特別是在神看為不法的婚姻。
以斯拉最大的成就就是在神差遣另外一個偉人尼希米來協助他時,這兩個人的成就可以說是相輔相成,互補缺點。
以斯拉性格的關鍵在下面這句話上︰“以斯拉定志考究遵行耶和華的律法,又將律例典章教訓以色列人”(七10)。
六、特色
從主前606年至536年古列下詔,整整七十年。
從586年聖殿被毀到新殿的重建與奉獻(516)也整整七十年。
耶利米在廿五11和廿九10裡所說的預言正合乎被擄之七十年的時期。
七、了解的關鍵
在猶太人身上所發生的一切事︰開通道路、鼓勵民心、賜予勝利的背后均有神的同在。
然而此次被擄不過是將來猶大人分散天下的例証而已,大多數神的百姓尚未學習到神所教導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