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實際的問題


1、一個基督徒怎能在困難和迷茫的處境中找到神的旨意呢?

首先我們必須思想何謂神的旨意。神的旨意具有兩方面,即他隱秘的旨意和他已啟示的旨意。「隱秘的事是屬耶和華我們神的。惟有明顯的事是屬我們的。」(申命記29︰29)我們只能關注神已啟示的旨意,也只可以從神的話或作為上認識這旨意。

i、神在不同的程度上啟示了他的真理。關于基督教信仰最重要的真理,聖經都啟示得非常明了,而較為次要的事聖經則沒有詳細地啟示。

ii、領受神啟示之旨意的人能力也各不相同。一些人好象壯士,另一些人則如嬰孩(哥林多前書3︰1)。一些人善于領會他們所當盡的本份,另一些人則不善于領會。

iii、神向人們啟示他旨意的方式也不同。在舊約時代,神以特殊的個人方式指示人怎樣行,比如耶和華指示撒母耳選掃羅為王(撒母耳記上9︰15-17),大衛求問耶和華他是否該出軍攻打非利士人(撒母耳記上23︰2,4)。但是現今我們既有整本聖經作我們的指引,就不可期望特殊的啟示。我們必須考察聖經,若從經上找不到指導我們的具體原則,我們則須運用經上的一般原則來解決自己的具體問題。

然而,我們可能仍然會不知所措,舉棋不定。在這樣的情形下,我們不要只從護理的本身去發現神的旨意。思想護理最穩妥的方式就是使用聖經的原則或應用來衡量護理。當你祈求引導時,發現護理與自己的良心並聖經上的啟示一致,那么你就可以坦然地照他現有的指示繼續前行。但是護理似乎偏朝與聖經的原則相抵觸的方向,你就不可走這條道。假如引導我們的準則只有護理,那么犯罪亨通的惡人就能說他們受了神的指使。下列的原則能幫助你找到神的旨意︰

i、存心敬畏神,懼怕得罪他。「耶和華與敬畏他的人親密,他必將自己的約指示他們」(詩篇25︰14)。

ii、多讀聖經,少看世界。神的話是你腳前的燈(詩篇119︰105),它必指引你當避免的危險以及你當盡的本份。

iii、將你已知的付諸實踐。「人若立志遵著他的旨意行,就必曉得這教訓。」(約翰福音7︰17)「凡遵守他命令的,是聰明人」(詩篇110︰10)。

iv、祈求光照;求主引導你,保守你遠離罪(見以斯拉記8︰21)。

v、只要護理與聖經相吻合,那就跟隨護理吧。患難的日子就是我們在神大能的手下謙卑自己的時候了。另一方面,當神安排護理賜我們通達時,那便是我們在他裡面歡喜的日子。「遇亨通的日子你當喜樂」(傳道書7︰14)。我們應當趁著神護理的引導,聰明地學習神在這些不同時期所教給我們的功課。

2、當護理遲遲不答複禱告時,基督徒如何得助去等候神呢?

我們可從兩個不同的角度來看待這樣的遲延。從一個角度來看,時間和季節都在神的手中(使徒行傳1︰7);但是從我們的角度來看,我們希望自己的禱告很快地得到答複。神選擇回答禱告的時間早已定好,不早也不晚,總是恰到好處。如果你比較出埃及記12︰41和使徒行傳1︰7,你便能看出,以色列人為何立即被救出埃及,多拖一天也不行的原因,這是因為神應許的時間已經到來。我們對護理的遲到感到失望,于是開始懷疑神的信實,但神的意念不象我們的意念(以賽亞書55︰8)。「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他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彼得后書3︰9)主並沒有按照我們的推算考慮他作工的時間。神命定答複禱告的時間,雖然他的答複來得也許比我們想象的要慢得多,但這並不比他命定的時間遲來一刻。

在這些耽延的時期,神的子民常常感到很灰心。神藉著先知以賽亞應許,他要憐恤被擄的百姓,然而他們年複一年地等待,卻絲毫不見神憐恤的任何動靜。「錫安說︰『耶和華離棄了我,主忘記了我。』」(以賽亞書49︰14)大衛也是如此,神給大衛的應許被稱為「大衛那可靠的恩典」(以賽亞書55︰3),但他仍以為神忘記了他。他說,「耶和華﹗你忘記我要到幾時呢?要到永遠嗎?」(詩篇13︰1)在這方面,我們灰心的原因主要有三個︰

i、我們屈服了不信。我們沒有完全信賴信實和永無改變之神的絕對無誤的話語。詩篇27︰13論到灰心的這個原因︰「我若不信……就早已喪膽了」。換言之,灰心就是不信的一種表現。

ii、我們以自己的感覺看待事物。聖經論到亞伯拉罕說,雖然他「無可指望」,即與自然的可能性相抵觸,但他「因信仍有指望……將榮耀歸給神」(羅馬書4︰18,20)。不以屬血氣的肉眼觀察事物,而以另一個準則,即神的大能和信實衡量一切,這樣我們的心就必不致喪膽(哥林多后書4︰16,18)。

iii、撒旦往往利用這些時機向我們灌輸神嚴酷無情的意念。當我們的情緒低落時,我們更傾向去聽從撒旦。它總是伺機使我們的雙手發軟,阻止我們等候神。

鑒于以上所言,我們有必要保持警醒,將一切交在神的手中,靜靜地等候他的救恩。為了幫助我們做到這點,請容許我向你提出以下的忠告︰

i、你沒有合理的理由認為神是嚴酷無情的,因為他沒有應許給你所期望的東西是可能的。你倒可能為自己計劃了某些事情,比如希望發財或留住你現今享有的美物,但神何嘗應許過這些呢?神未曾留下一樣好處不給「那些行動正直的人」(詩篇84︰11)。你當省察自己的心,你的心和生活偏離了神嗎?以致于他公義地收回你享受的那些東西。無論如何,今生一切美善的應許都在神的智慧和旨意的范圍之內。誰告訴你在今世要得歇息,安逸和享樂呢?神經常提醒我們,我們在今世要遭遇苦難(約翰福音16︰33);聖經也說︰「我們進入神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艱難」(使徒行傳14︰22)。神所應許的一切只包括︰在患難中與我們同在,供應我們真正的需要,使萬事為了我們的益處相互效力(詩篇91︰15;以賽亞書41︰17;羅馬書8︰28)。

ii、如果,你向神祈求屬靈的祝福,雖經長久的等待卻毫無結果,那么,我要問你,你想要的是什么樣的祝福?屬靈的祝福有兩種──一種是對于維系屬靈的生命必不可少,一種能加增我們的喜樂和安慰。前一種祝福是絕對必要的,所以神確實地應許了這祝福,也永不更改,「又要與他們立永遠的約,必隨著他們施恩,並不離開他們,且使他們有敬畏我的心不離開我」(耶利米書32︰40)。后一種祝福是按照我們的需要賜下的,神的許多百姓可能會在很長的時間內不享有這些祝福。

iii、你當問自己,要這些祝福的目的是什么。也許你沒有得到你所祈求的福氣是因為你的動機不純正(雅各書4︰3)。有時我們祈求脫離患難僅僅是因為患難破壞了我們在世上的享樂。其實,神安排患難的目的是要我們過更為順服的生活。

iv、你是否甘心讓神的旨意在你的身上成就?夙愿得償,使人快慰,但使神喜悅的是你一心一意地遵行他的旨意。除非你專心渴求遵行神的旨意,否則祝福就不能臨到你。大衛必需為神早已應許的祝福長久等待,以致他的心「好象斷過奶的孩子」(詩篇131︰2)。若說大衛跟許多其他的聖徒不得不為神的祝福長久地等候,你為何要例外呢?

v、你耐心地等候神會失去什么嗎?當然不會﹗享受今生的安逸不如體驗神的恩典在你的生命中作工。主在給你上信心和耐心的功課,教導你更留意去遵行他的旨意。當你期盼已久的祝福來臨時,這祝福會因為你的信心和禱告的操練而更令你歡欣。

vi、如果你認為從神而來的祝福不值得等候,那么你因為現在沒有它們而感到煩惱是愚昧的。神吩咐你等候出于他白白恩典的憐憫。你當思想主為等候他的人所立下的不少應許。如,「凡等候他的,都是有福的」(以賽亞書30︰18);以及,「但那等待耶和華的,必重新得力」(以賽亞書40︰31)。

vii、你當回想記念在你歸向神和順服他的道之前,神等候了多長的時間。神要你等候他的祝福難道不合理嗎?我們的不信曾使他呼吁,「你們還不信我要到幾時呢?」(民數記14︰11),「惡念存到你心裡,要到幾時呢?」(耶利米書4︰14)

viii、你厭倦等候的這事實本身就是一個大罪。如果你的心越安靜,越樂意服從他的旨意,難說你越能早一點得到你所祈求的憐憫。

3、基督徒怎能知道,護理在為他最高的利益操勞,又出于神的慈愛呢?

神有能力從最可怕的禍患中為他的百姓成就益處(羅馬書8︰28)。罪永遠都不能叫人得益,但神的護理甚至能使摻夾著罪惡的事件造益他的百姓。從實際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件而言,我們難以辨別它們是否在為我們的益處效力。許多邪惡的非信徒「所得的,過于心裡所想的」(詩篇73︰7),故此我們不能以自己所領受今世祝福的數目來判斷神對我們的愛。我們從這些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方式及果效就能看出,它們是否是出于神慈愛的安排,是否是為了我們屬靈的益處。

a、讓我們先來看那些給我們帶來患難和憂愁的事件。只要它們發生在以下的情形中,我們便知道它們真是來自神慈愛的祝福︰

i、它們在適當的時機發生,或是為了保守我們不落入某個罪中,或是為了把我們從不慎的靈中挽回(譯注︰即故意或無知地使自己陷入試探)。

ii、神為我們命定的患難,最為適合我們各人的問題。他常常奪去那些過多地占據我們時間的享樂,就是那些吸引我們的靈魂遠離熱愛和喜悅神的享樂。他就如一位高明的醫生,能根據每一位病人的病情斟定下藥的劑量。「你打發他們去,是相機宜與他們相爭;刮東風的日子,就用暴風將他們逐去。所以雅各的罪孽得赦免,他的罪過得除掉的果效,全在乎此」(以賽亞書27︰8,9)。

iii、當患難使我們抵擋罪而沒有抵擋神時,這是好征兆。惡人卻在災難中抵擋神。「人被大熱所烤,就褻瀆那有權掌管這些災的神之名。」(啟示錄16︰9)然而,敬虔人卻責備自己,歸榮耀給神。「主啊,你是公義的,我們是臉上蒙羞的,……正如今日一樣」(但以理書9︰7)。

iv、患難降自神慈愛的一個實據是,它們潔淨人心的罪,使生命比以前更純淨、更屬靈和更謙卑。認識到這點的基督徒可謂多矣﹗當基督徒被帶領經過了大難之后,世界在他的眼裡就不再精彩,也不再有什么比嚼蠟更有滋味的了。可悲的是,這些好果效沒有維持下來,這就是神為什么需要反複再三地管教他兒女的原因了。

v、任何有助于加增我們愛神的事情都一定是出于神的慈愛。如果我們的心裡有神的恩,我們就當在大患難中緊緊地抓住他。我們要效仿詩人的榜樣︰「這都臨到我們身上;我們卻沒有忘記你……我們的心沒有退后,我們的腳也沒有偏離你的路,雖然你用死蔭遮蔽我們」(詩篇44︰17-19)。

vi、我們若察覺神在越來越多地教導我們罪的邪惡、今生的空虛、以及不能動搖之事的確實性時,我們該知道,神在我們患難時祝福我們。「耶和華啊﹗你所管教的,用律法所教訓的人是有福的」(詩篇94︰12)。基督徒在受神管教的期間,最能看清現實。

b、其次,讓我們來看那些使我們喜樂與幸福的事情。舒適和幸福的景況並不總是意味他這些祝福來自于神。或使人忘記神,或挑動肉體的情欲,或激發內心驕傲的成功與興旺都不可能是神賜的祝福。

但是那些使靈魂在神面前謙卑、自覺不配的舒適和慈愛無疑是神賜的祝福。雅各說︰「你向仆人所施的一切慈愛和誠實,我一點也不配得」(創世記32︰10)。這樣的恩慈能使我們迫切地遠離罪,使我們更多地愛神。這些恩慈本身永不能使我們知足。我們若因自己的舒適而更愿意服事神,更加關心別人的需要,這証明這些祝福確實是出于神。還有,如果我們獲得了禱告中所求的美物,那么它定然是出于神的慈愛而臨到我們的。

4、當護理對我們的生活產生許多的改變時,我們的心怎能保持穩定和平靜呢?

神的護理改變著世界各地的人們的生活。「它使邦國興旺而又毀滅;它使邦國開廣而又擄去」(約伯記12︰23)。有許多人的遭遇就象拿俄米的那樣,她落入意想不到的淒涼中,以致于伯利恆的人說︰「這是拿俄米嗎?」(路得記1︰19)

正如嚴寒和酷暑考驗我們身體的健康與力量,同樣,護理對我們的生活所產生的改變也考驗神的恩典在我們心裡的力量。希西家是一位義人,但護理使他落入痛苦和疾病時,他的軟弱就顯露出來(以賽亞書38章)。當危險圍繞著大衛的時候,他的心也不總是平靜和安寧的。他告訴我們︰「至于我,我凡事平順,便說,『我永不動搖』……你掩了面我就驚慌」(詩篇30︰6,7)。保羅在神的恩典中真正富有的時候說︰「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余,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腓立比書4︰12)。

讓我們更深入地思考,如何在各樣的處境下保持心靈最大程度的寧靜。

i、當我們身處豐裕時,我們要牢記萬事都是可變的。今日,你引以為榮的東西可能明天就不屬于你了。「因錢財必長翅膀,如鷹向天飛去。」(箴言23︰5)希西家炫耀他的財寶,先知以賽亞不得不告訴他,過不多久這些財寶必不剩下一件(以賽亞書39︰2-7)。除非這樣的護理使你意識到,你愛神何其少,愛世上的東西還何其多,否則你就不能明白你有多么邪惡的心。從前你比現今更貧窮的時候,你豈不是更愛神、更親近他么?

ii、在一切于我們似乎不利時,我們容易走向另一個極端,因此我們就需要得到幫助,使自己的心保持平靜。降下患難和憂愁的護理對神的百姓大有益處,事實上,沒有它們神的百姓就無法過屬靈的生活。優秀的基督徒一旦事事都好時,他便能迅速察覺出神的生命在他靈魂中的衰落。當然沒有什么能使神的百姓與基督隔絕。「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羅馬書8︰35)約伯亦對此確信不疑(約伯記19︰25)。患難的長夜終有結束之時,即使護理為你命定了一千個患難,它們最終還是會過去。正如保羅所說,「我們這至暫至輕的(意即短暫)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哥林多后書4︰17)。

iii、當一切看來茫然,我們不清楚神的護理欲成就何事時,在這樣的情形下,我們充滿焦慮和不安是何等地徒然。「你們哪一個能用憂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馬太福音6︰27)錯誤地憂慮只會使我們喪失平安,使我們的情緒更加低落。我們毫無能力改善自己的境遇。相反,我們應當安靜地等侯,直到我們看見護理如何在我們的生命中顯明神的旨意,這樣就會避免許多的煩惱和痛苦。我們也可讓自己的心思安息在神的信實之上。我們擁有他話語的神性權威,他必定能使我們一切的顧慮最終成為喜樂。不但我們永恆的救恩,而且我們今生所關心的一切在他的手中,都是全然穩妥的。所以,你當安靜,確信你現今所遭遇的患難都有幸福的結局。「你所做的,要交托給耶和華;你所謀的,就必成立」(箴言16︰3)。

5、最后,當基督徒身受災難和悲痛時,他如何接受神的旨意呢?

無論情形看來是多么地艱難,但我們靠著基督加給我們的力量就能接受神的旨意(腓立比書4︰13)。否則,離了他我們就不能做什么(約翰福音15︰5)。耶穌並沒有說︰「離了我你們只能做小事」,而是說「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么」。也許我們的病情惡化,我們便害怕自己是否會病死;或者我們對于可能發生的戰爭感到驚恐,擔心失去一切的舒適和享樂。我想說,就象寡婦對以利亞一樣說︰「神人哪﹗我與你何干,你竟到我這裡來,使神想念我的罪,以致我的兒子死呢?」(列王記上17︰18)撒旦那時就趁機將它的謊言注入我們的心,使我們更加心煩意亂,如此一來,我們就無法分辨哪些是我們的意念,哪些是它的。我們的精神隨之而變得頹喪,好比一個人老想著明天要踏上艱難的旅途而徹夜不眠,結果到了第二天,他因為缺乏前夜的休息在半路上就暈倒了﹗

接受神旨,安靜地將所有事態的結果交托給神是基督徒最需要學習的功課。大衛就是如此對祭司撒督說的︰「你將神的約柜抬回城去。我若在耶和華眼前蒙恩,他必使我回來,再見約柜和他的居所。倘若他說,我不喜悅你。看哪﹗我在這裡,愿他憑自己的意旨待我」(撒母耳記下15︰25,26)。這是我們應當效仿的真屬靈的態度,但是放棄自己的意志順服神的旨意是困難的。只要我們能使自己的心做到這點,那么我們就一定會有平安。如果我們采納以下的建議並依靠神的幫助,我們就必能使自己的心服從神的旨意︰

i、努力地感知和深信神偉大的智慧及認識你自己的愚昧無知,「他的智慧無法測度」(詩篇147︰5)。「他的心思極其深﹗」(詩篇92︰5)我們有多少次曾被迫承認,自己的見解是錯誤的,我們犯了錯﹗我們經常接受比我們更賢明或更有才干之人的建議,譬如醫生和律師。既然如此,我們更應當放棄自己的理性和狹窄的悟性,而屈從全能、全知和全智的神。使我們難以做到這點的無非就是驕傲。

ii、你當認真地想想以焦急的思慮使自己煩愁的邪惡性;你不要懷疑護理是否會造福于你﹗這些思想都是驕傲和不信的產物,它們也無法給你帶來絲毫的益處。我們不能扭轉神的意旨,但也不當懷疑他的良善。

iii、你當看看聖經中的一些好榜樣,他們在放棄自己順服神旨意的行動上比你做的要多得多。當神呼召亞伯拉罕遷出本城到未知的地方時,他立刻順服了。保羅曉得,他若去耶路撒冷就將面臨被監禁和處死的極大危險,但是保羅與跟他離別的基督徒都能夠說︰「愿主的旨意成就」(使徒行傳21︰14)。最好的榜樣還是我們親愛的主耶穌基督。當父神在客西馬尼園將苦難的杯──大而可畏之神的忿怒之杯──交在他手中時,他因極大的憂傷而呼喊︰「阿爸,父啊﹗在你凡事都能,求你將這杯撤去」(馬可福音14︰36)。不過,為了順服他父的旨意,他又說︰「然而不要從我的意思,只要從你的意思」(馬可福音14︰36)。相較于主的情形,你的情形如何呢?

iv、你當思想,當一個意志被轉變為全然符合神的意旨時,這意志當有多大的特權。凡完全將神的旨意放在首位的人,其心靈必有深深的滿足,必有一種安息感和歸宿感,耶和華藉此方式使他所親愛的人安息。馬丁.路德對心靈極其憂傷的人說道︰「主必為你做一切,你需要做的一切便是在基督裡安息。」(詩篇127︰2)。盡管信徒活在重重的患難之中,然而存他安寧的心意,他們就能保守自己在信心的沉默中,仿佛熟睡了一樣。順從神的態度使一個人的靈魂適合與神相交,使祝福更為貼近。所以,別再后悔,別再爭辯,只管靜靜地躺在你父神的腳前,並且隨事隨時說︰「愿主的旨意成就」。


<<上一章     回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