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同年,约瑟艾岚“表达要参与基督徒之竞赛”并且央求他的父亲让他受教育,好让他
“能继任他兄长的事工。”于是,1649年4月他前往牛津并受教于神学家约翰欧文(John
Owen)和汤姆古得文(Thomas Goodwin)。1651年11月他从林肯学院(Lincoln)转至基督
圣体学院(Corpus Christi),后者在圣徒爱得华史坦敦博士(Dr. Edward Stunton)带领
校务之下,成为更彻底的清教徒神学院。他于1653年7月6日在此神学院获得学士(B.A.)学
位,并且成为讲师,后来成为院牧。亨利杰西(Henry Jessey)毫无疑问地受到约瑟艾岚部
份的影响,因此他于1660年写道:“我认为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基督圣体学院之外,几乎没有
一个地方会有一群对上帝敬虔并拥有纯净敬拜能力的人。即使这个世界上曾经有一个叫伊甸
园的地方,然而如今却是个荒芜的旷野。”
无怪乎杰出的清教徒神学家,位于坦敦(Taunton)的圣抹大拉马利亚(St. Mary
Magdalen)教堂的牧师,乔治牛顿(Geroge Newton 1602-1681)于1655年召唤约瑟艾岚成
为他的助理牧师。当时的坦敦是一拥有人口约两万人的羊毛制造小镇,并且是位于西郡的清
教徒重要根据地。此一小镇的属灵气氛很清晰地在十年之前英勇的坚稳中呈现出来:该镇曾
不止一次抵挡了来自国王派(Royalist)毁灭性的围攻;甚至当该镇一半的街道都被如暴风
雨般的炮击所焚烧殆尽,并且有许多居民饿死时亦如此!约瑟艾岚身处于萨摩矽郡
(Somerset)的山丘、草地和果园中,虽是短暂的事工,却是永难忘怀的。
约瑟艾岚在他开始就任坦敦的事工之后,随即于1655年的10月4日与他的表妹席垛霞
(Theodosia Alleine)结婚。她是一位具有专一灵命的女子,为了她丈夫的事工,存留了
令人动容的记述。她责怪其丈夫惟一的“错”就是他没有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她。为此,他曾
回答说,“噢,亲爱的!我知道你的灵魂是安稳的;然而有多少正往灭亡路上走的人需要我
的看顾呢?噢,我想我可以为他们付出更多!”约瑟艾岚的一生可以他自己的话为例证:
“赐给我一位把光阴视为较精金为贵的人。”在一个礼拜开始之时,他会说:“另一个礼拜
已在我们眼前了,让我们为了上帝而运用这个礼拜,”每一个清晨他会说:“让我们好好的
把今天活出来!”他的妻子记载有关他一生的健康状况时说:他常常在清晨四点或更早的时
候起床,在安息日的清晨若他已醒来的话,他会起的更早;如果他在灵修之前听到任何铁
匠,鞋匠或小贩的交易声时,他会感觉很忧虑;之后他会说:“噢!这样的喧嚷声使我感觉
惭愧!我的主难道不配比他们所赚得的更多吗?”从清晨四点到八点他把时间花在祷告,圣
洁的沉思,唱诗歌。他非常喜欢唱诗歌,每天独自练习,也与家人一同练习。
他为了人的灵魂而勤勉劳碌于尽敬虔的灵修之责。席垛霞在家中开了一所孩童学校,而
她的丈夫每一礼拜有五个下午跟进未曾归正者的紧急钟声呼唤。这钟声一周复一周来自圣抹
大拉马利亚(St. Mary Magdalen)教堂的庄严塔底。他存有一份每一条街道居民的名单,
要确知是否所有的人都拜访过并且以系统的要理问答教导过,这使得无数的灵魂归正。乔治
牛顿说:“他的代求与劝勉,许多时候都是如此满有情感的,如此充满圣洁的热忱,生命和
活力,以致于完全征服了他的听众;他将他们的心消化了,而且有时候溶解了最刚硬心。”
很明显的,即使处于一个在大有能力的证道和成功的布道上相距不远的时代里,约瑟艾岚的
事工在他众弟兄的眼中仍是杰出的。位于Apostolic North Country的清教徒,奥立弗海伍
(Oliver Heywood)声称:“几年间已培养出比约瑟艾岚更杰出的传道人。”巴克斯特
(Baxter)提到他的“牧会上的伟大技巧,展现在对公众从圣经上的解经及运用上,是如此
的令人心消化,如此的具有能力。”
从约瑟艾岚获此事工开始,恩典的日子已近黄昏了。三年内克伦威尔离世了。二年多
来,坦敦(Taunton)的钟声为要迎接查理二世(Charles Ⅱ)的归回并君主的复辟而欢乐
的响起(1660)。但是清教徒快乐的心是指日可数的。如腓力普亨利(Philip Henry)所
说:“这个国家中敬虔的景况”因1662年这声名狼籍的单一法令(Act of Uniformity)而
消逝。有二千位曾出现在英国的最好的牧师从他们的讲台被赶走。有八十五位左右的牧师遭
受到如此的痛苦。如我们所知,所想的,在萨摩矽郡(Somerset)的乔治牛顿,约瑟艾岚亦
在其中。不过,虽然约瑟艾岚被禁止站立讲台,他却拒绝静默无声;事实上,他的妻子告诉
我们他是如何不沉默的:“他将其他的研读工作搁置一边,因为他认为他的时间所剩不多
了。”他增加了证道的次数:“我知道他已在八天内讲了十四次道,通常是十次,而在这几
个月内,六、七次是平常的。”
终于在经过许多次的威胁之后,约瑟艾岚在1663年的5月26日接到了传票;接下来的一
个晚上,他依约定与他的会众聚会到“凌晨一点或两点,一直到他们显示出已经预备好了;
这些会众从老到少皆有,人数超过好几百;他向他们讲道,并与他们一起祷告约三个小
时。”第二天,他被监禁于伊耳契斯特(Ilchester)的监狱。一年之后,他被释放,不
过,却面临严厉的五英哩法令(The Five Mile Act)和非国教徒秘密聚会法令(The
Conventicle Act)。纵然他的健康衰退,他仍旧恢复于秘密聚会中证道,一直到1666年7月
10日止。那天晚上当他在一间私人居所的聚会中传讲《诗篇》一百四十七篇20节的时候,房
门因为被持续的敲击而破,于是他又再次被拘提入狱。又一次,他被释放出狱,带着丝毫不
减的属灵力量,思量着如何再传讲基督的福音。清晨起床的时候,他会告诉他的妻子:“我
们现在又多有了一天”,“多为上帝活一天,让我们好好地为上帝活这一天,为我们的灵魂
竭力奋斗,使今天的努力把财宝积在天上,因为我们生活在世的时间不多了。”他的妻子告
诉我们,他如何带着真实清教徒的精神,他的意念转向于在威尔斯,甚至中国宣教事工的可
能性。在英国人的心中未曾有人为耶稣基督的福音燃烧着如此的热忱!然而艾岚的工作已经
完成,因为他的身体从未由监禁的艰苦中复原,并且他的身体快速的衰弱。1668年的11月17
日,在他三十四岁的时候,上帝于众恶尚未临到之前将他携离此一尘寰。留下年长的乔治牛
顿在他的身体安息于教堂的高坛中时,侍立在旁。这里曾一度响彻着他召唤未曾归正者的
“警告钟声”。
这一本书把约瑟艾岚信息的要旨具体化了,并展现了清教徒福音布道工作的典范。语法
上的措词定然随时代的变迁而有所不同,恩赐亦人人相异。然而,我们毫不犹豫的要说传福
音的原则是:在任何情况下,必须将真实的福音陈述出来。曾不止一位伟大的福音使者效法
此书的观点。乔治怀特飞(George Whitefield),在他还在牛津就读的时候,在他的日记
中提及约瑟艾岚的《给未曾归正者的警告》这本书如何“使他深受其益”。查理赫顿司布贞
(Charles Haddon Spurgeon)曾记载说,在他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他的母亲时常在礼拜
日的晚上当他们围炉而坐时,会念约瑟艾岚《给未曾归正者的警告》这本书中的一段给他们
听。就是因为这一本古老的书籍,他被带入对罪的真实痛悔,并归正。“我记得”,司布贞
写道,“过去我在清晨起床的时候,第一件拿起来的东西就是约瑟艾岚《给未曾归正者的警
告》,或者是巴克斯特(Baxter)的《对未曾归正者的呼唤》这本书。噢!那些书籍,那些
书籍啊!我研读他们并且吞咽他们……。”带着清教徒属灵的燃烧之火焰,司布贞,已预备
好踏着艾岚和怀特飞的步伐而行。
自1671年本书问世以来,无数册已被发行。喀勒米博士(Dr. Calamy)在1702 年写下
相关的事:“众人将有感谢它的理由:“以其分散的数量而言,在英国的语言中(除了圣经
以外),没有任何一部书能与之等量齐观;有二万册以《呼唤》或《警告》为名的书已销售
一空,另有一万五千册以《天堂之路的明确指引》为书名的书籍已售出。有三万册于此书第
一版印刷后即告售罄。”论及此一作品属灵上影响之显著的例证,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将
近在十八世纪末了之时,苏格兰高地地区会众的牧者,一位在学术上较布道热忱更卓越的
人,与一群教会的人接触,受托要将《给未曾归正者的警告》一书翻译成盖尔语
(Gaelic)。此书于是经由他的手并且为了要替讲台寻找合适的材料,他开始把此书连
续章节之精华重覆带给他的会众。其结果据说是:“让长久以来被来自地狱的权势所辖制的
地盘,造成了一次普遍的奋兴。”
我们盼望此书的精华借着祷告能再次响彻于我们的土地并横跨四海。我们推荐此书是上
帝的祝福,他的道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因为‘凡有血气
的,尽都如草,他的美荣,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干;花必凋谢;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
所传给你们的福音就是这道。”(彼前一2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