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志下】
一、概要
作者或許是作文士與祭司的以斯拉,著書時間約在主前五百年。本書所包括的時期約四百年;歷史書,鑰義是猶大國,特別論到那些好王。鑰節十五章2節。主要人物是所羅門。
二、題旨
所羅門的建殿及其榮華以及其后諸王,本書強調的是神藉猶大王所行的神跡。
三、大綱
所羅門的執政、建殿、與聲譽(一至九章)
猶大諸王戰爭的勝利(十至卅六)
被擄巴比倫之還朝(卅六章)
四、特征
聖殿的建造、光榮、與獻殿是極其重要的,很少提及犯罪與失敗的事,強調義王及其行為。
宗教方面的光榮達于頂峰。
利未人以斯拉即從此觀點來著書。當耶羅波安時,以色列二個支派分裂,一切利未人都遷移到南國(猶大國)去服事神。
本書或許是舊約中最晚的一本書,因為其中提到別的書卷(代上廿九29)。
按純粹的歷史來說,本書比撒母耳記與列王記少有價值。
按歷史的宗教解釋來說,因有許多見証人,所以極有價值。
五、顯著的教訓
由于所羅門的濫用職權而衰亡,表顯出神額外的祝福。
聖殿的建築是根據在曠野會幕的模型。在大小上,超過會幕的兩倍。動員了三萬猶大人與十五萬迦南人,工作了七年半,在建築期間沒有聽到有錘子的聲音。據說,燔祭壇的位置──亞伯罕獻以撒的那塊磐石上(創廿二)──今日被圈在耶路撒冷回教寺的范圍內了。
約沙法作王廿五年,在凡事上立志尋求耶和華,他發起了一個運動,在每個人的家中實施公眾教誨的製度,有祭司和利未人教導神的律法書,在全國各地設立會堂,在耶路撒冷設最高法院,大大堅固了人民的生活(十七至廿章)。
希西家繼位的時候,正值國內極度混亂時期,但他力經圖治,大事改革,潔淨並恢複了聖殿的崇拜,遵守逾越節,並信靠神,也多多依賴以賽亞。
最后諸王罪惡昭彰,甚至無可挽救,西底家被擄至巴比倫,后來死在那裡。耶路撒冷與偉大莊嚴的聖殿完全被毀。
六、特色
神自己是聖殿的建築師(代上廿八19)。
示撒的金盾牌或許是所羅門之金造的(十二9)。
約西亞在猶大歷史中執政是功績最顯赫的,他在八歲之年就尋求耶和華,作王十八年后發現了耶和華的律法書,他就向百姓宣讀,使全國得到大複興。
請注意卅六22,23與拉一1─3相似。
七、了解的關鍵
國家富強的唯一關鍵乃在于徹底承認神的地位。唯有當神被尊敬、崇拜、以及遵行他的命令時,才能得真正的繁榮。
當你觀察歷代志下所發生的事,你就會采取神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