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緋雲博士
URL: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32/index.html
許多非基督徒認為聖經不夠科學,而基督徒卻說聖經不但與科學沒有衝突,而且很科學,可否舉例說明之?
人與人談話時,各人都有自己對某些詞的定義。甲對「科學」一詞的定義,不一定和乙的定義一樣。如果不一樣,那當然是「牛頭不對馬嘴」了。所以要溝通,必須先有共同的定義。
從魏氏大字典我們得到如下的定義:科學,原意知道的情境,或作知識。有系統的知識,就是從觀察、研究、假定、實驗而得的知識。\ 如果甲和乙都同意這定義,那麼就可以開始交談了。如果不同意,則他們各自要證明為什麼他們的定義才是合理,直到兩人有共同的定義溝通才有效。
如果我們同意「科學」是知識,而科學知識是用科學方法所得到的知識,而「科學方法」是根據觀察,假設、實驗來驗證假設。那麼,我們就可以開始回答問題了。
有些非基督徒認為聖經不夠科學,可能是因為他們以為聖經是宗教經典,而宗教與科學誓不兩立。這都是定義的問題:聖經並不承認它是宗教經典。聖經自稱:「這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豫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3)。而上帝又是「起初上帝創造天地」,祂是創造者,一切是祂造的,一切也都屬於祂的,能力與生命都源於祂,祂不叫我們信一種宗教,祂要我們經由祂的辦法與祂恢復正常的關係:創造者與被造者,父與子、生命與愛的關係。雖然社會上的人不了解,以為基督徒是信基督教,其實基督徒是委身於耶穌基督,這位神而人,道成肉身的創造者──「萬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生命在他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約3)。科學研究的又是什麼呢﹖科學研究的不外是我們五官可以觀察到的物質。而這物質聖經說是創造者上帝所造的。那麼,上帝的話和他所造的應該沒有衝突,如果祂真是信實的造化之主(彼前4)
我們看幾個例子:
1.創造的原則之一:各從其類。科學上沒有觀察過一次猿猴演變成為人,或是演變成為青蛙。不管有些科學怎樣解釋,事實告訴你我,沒有一次這類演變的觀察。有觀察才是有科學的證據。科學家的解釋只是他的想像,不可以叫做科學證據,只可以叫做科學家的猜想。相反的,人生的只有人,魚生的是魚,青蛙生的是青娃,猿猴生的是猿猴,相信你我都同意這是日常所觀察到的。亳無疑問的,這些觀察是支持聖經的「各從其類」。生物學分類學的鼻祖CAROLUSLINNAEUS(1707-1778)是一位相信聖經的人,他就是因為「各從其類」的聖經原則才去研究分類學,今天我們還在用他的系統。
2.創造的原則之二:好。「上帝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創一)中文聖經的「甚好」就是十分好。上帝創造完成時,祂說:十分好。不是慢慢會變好,慢慢會更好,而且十分好。我們可推想如果變化的話,就不是十分好了,可能又有九分,八分………。在事實的觀察上,我們觀察到因紫外線、放射性、X光等所引起的變化,只有變壞,沒有變好,這是駁不倒的事實,屢試不爽,沒有一次是變得比原來設計更好的。或有人說:給他千千萬萬年,總有一次會變得比原來設計的更好。這種說法,只是說說吧,沒有觀察,不能叫做科學證據。
3.上帝將「大地懸在虛空,將水包在密雲中………看哪,這不過是上帝工作的些微」(伯26)。地球是懸在太空,這事實是近代的科學家才發現的,聖經郤在三千多年前已告訴我們。三千多年前的文化,不論中外都沒有講到地球是懸在虛空,只有聖經這樣說。將水包在密雲中,這也是科學所證實的。
4.「他從一本(血)造出萬族的人」(徒17)。這是很奇妙的一句話。我記得在香港讀書的時候,學校裡有些同學是「混血兒」。意思是他的父親或母親不是中國人,觀念上以為這些同學的血是中國血混上另一種血。也有人在北美接受手術時醫院給他輸了些血,常笑話說他現在不是純黃種人了,可能有白血或黑血。聖經二千年前就告訴我們,上帝從一血造出萬族的人。當時各文化都還認為人類各族有不同的血統。但是,近幾十年來,醫學的研究告訴我們,人類的血都是一樣的,出於一澈。在北美的血庫裡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聖經這一句話的證據,血庫的血,沒有分黃人血,白人血,黑人血等等,都是以血型為定。各族的人的血型都是同有那幾型。只要同樣血型就可以輸血了。當科學進步的時候,我們更容易見到聖經不但與科學沒有衝突,而且,聖經的科學知識常常是比人的科學知識高深。
再者,有些非基督徒認為聖經不夠科學,常是因為自己還沒有仔細研讀聖經。如果是這樣,那要鼓勵他們讀聖經,看看整本聖經對科學範圍裡事物的述說是不是合乎事實。真理是不怕問的,真金不怕火。只要一個人有追求真理,接受真理的心態,用客觀而謙卑的態度來研讀聖經和研究科學的事實,這個人會發現聖經是可信的,而聖經要我們認識的真是宇宙的創造者。凡投靠祂的人真是有福氣了。
「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上帝,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不用人手服事,好像缺少什麼。自己倒將生命,氣息、萬物、賜給萬人。祂從一本造出萬族的人,住在全地上,並且豫先定準他們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要叫他們尋求上帝………如今郤吩咐各處的人都要悔改。因為祂已經定了日子,要藉著他所設立的人,按公義審判天下,並且叫祂從死裡復活,給萬人作可信的憑據」。(徒17)
蘇緋雲博士
URL: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33/06an.html
既然人類的始祖是亞當夏娃,為何會紅黃白黑的種族?又亞當夏娃是何色人種?
不少人以為人類是分成不同色素的種族,其實,全人類只有一種色素,這色素是棕色。有一些人多些色素細胞(Melanocytes),這種細胞是有製造棕色素的能力的、這些人就看起來的比較黑。就像一張白紙,如果在上面點上幾點,看起來還是近白,如果多點上些黑點,看來成灰色,如果更多黑點,就看來很黑。一個人能夠製造多少色素,是天生來的。意思是說,從父母遺傳來的基因,決定了他的細胞能製造多少棕色素。比如,你看一群白人,在夏天之前看起來都是很白,但是,如果他們一起去晒太陽不久之後,你會發現有些晒得比其他的黑,這是因為一個人的「色量素」是先天的,後天的晒太陽只是引出原有的可能性。就像幾個不同大小的容器,一個大碗,一個杯,一個大桶,放在露天處,天晴的時候,每個容器都是空的。但是,下雨了,每個容器都滿了水,大桶裝很多水,小杯子只有一點水,大碗裝得比小杯多,但比大桶少。在同樣的太陽下,生來有潛能製造很多棕色素的人,就會比其他人顯得黑。
那麼,如果所有的人都是生自亞當夏娃,如何能有不同製造棕色素的潛能呢﹖這倒是相當容易解釋的事。人的色素,起碼由兩組的遺傳基因管理,每一組的基因有一對,一個從父來,一個從母來,成為一對。基因可以會發令製造色素,也可能不會發令的。如果一對基因都發令製造棕色素,那麼一定很多棕色素;如果只有一個發令,一個不發令,則較少棕色素。如果兩組的遺傳基因都發令,那就最黑,兩組都不出聲,那就白了。一組發令一組不發令,或是每組一半發令,一半不出聲,那就中等了。(事實上所謂不發令是發很少令的意思,因為有種是真的沒色素的,那是因為兩組遺傳基因都完全不會發令製造棕色素了)。如果,亞當的遺傳基因兩組都是一半一半的,則夏娃應是一樣(因她從亞當身上造出來的),這樣,他們的兒女可能有各深淺顏色。
聖經告訴我們,洪水時只有挪亞一家八口生存,洪水後幾代又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因人的背逆,上帝變亂了人的口音,所以同語言的人會聚在一起,到地被分開之後(創十:25「人就分地居住」,在希伯來原文的意思是「地被分開」),各語言族就不容易彼此通婚了。他們各自擁有的遺傳基因就傳下去,沒有的基因就一直沒有了(直到再和其他族通婚)。
所住的地方的氣候也會加強各族的特有膚色,比如:在熱帶的人如果不夠黑,保護性(隔去紫外線)不夠,則較多皮膚癌,比較不能生存,會被淘汰。在寒帶的人,如果皮膚黑則隔去太多陽光,身體就不能有健全的骨頭,因為骨頭需要的維他命D,有賴陽光才能製造。這樣,住在寒帶而皮膚黑的人會愈來愈被淘汰。
事實上,全人類不論什麼顏色或什麼特徵,都是同一種類,同是亞當夏娃的後代。所以我們應該敬愛每一個人,不應「有種族岐視,因為我們是血親。而且,每一個人都是照著創造者的形象樣式而造的,所以每一個都有創造者給他的價值和尊嚴。
「祂從一本(血)造出萬族的人,住在全地上,並且豫先定準他們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要叫他們尋求上帝」(徒十七)。
URL: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34/07ap.html
蘇緋雲博士
問:從亞當夏娃開始了人類的繁殖,這一定免不了直系親屬的通婚,例如兄妹結合,但後來到摩西的時代,這種婚姻是被禁止的,為甚麼?
答:上帝創造萬物,祂的智慧高過我們的智慧,有一些事情祂沒有解釋給我們聽,最好是問祂,將來在天堂一定可以明白。但是,我們可以用現代科學能了解的來嘗試解答。聖經說上帝完成了祂一切的創造,「上帝看著一切所造的都很好」。所以人的遺傳基因在被造時是美好的,沒有破壞。後來亞當夏娃自作主張,不肯聽從創造者智慧的吩咐,被魔鬼引誘,要像上帝一樣,能知道何為善何為惡。但是,人的智慧有限,那能知道呢?當人自作聰明,自己決定好壞的時候,破壞就開始了。我們應該順從創造者,祂說孝敬父母是善,我們就說孝敬父母是善;祂說殺人是惡,我們就說殺人是惡。可惜,我們的老祖母被引誘:「於是女人見那棵樹的果子好做食物,也悅人的眼目,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來吃了!可歎的夏娃!更可惜是:「又給了和她在一起的丈夫,他也吃了!」亞當怎麼沒有阻擋他妻子呢?
自此,死就入了世界!所以遺傳基因就有了死因。「受造之物服在虛空之下...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
但是,開頭,基因的破壞還沒多,所以近親通婚,生下的兒女不會有太多病。後來突變(基因破壞)越多,近親就很可能有同一破壞點,如果同一對基因的兩個單位都破壞了,那生下來的兒女就有病了。
亞當之後一千六百多年,洪水滅了全地,環境起了很大的改變,人的壽命也由九百歲左右降為四百,這是一次劇烈性的變化,之後破壞率有增無減。到陸地分裂之後,人的壽命又少了一半,剩下二百歲,再慢慢減少(沒有再劇烈性的變化),只是漸趨短命,每況愈下。亞伯拉罕175歲,他兒子180歲,孫子147,曾孫約瑟110。所以到摩西的時候基因有很多破壞了。上帝在這時候吩咐禁止近親通婚應是很合理的,免得很快人類就絕種了!
當然,也是我們以遺傳學的眼光來看。上帝這樣做的真正或完整的原因,還是只有祂知道。祂沒有告訴我們的,是不關我們事的,祂告訴我們的是要我們遵行的:「隱祕的事,是屬耶和華我們上帝的,惟有明顯的事,是永遠屬我們和我們子孫的,好叫我們遵行這律法上的一切話」(申29)。
吳主光
URL: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35/08am.html
1.吳主光先生在六月真理報的文章中,指地藏菩薩打救人脫離地獄之苦,怎算得是「打劫」地獄?然則你們的主耶穌打救世人又是甚麼?
答:多謝一位佛教徒打電話來指出筆者在六月份真理報中用詞不當,在此本人謹向有關人等致歉,用「打劫」二字來形容地藏菩薩救人脫離地獄之苦,實在有點過份。不過,本人要指出,據佛經顯示,地藏菩薩救人脫離地獄之苦,乃未經管理的地獄的閻王同意,只憑其法力強行將人救出.倘若閻王的判決不妥,也得循法理途徑為地獄的冤魂提出伸訴才對,不應自行闖入地獄救人,這樣的行動實在與「打劫」類同,所不同者,一般打劫乃為個人財利,而地藏菩薩乃為善心救人脫離地獄之苦云。至於主耶穌救人的方式則完全不同。聖經告訴我們,神是公義的,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因此,主耶穌不能在神的旨意之外強行救人,祂需要替罪人死,先為罪人還清罪債,才能救人脫離地獄之苦。因此,地藏菩薩之與閻王,完全不同與主耶穌之與公義的神。
2.根據基督教所說,始祖的原罪傳下來給全人類,全人類就因此需要面對死亡.其實人為何要承受萬古以前祖先的罪?這算不算為公平?
答:「原罪」這詞只不過是古代一位教父奧古斯丁所創的名詞而已,天主教接受了奧古斯丁的見解,遂主張嬰兒洗禮,以先淨嬰兒的罪,叫他得救。自從宗教改革之後,基督教許多神學家都為原罪的問題重新思考,雖然至今彼此仍未達成一致的見解,但對於嬰兒可以藉洗禮得救的教義,卻一致反對了。根據聖經一貫的真理,神將來審判任何罪人,都是「按各人所行的報應各人」,定本身在行為上犯了罪的為有罪,這是極之公平的。聖經從未說過,父親犯了罪要兒女或後人落地獄!可是,父母犯了罪,禍及子孫,這一點就是千真萬確的,因此聖經說:「神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卻向肯守主誡命的人施慈愛直到千代。」舉例來說,父母因嗜賭而引致貧窮,以致兒女失去教育;或父母詭詐成性,於是詭詐的性情遺傳給兒女,影響他們的品格為人;或父母吸毒,以致身體瘦弱,影響出生的嬰兒,甚至連出生的嬰兒也因而染上了毒癖等等,都是十分普遍的例證。所以,父母犯罪的結果雖然不會招致兒女落地獄,但卻在今生禍及兒女,這豈不是既公平,又合乎理麼?
3.地球上許多地方的人從沒有聽過福音,何以人人都要入地獄?
答:問這問題的人,是因為將「恩典」和「公平」混淆所致。我們的神本是極其公義和公平的,他待任何人都不會例外,即或是中國人,外國人,基督徒,別教徒,神都一律的「按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不過,在這樣公平的原則下,神發現人人都犯了罪,於是人人都要落地獄受苦,神不願這樣,乃願意人人都得救,於是神就差派祂的兒子耶穌基督降世,為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此乃白白的救恩,叫凡相信的人都可以得著拯救。這不是說,信耶穌的人雖然犯了多大的罪也可以一筆勾消,不!罪是不能隨便一筆勾消的,神仍然要追討每一件罪,只不過,信耶穌的人藉著信心與耶穌的死聯合起來,以致神在追討之時,看見耶穌已經為我們受了罪的刑罰,我們就因此得免受刑了。別人要為自己的罪落地獄受罰,那是公平的,正如神對待每一個都是公平的一樣。只不過他們得不到這福音,在恩典上沒有分而已,這並不代表神將來審判他們有甚麼不公平之處。好比一間工廠的老闆,他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工人,按各人的工作量支薪金給他們,多做工的多得薪金,少做工的少得薪金,但他卻將許多金錢捐給工廠外面的窮人,這些窮人完全沒有做過工,卻蒙恩得到許多金錢上的援助,工廠裡那些因為少作工而得少得薪金的工人,絕不能因為看見這些窮人沒有作工而得到援助就指摘工廠的老闆不公平,因為恩典與公平是不能混淆的,兩者不能相提並論。
4.十誡為甚麼不准人拜偶像?何謂拜偶像?我們知道菩薩不是神,他們都只不過是人,是我們的老師,我們拜菩薩怎算是違背十誡嗎?
答:神立十誡不是為世人或別種宗教信仰的人,乃為屬於神的以色列人而立的。十誡的第二誡不准人為神造一個像,更不准人拜這些像,因為神原是無形體的。我們從生物學的常識中得知,生物的任何形體,都是為適應這個物質的世界而有的,例如吃不同的東西需要不同的牙齒,在不同的環境下呼吸需要有不同的呼吸系統,然而神既是造物主,就再不需要依靠呼吸或吃食任何食物才能生存,因此神並不需要有生物的形體。如果我們構想神有任何形體,我們所構想的,就不是神,而是受造之物了。因此,神不准人為祂造任何像,免得構想錯了神的神性,於是就中了魔鬼的詭計。菩薩既是人,不是神,當然是可以為他們造一個像,但卻不可以拜他們為神。雖然閣下認為為菩薩立一個像是沒有違背十誡,正如我們人人都有自己的相片一樣,但向一個人下拜就是違背了十誡,聖經認為,只有神才有資格接受人敬拜,任何人或生物都不能接受敬拜。神既然不准人以偶像來取代祂的位置,當然也不准任何人高舉自己為神,代替祂接受人的敬拜。
5.何以許多觀音顯聖如此靈驗?為甚麼心理學家可以藉催眠術使人說許多世之前的事物來,這豈非證明輪迴是真的嗎?
答:觀音顯聖只在佛教徒看為靈驗,其中有沒有可疑之處,並沒有接受公開的測驗或查究。以我們基督徒來說,我們甚至在異象中看見耶穌顯現,聖經還是要我們先查清楚那個所謂耶穌,會不會是魔鬼的化身,因此聖經勸告我們說:「一切的靈你們不可都信,總要試驗那些靈是出於神的不是」。基督教的信仰並非只建基在所謂靈驗的神蹟奇事上,乃建於真理上。如果不合真理,就是最靈驗的神蹟奇事,我們也不應該相信,因為我們知道魔鬼也會行大神蹟大奇事來迷惑人。至於近代有一些心理學家以催眠術來將一些人催眠了,而被催眠的人在催眠師的提示下,竟然說出許多前世或前幾世的事物來,這樣的事不能作為前世輪迴的證據。因為也有心理學家指出,有一些受催眠的人所說出來的故事,竟然是他看過的小說的故事,證明受催眠者在意識模糊的狀態下,很容易將潛意識中任何類似的資料說出來,並不能分辨其準確性。照常理來說,人的記憶是在大腦中貯存的,前世的肉身既已消滅,其記憶的資料是不可能存留到另一個肉體上的,所以這樣的證據不值得相信。
何仲柯醫生
URL: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36/09ff.html
創世記一章二節:「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
地球是太空獨一無二的星球,本節先提到兩樣因素,是和生命有密切的關係。先是「地」。地球上有了生命所需要的一切的原素,這並不是我們目前,在太空探討,可以達到的星體,所可以找到的。但是這裏有四個字,叫不少基督徒煩惱,就是「空虛混沌」。
空虛混沌
我們問:神造的不應該都是好的嗎?地是如何會「空虛混沌」的呢?特別在進化論出現之後,所提倡的漫長年代,又有宣稱是萬萬年的化石,叫教會圈裏有難以招架的感覺。關於地球年代的算法,我們在『科學與真理』系列裡已經詳細討論了。地裡的證據並不支持漫長的年代,反而以洪水之浩劫所留下的證據,更加能夠解釋地球上的現象。那麼古代的化石,諸如恐龍之類,又是甚麼時代的生物呢?教會中有個看法,稱為『間隔論』(TheGapTheory)。?就是,在創世記一章一節和二節之間,有個大洞。換言之,第一節神創造了天地之後,地因為魔鬼犯罪,被搞亂了。恐龍之類就是這樣死亡的。所以六天的造物,被解為再造。這看法產生了一些問題:
一、在原文的文法上,第一節與第二節之間並沒有間斷。是連貫性,一口氣的。所有的翻譯本,無論中英,都翻出這連貫的意思。十九世紀以前的解經家,從文法的立場,也沒有一位看見這間隔。如果我們客觀單純的讀,而不是一些「專家」告訴我們,我們也讀不出這間隔來。
二、有人把『地是空虛混沌』的「是」,解做「變成」(become)。這並不是原文(hayah)一般的含意。所以古今的翻本,包括希臘文的七十士譯本,也沒有一本把這裡翻造「變成」。
三、關於這「間隔」,我們在整本聖經裡,並找不到任何的記載。聖經裡也沒有提過這樣的一個世界。在約伯記,魔鬼還得到神面前交賬。(伯1:6;2:1)魔鬼到底是甚麼時候犯罪,聖經沒有說,我們也無從瞎猜。但我們知道,魔鬼並不像我們人類。人類是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魔鬼犯罪,不一定要在這時空範圍的境界裡。
四、聖經告訴我們:『這就如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羅3:12)死亡既是從亞當來(創1:12之間),亞當還沒有被造,怎麼來的全球性死亡呢?
五、「創造」「再造」之間的討論,讓我們在以後再仔細審察。我們只要先指出:創世記一至二章裡,中文翻作「造」,在原文是有四個字(bahra創造,asah做,yatzar塑造,banah建造?)。這四個字,沒有一個是翻譯成「再造」的。這樣,『空虛混沌』又是何解?難道神造的不好,需要進化?其實這兩個字(bohuwatohu),並不一定解釋做混亂不好。所以NIV翻作(Nowtheearthwasformlessandempty)意即『地是無形無狀的』。約伯記38:14說得好:『因(這光),地面改變如泥上印,(萬物)出現如衣服一樣。』我們見到的圖畫,是神先預備了材料。按照神無限的大能,自然衪可以『說有,就有。命立,就立。』(詩33:9)一口氣全部造好。但是在這裡,神啟示衪自己,是按步就班的,叫我們可以知道衪創造的原則。我們也可以比方說,做饅頭時,先要預備了麵團。這麵團起先還是無形無狀的,須要繼續加工。
淵面黑暗
這地球是蓋滿了水,聖經早在創世記開頭的第二節告訴了我們。地球上的水與生命的關係是無可否認的。那裡有水,那裡生命就滋生繁多。相反地,在太空的探險,在所有我們可以見到本體的星體上,到如今,我們都沒有找到一個,是有地球這麼多水的。地球在太空看,是唯一藍色的星球。水是其中一個因素。
可是這裡有一個難明的字,是「黑暗」。神既然是光,怎會造個地球是黑暗的呢?其實在這裡,還沒有出現的是物質的光。造物主永恆的光是超越物質的光,不可同日而語。所以聖經說:『黑暗和光明,(在你看)都是一樣。』(詩篇139:12)光,這生命的第三個要素,神在第一日中,叫它出現。但是在第一天開始,這蓋著整個地球的水,還是在物質的黑暗中。正如神在約伯記,對約伯說:『海水衝出,如出胎胞,那時誰將它關閉呢。是我用雲彩當海的衣服,用幽暗當包裹它的布,』38:39。可見不單在創世記第一章整章,就是在猶太人現在的計算裡,一日是從黃昏算起,因為地球上是先有黑暗,後有物質的光。
神的靈運行
這是聖經第一次提到聖靈。「靈」(ruah)原文與「風」同字,有吹動的意思。所以「運行」有搧動之義,就如申命記32:11,12描寫耶和華如何帶領衪的百姓:『又如鷹攪動巢窩,在雛鷹以上兩翅搧展,接取雛鷹,背在兩翼之上。這樣,耶和華獨自引導他,並無外邦神與他同在。』這物主是行動的神,這是生命的現象。所以主耶穌說:『我父作事到如今,我也作事。』(約翰5:17)。從創世起頭,我們就見到聖靈工作時,神的能力就彰顯了,事就成了。今日我們要看見神的作為,也要讓聖靈運行在我們生命裡,不要讓自我攔阻了聖靈的運行。
蘇緋雲博士
URL: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36/09ay.html
問:創世記中記述神創造天地萬物,看著都是好的,但為何卻有蒼蠅、蚊子、木虱、老鼠等昆蟲動物,不但不可愛,而且是對人類百害而無一利?
答:創世記第一章,「神看著是好的」講了很多次,最後還總結:「很好」。但是,在魔鬼的詭計引誘之下,人被「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和今生的驕傲」所勝,「於是女人見那棵樹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悅人的眼目,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來吃了,又給和他一起的丈夫,他丈夫也吃了」。魔鬼的詭計,就是叫人對上帝的話,對上帝的愛和好意,起了疑心。當人以為自己「便如上帝,能知道善惡」的時候,人就死了。死亡也因這被派治理全地的總經理的錯誤而進了世界。
亞當的咒詛是甚麼呢?
「又對亞當說,……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你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裡得吃的。地必給你長出荊棘和蒺藜來……」。
可見,人的自作主張,帶來了咒詛。自己分辨何為善,何為惡;但人是被造的,那有創造者全盤的智慧?我們說是善的,不一定是真的善;我們說是惡的,也不一定是惡的。所以帶來死亡。
上帝咒詛地,地就長出荊棘蒺藜。原來美好的情形已經變成不美好了。今天,這愈變愈壞的情形是有目共睹的。聖經說:「受造之物服在虛空之下,不是自己願意,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得享上帝兒女自由的榮耀」(羅8)。所以現在的世界已不是原來美好的世界。創世之初一切動物都是吃植物的,不會彼此傷害,但現在已不同。創世記九章,挪亞洪水之後,上帝告訴挪亞一家;「凡地上的走獸,和空中的飛鳥,都必驚恐,懼怕你們,連地上一切的昆蟲,並海裡一切的魚,都交付你們的手。凡活著的動物,都可以作你們的食物,這一切我都賜給你們如同菜蔬一樣」。很可能因為人的遺傳基因破壞了,不能消化植物的纖維,得不到植物的蛋白質,單吃植物不易得到足夠的營養,所以必需有些動物為食物。可能蚊子等動物本來也不需要吃血的,但人犯罪,也被破壞之後,動物昆蟲也不如當初了。我們現在看見的「一切受造之物,一同歎息勞苦,直到如今。不但如此,就是我們這有聖靈初結果子的,也是自己心裡歎息,等候得著兒子的名分,乃是我們的身體得贖」。
感謝上帝,這敗壞的轄制是暫時的,當耶穌基督再來的時候要復興萬事:「這必朽壞的,總要變成不朽壞的。這必死的,總要變成不死的」(林前15)。
不過,我們不敢說蒼蠅、蚊子、木虱、老鼠等都是百害而無一利的。可能我們會發現他們對人也有用,起碼我知道蒼蠅和老鼠是人類用來研究遺傳學和醫學常用的生物,因為它們生得快,生得多,又容易用來作實驗;而且,老鼠不但可以做食物,也可以養來玩。
希望以後見到這類叫你煩的生物的時候,想到人的自作主張帶來的敗壞,但也感謝上帝為我們降世成為人。耶穌為我們成了咒詛,叫我們只要信靠祂,以祂為生命之主,就必得救,得享神兒女的榮耀。在那新天新地,「上帝要與人同住,作我們的上帝。祂要擦去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啟21)。
何思亮
URL: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38/11vv.html
上月廿三日教宗約翰保祿在梵帝崗面對一班科學家說:達爾文之進化論只要承認創造論是神的工作的話,是可以接受的(奇怪,相信進化論的人又怎會承認神造論呢?)其實,早在一九五零年,教宗庇烏已宣稱進化論是一種「深思的臆說」,而現任教宗則認為時下新智識已証實進化論不再是假設了。
眾所週知,達爾文的進化論只一種理論:推說人類是從低等生物漸漸演變為高等生物………這與聖經的神造論背道而馳,因《創世記》說宇宙萬物乃神在六日之內所造成的。信進化論與信神造論兩者皆需要信心去接受,而前者比後者尤甚!
教宗過往曾表示進化論吻合聖經教訓,不過今次是最強烈和最清楚的支持達爾文學說。教宗是天主教至高的宗教領袖,他的話代表了巔撲不破的真理,世上千千萬萬的天主教徒相信多會因而唯命是從,默然接受。
教宗之言自然會引起基督教的激烈反對,即使在羅馬天主教的教區內,也會掀起驚異的反應,但誰敢為真理提出抗議呢?歷來天主教神學家人才輩出,其中以奧古斯丁和阿奎那至為著名,他們倆人都相信神造論。奧古斯丁在其名著《懺悔錄》說:「神啊,你為了自己創造我們,我們的心得不著安息,除非安息在你那裡」清楚說明人是神創造的。神父LaurenceShapcote,O.P.,所翻譯阿奎那的巨著?(TheSummaTheologica),更詳細解釋神用六日創造世上的萬物,但教宗偏偏語不驚人誓不休,大放厥詞的棄掉前輩的教訓!
為什麼教宗敢說與聖經相背的話呢?創世記豈不是開宗明義的說:「起初,神創造天地」嗎?基督教把聖經視作神的話,是無上權威的經典,是不可更改的話語,但教宗認為自己高於聖經,有權解釋聖經的話,能使人茅塞頓開!但教宗只是個人,人總是會犯錯的,連教皇也不例外,他這番話違背了天主教固有的神學思想,直接與天主的說話衝突,與他教宗的天職絕不相稱!
何仲柯醫生
URL: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39/12uu.html
創世記一章四─五節:「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神稱光為晝,稱暗為夜。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
光與暗
為甚麼有光暗?有人以為要顯出光明的好,必須有黑暗來對照。聽起來像是有理。靈的光、善良和公義的光,是否須要黑暗來相影,這是另外一個討論。不過這裡是指著物質的光。從地球上生物的角度,循環性的光與暗、誠然有它的重要性:
一.溫度的調節。長期在物質的光中,溫度不斷上昇,終必叫我們現今所知的生物,不能生存。有循環性的黑暗來調劑,叫溫度適中。
二.濕度的滋潤。氣溫轉變時,是露水凝結的時候。沒有空氣中的水氣之凝結,多少的樹葉會枯黃,花蕊會未開而掉,果實不熟而落。今天在世界多少地方,有許多動物還是靠著黃昏與清晨的霧氣,來得到它們的水分。
三.休息的時間。雖然有些動植物,是晚上活動的,多數的動植物,是白天活動,晚上休息的。無論如何,經常的休息,是所有生物必須有的。長期沒有休息的機會,必叫一個生物身敗力盡。
六日與時代論
關於創世記一章六日的創造,在教會中,有人把它解釋做六個時代。可能是六千或六萬萬年,總之是一個漫長的年代。這看法的根據是:
一.彼得後書3:8「親愛的(弟兄)阿,有一件事你們不可忘記,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又說「在你看來,千年如已過的昨日,又如夜間的一更。」詩篇90:4。這看法乍看有理,神誠然是超時間的。但是在我們物質的世界裡,有時間和空間限制的領域中,神並不是沒有時間觀念的。不然,主耶穌的死而第三天復活,就完全沒有意義了。
二.「日」【希伯來文yom】在聖經裡,除了指著24小時的一天之外,也有指著一個時代,或一個時機。就如「耶和華的日子」【阿摩司5;18】,和「拯救的日子」【以賽亞49:8】但是我們須要看本文裡,所給我們的定義。創世記一章的六日,每日都有個備註:「有晚上,有早晨,這是…」。「晚上」,「早晨」都是單數的。或者說:「有一個晚上,有一個早晨,這是一日」。還有,雖然中文「和合版」翻作「頭一日」,原文當作「一日」,是因為希伯來文「一」ehad和「第一」rishon,兩個字有明顯的分別。只是從第二天開始,聖經就用「第二日」,「第三日」等。這是告訴我們,在第五節,聖經為一日下了定義,就是「一個晚上,一個早晨」。
晝夜周轉
晝夜是如何形成的呢?有人會反對說,沒有太陽月亮,怎能有晝夜?其實地球上有晝夜,不是單單因為有太陽,更是因為地球自轉。月亮不自轉,只是繞著地球轉,所以一個月才和太陽轉一次臉,結果是一邊熱死,另一邊冷死,無從維持生命。其實地球上,只要有個有方向的光,地球又自轉,就有晝夜了。地球如今自轉的速度,剛剛適合生命的存在,實在十分奇妙。科學家指出,地球在薄薄的地殼以下,就是流質的巖漿。它自轉的速度,在赤道可以超過時速一千英哩。除此,它還繞著太陽飛快的轉。地殼有多薄?有人用肥皂泡來比較,大概相當於肥皂泡快破時的厚度!
我們已經講了太慢的問題。太快也是不行。木星就是一個例子。這在1995年被慧星打得臉花的行星,有個繞著它的圈圈,是從它表面拋出來的東西。它表面的大紅點,科學家相信是個大風暴,和其他小一點的風暴,繞著它團團轉。為甚麼?因為木星自轉的速度,可能有五十倍地球自轉的速度。
地球的自轉,這生命的第四個要素,對地球上有生命,實在重要。聖經在開始的第五節就講明了。所以把六日強為六個時代,等於叫地球在一千年或者一萬年,才自轉一次,生物如何能活?其實這看法,正如「間隔論」,也是個迎合進化論漫長年代的妥協。在進化論出現以前,教會中並沒有這看法。這種的看法,企圖解釋神用進化來造物。這樣的妥協,其實進化論的學者,也不能接受,因為進化的基本觀念,就是沒有創造者,沒有設計,沒有方向,那裡須要一個神來叫生物進化?何況,創世記第一章裡的模式,還有不少其他和進化論不和之處,我們容後還可以討論。
我們指出,「間隔論」和「六日時代論」的出現,都是迎合進化論漫長年代的妥協看法。我們是否一定要接受這漫長的年代?它們計算法的不可靠,我們都在「科學與真理」系列的「地有多久」和「朽木能言麼」討論了。「同位素輻射線半衰期絕對計算法是何等的不絕對。」「標準化石」的計算法是何等的不標準。除了歷史性的計算法,年齡實在不能以這些方法來肯定。其實創造需要多少時間,全看創造者能力有多大。我們已經指出,在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時,其威力可以把一個人在瞬間化掉,只剩下一個影兒。這能力的發揮,只不過千分之一秒。今日的核子彈威力,更是百萬倍當時的原子彈。
是的,日夜的周轉,這生命的第四個要素,是我們的地球在眾天體裡,或為獨一無二的生命環境,聖經一開始就言明了。
何仲柯醫生
URL: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40/01rr.html
創世記一章六至八節:「神說,諸水之間要有空氣,將水分為上下,神就造出空氣,將空氣以下的水,空氣以上的水開了。事就這樣成了。神稱空氣為天,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二日。」\生命之氣
空氣,這是聖經一開始、就告訴我們,地球上可以有生命的第五個要素。地球上的大氣層、誠然是太空諸星體裡、獨一無二的。這自然是與地球上這麼多的水有關了。地球的大氣層、差不多20%是氧氣、不到80%是氮氣、還有其他少數的氣體、最出名的、可能是炭氣(二氧化炭)了。地球上的氮氣與生命的關係、自然是眾所周知的了。目前太空探險所見到的星體、沒有一個有地球這樣的氧氣。沒有氧氣的星球是死的、找不到生命的現象。沒有氧氣、只要兩分鐘,人就暈倒了,再兩分鐘,命就沒了。就因如此,人人都該會救心的基本技能(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這是分秒必爭的緊急措施。同樣,無論飛上太空、或是潛進深海,沒有那命根兒的氧氣管,肯定是去不了的。進化的假設,地球開始郤沒有水的,也沒有氧,所以在米樂博士出名的實驗裡(EXPERIMENTOFMILLER),所造出來,含有氨基酸(AMINOACID)的原始湯(PRIMORDIALSOUP),是不可以見氧氣的。這是進化界的一個大矛盾。
這氧氣的來源,是地球上澎大的海洋。但是氧氣雖然好,郤剛剛五分之一。100%氧氣是否對生命更好﹖回答是:不一定。化學上,我們知道,在100%氧氣裡,有些東西會自然焚燒(SPONTANEOUSCOMBUSTION)。在醫學上,雖然在有些情形之下,高壓100%氧是一個治療的方法,但是在三十多年前,美國的醫學界就學了一個功課。早產嬰兒常有缺氧的現象,有一陣子,曾經給早產嬰兒100%氧氣。結果這些嬰兒,竟然瞎了眼(RETROLENTALHYPERPLASIA)。現在,早產嬰兒所吸的氧氣,一般都不超過40%。
平淡的氮氣
氮氣其實也不平淡。它不僅是沖淡了氧氣,本身更是生命的一個重要基石。它是生物裡蛋白質的重要原素。每次閃電就化合了氮與氫,成為亞摩尼亞,或稱為(AMMONIA)。又化合氮與氧,成為硝酸的前身。這都是細胞裡蛋白質,核酸,遺傳基因,的基本成分。在目前人類探險得到的星球,就是太陽系裡的行星,有些也有不少的硝酸和氨,只是沒有水和氧,竟然是毒氣漫天,生命不能生存。碳氣雖然更少,但是它對植物的生存,是一點不可少的,因為它是植物光化作用的基本成分。稙物細胞,透過綠色素(CHLOROPHYLL)的媒介,使用太陽光的能量,把碳氣加水,化合成為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就是澱粉質(STARCH),是生物基本的燃料。同樣的,在太陽系有些行星的大氣層裡,可能也有些碳氣,但是沒有水和氧,生命也是不能生存。\將水分為上下
六節「諸水之間」,原文有中間之意。所以「將水分為上下」,意即差不多一半的水在空氣以上,另一半在空氣以下。有人或者直覺的以為,空氣以上的水是雲。但是我們在飛機上,凌駕在35,000呎高空,雲明明是在飛機以下。雲是在空氣當中的。古代的世界,在大氣層以上,有幾乎地球上一半的水環繞住。從造光體的記載(一章十四至十九節),我們可知這空氣以上的水是透明的。是以氣體的狀態存在。如此厚的水氣層,包住地球的環境,當時的氣候等等,就會和現在大不相同:
第一、當時氣壓可能比現在高。體型重的生物,行動會比較自如。
第二、這水氣層,可以把許多從太空進的,有害輻射濾掉。不像今天,我們一個重要的保障,是臭氧層(OZONELAYER)的功能。這臭氧層,既薄又破,是現今氣象科學和環保科學的大頭痛。有些科學家,還以為今天世上一些生態問題,和臭你層的洞,有相當的關係。這可以從人的衰老、皮膚癌、以至虎獅類雄性精蟲畸形,以至面臨絕種。古代既有如此與現在不同的保護,生物真是得天獨厚。大氣層中的同位素,如碳十四(CARBON14),也可能比現在少。
第三、水可以吸熱,然後慢慢散發。所以水流有調劑氣候功用。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北美的西北區,西雅圖,溫哥華了。此地經度北于日本,但是冬天郤不太冷,下雪也少。只因太平洋暖流,發源于菲律賓的公海,越過臺灣,日本外的太平洋,直投阿拉施加灣(GULFOF ALASKA),帶給西、溫、不太冷的冬天。古代時,整個地球,既然都被包在這水氣層裡,全球可能在一個四季皆春的溫室狀態了:沒有南北極的寒帶,也沒有赤道的熱帶。這種全球統一的氣候,正可以解釋,為何無論格陵蘭(GREENLAND相當與北極),南極洲(ANTARTICA)或是希瑪拉雅山頂,考古學家都有找到亞熱帶動植物的化石。進化論學者則要用大陸多次飄移來解釋。換一句話說,各塊地輪流飄去寒帶,熱帶。
第四、沒有寒帶熱帶,就沒有氣流了,以至也沒有氣候的變動和風雨了。因為今天在地球上,有風有雨,基本上是因為,冷空氣在兩極下降,熱空氣在赤道上升,對流而成季候風以及各種的氣候。自然古代的世界,不會有水災旱災,也不會摧殘植物的風暴,和冰雪雨雹了。
幾層天?
「神稱空氣為天」創世記一章一節,豈不是已講了造天麼?怎麼空氣稱為天呢?原來聖經希
伯來文,天一字,是用複數的(SHAMAYIM)。保羅在哥林多後書十二章二至四節說:「我認得一個在基督裡的人,他十四年被提到第三層天上去。或在身內,或在身外,我也不知道,只有神知道。我認得這人,或在身內,或在身外,我都不知道,只有神知道,他被提到樂園裡,聽到隱秘的言語,是人不可說的。」這第三層天也稱為樂園,明顯是神的境界。第二層天,太空、在創世記一章一節創造了。空氣,就是第一層天了。只是空氣和太空,對我們都是透明的。神所在之第三層天,則是:「人不能靠近的光裡,是人未曾看見,也是不能看見的。」提摩太前書六章十六節。如此,在短短八節聖經裡,生命的要素皆備,郤還沒有旱地。
何仲柯醫生
URL: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41/02jj.html
創世記一章九至十三節:
9-神說,天下的水要聚在一處,使旱地露出來,事就這樣成了。10-神稱旱地為地,稱水的聚處為海,神看是好的。11-神說,地要發生青草,和結種子的菜疏,並結果子的樹木,各從其類,果子都包著核,事就這樣成了。12-於是地發生了青草,和結種子的菜疏,各從其類,並結果子的樹木,各從其類,果子都包著核,神看著是好的。13-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三日。
大地出現
第三天的創造,以旱地的出現開始。按照聖經,這件事的發生,是相當突然的。這過程,聖經如此描寫:詩篇卷104:
6-你用深水遮蓋地面,猶如衣裳,諸水高過山嶺。7-你的斥責一發,水便奔逃,你的雷聲一發,水便奔流。8-(諸山升上,諸谷沉下『或作隨山上翻,隨谷下流』),歸你為它所安定之地9-你定了界限,使水不能過去,不再轉回遮蓋地面。
按照聖經,這是第一次的地面變動,海底沉下,陸地上升。從聖經的記載,我們可以觀察到一些重點。
一.這事件既是如此突然,「水便奔流」時,在陸地上,就會留下明顯深刻的痕蹟,就是山谷和岸邊海濱的沖積層。(ContinentalShelf)
二.當時的海,只在一處,正如……
三.當時的陸地,也是只有一個。「神稱旱地為地,」地是單數的。
四.神看著是好的。這是本章第二次說這話,雖然整體的創造大工,尚未完成,但是在神規規矩矩的計劃中,每一步都是好的、完全的。
植物發生
十一節:「地要發生青草」原文作「地要綠化了」。是的,綠色是地球第二個美麗的顏色,就是生命的顏色。我們知道這是「綠色素」(Chlorophyll),植物生命的要素。藉著「綠色素」,植物可以透過光化作用,使用陽光的能量,把碳氣(二氧化碳)與水結合,成為碳水化合物(澱粉質),就是生物的基本燃料,也是植物基本骨幹的材料。有人或許會問,當時還沒有提到太陽,怎能有植物呢?我們要記得,在第一天(第三節),神已經創造了物質的光了。有人試圖解釋這光作「宇宙光」。「宇宙光」是甚麼,科學家還有不同的意見。但是聖經卻講明,第一天被造的物質之光,是與今日叫植物生長的光無異。這樣,太陽又如何呢?這事,我們要留到第四天的創造來討論。
第十二節第二次說:「於是地發生了青草」原文作「地使青草出來」,再一次強調了植物跟地的關係。這裡聖經也沒有用任何一個,和「造」有關的字,只是神說有就有了。地,是神所造的,也聽從神的命令。
路加福音1:37因為出於神的話,沒有一句不帶能力的。
各從其類
第十一,十二節,開始出現了一句,在創世記前十一章常用的詞句:「各從其類」。這句原文只有一個字,它的字根是(Min),意即「分裂」(Split),或「鴻溝」(Schism)。中文翻作「類」,英文多翻作(Kind)。我們要承認,聖經所謂「類」是甚麼,我們不能肯定。所以勉強以現代分類學的名稱冠上,會有誤解的。希臘文的舊約把它翻作(Genos),但是也很難把它與分類學的(Genus)同等。只有一點我們知道,聖經告訴我們,生物被造時,「類」與「類」之間,神為它們定了一個鴻溝,是不能跨越的。這看法是與這世上,聖經以外的看法,無論是現代的進化論,或是哲學與宗教的偶合論,都是明明的衝突。我們可以有以下的一些觀察:
一.今日的各種生物,如果真是從簡單生物,經過無數的變化,都是無目標地,無設計地,這樣進化來。數學上偶合的原則,就要求有無數變一半的,所謂「過渡生物」了。而且這些「過渡生物」,彼此之間的差別,應該是一小點,一小點的。這樣一來,我們今日所沿用的分類學,那裡可以行得通?我們明顯在生物界,也找不到有這些「過渡生物」。今天在科學上,我們所可以觀察到的,誠然在生物界,生物與生物之間,有個不可超越的鴻溝,明顯的分別。
二.如果按照進化的假設,適者生存,自然淘汰,進化一半的「過渡生物」不適合生存。我們應該在化石的記錄裡找到它們。只是在化石的記錄裡,古代的生物,也是各從其類,彼此之間有很大的鴻溝。這是達爾文當時承認的,今日的進化論學者,還是不得不承認。所以現在有所謂「突變進化論」(PunctuatedEquilibria),說:進化是有些生物躲起來,很快地突變了,所以我們找不到它們的證據。這是迷信,那裡是科學!另外一個時髦看法,就是所謂「外星撒種」(Extraterrestialseedling)。這看法的大原因是,最近很熱門的所謂「寒武紀生物大爆炸」(TheCambrianBiologicalExplosion)。用一般的話說:進化論學者承認,在他們的所謂五億年前,就是「寒武紀」的地層裡,各類的生物的化石都有了。這樣一來,從何有進化?所以說:進化是在外星球發生的,地球上的生物,只不過是外星球的生物,透過種種的途徑,來這裡撒的種。誰能出去外星球找進化的證據呢?!
去年所謂發現「火星有生物」就是一例。原來美國太空探險部(NASA)發表時,所找到的,只是在南極洲的一塊石頭。他們認為是從火星來的隕石。這隕石,他們以為是一千六百萬年前,有一個隕石打上火星,給炸出來的,一飛就飛來地球的南極。這理論若不夠複雜,原來更妙的是,石頭裡所謂生物的東西,是一些碳酸的結晶體,NASA強調無機過程也可以產生的,不一定是生命的產品。傳媒一渲染,竟然言之鑿鑿。1997年一月份的「發現雜誌」(Discover)就有一篇文章,論到這報導的笑話。(按:「發現雜誌」原是堅持進化論的雜誌。)
三.進化應該預測不斷有新類出現,因為進化是個不斷的過程,不能停止的。聖經卻講明,因為各從其類,不會有新類出現的。這也是我們今天所不斷的觀察到的。
四.今天生物與生物之間,如果在結構上,或者功用上,有一些類同,那也是理所當然的。這只反映同一位設計者,祂行事是何等地有規則,又經濟。
是的,神所造的本來都是好的、完全的。神也給了它們有很大的潛能,在各種的環境中表現出來。造物主所造的,在生物界,更是規規矩矩地,有條有理的,卻是千變萬化,繁而不亂,並不是雜亂無章的。
正如詩人的驚歎:(詩篇104:24)耶和華阿,你所造的何其多,都是你用智慧造成的。遍地滿了你的豐富。又說:(傳道書3:11)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
何仲柯醫生
URL: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43/04gg.html
創世紀1:20-25;30-31
「神說,水要多多滋生有生命的物,要有雀鳥飛在地面以上,天空之中。神就造出大魚和水中所滋生各樣有生命的動物,各從其類,又造出各樣飛鳥,各從其類。神看著是好的。神就賜福給這一切,說,滋生繁多,充滿海中的水,雀鳥也要多生在地上。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五日。神說,地要生出活物來,各從其類,牲畜,昆蟲,野獸,各從其類。事就這樣成了。於是神造出野獸,各從其類。牲畜各從其類。地上一切昆蟲,各從其類。神看著是好的。」「至於地上的走獸和空中的飛鳥,並各樣爬在地上有生命的物,我將青草賜給牠們作食物。事就這樣成了。神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六日。」
水中世界
第五天是動物的開始。次序是先水中,然後空中,最後是陸地。這次序自然是和進化論格格不入了。所以有些基督徒,想勉強把聖經與進化結合,那是兩面不討好的。這裡又是一個原因。
21節:神就造來……原文是「創造」,與1節「創造」同字。這是創造敘述,第二次用此字。聖經看動物的生命,與植物的生命,有顯然的不同。生命的奧秘,到如今仍然是科學家未研究出來的謎。因為生命是從生命的源頭來的。耶和華(就是聖經中,神自己啟示的名字)的意義就是:「自有永有」,「源頭」的意思。詩篇卷36:9(因為在你那裡,有生命的源頭。在你的光中,我們必得見光。)
「滋生」原文用來描寫,一大群蠕蠕而動的生物。正是水中生物的特性。「有生命的物」原文作「有氣息的生物」。水中的生物,雖然不直接呼吸空氣,郤間接地透過鰓,吸收水裡的氧氣。所以原油污染了海洋江河,水族會死,因為鰓被原油封死,它們不能呼吸。空氣與水,誠然是生命的要素。
水中的生命,特別題到三大類:先有「大魚」。這字"Tanim"不是舊約中描寫魚的字。(魚是Dag);可以翻作「海怪」。約拿書裡,把約拿吞下肚子的生物,就是用這個字。聖經強調海裡有巨型的生物,古代有,約拿的時候有,現在也可能有。關於這類的生物,1977年夏天,有些日本漁民曾經在紐西蘭外的公海,釣到一條身長30多呎,頭像蛇頭,頸項約三呎,尾巴約五呎,已經開始腐爛,死了的海怪,其實這種的報導,以前以後都有聽到。不過這些漁民,雖然不識貨,把它丟回海裡,總算也切了一塊肉,拍了一張照片。後來日本的科學家,斷定是一種水中的恐龍,「蛇頸龍」(Pleiseosaur)。這生物,按照進化論,早在七千萬年前絕了種,是恐龍時代的生物,無可能讓人類見到,更無可能活到現在。其實海中的巨獸,是與人類同時代被造的,雖然當時的環境,與現在顯然不同,挪亞時代的洪水,郤沒有說滅盡水中的生物。這種巨獸仍然存活在海洋裡,一點也不奇怪。
第二是「有生命」。原文是「有氣息的活物」。「活物」(chaya)多數用於田野的走獸,比較行動迅速的生物。水裡行動迅速的生物,其實也不少,鯊魚就是一例。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動物」。原文是「爬物」(remesh)。水裡的爬物,自然是不少了。聖經再說,「各從其類」,強調生物間有鴻溝規劃住,無論如何千變萬化,都不能跨越的。這一切,神都祝福牠們,叫牠們「滋生繁多,充滿海中的水」。海裡生產的豐富,是我們一向周知的,雖然近年來,在環境污染和人類浪費濫殺夾攻之下,有不少生物都面臨絕種。其中有鯨魚,鯊魚,鮑魚等。
空中陸地
至於空中的生物,聖經言明是先於陸地上的生命被造的,包括有飛鳥和用翅膀飛的生物,也是「各從其類」。我們前面已經提過,勉強把聖經的模式,與進化的假設結合,是兩面不討好的。進化要求生物先上了陸地爬行,才能進化到飛行。因為飛翔確實是個很複雜的學問。飛翔的生物,在骨幹的結構上,需要空心的,才能一方面提供支持,一方面減少重量。羽毛本身就是一個十分奧妙的創作,而且是個活生生的器官,與進化論所謂飛鳥的前身,爬蟲類的鱗甲,有多大的分別呀。飛鳥飛翔時,雖然消耗很多的能量,需要很高的新陳代謝,它們飛翔時的效率,郤叫它們藉著身上所儲蓄的,可以遠渡重洋,有些甚至遠跨越兩極。
最後,陸地上的生命,這裡聖經說,是「地要生出」,原文是「帶出來」(yatza),就是從地裡出來的意思。第二章19節郤說,「神用土所造成的」,這字是「朔造」(yatzar)的意思。有一點像工廠大量朔造出來的樣子。地上的活物,聖經只提了三大類:一、牲畜(behema),可說是一般可以馴養的畜類。二、昆蟲(remesh),就是爬物,所以新國際版(NIV)翻著"creaturesthatmovealongtheground",可以說是爬蟲類和其他的爬物。三、野獸(chaya),泛指一般的野生動物,我們前面已提過,是行動比較迅速的動物。NIV翻著"wildanimals"。25節,聖經更重複於牲畜,爬物,和野獸每樣之後,「各從其類」。可見「類」並不限於這裡所提到的,還有更仔細的分類,無論如何,在這幾節聖經裡,「各從其類」共出現了七次。可見聖經如何重視「各從其類」這生命的原則。
生命與活物
本段經文第一次提到「生命」或是「活物」這字(nephesh)在舊約聖經用很多,可能翻譯作「生命」,「性命」,「魂」,「本人」,或「心願」。意思與新約聖經的「魂」(psuche)一樣。希臘文的舊約聖經,就是如此翻。從希伯來文聖經看,簡單來說,這字可能是「有氣息」。這是動物與人所共有的。
在原文30節,神給動物的食物是植物。當時,所有的動物都是吃素的。中文翻著「青草」,原文泛指一切的青物。那時的世界,動物並不彼此殘殺。吃肉,得還是洪水以後的事。這樣和平共處的光景,如今我們並不看見。其實,聖經告訴我們,神造了一切之後,每一天都給了一個分數,就是「好」。最後一天還說「一切所造的都甚好」。真是一百分!我們真想望那理想的世界。這理想的世界,是人類在第三章犯罪失去的。聖經郤應許有一天,當人類甘心順從神時,這光景要回到這世界。
以賽亞書11:6-9「豺狼必與綿羊羔同居,豹子與山羊羔同臥。少壯獅子,與牛犢,並肥畜同群。小孩子要牽引他們。牛必與熊同食。牛犢必與小熊同臥。獅子必吃草與牛一樣。吃奶的孩子必玩耍在虺蛇的洞口,斷奶的嬰兒必按手在毒蛇的穴上。在我聖山的遍處,這一切都不傷人,不害物。因為認識耶和華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
吳主光
URL: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43/04hh.html
問:從聖經的記載看,神造亞當到主耶穌降生約4000年,但香港證主協會出版的聖經百科全書P.603卻說「舊石器時代在主前8000年,新石器時代是在主前7-4000年」,P.1983又說:「在拿撒勒北加利利的迦拿,挖出古陶器,有希伯來列王時代的(主前9000),也有希腊,羅馬,阿拉伯和十字軍東征時代的,」這些年份為何不同於聖經的記載?
答:按照聖經記載的家譜年份來計算,不錯從神造亞當到主耶穌降生約4000年,但是、因為希伯來人的家譜原不是供後人計算歷史年份而寫的,他們家譜的目的只為顯示出各人原屬於以色列那一個支派而已。因此他們記載家譜之時,往往為了方便記憶,而故意將他們認為不大重要的幾代漏掉,這種情況以馬太福音所記載耶穌基督的家譜為最顯著的例證,因為作者故意做成三個十四代而將以色列末後的四個王的名字漏掉。這不是說聖經有錯漏,因為希伯來人並沒有孫子和兒子之分,後代中任何一代的後裔都可以稱為某某人的兒子,所以說「某人生了一個兒子」這句話其實也可以說是「生了一個孫子」。這樣說來、從神造亞當到主耶穌降生的年份,就不只4000年了。到底真實準確的年份有多少?學者的推論各有不同的見解。不過、我們不接納進化論學者百萬年的說法,因為專家們指出、進化論學者們所用「放射性元素」的探測法是極之不準確的。據說、有專家用海洋積存的鹽量來計算地球的年齡,發現地球只有一萬年左右;若以月球表面殞石塵的厚度來計算,月球的年齡也是大約一萬年左右,因此地球的年齡也相若;若以地球大氣層的空氣成分來計算,地球的年齡也是大約一萬年左右。這樣看來、神造亞當至今也應該是在一萬年之內了。雖然聖經的家譜記錄原不是為計算人類歷史年代而用的,我們仍然相信聖經的原著是神無誤的話語,所以我們相信問題並不在聖經是否準確,只在人的應用上出了亂子,和聖經抄本和譯本上出現人為的錯誤而已。因此、當聖經的年代與世俗歷史所記錄的年代出現不符之時,我們相信聖經是對的,世俗歷史卻可能因為某種未知的因素而產生了錯誤。
「主教」與「教父」之別
問:「主教」這名的意思和職責是甚麼?從何時開始有此名?「主教」與「教父」有何區別?
答:根據聖經的記載,初期教會只有兩種職位,就是長老和執事。但是、日子久了,人數多的大教會產生許多長老,而長老團的主席就在第二世紀之時被稱為「主教」(bishop)了。由於當時並不是人人都可以擁有一本聖經,所以在對付異端的事上,教會都以素有聖經研究的主教的意見作為依歸,因此、主教的權力就漸漸強大起來,成了所謂「獨裁主教」(Monarchicalbishop)。後來、城市中的大教會在鄰近小鎮開了許多分堂,於是主教又演變成「區主教」(Diocesanbishop)。到了第四五世紀時,東歐有以弗所,亞力山大,康士坦丁堡,耶路撒冷四個大主教,西歐只有一個羅馬大主教。後來東歐被回教徒入侵,削弱了東歐四大主教的權力,再加上這四大主教常有紛爭,請求西歐羅馬大主教來主持公道,於是漸漸羅馬大主教就逐漸高於一切,是為「教皇」的形成。至於「教父」,這名稱並不是教會的職銜,它只不過是歷史學家給與早期的神學家們的專稱而已。其中有一這神學家是耶穌十二使徒的學生,他們的著作,在神學上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價值,所以被稱為「教父」。
「腦」與「靈魂體」的關係是怎樣的?
問:請問「腦」的功能和「靈魂體」之間的聯繫是怎樣的?
答:筆者不是腦科專家,所以筆者的意見只是按神學的想法來發表。在神學上,研究靈魂體也有二元論和三元論之分。二元論者主張,人的結構只能分開「身體」和「靈魂」兩個單元,而「靈」與「魂」原是同一樣東西。但三元論者卻認為,聖經的用字既然清清楚地分開「靈」,「魂」,「體」,就應該是三個單元才對。筆者卻認為、二元論和三元論之爭是無謂的,因為人只得一個「我」,那就是人的「靈」,而「體」只不過是「我」的軀穀而已,是「我」接觸物質界事物的媒界;「魂」只不過是「我」生存期間所貯存的資料,包括我的感情,意志,思想,慾念等,是「我」接觸超物質界事物的媒界而已。因為當「我」死了,我的「身體」就化為塵土,再沒有任何意義了,但「我」的一切感覺和自我的存在仍然隨著我的「靈」繼續存在下去,那就是「魂」與「靈」仍然結合而存在的現象。至於「腦」,那就是「身體」的一部份,但因為「腦」部是用來處理五官感覺所吸收的所有資料,從而構成我們的思想、慾念、感情等複雜的理念,所以「腦」的功能就成了「我」(靈)為接觸和處理生活在世之時所有資料,並將之貯存於「魂」的媒界。進化論者不相信人有靈魂,乃指所謂靈魂,都是「腦」部功能的表現而已。但是、這種說法決不能解釋許多曾經病死了,後來又活過來的經歷,因為他們都一致地指出,當他們的靈魂離開軀體之時,回頭看見自己身體躺在病床上的感受,那時、他們的「我」和一切思想感情都是隨著靈魂而離開身體,這時、隨著身體的腦部功能應該無法支配已經離開了身體的靈魂吧!
「孌童」與「同性戀」
問:聖經上記的「孌童」,有人說:「孌童就是現今的同性戀」是嗎?
答:按「孌童」這詞在原文是「qadesh」,原意是「污穢的人」,常用來指「男性廟妓」,英文聖經通常譯作「sodomite」,直譯中文是「所多瑪人」,意思是男同性戀者。因此《當代福音》將之譯為「同性戀者」,筆者認為這個譯法應該是準確的。所多瑪城的人曾經圍攻羅得的房子,要求羅得交出兩位天使出來,讓他們行淫,而當時兩位天使是以男性的人形出現所多瑪城,所以後來的人就稱同性戀者為sodomite「所多瑪人」,又稱同性戀的罪行為「所多瑪行為」(sodomy)
吳主光
URL: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44/05ll.htm
問:神是三位一體的神,那麼說「升天的主坐在父神右邊」,難道神右邊的座位是空著的嗎?
答:首先我們要明白,聖經的慣用詞「坐在右邊」的意義是甚麼。原來「右邊」一直被猶太人看為「最蒙福,最大權,最有力」的暗示,就如雅各為約瑟的兩個兒子祝福,他故意將右手轉過來搭在約瑟的小兒子身上,左手反過來搭在約瑟的長子身上,為他們祝福.約瑟看見了,還以為雅各年老,分不清長子和小兒子是誰,於是上前提醒他的父親雅各,但雅各卻表示他知道一切,他是故意立小兒子為長子的。所以,聖經說主升上去坐在父神的右邊,其含意實在是被父神立為最大權、最蒙福,如同長子一樣承受父神一切的豐盛。至於「三位一體」的關係,我們從啟示錄第四章和第五章所記載的天上敬拜,可以看到天上只有一個寶座,到第五章記載「羔羊」,即聖子耶穌基督出現的時候,我們仍然沒有看見為祂和聖靈另外設立寶座。這一點使我們想起啟示錄第三章主耶穌所說的一句話,主說:「就如我得了勝,在我父的寶座上與祂同坐一般。」這是說,聖父、聖子和聖靈同坐在一個寶座上,其真實意義是為要指出,神是三位一體的神,祂們坐在寶座上是一位,當聖子和聖靈被差到世上來之時,寶座並沒有空置,因為還有聖父坐在那裡。
問:始祖亞當夏娃吃禁果前,怎麼會不知自己是赤身露體的呢?
答:根據創世記第二章二十五節的記載,亞當和夏娃在未吃禁果前,是知道自己赤身露體的,只是他們並不感到羞恥而已。經文說:「當時夫妻二人,赤身露體,並不羞恥。」到了第三章七節,他們接受了魔鬼的引誘,伸手摘了禁果來吃,經文說:「他們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體。」這裡所說「才知道」,是因為他們的「眼睛明亮了」,意思是「現在才看見自己赤身露體的羞恥。」我們這樣推斷,是因為相信亞當和夏娃在未犯罪之前,是全身發光的,及至他們犯了罪,他們身上可以遮體的榮光就消失了,露出他們的羞恥來。聖經指出,神就是光。聖經又形容摩西在山上與神「面對面談話」四十天,結果摩西的面皮也就發出光來。聖經又指出、將來我們信主得救的人,復活升天之時,我們也「發光如星」,正如但以理書的預言說:「睡在塵埃中的,必有多人復醒,其中有得永生的,有受羞辱永遠被憎惡的,智慧人必發光,如同天上的光,那使多人歸義的,必發光如星,直到永永遠遠。」(但12:2-3)這樣、我們可以推想,將來得救的人會發光,照理亞當和夏娃在未犯罪之前也必定會發光,不然他們是無法與神常常來往談話。但是當他們吃了禁果,犯了罪之後,他們遮體的榮光就消失了,正如羅馬書所說:「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羅3:23),「虧缺」二字英文是comeshortof,應該譯作「失落」,意思是人犯了罪,就失落了神所賜的榮光。
問:馬太27:45寫主氣絕於申初,未記被釘時間,午正到申初遍地黑暗;馬可15:25說巳初主被釘,申初主氣絕,午正到申初遍地都黑暗;路加23:44記主氣絕於申初,未記被釘時間,午正到申初遍地都黑暗。總括以上所言,主於巳初被釘,申初氣絕,但約翰19:14-16,正午時彼拉多還在審問主,他未記主被釘與氣絕時間,請問約翰怎麼寫午正時主還在受審呢?
答:根據經文的描述,馬太福音,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所記載主被釘的時間都沒有衝突,主大約是在巳初,即上午九時被釘的,約在申初氣絕,即下午三時身亡。如今問題只發生在約翰福音所記載的時間,為甚麼約翰會說,到午正,即正午十二時之時,主耶穌還是在受彼拉多的審訊?我們研究約翰福音記載主耶穌受審的過程是這樣的:第十八章記載彼拉多盤問耶穌是不是猶太人的王,及至聽到主耶穌指出,祂的國不屬這世界,彼拉多就知道,主耶穌並不是猶太人所指控的革命黨領袖,於是就想要釋放耶穌,無奈猶太人喊叫,寧願釋放大盜巴拉巴,也不要釋放耶穌。然後第十九章記載彼拉多吩咐兵丁將耶穌鞭打戲弄一番,以為這樣就可以息猶太人的怒氣,耶穌就可以釋放了。誰知告耶穌的猶太人定意要殺死耶穌,並且指出、如果彼拉多釋放耶穌,就不是羅馬大帝該撒的忠臣。彼拉多聽見這話,想要知道這是不是全體百姓的意願,於是就帶耶穌來到外面一個公眾廣場,名叫鋪華石處,要聽聽群眾的意見。經文記述到這裡,就突然寫出第十四節這樣的一句話說:「那日是預備逾越節的日子,約有午正。」然後接續下去繼續記載百姓高聲喊叫說:「除掉他,除掉他,釘他在十字架上。」彼拉多看全體百姓都清楚表示要殺死耶穌,於是就決定不理這事,乾脆交給猶太人任由他們把耶穌帶去釘十字架就算了。
按上述的記敘方式來說,作者分明是以十四節為轉捩點,和主被殺整件事的關鍵性時刻,讓我們來細心研究這第十四節:「那日是預備逾越節的日子」這句話,是為要暗示耶穌好像「逾越節羊羔」一樣,就在這個時間「預備好快被殺了」;「約有午正」這句話,關鍵是在「約」字,它暗示、「逾越節羊羔預備好」是因為這時候全體百姓決絕地決定要殺死耶穌,而那個決定,是由百姓喊叫「除掉他」開始,發展到「午正」就完全肯定了,正如下文猶太人為耶穌的罪狀與彼拉多爭辯說:「不要寫猶太人的王,要寫他自己說我是猶太人的王」。所以作者以「午正」為耶穌被殺過程中最叫人觸目的時刻,因為這時刻最少有兩個含意:其一、為表示百姓在「光天化日之下,清清楚楚地表示不要耶穌做他們的王」;其二、這時「遍地就都黑暗了」,這不單是密雲遮了太陽的意思,應該還有「黑暗勢力掌權」的意思。
何仲柯醫生
URL: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44/05ii.htm
創世記一章
26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象,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
27神就照著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象造男造女。
關於人的來源,聖經的看法,和今日一些無神進化的觀念,有很大的不同,聖經一開始就聲明了一些基本的分別,清楚的把人獸分明。
神的形象 形象(tzelem):副本,複印。人原是造物主的副本,所以帶著造物主的內含這是第一樣動物所沒有的,人類是造物主特別的創造,並非從禽獸進化而來,更不應該以禽獸的生態來衡量,關於進化論所提供為証據的猿人,我們以前曾經討論過,無庸贅述,請參考收集本,「進化?退化?神化?」,但是,人是照神的形象造的,叫我們可有以下的觀察:
第一,我們的價值,原來是由造物主來肯定的,任何時我們以自己的標準,或其他人為的標準來肯定,我們就會看錯了,結果總是把自己,把別人貶值了。唯有神的評價,才是公平不變的,一個人的價值,也不能隨便的抹煞,無論誰這樣做,神都會追究的,連一位所謂低能兒,像「唐氏症」也有他自己的價值,「唐氏症」的孩子,可能是最會表達愛而喜樂的一群。
詩篇75:6「因為高舉非從東,非從西,也非從南而來。惟有神斷定,祂使這人降卑,使那人升高。」
第二,我們的天份,生來的才幹,既是神所賜給,認識自我的才能,也必須回到神那裡,今天有多少人因為不認識自己,一輩子過著不滿足的生活,不知何所事事,正如一架機器,它有甚麼性能,該如何發動,自然要根據造它的工廠之設計,一位有這樣認識的人,先是會接納他自己生來的才能和身份,如性別、種族、家庭、國家等,不接納自我的人,是懷疑造物主的智慧,主權和愛,正如聖經所說的:
以賽亞書45:9-10「禍哉,那與造他的主爭論的,他不過是地上瓦片中的一塊瓦片,泥土豈可對摶弄他的說,你作甚麼呢,所作的物,豈可說,你沒有手呢。禍哉,那對父親說,你生的是甚麼呢,或對母親說,你產的是甚麼呢。」
一位能接納自我的人,才能積極地面對人生,發現創造主所賜的特長,認定最適合自己的工作,享受工作中的喜樂,滿足人生中的成就,過一個愉快的家庭生活,一位不認識和不接納自己的人,會終日怨天尤人,忿忿不平,一方面自卑,同時又對別人苛刻,不自愛,也不會欣賞別人,每一個人的真我,必須在創造主的標準和亮光中,才能正確地看到。
第三,人類既然是創造主的副本,就帶著創作性的本能,一隻歌聲美妙的夜鶯,唱來唱去,總是離不了它有限的歌曲,人類偉大樂章的創作,卻如無止境的,每一時代,都有它的特性,有些季候鳥,可以從極北飛到熱帶的某一個地點,夏天時又絲毫不差的飛回原地,準確性叫人驚訝,但是卻不會妙想天開,忽然找一個新地方去渡假!蜜蜂巢的建築,到如今還是工程師,建築師所仿傚的,但是造來造去,還是同一個樣子,無論是哲學、科學、文學、音樂、藝術、農工商等,處處我們都看見人類的創作性。
第四,從另一方面看,我們既僅是副本,就不是創造主本身,就如一張照片,可以反映照中人的長相,我們卻不能把照片拿來分析,以確定那人本質如何,被造者終於還是有限的,並不是創造主本身,也不能突破物質的限制,創造主是我們生命和能力的源頭,也是我們這生命和世界的立法者,使徒行傳17:28「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他」有些人在有一些成就時,或者會得意忘形,夜郎自大,目空一切,以為一切都是靠自己的本事,其實「使你與人不同的是誰呢,你有甚麼不是領受的呢,若是領受的,為何自誇,彷彿不是領受的呢。」哥林多前書4:7神對這種人說:「無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靈魂,你所豫備的,要歸誰呢。」路加福音12:20
第五,我們既是神所設計的,我們一生該如何發動,我們的恩賜該如何發揮,也該照著神的計劃了,一個被神帶領的人,會知道該如何充實,裝備自己,也會把握神為他所開的道路,所預備的機會,這是一位屬神的人所擁有,極寶貴的把握和權利,所以聖經勸勉我們:
傳道書9:11「我又轉念,見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得勝,智慧的未必得糧食,明哲的未必得貲財,靈巧的未必得喜悅,所臨到眾人的,是在乎當時的機會。」
箴言3:5「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
何仲柯醫生
URL: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45/06hh.htm
神的樣式
樣式(demuth):在舊約聖經裡,這字常用於神的榮耀,就如先知以西結,見到神的榮耀時所寫下的:
以西結書1:26「在他們頭以上的穹蒼之上有寶座的形像,彷彿藍寶石,在寶座形像以上有彷彿神的形狀。我見從他腰以上有彷彿光耀的精金,周圍都有火的形狀,又見從他腰以下有彷彿火的形狀,周圍也有光輝。下雨的日子,雲中虹的形狀怎樣,周圍光輝的形狀也是怎樣,這就是耶和華榮耀的形像。」
這段聖經再三地提到「形像」(tzelem)和「形狀」(demuth)這「形狀」的描寫有「光耀」,「火」,「光輝」;最後說:「這就是耶和華榮耀的形像」可見所描寫的是外貌,反映神從祂無限的能力,所發出的榮耀,正如聖經所說:
詩篇104:1-2「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耶和華我的神阿,你以尊榮威嚴為衣服。披上亮光,如披外袍。」
神竟然把祂這榮耀,同樣地給我們做衣服,在祂這榮耀的遮蔽下,第一,我們就有能力了。
哈巴谷書3:3[神從提幔而來,聖者從巴蘭山臨到,(細拉)他的榮光遮蔽諸天,頌讚充滿大地。他的輝煌如同日光,從他手裡(射出)光線,在其中藏著他的能力。
聖經告訴我們,神把祂的榮耀給了我們,又再三地叫我們把榮耀歸給神,這並不是說神需要我們去恭維祂,乃是因為我們若是在神的榮耀裡,祂的能力就成為我們的供應了,正如一件電動器材,如果和電源切斷了,立即就停頓了,祂要我們求祂的榮耀,原是為我們好處著想,「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作甚麼。」約翰福音15:5。在神的榮耀裡,我們的生活不會沒有勁,我們可以說:「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立比書4:13
第二,在神的榮耀裡,我們也有神給我們該有的尊嚴。
詩篇8:4-5「(便說),人算甚麼,你竟顧念他,世人算甚麼,你竟看顧他。你叫他比天使(或作神)微小一點,並賜他榮耀尊貴為冠冕。」
一個認識自己天賦的尊嚴的人,就算在極困難的環境中,也會自愛,「曉得怎樣用聖潔尊貴,守著自己的身體。」帖撒羅尼迦前書4:4,「不作害羞的事。」哥林多前書13:5,這種人不會苟且偷安,為了求生存,把情操斷送,真理妥協了。同樣地,他也會尊重別人,無論對方的身份如何。
是的,人類有創造主給他不可污衊的尊嚴,竟然是創造主自己的尊嚴,這身份是何等地寶貴,何等地榮耀,充分地帶著創造主,無限能力和權柄的擔保。
這形象是基督
創世記一章26節說:「我們的形象」;27節卻說:「自己」和「祂」,單數的,但是這裡並不是告訴我們,神是眾數的,因為26和27節的『造』,都是單數的動詞,一個常用的解釋是,26節是用所謂「威嚴式的多數」(majesticplural)不過我們從聖經整體信息的角度,這裡也可以看見,神有三個位格的真理。
那麼,這形象是誰呢?從功用的角度,聖經確實用了不少人身體的器官,來描為神,但是聖經明確指明,只有神獨生子,才能把神表明出來:
約翰福音1:18「從來沒有人看見神,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
希伯來書1:3「他是神榮耀所發的光輝,是神本體的真像,常用他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
基督,神的兒子,降世為人,就是耶穌,在耶穌基督裡,我們己經失去的價值和尊嚴,可以從新得到,神原本把祂的內含和尊嚴,公平地給了我們,並不分男女,就如27節所說的,因為神並不偏待人,第三章會告訴我們,這一切是如何失去的。
以弗所書4:20「你們學了基督,卻不是這樣。並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象)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
吳主光
URL:http://www.truth-monthly.com/index45.html
1.約翰福音16:8-11,聖靈來了,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是甚麼意思?
答:約翰福音十四章至十六章,介紹聖靈住在信徒心中七樣工作,例如:「聖靈指教我們」、「聖靈叫我們想起主耶穌對我所說的話」、「聖靈為主作見證」、「聖靈叫世人自責」、「聖靈引導我們明白(或進入)真理」、「聖靈預告將來的事」、「聖靈要將受於主的告訴我們」。我們憑這七樣工作就足夠知道,聖靈是住在我們裡面。其中以「叫我們自責」的工作為最顯著.請注意、聖靈極少用另外一種特殊的聲音來責備我們,乃叫我們「自己責備自己」,這實在是非常奇妙的工作,顯出聖靈的大能,連我們自己的思想也在不自覺中受到聖靈的感動,以致我們雖然主觀感覺到的是「自責」,但卻是聖靈親自責備我們。第一樣叫我們自責的,就是「為罪自責」,主指出、「為罪是因為他們不信我」,原來「不信主」是一種罪,因為不信含有懷疑主愛我們、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來救我們,是別有用心的,是不真實的,是騙人的,等等不良的意義在內。第二樣叫我們自責的,就是「為義自責」,主指出、「為義是因為我往父那裡去」;「義」(RIGHTEOUS)的原意是「對」(RIGHT),因此、主耶穌這句話的意思是、當世人看見主復活升到天父那裡去之時,才真正明白主耶穌真是基督,真是神的兒子,這時就立即感受到自己的罪來,因為自己沒有向主耶穌做應該做的事(即神看為「義」,看為「對」的事);例如愛祂,敬拜祂,順服祂,懼怕祂,服侍祂等等。第三樣叫我們自責的,就是「為審判」,主指出、「因為這個世界的王受了審判」,意思是、我們一直不尊主耶穌的教訓,但這世界王(魔鬼)所講關於這個世界的事,我們就十分注重,我們愛慕世界,以世界為人生的目標,殊不知這世界會成為過去,連這個世界的王的死權也被主耶穌藉著死來敗壞了,我們還貪愛世界,真不應該。
2.使徒行傳16:3,主己復活升天,已到新約時,已建立了教會,為何還要給提摩太行割禮?
答:不錯、保羅曾經為外邦人信主不應該要他們受割禮的問題,特別跑到耶路撒冷去,向那裡教會的使徒們請教,結果在會議中,彼得起來引據他從前被主差派到外邦人哥尼流的家去傳福音為例,證實他們信主得救是神主動地接納他們的,也沒有要他們受割禮,因為那一次、彼得還在講道之時,哥尼流全家就說起方言來,與五旬節聖靈降臨之時,全體使徒說方言的現象是相同的。然後、保羅又起來將他在各地向外邦人傳福音之時,神藉著保羅的手行了許多神蹟奇事見證出來,表示神也主動地接納各地的外邦人歸主。最後有主耶穌的親弟弟雅各也起來,引據舊約聖經來證明,神早就計劃要接納外邦人,使他們在救恩上有分。於是會議通過,寫一封信給各地所有外邦人的教會,告訴他們,不用行割禮也可以得救。不過、雖然會議是這樣通過了,但奉割禮的猶太人的勢力還是非常之大,根據保羅在歌羅西書四章十至十一節指出、「奉割禮的人之中,只有三個人是為神的國與保羅一同作工,叫保羅心裡得安慰的」,可見當時保羅感到十分孤單。在保羅心中,他明白,受割禮與不受割禮是無關重要的,叫人得救的全因為「信」和「神的恩」。不過、為了要得到這些「奉割禮的猶太人」,保羅主張「向猶太人就作猶太人,為要得猶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就作律法以下的人,為要得律法以下的……軟弱的人,我就作軟弱的人,為要得軟弱的人,向甚麼樣的人,我就作甚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林前9:19-23)。因此、當保羅提拔提摩太出來傳道之時,路司得那裡的猶太人不顧保羅的反對,硬要提摩太受割禮,保羅見不能避免了,才由得他們這樣做,因為反正日後也方便提摩太傳福音給猶太人。
3.許多國家都妻冠夫姓,這是封建時代人為的風俗習慣,教會為何還繼承這種男女不平等的
習慣呢? 答:妻冠夫姓,並不是封建時代的人開始的,原來天下各國,從最古時代已經是這樣的了。我們要小心,封建時代有許多不良的風俗,但並不等於凡封建時代有的,都是不好的。例如:封建時代還是主張「孝道」的,難道「孝道」就是應該廢除的嗎?根據聖經,我們知道神當初只創造男人亞當,乃是因為見他「獨居不好」,才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這是說、神的旨意是這樣,女人的本份就是為要「幫助丈夫」、「陪伴丈夫」,保羅又指出:「基督是各人的頭,男人是女人的頭,神是基督的頭」,因此、做妻子的,凡事以丈夫為主,為依歸,這是神在創造人類之時的定旨和設計,人不得違反。這不是說,女人的地位是「次等」的,不、神的旨意並不是這樣,在人權來說,在救恩來說,在人性的完整來說,女人絕不次於男人,但在家庭的角色來說、神要男人做「頭」,神要女人做「身子」,這是神的旨意。我們不能事事都要男女相同,才算為「平等」,這是誤解。例如:如果我們以「男女平等」為理由,強逼女人來搬重東西,這才是「不平等」,因為女人在體格上,是不適宜像男人那樣粗壯,不適宜搬重東西。反過來說,如果我們要男人來生孩子,奶孩子,那是絕對辦不到的,因為神在創造之時沒有這樣裝備男人做這樣的工作。所以男的應該做男人本份應該做的工作,女的應該做女人本份應該做的工作,這就是神的旨意了。
4.蛇誘騙始祖犯罪後,牠並未專食土,也吃青蛙等嗎?為甚麼?
答:神懲罰蛇用肚腹行走,終身吃土。原意是為對付蛇以食物來引誘女人夏娃。蛇初時引誘女人說;「神豈是真說,不許你們吃園中所有樹上的果子麼」,意思是、神既然准你們吃所有果子,就不應該只不准你們吃分辨善惡樹上的果子,神之所以不准你們吃,是別有原因的,因為神不願意你們吃了像祂那樣聰明,能知道善惡。這樣的引誘是最陰毒不過的,因此、神對付牠,要牠用肚腹行走,意思是折磨牠吃東西的肚;又叫牠終身吃土,意思是不給牠叫神所造更美好的食物。所以蛇真的用肚行走,也因為鑽到地洞裡的緣故,常常吃土。至於牠也吃青蛙,和其他動物,這原是神不准許的,因此、我們可以相信蛇這樣做是違反神的旨意,不斷犯罪,就如神只准許男人和女人結合,但後來男人和男人竟然做出交合的事來,違反了神的旨意而犯罪一樣。再者、我們知道、那引誘女人犯罪的「蛇」、原是魔鬼的化身,因為我們並未看見耶穌用腳傷蛇的頭,蛇也傷耶穌的腳跟,但我們卻看見耶穌基督藉著死、敗壞那掌死權的魔鬼,所以神所說的「蛇」就是魔鬼。若是這樣、現在我們所看見的「蛇」,並不是「魔鬼」本身,乃是蛇的像徵而已。所以、神要「蛇吃土」,也可以說是神奪去魔鬼所有的享受,任何恩典都不給牠,這一點就是百分之百應驗了。
何仲柯醫生
URL: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46/07ii.htm
創世記一章28-31
「神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神說,看哪,我將遍地上一切結種子的菜蔬和一切樹上所結有核的果子,全賜給你們作食物。至於地上的走獸和空中飛鳥,並各樣爬在地上有生命的物,我將青草賜給牠們作食物,事就這樣成了。神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六日。」接著人的被造,本段經文定下一些人類生態的基本原則。
生養眾多
神給人的第一個祝福,也是命令是:生養眾多。這包括了兩件切身的事:性生活生育兒女,性的功能,原是造物主賦予人的恩賜,並無不當,也非污穢。它的第一個功用是生育兒女,第二個功用是在夫妻關係裡,這我們在創世記二章要討論。提到生養眾多,我們會立刻想到今日的人口問題。聖經是否說節育是不對的﹖請注意,接著說:「遍滿地面」。這命令的終點是:「遍滿地面」。人類直到如今,還是多數聚居在一些人口中心,形成地球上人口分佈懸殊,地球上空曠無人的地方,還是不少,這當然有許多不同的因素:
第一、地球上很多地方的環境,是不適合生活的。那些空曠的荒地,多數是黃沙滾滾的大沙漠,或是只有刺草的曠野,或是崎嶇險峻的山地,或是終年積雪的高原,這些都是生活困苦,或者根本不能生存的地方。我們要承認,近年來人口分佈懸殊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全世界大沙漠的擴展,不少住在沙漠邊緣的部落,被擠進鄰近的人口中心,增加了不少的種族鬥爭。但是從第二章的描寫,地球上本不應該有這些不良的環境。如今之所以有這種現象,原是人的罪所帶來的結果。
第二、人為的因素,特別是戰爭,毀壞了不少的農耕地,也毀壞了不少的住宅區。這種毀壞包括不單在泥土裡留下餘毒,就如叫植物不長,也危害生物的AgentOrange。更有各種環境的污染如核子武器留下的輻射塵,和地理的破壞,還有隨時可以叫人傷殘的剩餘武器,像地雷炮彈等。這也是叫人類不能「遍滿地面」的原因。
第三、據報最近的統計,地球上糧食的生產,是比人口之增加律高,只是最大的問題是分配。在出產糧食的國家,就如北美,糧食常常堆積如山,腐爛掉了,沒有運到需要的地方。有時就算運去了,也因為政治的因素,糧食堆積在一方腐爛,人在另一方餓死,非洲的幾個國家就是如此。 所以,在有些地方,人口實在多得不單遍滿那地面,簡直是連死都無葬身之地。在這種達到飽和狀態的情形,節育自然是合理的了。不過這是在已經敗壞了的世界,無可奈何的方法而已。
治理管理
人類的第二個任務,是要:「治理這地」。此字「Kabash」英文版多數翻作subdue即「制服」。聖經中啟示的造物主,並未叫們不負責任地,無行動性地倚賴祂。這是迷信的態度,與聖經中理性的相信,有很大的差別。相信造物主乃是承認『因為萬有都是本於他,倚靠他,歸於他。願榮耀歸給他,直到永遠。阿門。』羅馬書11:36信心的行動乃是:『你們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約翰福音8:31神的恩賜和應許,我們必須以行動來支取和實現。所以就是在那完全的世界裡,人類要治理這地,也要努力以赴,付一點代價。
反之,對地球上眾生,則是管理。此字「radah」有「叫之馴服」的意思。所以人類雖然是萬物之靈,但是管理眾生,來得也不是容易的。雅各書3:7所說:『各類的走獸,飛禽,昆蟲,水族,本來都以制伏,也已經被人制伏了。』只是「管理」並不是虐待,也不是濫用,更不是殘殺。人類既然有造物主的形象(內涵),是動物所沒有的,我們就有責任來教導,帶領,保護這眾生。可惜今天,人類對環境,對植物,對動物,多半還是自私地殘殺破壞,濫用浪費。今日對環境保護,面臨絕種的動植物之搶救,還是方興未艾,慚愧一句說,在我們亞洲民族裡,這觀念還是相當的陌生。
食物
聖經明說,人類起初被造時,是吃素的,就是「一切結種子的菜蔬和一切樹上所結有核果子」。五榖,果子和蔬菜,到現在還是被公認為健康食品。今日多少的中年,老年病,起因都和食物有關,正是「病從口入」。人所共知的,自然是過多動物脂肪,引起的心臟病,血管硬化,肝膽病,甚至於增加糖尿病,乳癌和攝護腺癌,等病患之可能性。其他還有動物可能傳染,但是透過植物少見的,各種傳染病和寄生蟲。只是洪水之後,人體明顯有了變化,要營養平衡,就要吃動物。這事我們留到第九章,再多一點討論。
同時,動物所吃的也是素:「我將青草賜給牠們作食物」。「青草」或作「青物」。青草裡面的營養,我們現在吸收不得,但是素食獸,例如牛羊,郤可以。它們身材郤也壯碩,肌肉發達,是我們食物中,蛋白質的重要來源。當時的動物既然都是吃素的,動物就不會自相殘殺,彼此吞噬了。有人或許會說,「你在講理想的神話,只要看一些恐龍的牙齒,例如暴龍,就肯定當時有肉食動物」。其實有大牙齒,並不一定用來吃肉的。就是今天,還有不少吃植物的動物,因為要吃樹皮,或者要咬破硬殼,所以有龐大的牙齒。事實上,暴龍的牙齒是比牙根長的。這種牙齒,若用來咬筋骨,一下子就都斷了,它的大牙齒,用來咬樹木,可能更合理。
一切都甚好
最後,神再給了一個評語:一百分!神所作的,沒有不好的。這是祂原來的設計,本來的模式是完全的,理想的,美好的。詩篇卷104:24『耶和華阿,你所造的何其多,都是你用智慧造成的。遍地滿了你的豐富。』傳道書3:11『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
吳主光
URL: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46/07mm.htm
問:傳道書3:19-21,「身體死後,魂與體都往入地,靈往上升」,請問,不信神者的靈往上升向那裡?而信徒的魂怎麼會往下入地呢?
答:按傳道書3:19-21經文並不如問題所問的,經文指出:「因為世人遭遇的,獸也遭遇,所遭遇的都是一樣。這個怎樣死,那個也怎樣死,
氣息都是一樣,人不能強於獸,都是虛空。都歸一處,都是出於塵土,也都歸於土。誰知道人的靈是往上升,獸的魂是下入地呢?故此,我見人莫強如在他經營的事上喜樂,因為這是他的分,他身後的事,誰能使他回來得見呢?」要解釋這一段經文,我們先要明白,傳道書是所羅門王寫的,它的主旨是「日光之下的,都是虛空」,意思是凡世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永存,因此都是虛空的。所羅門王在傳道書中並沒有談論到「日光之上的事」,就是屬天、屬靈、永恆的事,因此傳道書所論的不能作為基督教信仰的根基,或恆常的真理,只能作為享受世界的經驗之談而已。神故意提拔所羅門王,使他享盡人間的榮華富貴,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要藉著他來告訴我們,不要追求世界,因為所羅門王藉他的經驗告訴我們,「日光之下的,都是虛空的」。況且,聖經告訴我們,所羅門王晚年之時犯罪離開神,他娶了三千妃嬪,因而為各國的公主建造偶像的廟宇,引誘以色列人拜偶像,落在魔鬼的網羅裡。我們從以上這個角度來看這段經文,我們就明白,若不考慮「日光之上的事」,只考慮地上屬物質的事,人就真的和獸一樣活,一樣死,人不能強於獸,而且都是虛空,因為獸與人的「肉體」都要歸於塵土。論到非物質的「靈魂」,所羅門王表示一無所知,他不知道的有四樣:1.他不知到人的靈如何往上升;2.他不知道獸的魂如何下入地;3.他不知道人的靈,與獸的魂有甚麼分別;4.他不知道人「身後的事」如何,因此他鹵莽地下一個結論,說:「因此,我見人莫強如在他經營的事上喜樂………」。其實人的靈「往上升」的意思是「往天上那裡去」(得救者進入天堂,不得救者則進入地獄),獸的魂「下入地」的意思是「隨身體被埋葬」而一併被消滅,我們從整部聖經的啟示知道得救的人的靈確實如此,獸的魂也確實如此,但所羅門卻說「誰知道呢?」因為他不領會「日光之上的事」。按「靈、魂、體」的分別,神學家分為三派,一派稱為「三元論」,指人可以分開靈魂體三個單元;一派稱為「二元論」,指人可以分開「靈魂」和「身體」兩個單元,因為這一派認為「靈」與「魂」原是相同的;還有一派稱為「一元論」,指靈魂體組合成一個人,是不能分開的,若一旦分開了,「體」就變為無用,只像塵土一樣;「魂」若分開了也不能單獨存在,只有「靈」能存在,因為「靈」就是人的「真我」,「魂」只不過是人的意志思想和感情的總稱,可以說是「靈」的「自我資料」而已。因此,人的「魂」必要隨著人的「靈」,或天堂,或地獄,永遠分不開。獸卻不是這樣,獸因為沒有靈,所以牠的魂必會隨著身體死亡而消失了。
問:主的靈怎麼只傳福音給挪亞時未信主而死的人?那麼挪亞後世代未信主而死的怎辦?信徒的親人好友和同情幫助信徒者,他們未信主而死了,他們將來神對其有無救法呢?(彼前3:19,4:5-6)
答:彼得在這一段經文所說的,在神學上引起很大的爭辯。有人認為,根據這一段經文,從前挪亞時代不信的人,死後還有機會聽到福音,就是主耶穌死後未復活之前,曾經到過陰間去傳福音給他們。但這種講法很難叫人接受,首先,經文所說的「傳道」,在原文並沒有傳福音的意義,它只不過是一種「宣告」而已。似乎是說,主耶穌死後未復活之前,曾經到過陰間去宣布祂的得勝;另外,聖經一貫的真理告訴我們,人要悔改就只能在今生,死後就再沒有機會悔改了,就如主在路加福音十六章「財主與拉撒路的故事」所說的,在陰間的財主再沒有悔改的機會給他一樣。因此,有聖經學者認為,這段經文的意思是指主耶穌死後未復活之時,曾到陰間向污鬼們(有說是不信主的死人)「宣告」祂的得勝。筆者認為這樣的解釋也是不合理的,因為主要宣告得勝,無須下到陰間去,也無須親自向「監獄裡的靈」宣告,祂大可以差遣天使來做這個工夫。所以筆者認為,這一段經文最容易的解法,就是「主耶穌曾經藉著祂的靈,在挪亞時代向那些活著的世人傳道,他們不肯信主,後來他們死了,他們的靈魂現在在監獄裡。」筆者這樣解法,因為按經文的前文後語來看,那些「監獄裡的靈」並沒有因為主耶穌「傳道」而後來信了主。經文的中心思想只在說明一件事,就是挪亞進方舟時「藉著水得救的只有八個人,這水所表明的洗禮,現在藉著耶穌基督復活也拯救你們。」所以經文的重點是要指出,挪亞時代的洪水將兩種人分開,一種因不信而死,一種像挪亞因信而得救;同樣今天我們的「洗禮」(應該是「浸禮」,因浸禮才能象徵挪亞時代的「洪水」)也將兩種人分開,一種因信基督而與基督一同復活,一種因不信基督而被留在「監獄裡」,與挪亞時代不信的人一同被囚,這就是「監獄裡的靈」的意思了。因此,人要信主得救,就只能趁今天仍然活著的時間,因為人死了,他就立即離開這個物質的世間,去到靈界的陰間受苦,這時他已經看見靈界的「秘密」,再沒有「信」的必要,因為人要「信」,就必須在「未見」的狀態中作出決定(參來11:1),一旦看見了就不能信了。
問:蛇誘騙始祖犯罪後,牠並未專食土,也吃青蛙等嗎?為甚麼?
答:神懲罰蛇用肚腹行走,終身吃土。原意是為對付蛇以食物來引誘女人夏娃。蛇初時引誘女人說;「神豈是真說,不許你們吃園中所有樹上的果子麼」,意思是,神既然准你們吃所有果子,就不應該只不准你們吃分辨善惡樹上的果子,神之所以不准你們吃,是別有原因的,因為神不願意你們吃了像祂那樣聰明,能知道善惡。這樣的引誘是最陰毒不過的,因此神對付牠,要牠用肚腹行走,意思是折磨牠吃東西的肚;又叫牠終身吃土,意思是不給牠叫神所造更美好的食物。所以蛇真的用肚行走,也因為鑽到地洞裡的緣故,常常吃土。至於牠也吃青蛙,和其他動物,這原是神不准許的,因此我們可以相信蛇這樣做是違反神的旨意,不斷犯罪,就如神只准許男人和女人結合,但後來男人和男人竟然做出交合的事來,違反了神的旨意而犯罪一樣。再者,我們知道,那引誘女人犯罪的「蛇」原是魔鬼的化身,因為我們並未看見耶穌用腳傷蛇的頭,蛇也傷耶穌的腳跟,但我們卻看見耶穌基督藉著死,敗壞那掌死權的魔鬼,所以神所說的「蛇」就是魔鬼。若是這樣,現在我們所看見的「蛇」,並不是「魔鬼」本身,乃是蛇的象徵而已。所以、神要「蛇吃土」,也可以說是神奪去魔鬼所有的享受,任何恩典都不給牠,這一點就是百分之百應驗了。
吳主光
URL: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47/08pp.htm
問:始祖曾與神面對面說話,所以他們必信神。及至他們被趕出伊甸園後,其子女們也信真神,這說明亞當夫婦把神傳給其子女,所以始祖亞當和夏娃都應該得著永生,對嗎?
答;聖經沒有明文指出始祖亞當和夏娃是信神的,但我們可以從經文的含意中得知,他們兩人極可能是信主得救的。要解決這問題,首先我們要明白,舊約的人,就是主耶穌降世之前的人,也是因信耶穌而得救的。正如主耶穌對猶太人說:「你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歡歡喜喜仰望我的日子,既看見了,就快樂。」(約8:56)保羅也在羅馬書及加拉太書中多處證明亞伯拉罕也是因信稱義的。最顯著的還是希伯來書第十一章,這一章經文詳細指出,自古以來,極多偉人都是因信稱義的,就如亞伯,以諾,挪亞,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約瑟,摩西,喇合,基甸,巴拉,參孫,耶弗他,大衛,撒母耳等,到了這一章的最後,作者更指出:「這些人都是因信得了美好的證據,卻仍未得著所應許的,因為神給我們預備了更美的事,叫他們若不與我們同得,就不能完全。」(來11:39-40)這是說,舊約這些信心偉人將來必定與我們一同復活,一同得進天國。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不會埋怨主耶穌降世太遲,無法拯救舊約時代的人,因為神的救贖工作原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所以不論舊約時代,不論地球上那裡的人,凡願意信的,神都會安排他們有機會相信主而得救。舉例說、倘若神知道中國內地有一個人願意尋求祂,神就感動一位宣教士前往中國,將福音傳給他聽,使他得救。神能安排那些願意信主的人生存在可以得到福音的時代和地域裡,因為聖經說,凡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開門。現在我返回來討論始祖會不會因信得救的問題:根據聖經記載,當神審判蛇之時,神曾說:「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創3:15)我們知道這句話原是指著主耶穌後來藉著死,敗壞掌死權的魔鬼而說的,始祖因為相信這句話,就將之記住,並且傳給子子孫孫,為要等待那個後裔出生,好為他們帶來救恩。因此我們看見亞當的兩個兒子該隱和亞伯獻祭給神,因為亞當和夏娃從小就教導他們相信,只不過該隱因殺兄弟而不能得救,但亞伯是因信得救的。亞伯死後,亞當又生塞特代替亞伯,等到塞特長大生第一個兒子以挪士的時候,聖經說:「那時人才求告耶和華的名。」(創4:26)這時亞當和夏娃還健在,相信他們兩人都會在這個時候一同求告耶和華的名,我們知道,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如果是這樣,他們就可能因信稱義了,正如路加福音記載主耶穌的家譜之時,稱亞當為「神的兒子」,表明亞當是的一樣。
問:主復活升天前,古聖徒的靈魂在那裡?地下極熱,不會是在那裡吧?
答:雖然基督教內部有一些神學家相信,主耶穌死時曾下陰間,將舊約時代的聖徒救上天上樂園裡,但筆者認為,沒有足夠的經文顯示出這個事實,反之、按神公義的性情來說,神若將古聖徒的靈魂撇在陰間受苦,直到主耶穌下陰間才救他們出來,這樣對待古聖徒有點不公平。研究聖經的用詞,在舊約時代,因神的啟示還未完全,古聖徒不知道自己死後到那裡去,至於他們所說的「陰間」,其實是「墳墓」的形容而已,就如啟示錄預言將來:「海交出其中的死人,死亡和陰間也交出其中的死人……。」(啟19:13)這裡的「海」和「陰間」分明是指全地球所有的死人,相對之下,「陰間」就是指著「墳墓」而說的。及至到了新約時代,主耶穌就更清楚地啟示信主的人死後到那裡去,主形容「財主與拉撒路」的故事,指出不信的財主死後到「有火燒著的陰間」去,但信主的拉撒路卻到天上亞伯拉罕的懷裡。請記取,主耶穌這個故事是形容舊約時代的,因為這時主耶穌還未被釘死。至於主耶穌死時,主對那個肯悔改信主的強盜說:「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路23:43)相信主所說的「樂園」,就是指亞伯拉罕和拉撒路所在的地方。以後,保羅述說他曾被提「第三層天上」去,就是來到「神的樂園裡」(林後12:2,4)我們相信,現在主耶穌在這「樂園」裡「預備地方」,將來預備好了,「樂園」就變成「新耶路撒冷」,就是我們一般人所說的「天堂」。
問:到新約時代,主復活後我們守主日,為何出埃及記31:16-17說要世世代代守永遠的安息日呢?
答:出埃及記所說的「安息日」,是為以色列人定的,希伯來書的作者以兩方面來形容這「安息日」,第一是以約書亞領導以色列人進入迦南應許之地作為進入「安息」,第二是以神第七日歇了,祂一切的工作為「安息日」的根據。可惜這兩方面的「安息」都因以色列人的不信而被破壞了。希伯來書的作者根據神怒中責備以色列人說:「他們不可進入我的安息。」(來3:11)證明「有必進入的安息」,於是就推論「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為神的子民存留。」(來4:9-10)究竟這「另有一安息日」是指著甚麼而說?相信是指希伯來書四章尾那位「已經升入高天尊榮的大祭司,就是神的兒子耶穌」所帶來給我們的救恩,就是指得以進入「天上的安息」而說的。約書亞不能領以色列人進入地上迦南的「安息」,主耶穌(按希伯來文即是「約書亞」)卻能領我們進入天上的永遠的安息。因此、今天我們守「主日」,也就是主耶穌復活的日子,而不是守舊約時代的「第七日安息」,正表明了「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的真正意義。這是說、神本來應許以色列人可以永遠守安息日,因以色列人的不信,神就將這日改為「主日」,靠主耶穌的救恩「成全」了,正如主說:「莫想我來是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太5:17)所以我們今天守主日,就是神應許舊約以色列人可以永遠守安息日的實際應驗。
問:萬物皆神創造,何故神定某些動物為不潔,某些為潔淨呢?
答:聖經(尤其是專論獻祭的「利未記」)定某些動物為「潔淨」,某些為「不潔淨」,完全是為「獻祭條例」,和「衛生條例」兩方面。在「獻祭條例」方面來說,因為祭牲是用來預表無罪的主耶穌基督為擔當我們的罪而受刑罰,所以不能用性情兇殘的動物,生活污穢的動物,於是就定這些動物為不潔。在「衛生條例」方面,性情兇殘的動物多是吃死屍肉的,因此容易染上細菌,生活污穢的動物因吃食不潔的東西,更是如此。只是、在舊約時代,因為還沒有顯微鏡,人類對細菌仍未認識,對其他病毒或不良的化學成分就更無法了解,於是神就將「衛生條例上的不潔」混合在「獻祭條例上的不潔」,一方面為要叫以色列人藉此可以想象到「罪」是污穢的,從而叫他們討厭犯罪;另一方面又叫他們因討厭吃食不潔的動物而避免感染細菌的疾病。以上的條例,發展到新約之時,就有了很奇妙的變化,原因是主耶穌親自到世上來為我們一次獻上自己成為永遠有效的贖罪祭,以後我們就用不著再獻任何祭牲,於是「獻祭條例上的不潔」就被廢除,至於「衛生上不潔」的問題,也因為煮食的方法大大改進,肉食中絕大多數的殺菌都被殺死,所以「不潔」的問題就迎刃而解。然而、猶太人不明白「不潔條例」的原意,只按字面的意義死守這些條例,對主耶穌和祂的門徒作出諸多的批評,所以主耶穌向大聲宣告出一個大原則,說「凡從口裡進去的,不能污穢人;唯獨從人心裡出來的,乃能污穢人。」這就是「屬物質層面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影響屬靈層面的狀態。物質只能影響物質,屬靈的才能影響人的靈魂或靈性。」主耶穌這個大原則,也就是保羅在羅馬書十四章十四節那裡所指出的,他說:「我憑著主耶穌確知深信,凡物本來沒有不潔淨的,惟獨人以為不潔淨的,在他就不潔淨了。」新約聖經之所以勸我們不要吃不潔之物,並非為食物本身,乃是為「因愛心的緣故不要為食物而絆跌人」而已(參羅14:13-23)。
問:約伯記記載撒但到神的面前來控告約伯,神怎麼會允許撒但來到神的面前呢?
答:約伯記原是一齣戲劇,為要將約伯受苦,和受苦的屬靈原因寫出來。根據約伯記所形容的,「有一天、神的眾子來侍立在耶和華面前,撒但也來在其中。耶和華問撒但說,你從那裡來,撒但回答說,我從地上走來走去,往返而來。耶和華問撒但說,你曾用心察看我的僕人約伯沒有,地上再沒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撒但回答耶和華說。」我們仔細思想這樣的形容,就不難發現、這只不過是用戲劇的方式,又借用人間君王與群臣會談的場面,來表達出約伯受苦的隱藏屬靈因素,就是神准許撒但前去試探約伯,為的是要證實約伯真是完全正直。有人不明白聖經,看到這樣的形容,就認為神與撒但「打賭」,就將約伯拿來作「賭注」,其實反而是神借用撒但的攻擊來成就祂的計劃,為要寫成「約伯記」,好幫助日後普世千千萬萬受苦的聖徒,叫他們得到安慰。至於神為甚麼准許撒但來到神的面前?我們要指出、這不是說撒但有權有能可以自由來到神的面前,因為根據聖經真理,我們知道神是「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裏」(提前6:16),主耶穌也說:「我曾看見撒但從天上墜落,像閃電一樣。」(路10:18)撒但既被神打到地上來,牠又怎可以隨意再到天上在神面前出現呢?根據啟示錄十二章十節,撒但被稱為「晝夜在神面前控告弟兄的」這句話,我們知道,神之所以准許撒但來到祂的面前,是因為「撒但的控告」,如同地上的君王接見任何前來投訴的國民一樣。撒但的控訴,就如羅馬書第七章所形容的「痛苦人」,說:「罪趁著機會,就藉著誡命引誘我,並且殺了我」。所以、撒但利用律法來控訴神不應愛護那些軟弱犯罪的基督徒,或控訴神不應該過份愛護不配的罪人,就如約伯一樣。撒但既然按律法前來投訴,神是不能不「接見」牠的,神要向牠指出、所有軟弱犯罪的基督徒,雖然他們犯了罪,但已經有神的兒子耶穌基督替他們受罰,所以神仍然愛護這些軟弱的基督徒還是公平的;神又要向撒但指出、神所揀選的人,雖然像約伯一樣受盡各樣的苦難,他們仍然會愛神,不肯跟隨撒但去背叛神,所以神賜福給他們是公平的。
問:約2:4主說:「母親(原文是婦人)我與你有甚麼相干呢?」這種口氣並不尊重親生的母親,對嗎?
答:翻譯中文聖經的譯者們,為尊重馬利亞的緣故,故意將「婦人」二字譯作「母親」是不對的,幸好譯者們還將原文的原意寫出來,供讀者參考。天主教就是因為尊重馬利亞的緣故,稱她為聖母,神母,天后,以至在歷史上漸漸將她的地位提升,指她的慈愛大過耶穌,鼓勵信徒到馬利亞面前祈禱,不要到主耶穌和天父的面前祈禱;繼續形容馬利亞掌管了救恩的分配,指她不但聽人禱告,更隨時隨地出現保護求她的人;最後、到了一八五四年十二月八日,教皇比烏第九世(PIUSIX)將馬利亞升得更高,他通過了一條信條,指馬利亞「無原罪成孕」,與主耶穌一樣。這樣將馬利亞提升,目的不外是要將馬利亞升為「女神」,好叫天主教徒更多地向馬利亞禱告祈求,不到主耶穌和父神那裡祈求。可是、我們要明白,如果馬利亞因為懷孕生耶穌就偉大起來,那麼懷孕生馬利亞的,就是馬利亞的母親,耶穌的祖母,豈不是更偉大?如此類推,最偉大的豈不是始祖夏娃?可見這理論的錯謬。聖經的記載給我們顯示,馬利亞向天使自稱自己只不過是一個「使女」,她又稱她肚腹裡的耶穌為「大」、為「主」、甚至為「救主」,表示她也有罪,需要「救主」來拯救她(參路1:38,46-47)。原來馬利亞只不過是一名普通的女子,她的偉大只不過是肯謙卑,讓神借用她的肚腹生產耶穌基督的肉身,至於耶穌的神性,那位向馬利亞報訊的天使明明指出、「聖靈要臨到你身上,至高者的能力要蔭庇你,因此你所要生的聖者,必稱為神的兒子。」(路1:34)因此、當主耶穌十二歲上聖殿時,馬利亞到處找耶穌,及至找著了,她就怪責耶穌說:「我兒、為甚麼向我們這樣行呢!看哪!你父親和我傷心來找你。」耶穌卻回答說:「為甚麼找我呢?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麼?」(路2:48-49)馬利亞不明白主耶穌這句話,因為她不明白主耶穌所說的「父的事」,就是指祂關心「殿中的事」,也就是祂與教師們討論記載於「聖經中的事」,簡言之、馬利亞注意的是她與主耶穌肉體的關係,而主耶穌所注重的是祂與天父的神性關係。以後、當主耶穌出來傳道之時,馬利亞曾經帶著主耶穌的弟妹前來找耶穌,耶穌卻指著門徒說:「聽了神之道而遵行的人,就是我的母親,我的弟兄了。」(路8:19-20)主耶穌的意思是將馬利亞與祂的關係,看為與一般信主的門徒的關係一樣,至於主的神性,馬利亞是與主完全沒有關係的。因此、約翰福音二章四節記載,當馬利亞將筵席沒有酒的事告訴主耶穌之時,主耶穌對她說:「婦人、我與你有甚麼相干呢?」意思是、在行神蹟和公開出來傳道的事上,主耶穌的身份就是神子的身份,與馬利亞無干,馬利亞不應以「母親」的身份來咐咐主耶穌去行神蹟,因為面對主耶穌的神性,馬利亞只不過是一個「婦人」而已。
問:約3:5,主說:「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這「水」指何?
答:這段經文是記載主耶穌與法利賽人的官、尼哥底母談話時所說的一句話。主耶穌向尼哥底母解釋「重生」的真理,指出、這並不是指人的肉體再進母腹裡生出來的意思,乃是指「屬靈層面」的意義,就是從「水」和「聖靈」生。按後來的經文詳細記載主耶穌講解何謂從「聖靈」重生,而沒有解釋何謂從「水」重生,這樣的現象分明是表示,尼哥底母早就明白何謂從「水」重生,所以主耶穌就認為無需為他解釋這一點。或問、為甚麼尼哥底母早就明白何謂從「水」重生?是不是表示這方面的道理是人人都知道的,是非常淺白的,是不用追問下去的?對了,當時提到從「水」重生,人人都明白是甚麼,因為當時人人都出到曠野去受約翰的「洗禮」。約翰出來傳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因此約翰的「洗禮」又稱為「悔改的洗禮」。所以、主耶穌說「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在尼哥底母的領會來說,從「水」重生就是指「要悔改才能迎接即將來臨的天國」。我們千萬不要以為「洗禮」帶有神奇的力量,能叫人「重生」或「進天國」,其實「洗禮」本身只不過是一個見證,見證受洗的人立志要脫離犯罪的生活,好像舊約時代那個長大麻瘋的乃幔在約但河裡洗去他的大麻瘋一樣,這就是群眾出去受約翰洗禮,公開作見證的原因了。
何仲柯醫生
URL: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48/09jj.htm
創世紀:「2:7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8耶和華 神在東方的伊甸立了一個園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裡……15耶和華神將那人安置在伊甸園,使他修理看守。16耶和華神吩咐他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喫。17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喫,因為你喫的日子必定死。19耶和華神用土所造成的野地各樣走獸和空中各樣飛鳥都帶到那人面前,看他叫甚麼,那人怎樣叫各樣的活物,那就是牠的名字。20那人便給一切牲畜和空中飛鳥,野地走獸都起了名,只是那人沒有遇見配偶幫助他。」
創世記第二章從另一方面描寫人的被造。特別提到人與獸基本上的不同,和人與 神溝通的特性,為什麼人是萬物之靈?人對自我的肯定,從何而來?
人有個別尊嚴和價值
聖經再一次強調人類身體的材料,全是從地裡來的。這裡所用的字是塵土,原文adamah帶著紅的意思,和「人」一字(adam),同字根,就是「亞當」這字又出於「血」(dam)一字,人生盛極一時,英雄豪傑,到頭來,也不過是一杯黃土,連骨頭也要變回塵土。但是人類和動物的另一方面不同,是在創造的過程,創世記一章二十四節敘述動物之被造,是說:『地要生出活物來』,一句話就夠了。正如詩篇33:9所說:『因為祂說有,就有。命立,就立。』唯有造人,卻是親自拿地裡的塵土來朔造,這是創世記二章七節的「造」(yatzar)的意思。這反映 神對人類個別性的肯定,每一個人在祂面前,都有個別的尊嚴和價值,沒有一個人該被當著滄海一粟,可以隨便的犧牲掉。所謂「犧牲小我,成全大我」,我們須要問,那「小我」是如何定義的?那「大我」到底是誰?唯有愛我們的造物主,祂要我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羅馬書12:1),是出於祂的慈悲。祂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耶利米書29:11)所以我們可以說:『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馬書12:1)基督徒的獻身,不是盲目的犧牲,乃是愛的交託,知道慈悲的天父,愛我們的救主,有能力有信實,會在我們身上成就祂愛的計劃。
可與造物主溝通
神又「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氣息原是生物所共有的,動物自然也有氣息,但是聖經特別聲明,神親自把生氣吹在人的鼻孔裡,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第一是再一次強調人的獨特性,第二是在下一句解釋了;就是:「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這是人類與動物的一個大不同。人類之所以是萬物之靈,是因為我們有與造物主溝通的本能。神造我們,原是要與我們建立一個愛的關係,所以祂親自把祂的生命之氣吹進我們。雖然今天這關係因為人類的一意孤行,已經斷絕了,人類心靈深處仍然有個空間,只有造物主才可以填滿。所以人類,無論表面上好像多麼「原始」的文化,總會有宗教信仰的本能。宗教原是人在尋求超然的存在者,反映我們內在的需要,途徑對否是另一回事,用心卻是良好的。歷史上可見,連那些所謂無神論者的國家,也是滿了崇拜英雄的心態,?知不覺把一國的元首,當作神來敬拜。正是聖經所說:『因為他們雖然知道 神,卻不當作神榮耀祂,也不感謝祂。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羅馬書1:21)。又說:『他們將神的真實變為虛謊,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主乃是可稱頌的,直到永遠,阿們。』(羅馬書1:25)。從狹義來說;個人沒有和造物主建立正常的關係,我們也得不到真正的安息,無論是物質的麻醉,七情六慾的顛倒,靈界的追求,或道德的操練,都不能代替真正的造物主,達到真正天人合一的境界。
人類的第一個任務
人類和動物另一方面的不同,在本段裡也說明了,就是給動物「起名」。人人須要有名字,有時我們聽到,有因意外或者疾病,而失憶的無名氏,真是十分痛苦。人類不單有特別的自我觀念,也有個本能要為眾生起名,一個牙牙學語的小孩,很常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那是甚麼?」或者:「那叫甚麼?」動物彼此之間,也是有溝通的,或是用聲音,或是用身體,或是靠味道,但是都是千篇一律地,同樣的聲音體態,奇妙的,在家禽馴獸裡,主人給它起的名字,它卻會記得,被叫到時,也會反應,這本能,原來是創造時,造物主已經設計了,這也是人類的第一個任務。創世記2:19-20特別描寫了這工作的過程:
1.「耶和華神用土所造成的」聖經再強調眾生是 神所造的。人類無論如何聰明,又是萬物之靈,卻不是創造主。聖經又指出動物的材料,也是出於塵土,就是地裡面的原素。
2.「都帶到那人面前」我們要記得,這事是在第六天的事,後面還有夏娃的被造,這工程實在不簡單。但是神要我們做的事,祂總有預備,亞當並不必到處去找各種的動物,神一發命令,眾生自動的來了。
3.「看他叫甚麼」神在這裡給了我們一個教孩子學習的好模式。神授權給予人,祂就讓人自由去做,雖然祂在一邊看著。
4.「那人便給一切牲畜和空中飛鳥,野地走獸都起了名」亞當也是相當了不起,在那麼短時間便做完他的工作。只是我們不要忘記,神起初所造的,都是「甚好的」,所以亞當可以說是,在被造的人中,最完美的。他的身體、智慧、各方面的天賦,沒有人可以相比,自然他可以做到這一件工作。(下期待續)
創世紀:「2:7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8耶和華 神在東方的伊甸立了一個園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裡……15耶和華神將那人安置在伊甸園,使他修理看守。16耶和華神吩咐他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喫。17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喫,因為你喫的日子必定死。19耶和華神用土所造成的野地各樣走獸和空中各樣飛鳥都帶到那人面前,看他叫甚麼,那人怎樣叫各樣的活物,那就是牠的名字。20那人便給一切牲畜和空中飛鳥,野地走獸都起了名,只是那人沒有遇見配偶幫助他。」
創世記第二章從另一方面描寫人的被造。特別提到人與獸基本上的不同,和人與 神溝通的特性,為什麼人是萬物之靈?人對自我的肯定,從何而來?
安息之家
神造了人並不是讓他自生自滅的,神立刻為人預備了一個家,就是伊甸園。這原始樂園,我們在上文已經討論了,這裡我們要特別注意到這園子與人的關係,本段經文裡,有兩次用「安置」,就是八和十五節。八節的「安置」(sim)是「定位」的意思,原來從開始,人在家就有一個崗位要守住的。今天多少家庭有問題,兒女成長起了偏差,歸咎於父親不負責任,一般的家庭,無論中外,教養的責任總是交給媽媽,父親不聞不問,家庭沒有一個好的父親形象,青少年成長過程,其後患無窮,比比皆是。這責任,十五節說是「修理看守」,「修理」原文(avad)其他地方多數作「服事」,其名詞就是「僕人」,原來男人在家庭裡並非當大老板;被人服事,乃是要服事家庭的,正如我們的主耶穌所說:『只是在你們中間不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馬太福音20:26-28,這字又作「管家」,意即另有主人的。是的,『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他所給的賞賜。』(詩篇卷127:3)。
家,如果拿來自私地,只為自己,認定是自己擁有的話,就失去了管家的心態,沒有尊重神;和尊重家裡其他的成員,不能負責任地服事了。「看守」(shamar)有站崗守衛的意思。危險來時,男人須要知道,立刻反應,若不是常常提高警覺,就可能陷自己和家庭於危險中,男人早在人類的開始,就犯了這錯誤,但是這是第三章的事。十五節的「安置」(nuch)卻是「安息」的意思。家,應該是各人可以回來安息的地方,可惜今天的家庭,常常是個喧囂的苦海,因為各人在外面吃了苦頭,就回到家裡來發洩,吐得一個家都是苦水,那裡不成為苦海?多少青少年,課餘寧可在外遊蕩,不肯回家,為什麼?家太吵了。再者,請注意,男人的責任「修理看守」,是和這個安置一起說的,我們本來活在造物主的權柄和供應裡,執行我們的任務,是何等地安息、容易。
唯一禁戒
唯一禁戒在這美麗的家,唯一的禁戒就是:「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喫,因為你喫的日子必定死。」聖經說:「耶和華神吩咐他說」這「吩咐」(tzavah)原文是用予軍事命令,是沒有妥協,不容許違背的。這命令的第一句,是告訴亞當可以行的:『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喫。』是的,神所設立的律是好的,為要給我們適當的供應。「各樣」自然包括了生命樹了。我們可以見到,生命樹既然是供應我們生命的必須,神自然是最希望人去吃了,所以把它放在園子的正中間。「隨意喫」原文是重複了動詞,可以直譯為「吃,你吃吧」。
命令的第二句,是指出在眾樹中,有一棵是有分別的,就是「分別善惡樹」。「分別」又可以翻作「知道」,英文版就多數翻出這意思:Knowledge。有人會問:能分別善惡,有甚麼不好?無知有甚麼好處?啟蒙和教育豈不是美好人生的要素?難道神要愚民政策,叫我們不知不覺,笨笨地聽祂話嗎?其實神正是不要我們毫無選擇地跟隨祂。雖然神是有絕對的主權,但是祂既然是要和我們建立一個愛的關係,就甘願地賜給人有自由選擇的權。是的,愛是不能勉強的。愛情需要有選擇,不然,那裡是愛!雅歌2:7說的好:『不要驚動,不要叫醒我所親愛的,等他自己情願(不要叫醒云云或作不要激動愛情,等它自發)。』
「分別」或者「知道」,這字在舊約聖經用的不少,一共有93次。原文有更深的含意: 1.「經歷性的知道」一個例子是箴言24:5『有知識的人,力上加力。』頭腦性的知識和經歷性的知識,自然有很明顯的分別。我久聞東南亞果王榴槤的大名,其味之無窮,複雜濃郁,真是愛之者深,恨之者切,還沒有遇到中間路線的人。我一向都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數年前得以親嘗了,才恍然大悟,果然如此。但各人自己要知道,有些事物是不可試的。比如劇毒山埃(Cyanide),只要一毫克就立刻喪命,真是不容一試。
2.「技術性的知道」一個例子是出埃及記31:3。『有知識,能作各樣的工。』我們承認,人總是好奇的,見到一件東西,總想把它領悟過來,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這並沒有甚麼不對。例如見到一架汽車,想要了解它應當有的性能,十分的合理,這便是經歷性的知道善。但是想要知道,如何可以把車子弄壞,那嘗試的心,可能成為一個不能轄制的慾望。壞習慣常常是學來的。
3.「判斷性的知道」這意義可能是最常用的一個,也是我們「和合本」所翻的意思。一個例子是詩篇卷119:66『求你將精明和知識賜給我,因我信了你的命令。』這是決定善惡的權柄。其實被造的人類,到底有沒有這權柄?我們可不可以自己決定自然律;那一個是好的,那一個是不好的?科學家豈不是在追求物質世界的真理,以順著真理去從事嗎?違反真理,豈不是叫我們一事無成,傷害自己嗎?就如一個人,如果他決定萬有引力(或,地心吸力)不好,他也不信此律。若是他貿然從十樓跳出去,跌死了,難道我們可以說造物主殘忍,只因他不信,就叫他跌死嗎?他若知道這原則,這豈不是明知故犯,活該!他若是不知道,難道跳出去,就跌不死嗎?宇宙的真理是造物主所定的。祂『常用他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希伯來書1:3。原是要叫萬物運轉合理,有條有理,違反之,只有自取滅亡。
所以神說:『你喫的日子必定死。』「必定死」原文的結構和「隨意喫」相同。也可以直譯作「死,你死吧」,這真是個嚴肅的警告。神是把生死清清楚楚地陳明在人前。這也是整本聖經不斷的呼聲:『我今日呼天喚地向你作見證,我將生死禍福陳明在你面前,所以你要揀選生命,使你和你的後裔都得存活。』申命記30:19。『你對他們說,主耶和華說: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我斷不喜悅惡人死亡,惟喜悅惡人轉離所行的道而活。以色列家阿,你們轉回,轉回罷。離開惡道,何必死亡呢。』以西結書33:11
吳主光
URL: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49/10bb.htm
問:約2:4主說:「母親(原文是婦人)我與你有甚麼相干呢?」這種口氣並不尊重親生的母親,對嗎?
答:翻譯中文聖經的譯者們,為尊重馬利亞的緣故,故意將「婦人」二字譯作「母親」是不對的,幸好譯者們還將原文的原意寫出來,供讀者參考。天主教就是因為尊重馬利亞的緣故,稱她為聖母,神母,天后,以至在歷史上漸漸將她的地位提升,指她的慈愛大過耶穌,鼓勵信徒到馬利亞面前祈禱,不要到主耶穌和天父的面前祈禱;繼續形容馬利亞掌管了救恩的分配,指她不但聽人禱告,更隨時隨地出現保護求她的人;最後、到了一八五四年十二月八日,教皇比烏第九世(PIUSIX)將馬利亞升得更高,他通過了一條信條,指馬利亞「無原罪成孕」,與主耶穌一樣。這樣將馬利亞提升,目的不外是要將馬利亞升為「女神」,好叫天主教徒更多地向馬利亞禱告祈求,不到主耶穌和父神那裡祈求。可是、我們要明白,如果馬利亞因為懷孕生耶穌就偉大起來,那麼懷孕生馬利亞的,就是馬利亞的母親,耶穌的祖母,豈不是更偉大?如此類推,最偉大的豈不是始祖夏娃?可見這理論的錯謬。聖經的記載給我們顯示,馬利亞向天使自稱自己只不過是一個「使女」,她又稱她肚腹裡的耶穌為「大」、為「主」、甚至為「救主」,表示她也有罪,需要「救主」來拯救她(參路1:38,46-47)。原來馬利亞只不過是一名普通的女子,她的偉大只不過是肯謙卑,讓神借用她的肚腹生產耶穌基督的肉身,至於耶穌的神性,那位向馬利亞報訊的天使明明指出、「聖靈要臨到你身上,至高者的能力要蔭庇你,因此你所要生的聖者,必稱為神的兒子。」(路1:34)因此、當主耶穌十二歲上聖殿時,馬利亞到處找耶穌,及至找著了,她就怪責耶穌說:「我兒、為甚麼向我們這樣行呢!看哪!你父親和我傷心來找你。」耶穌卻回答說:「為甚麼找我呢?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麼?」(路2:48-49)馬利亞不明白主耶穌這句話,因為她不明白主耶穌所說的「父的事」,就是指祂關心「殿中的事」,也就是祂與教師們討論記載於「聖經中的事」,簡言之,馬利亞注意的是她與主耶穌肉體的關係,而主耶穌所注重的是祂與天父的神性關係。以後、當主耶穌出來傳道之時,馬利亞曾經帶著主耶穌的弟妹前來找耶穌,耶穌卻指著門徒說:「聽了神之道而遵行的人,就是我的母親,我的弟兄了。」(路8:19-20)主耶穌的意思是將馬利亞與祂的關係,看為與一般信主的門徒的關係一樣,至於主的神性,馬利亞是與主完全沒有關係的。因此、約翰福音二章四節記載,當馬利亞將筵席沒有酒的事告訴主耶穌之時,主耶穌對她說:「婦人,我與你有甚麼相干呢?」意思是在行神蹟和公開出來傳道的事上,主耶穌的身份就是神子的身份,與馬利亞無干,馬利亞不應以「母親」的身份來吩咐主耶穌去行神蹟,因為面對主耶穌的神性,馬利亞只不過是一個「婦人」而已。
問:約3:5,主說:「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這「水」指何?
答:這段經文是記載主耶穌與法利賽人的官,尼哥底母談話時所說的一句話。主耶穌向尼哥底母解釋「重生」的真理,指出這並不是指人的肉體再進母腹裡生出來的意思,乃是指「屬靈層面」的意義,就是從「水」和「聖靈」生。按後來的經文詳細記載主耶穌講解何謂從「聖靈」重生,而沒有解釋何謂從「水」重生,這樣的現象分明是表示,尼哥底母早就明白何謂從「水」重生,所以主耶穌就認為無需為他解釋這一點。或問、為甚麼尼哥底母早就明白何謂從「水」重生?是不是表示這方面的道理是人人都知道的,是非常淺白的,是不用追問下去的?對了,當時提到從「水」重生,人人都明白是甚麼,因為當時人人都出到曠野去受約翰的「洗禮」。約翰出來傳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因此約翰的「洗禮」又稱為「悔改的洗禮」。所以,主耶穌說「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在尼哥底母的領會來說,從「水」重生就是指「要悔改才能迎接即將來臨的天國」。我們千萬不要以為「洗禮」帶有神奇的力量,能叫人「重生」或「進天國」,其實「洗禮」本身只不過是一個見證,見證受洗的人立志要脫離犯罪的生活,好像舊約時代那個長大麻瘋的乃幔在約但河裡洗去他的大麻瘋一樣,這就是群眾出去受約翰洗禮,公開作見證的原因了。
吳主光
URL: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55/9804bf01.htm
問:基督教贊成「宗教和平」嗎?
答:按「宗教和平」,亦即是「信仰自由」,是從西方社會的「宗教改革運動」開始的。從前歐洲各國都有國教主義,國家只容許一個合法的宗教信仰,凡不肯信仰國家指定的宗教信仰,就要坐牢,甚至要死。歐洲有千多年落在黑暗時代裡,所謂「黑暗時代」,就是整個歐洲以天主教為國教,天主教藉國教的勢力,利用歐洲列國聯盟所賦與的權力,迫害和殺死千千萬萬不同意天主教信仰的人,凡起來鼓吹宗教改革者,更是如此。及至公元一五一七,馬丁路得出來提出改革之後,歐洲列國中,不少國家因為不滿天主教殘忍殺害異己,於是起來支持馬丁路得,與天主教打了一場三十年戰爭,使歐洲大部份男子幾近死光,雙方才不得已,簽定「信仰自由」。因此、「信仰自由」或「宗教和平」實在是由基督教發起的。然而、我們贊成「宗教自由」,意思謂「各人有自由去選擇自己認為合理的信仰」,並不等於「我們贊同所有信仰都應該不顧彼此之間的不同點和矛盾地方而進行合一」,這是不合邏輯的,是不智的,此舉勢必引致另一場大屠殺。我們知道,「宗教大合一運動」已經進行了百年之久,到了一九九四年,「聯合國」決議邀請美國三藩市一位聖公會主教REV.WILLIAMSWING代為發動「宗教大合一與公元二千運動」,為要成立一個「聯合宗教」,與「聯合國」形成比對,統治全世界。他們邀請了世上數百個宗教聯合開了許多個會議,並且定妥推動大合一運動的行事曆,又訂定了憲章,預算到公元二千年六月就全面實行「宗教大合一運動」,在世界各大城市進行遊行示威。這運動美其名是鼓吹「宗教和平」,指出現今世上大部份戰爭都不再是為地土和政治問題,而是為不同的宗教信仰問題,所以他們成立「聯合宗教會議」,讓各個不同的宗教有機會彼此對話,謀求永久性世界和平。我們卻擔心,這個勢力將來會藉「危害世界和平」的罪名逼害「反對大合大運動份子」,而且根據聖經預言,到了末世之時,有一個卑鄙小人會起來自稱是「基督」(相信是代表想要統治世界的政治強人),進行大欺騙,大迷惑;他聯同一個更卑鄙的小人,聖經稱之為「假先知」(相信是代表想要統治世界的宗教領袖),藉虛假的神蹟奇事來迷惑普天下的人,要人支持他們所共同推動的「聯合政治」和「聯合宗教」,說是為要謀取「世界和平」;聖經指出、這二人要殺害極多基督徒來達成他們的運動。筆者在此先加以聲明,基督教極其贊成「宗教和平」,但基督教也極其反對「宗教合一」,兩者絕不能混為一談。前者是讓人人都有選擇自己認為合理的宗教,因此、給與人們有充份的分辨自由,宗教批評自由,辯論自由,贊成和反對自由,叫人人都能憑充份的自由找到真神和真救法;後者卻完全不顧彼此極大的不同點,硬要將各種不同的宗教合在一起,在邏輯上矛盾,在真理上矛盾,在教義上矛盾,在自由上矛盾,因此我們認為此舉反而握殺了各人選擇的自由。
問:聽說基督教的神是博愛的,祂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也賜給世人,作世人的救主,然則、基督教怎會反對宗教大合一運動呢?基督教為甚麼一天到晚針對人的罪,針對別人的錯誤呢?
答:不錯、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為他們釘十字架,付清了罪債,叫一切信祂的,都可以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然而、讀者知道為甚麼神的獨生子要死才能拯救世人呢?那就是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而「罪的工價乃是死」,所以神的兒子耶穌基督才到世上來為人死,為人還清了罪債。這是說、神雖然是博愛的,但祂的博愛絕對不是糊塗的愛,絕對不會連罪惡也愛,因為祂除了是一位「博愛」的神之外,祂還是一位「公義」的神;神愛要祂赦免人的罪,但神的公義也要祂追討人的罪,凡不肯「認罪悔改」的人,神的愛就沒有辦法臨到他們身上。因此、基督教針對人的罪,針對人的錯誤,並不是不愛人,反之、正是因為愛人,才提醒人不要犯罪;人若拒絕這樣的提醒,就是拒絕神的愛,結局就是不能逃避神公義的審判和刑罰。讀者不要以為任由人犯罪的神才真正是博愛的神,好比一個自稱是高舉「自由的政府」,絕對不可能任由人有殺人的自由,有侵奪別人自由的自由,若不然、這個所謂「自由的政府」其實是最沒有自由的政府了。神針對人的罪,也針對人的錯,「罪」與「錯」就是構成「假宗教」的主因,因此、神也針對「假宗教」。筆者要對那些盲目地贊成「宗教大合一運動」,或鼓吹「所有宗教均平等」的人質問:「你也贊成導人向惡的『撒但教』嗎?」也許你會說:「導人向惡的宗教當然不贊成!」再問:「那麼一半導人向惡,一半導人向善的宗教,你贊成嗎?」你必然會說:「世上絕大部份宗教都是導人向善的,至於導人向善的程度不同,那是難免的了!總之、凡是向惡的,我們就不贊成;凡是向善的,我們就贊成!」親愛的朋友,倘若你的意見真是這樣,你就是在打自己咀巴了,因為你怎樣分辨一個宗教「導人向善」,一個宗教「導人向惡」呢?你這種分辨,豈不是在批評,在針對錯與對,在作某種程度的反對嗎?你能不能說、不論善惡,只是是宗教,你全部都贊成呢?神愛世人,但神不是一個糊塗神,神還要人悔改離開罪惡才能愛他們,只有不明白道理的人才認為基督教的神不應針對別人的罪,不應批評別人的對與錯。
問:其實愛世人的造物主,可能在不同文化的國家地區降世,變成不同的救主,造成不同的宗教,何必那麼心胸窄,認為別的宗教不能得救?
答:倘若有人真的能證明神曾降世在不同的國家,造成不同的宗教,那就真的是最好不過的了。但是、倘若這個意念,只不過是人為的意念,想要藉「宗教大合一運動」來達成某一些人的私心,謀取領導世界的高位,這又怎樣呢?這樣,我們會不會出賣了自己的神和信仰來促成一些罪大惡極的人的野心呢?要知道、倘若「同一位神」降世在不同的國家,造成不同的宗教,這些宗教的名稱可以不同,但對「宇宙的來源」、「善罪的看法」、「救人的條件」、「神自己本性的形容」、「末世的觀念」、「天堂和地獄的啟示」、「人的今生和來生觀」等等,必須「完全相同」,不然、我們怎知是出自「同一位神」呢?設若這些不同點,都是人為的錯,歷史的錯,傳統的錯,某些不良份子故意造成的錯;那麼、我們若不分辨,就照這些錯來信,我們會得救嗎?你怎知道神不介意人將這些信仰觀念改變了,還會悅納人上天堂呢?現今基督教聖經的神說「在我以外不可有別的神」,回教的可蘭經說「只有阿拉才是真神」,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說「宇宙間根本就沒有神,都是人藉修道而成佛而已」,請問那一個對?你的良知和智能准許你說「以上這三個意見都是對的」嗎?
Dr.J.M.
URL:http://www.truth-monthly.com/index55.html
用碳-14測定生物遺體的年齡
地球的大氣含有79%的氮氣(原子量是14的氮)。在大氣層頂部有從外太空宇宙射線(Cosmicray)來的高能粒子,不斷地把氮-14沖擊成碳-14(原子量也是14的碳)。碳-14具有幅射性,而通常的碳-12是沒有幅射性。新誕生的碳-14馬上與大氣層中的氧化合,成為有幅射性的二氧化碳。其含量在大氣中約佔十萬億分之一。
植物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包括碳-12和碳-14的二氧化碳),經過光合作用產生澱粉、糖、葉綠素等。動物吃了植物後,體內就有微量的幅射性。動植物一但死亡就不能再進食。體內碳-14的幅射強度只好逐年減弱。減弱的速度是用半衰期來表示。(HalfLife幅射強度衰減到一半所需的時間)。碳-14是每經過5760年就減弱一半。所以它的半衰期是5760年(5760×2年後,減弱到今日的四分之一,5760×3年後,就減到八分之一。)所以從動植物遺體的幅射強度,就可計算出它是在多少年前停止進食。這種測定法曾經用來測定古董中的木頭是在多少年前死去。但不能用來測定不含碳-14的岩石。碳-14考古法有其誤差,可能來自下列兩種因素:
a.近三百年來工業發達,燃燒大量含有古代的碳-14幅射強度非常弱的煤和石油。如果錯用今日碳-14幅射強度來當作基線(Baseline),計算出來的年齡就會出現輕微的偏高。曾有人用今日的幅射強度作基線來測定一隻活的食用貝類。得到的結果竟然是:「它在130-160年前就已經死去」。這種可笑的結論是因為貝類進食海藻,而海藻吸收了從船隻所排出來的廢氣。這種古老二氧化碳比今日新鮮二氧化碳的幅射強度弱得多。所以計算出來的年齡都一律偏高,因為用了錯的基線來計算;這與碳-14考古法的準確度完全無關。
b.古代地球磁場比今日強,能擋掉比今日更多從宇宙射線來的高能粒子。所以數千年前在大氣層頂部產生的碳-14應當比今日少得多。如果考古學家們不理會1987年才發現[古代地球磁場比今日強]的話,而仍然沿用今日碳-14的豐度來作基線,去計算數千年前的樣品,就會使計算出來的結果有嚴重的偏高。難怪美國商業碳-14化驗室只肯接受三千年以內的樣品,以免賠償顧客的損失。
用放射性母元素與子元素含量的比例來測定火成岩的年齡
製造原子彈的金屬鈾(U),會自動釋放幅射能,而衰變成為鉛(Pb)。如果從一塊火成岩中,測出其中鈾含量和鉛含量的比例後,就可以從鈾的半衰期(450,000,000年)來計算出該岩石進行蛻變已經有多久。因為每經過4.5億年就有一半的鈾衰變成鉛。這個測定法的準確度是基於下列三種的因素:
甲.樣本不能偏採:必須包括全部母元素(鈾)和子元素(鉛)。
乙.在岩石形成時只有母元素而完全沒有子元素。
例如在火山噴出的熔岩中只有鈾而沒有鉛,這是個理想的狀態。但事實上有時會有例外:美國Colorado州有一批礦石,被鈾-鉛比例法測出來的年齡是“七億二千五百萬”年。後來儀器的分辨力提高了,能夠辨別出鉛的各種同位素(Isotops)。才發現樣品中原來就有95%的鉛不是從鈾而來,而本來就已存於在這個礦坑中。
丙.母元素含量與子元素含量的比例完全沒有改變過。
在溶解度上,鈾的化合物會被弱酸溶解,而鉛就穩定得多。例如1801年夏威夷火山爆發熔岩傾泄入海。170年後有人把從水底採來的火山岩樣本,用鈾-鉛比例法來測定它的年齡。得到的結果是十億年至一百億年;而不是170年。根據火山旁希洛Hilo天文台的記錄,每年下雨270天,這都在改變陸上火山岩石中鈾~鉛的比例。
地球磁場在1400年前比今日強了一倍,在五千年前比今日強十倍,在大洪水前可能比今日強數千倍。如果沒有把古代地磁比今日強的因素考慮進去,就會使計算出來的年齡有嚴重的偏高。
在水成岩層中如果找不到生物遺體,就根據其上下岩層所含碳十四幅射強度來推算其年齡。所以碳-14考古法的一些誤差就會產生水成岩層累積性的巨大錯誤。那麼地球的年齡到底是多少呢?傳統的地質學家一直認為是4600百萬年。如果把古代地磁比今日強的因素計算在內,地球的年齡就應當年輕得多了。但仍比聖經所記載:神六日創造天地長得多。科學與聖經是有許多的矛盾。而這一個屬時間性的矛盾是無法用實驗誤差來解釋。卻可以被零速相對論消除這個矛盾。(詳情請見下三期真理報之宇宙起源大爆炸,高速狀態相對論,零速狀態相對論。)
這種累積起來的錯誤會帶來什麼的後果呢?1969年7月20日,美國載人的太空船阿波羅11號把登陸船送往月球。全世界都在電視中注視人類第一次踏足月球的景色。但是太空署(N.A.S.A.)的科學家們卻為了太空人阿姆士壯(NeilArmstrong)在月球塵上的鞋印而被震撼。次年一位華裔美國太空署的科學家在星期天聚會後告訴作者:"在發射前大家都認為月球塵的厚度是137英呎。(這是根據地球每天接受200~300噸外從太空來的灰塵而計算出來的)。現在才知道月球塵並沒有那麼厚;太空人的鞋印只有八分之一英吋。十多年後(1987)發現的[古代地磁比今日強],這就解釋了為何當年科技水平世界一流的美國太空署會設計一個有四隻登陸腳的“小鷹號”,每隻腳都有一個圓碟支撐,以免陷入那“137”英呎厚的月球塵內。
Dr.J.M.
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56/9805pf02.htm
作者在大學時代是受無神論的教育:宇宙是永恆無始無終的。聖經的創造論被批判為反科學,是迷信。因為創世記說「神創造天地」,宇宙是有起源的。這種針鋒相對的矛盾到了60年代以後,就逐漸改觀。天文台強力望遠鏡發現:恆星在晚年當燃料氫[H2]快用盡時,溫度就降低,體積縮小,重力場因而加大,就發生氫塌縮:把四個氫壓成一個氦[He]。當氦燃料又將用盡時,就發生氦塌縮,而壓成碳,鈣和鐵等元素,比鐵更重的元素就不再是放熱反應而是吸熱反應,星球就冷下來,按著恆星的質量分別成為白矮星(小於1.4太陽質量的Whitedwart),或中子星(Neutronstar把電子和質子壓成中子,其密度每立方公分高達數億公噸),或黑洞(Blackhole,強大的重力場使光也無法逃走)。質量愈大的恆星,壽命就愈短,太陽卻是長命星球,是宇宙形成後的第一代恆星。
銀河星團中有200,000,000,000個像太陽那樣的恆星(2x1011)。
全宇宙起碼有100,000,000,000個像銀河那樣的星團(1x1011)。
假如我們每秒鍾能數算十粒恆星,就需要250年才能數完銀河系的星,假如每秒鍾能夠數十個像銀河那樣的星團,就需要125年才數得完。總共需要250x125=31,250三萬多年才能數完宇宙中2x1022的恆星。
這些星團所發出來的光都有紅位移現象,表示它們正離開地球向四面八方擴散。當救護車向我們疾駛過來時,它發出警號的頻率就會變高,當它離我們而去時頻率就會降低,同樣那離開地球飛向遠方的星,所發出來的白光因頻率降低都移向紅色,所以叫紅位移現象。
離開地球1,000,000光年的星正以每秒160公里的速度向外擴散,
離開地球2,500,000光年的星正以每秒40,000公里的速度向外擴散,
離地球200,000,000光年的星以每秒134,000公里的速度向外擴散,
離開地球較近的星擴散速度較慢,離地球較遠的星擴散速度就較快,
如果把時間倒退,那些距離近速度慢的星團,和那距離遠速度怏的星團,在遠古時全部都集中在一個點(Singularity)上,天文學家根據星團的紅位移現象和擴散速度,提出大爆炸理論(BigBangTheory):星團四奔散,密集遠古時,在大爆炸後整個宇宙因膨脹而降溫,所以星際空間的溫度應當非常均勻,1965年美國太空署發現宇宙幅射背景(Cosmicbackgroundradiation)的溫度是2.735。K,正負相差只有千份之六度,竟如此地均勻,再次証實了大爆炸的理論。 膨脹的宇宙這種觀念早在2600年前用希伯來文記載於聖經中,以賽亞45:12;48:13;51:13;耶利米10:12,有譯本譯作展開了諸天。基督教和合本聖經譯作:鋪張諸天,多本英文聖經(ASV,DNT,KJV,LiB,NKJ,NWT)譯作:Havestretchedouttheheavens,一本(JBi)譯作:Spread,這兩種譯法表示:現在仍在展開中,其他的聖經(例如LiB,NAB,NEB,NIV,NKJ,NWT,NRS,RSB)譯作:Stretchedouttheheavens。
聖經中第一卷書(創世記)第一章第一節的頭一個希伯來字是起初,這是在描述時間,〔起初〕可能不是指著地球的形成,不是指著太陽系的形成,也不是指著我們這個銀河系的形成,而是指著全宇宙的開始,是時間的開始,在這個起初以前,就沒有時間。
如果時間尚未開始,頻率就不可能存在,因為頻率的定義是;在單位時間內振動的次數,沒有頻率,能量就不可能存在,因為所有的能量都是按頻率(或波長)來分類,沒有能量,就沒有質量,因為質量和能量都是在同一個互變的系統內,E=mC2(E代表能量,m代表質量,c2代表光速的平方)。
如此看來,宇宙不是永恆的,而是有起源的,在這一點上科學與聖經是一致的,近五十年來科學與聖經矛盾的項目一直在逐年減少,因為傳統的觀念一個又一個被新的發現所修正,而聖經卻從來沒有改過。
吳主光
URL: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57/9806bf01.htm
問:「在『那一位是真神』小冊的第37頁,您說觀音等佛教的神與佛,都不是以愛世人為目標,但據我所知,佛家的神的確有為人捨命捨血的例子。例如:如來佛祖看見一隻老鷹要啄食一個嬰孩,他很好心腸,立即命令那鷹不要啄食無辜的嬰孩,並把自己的肉一片一片割下來,餵老鷹吃。請問他的做法豈不也是為愛世人而犧牲自己嗎?
答:筆者認為這故事本身不值得相信,一來、如來佛應該有法力趕走那隻如此兇殘的老鷹才對,為甚麼還要用自己的肉來養活這個吃人的老鷹(魔鬼)呢?二來、如果如來佛不趕走它,也可以用其他食物來餵老鷹,用不著用自己的肉來餵老鷹,這豈不是很愚拙的行為嗎?三來、如來佛因為相信輪迴,才不敢殺那老鷹,反而割自己的肉給老鷹吃,這種行動不純萃是為愛,也有為自己可以輪迴得更好的成份在內;四來、主耶穌在十字上捨命,純萃是為擔當世人的罪而死,其中完全沒有半點為自己的成份,乃是完全為愛那些不可愛的罪人而死,這樣的愛、不知勝過為一個「無辜的嬰孩而割肉」多少倍,結果如來佛沒有為那嬰孩而死,他乃是為吃了討回來不潔淨的豬肉,生赤痢病而死的。
問:如果有一個「人」自稱是「神」,寫了一本書說自己如何愛世人,又把自己的兒子為世人犧牲掉,那麼我們又怎樣知道他不是「神」,而是「人」呢?
答:如果你所說那個把兒子為世人犧牲掉的原來是「人」,不是「神」,我們就要指出、他不但是「人」,而且還是「大傻人」,是「精神病者」,因為稍為正常「人」都不會這樣做,既不能救世人,也白白的犧牲了自己的兒子。如果你所說那個把兒子為世人犧牲掉的真是「神」,而不是「人」,這樣就不同了,神知道、祂的兒子犧牲了還會復活過來,而且、祂又知道祂這樣愛世人,必定會感動一些肯悔改的人離開罪惡,歸向祂,成為祂的兒女。所以你在問題裡假設聖經是「人」寫的,這樣的錯設,是沒有足夠理由支持的。第一、你憑何理由假設聖經是「人」寫的呢?如果要這樣假設,也得先找到多少聖經是人寫的證據才能作出有效的假設,不然、這樣的假設絕不能成立。我們研究聖經,發現其中有極多的預言都已經應驗了,而且聖經從古至今,經過千萬學者研究,都證實是神的啟示,我們怎能憑空假設是人寫的呢?第二、即使我們假設聖經是由一個人寫的,那個人既能騙盡古今中外千萬學者,必是絕頂聰明的人了,但他竟然把自己的兒犧牲掉,換來世人的攻擊,侮辱,和譏誚,這人必是絕頂的愚拙;這樣、絕頂聰明和絕頂愚拙的行徑由同一個人做出來,會有可能嗎?
問:在「那一位是真神呢?」第40至41頁,你寫「很多宗教救人的辦法都不公平」,因為如果那宗教要人付出多少代價才能拯救他的話,那麼、有人連一元也沒有,付不起代價;也沒有讀過書,無法念經;附近又沒有教會或廟宇可以朝聖參拜,那麼、難道只因為這些不方便,就失去得救的機會嗎?」現在讓我反過來問,那些買不到食物而餓死的人也聽不到福音;那些沒有讀過書的人,連你所寫的福音小冊子都看不懂;那個地區沒有教會,或因病重不能到教會去,因而聽不到福音,豈不是同樣不能得救,同樣不公平嗎?
答:問題所指那個「買不到食物而餓死的人」,或「沒有讀過書的人」,或「病重不能到教會去的人」,設若、他們臨死前想要找一個可以救他的宗教,你以為應該介紹他認識那一個宗教呢?如果你介紹他「佛教」,或其他靠「功德自救的宗教」,他會說:「我快死了,我那裡可以履行這些宗教所要求的條件呢?」但你若介紹他「信耶穌」,不用他做任何事來換取救恩,他會說:「連我這個甚麼都不能作的人,也有機會得救嗎?那真好了,我有機會得救了。」我們就是憑這一點說、「很多宗教拯救人的辦法都不公平,只有信耶穌的救法最公平。」這是「比較性」的說法,意思是說、如果我們將所有宗教的「救人辦法」拿來作一個比較,我們會發現,其他宗教的救人辦法都有「藉功德自救」的成份在內,既然是「藉功德自救」,就必須靠人自己作出的一點努力才能得救,這一點努,可能是念經,可能是做善事,可能是朝聖,可能是履行甚麼拜祭規條等等,但是、他們沒有考慮到,這些要求,對某一些人(例如有錢人,有學問的人等)來說、是方便的,是不成問題的;但對於另一批人(例如窮人,無學問的人等)來說,就不方便,甚至是沒有機會,因此、凡以功德自救的辦法,筆者都認為「不夠公平」。可是、以「信耶穌」的救法來說,情況就完全不同了,因為這救法完全不靠人自己積的「功德」,乃靠神白白的「恩典」,所以神將「救恩」設計到人人機會均等為原則,不論貧富,不論愚人才子,不論好人壞人,只要「肯」悔改,「肯」信主,就有機會得救了。聖經將「信」的定義,等同與「願意」,或「承認」,或「接納」;這幾個詞的意思都不是「付出」代價,而是「接受」恩典。任何人、只要「願意」接受,就可以得救;然而、相信沒有一個人可以說「不公平,因為我不能『願意』呀!」怎會呢?只要你有一口氣尚存,你還可以「願意」。但我們要注意,我們雖然說這救法「最公平」,卻不等於說「連一點應該有的反應表示」都不需要,最低限度,「信耶穌」的人還要表示悔改,和離開罪惡,好證明他是真心「信」才可以。我們根據聖經的解釋,如果有一個人肯「真心信」,神知道了,神就會安排這人遇到「福音」,使他有機會「信」,使他仍有均等的機會。這樣、以宗教比較來說,我們認為基督教的救法「最公平」。
Dr.J.M.
URL: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57/9806pf02.htm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說:在高速狀態下,時間就會相對應的減慢,當速度達到光速的99.6%時,時間就相對地減慢一半。1936年美國BellTelephoneLaboratory的科學家用迴旋加速器証實了這個公式:當質子的速度達到光速99.6%時,質子的頻率竟然按愛因斯坦的公式減慢了一半,當迴旋儀器慢下來以後,質子的頻率又回復正常。
舉一個例來說明這個深奧的相對論,我的手錶和我的心臟都是個計時器,秒針每秒鐘動一動,我的心是每分鐘跳七十二次,當我坐火箭以每秒十四萬英里的速度暢遊太空時,地球上的電視觀眾看到我變成一個慢動作的人,而我仍不自覺。因為,那時我手錶的秒針是地球時間的兩秒鐘才跳一次。在地球的電視機上我的脈搏是地球時間每分鐘只跳三十六次。當火箭減速回到地球後,我的心臟和我的手錶都回復正常。這種時間相對的減慢,只有在接近光速時才會明顯地出現。
再舉一個比喻和一個實例來說明高速相對論:
A.讓我們想像:有一對夫婦,先生是三十五歲的太空人,他的太太三十歲,他們有一個五歲的兒子,如果這位太空人乘駕太空船,以光速99.6%的速度暢遊太空三十年,當他返回地球後發現自己的妻子,已變成九十歲的老婆婆抱怨地說「你這一去使我們苦等了六十年」。因為太空船的速度是光速的99.6%,所以在高速狀態下的三十年,就等於地球上的六十年。當新聞記者包圍著他們父子倆時竟分不出誰老誰少。因為這位太空人離開地球時是三十五歲,加上高速中的三十年共計六十五歲。他的兒子在父親離開時才五歲,加上六十個地球年,也成為六十五歲。虧得這位太空人父親沒有再遲一天才回家,不然的話就會造成兒子比父親更年老的尷尬場面。
父親35歲﹢30太空年=65歲
母親30歲﹢60地球年=90歲
兒子5歲﹢60地球年=65歲
B.這不是科學怪論。當美國第二位太空人GordonCooper回到地球後,太空署的醫生宣佈:他比地球上同齡的人年輕了百萬分之0.23秒。聖經中彼得後書3章8節說:「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這話甚難懂,既違反千多年來的傳統觀念,又不適合人類的口味。讓我試以愛因斯坦相對論的觀念,用例子來解釋這句二千年前的經文,「太空人在高速狀態中的一天,就相當地球上的千年」,所以「千年如一日」是合科學的。
愛因斯坦有一句至理名言:Themostincomprehensiblethingintheuniverseisthatitissocomprehensible,香港尖沙咀的太空館把它譯作:「宇宙中最不可思議的事,就是宇宙竟然如此地可思可議。」愛因斯坦深深相信宇宙中是有規律的,上帝不會在擲骰子,他又說:「沒有科學的宗教是跛子;沒有宗教的科學是瞎子。」
從十七到十九世紀世界最偉大的300位科學家,其中信神的佔90%,不信有神的佔7%,無法查考其信仰的佔3%。牛頓的數學物理論文只佔他全部著作的16%,他死後才出版的神學巨著佔84%。英國皇家學會會長(1680年)化學之父RobertBoyle(波爾定律)死後把全部遺產奉獻作翻譯聖經的基金。劍橋大學中國科技史(32冊)的作者李約瑟(JoshphNeedham)強調基督教才是推動英國近代科學發展的主要動力。美國宇航局(NASA)研究院創辦人R.Jastrow發表一篇幽默的談話:「我在攀登一個從來沒有人征服過的高山,當我爬過最後一塊岩石到達峰頂時,竟受到一群神學家的歡迎。他們在那裡已經恭候了好幾個世紀。」請看在人類登月後,美國就有十多位太空人辭職去念神學,已有八十多位決志全時間去傳福音,實在不可思議!
吳主光
URL: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57/9806bf01.htm
問:「在『那一位是真神』小冊的第37頁,您說觀音等佛教的神與佛,都不是以愛世人為目標,但據我所知,佛家的神的確有為人捨命捨血的例子。例如:如來佛祖看見一隻老鷹要啄食一個嬰孩,他很好心腸,立即命令那鷹不要啄食無辜的嬰孩,並把自己的肉一片一片割下來,餵老鷹吃。請問他的做法豈不也是為愛世人而犧牲自己嗎?
答:筆者認為這故事本身不值得相信,一來、如來佛應該有法力趕走那隻如此兇殘的老鷹才對,為甚麼還要用自己的肉來養活這個吃人的老鷹(魔鬼)呢?二來、如果如來佛不趕走它,也可以用其他食物來餵老鷹,用不著用自己的肉來餵老鷹,這豈不是很愚拙的行為嗎?三來、如來佛因為相信輪迴,才不敢殺那老鷹,反而割自己的肉給老鷹吃,這種行動不純萃是為愛,也有為自己可以輪迴得更好的成份在內;四來、主耶穌在十字上捨命,純萃是為擔當世人的罪而死,其中完全沒有半點為自己的成份,乃是完全為愛那些不可愛的罪人而死,這樣的愛、不知勝過為一個「無辜的嬰孩而割肉」多少倍,結果如來佛沒有為那嬰孩而死,他乃是為吃了討回來不潔淨的豬肉,生赤痢病而死的。
問:如果有一個「人」自稱是「神」,寫了一本書說自己如何愛世人,又把自己的兒子為世人犧牲掉,那麼我們又怎樣知道他不是「神」,而是「人」呢?
答:如果你所說那個把兒子為世人犧牲掉的原來是「人」,不是「神」,我們就要指出、他不但是「人」,而且還是「大傻人」,是「精神病者」,因為稍為正常「人」都不會這樣做,既不能救世人,也白白的犧牲了自己的兒子。如果你所說那個把兒子為世人犧牲掉的真是「神」,而不是「人」,這樣就不同了,神知道、祂的兒子犧牲了還會復活過來,而且、祂又知道祂這樣愛世人,必定會感動一些肯悔改的人離開罪惡,歸向祂,成為祂的兒女。所以你在問題裡假設聖經是「人」寫的,這樣的錯設,是沒有足夠理由支持的。第一、你憑何理由假設聖經是「人」寫的呢?如果要這樣假設,也得先找到多少聖經是人寫的證據才能作出有效的假設,不然、這樣的假設絕不能成立。我們研究聖經,發現其中有極多的預言都已經應驗了,而且聖經從古至今,經過千萬學者研究,都證實是神的啟示,我們怎能憑空假設是人寫的呢?第二、即使我們假設聖經是由一個人寫的,那個人既能騙盡古今中外千萬學者,必是絕頂聰明的人了,但他竟然把自己的兒犧牲掉,換來世人的攻擊,侮辱,和譏誚,這人必是絕頂的愚拙;這樣、絕頂聰明和絕頂愚拙的行徑由同一個人做出來,會有可能嗎?
問:在「那一位是真神呢?」第40至41頁,你寫「很多宗教救人的辦法都不公平」,因為如果那宗教要人付出多少代價才能拯救他的話,那麼、有人連一元也沒有,付不起代價;也沒有讀過書,無法念經;附近又沒有教會或廟宇可以朝聖參拜,那麼、難道只因為這些不方便,就失去得救的機會嗎?」現在讓我反過來問,那些買不到食物而餓死的人也聽不到福音;那些沒有讀過書的人,連你所寫的福音小冊子都看不懂;那個地區沒有教會,或因病重不能到教會去,因而聽不到福音,豈不是同樣不能得救,同樣不公平嗎?
答:問題所指那個「買不到食物而餓死的人」,或「沒有讀過書的人」,或「病重不能到教會去的人」,設若、他們臨死前想要找一個可以救他的宗教,你以為應該介紹他認識那一個宗教呢?如果你介紹他「佛教」,或其他靠「功德自救的宗教」,他會說:「我快死了,我那裡可以履行這些宗教所要求的條件呢?」但你若介紹他「信耶穌」,不用他做任何事來換取救恩,他會說:「連我這個甚麼都不能作的人,也有機會得救嗎?那真好了,我有機會得救了。」我們就是憑這一點說、「很多宗教拯救人的辦法都不公平,只有信耶穌的救法最公平。」這是「比較性」的說法,意思是說、如果我們將所有宗教的「救人辦法」拿來作一個比較,我們會發現,其他宗教的救人辦法都有「藉功德自救」的成份在內,既然是「藉功德自救」,就必須靠人自己作出的一點努力才能得救,這一點努,可能是念經,可能是做善事,可能是朝聖,可能是履行甚麼拜祭規條等等,但是、他們沒有考慮到,這些要求,對某一些人(例如有錢人,有學問的人等)來說、是方便的,是不成問題的;但對於另一批人(例如窮人,無學問的人等)來說,就不方便,甚至是沒有機會,因此、凡以功德自救的辦法,筆者都認為「不夠公平」。可是、以「信耶穌」的救法來說,情況就完全不同了,因為這救法完全不靠人自己積的「功德」,乃靠神白白的「恩典」,所以神將「救恩」設計到人人機會均等為原則,不論貧富,不論愚人才子,不論好人壞人,只要「肯」悔改,「肯」信主,就有機會得救了。聖經將「信」的定義,等同與「願意」,或「承認」,或「接納」;這幾個詞的意思都不是「付出」代價,而是「接受」恩典。任何人、只要「願意」接受,就可以得救;然而、相信沒有一個人可以說「不公平,因為我不能『願意』呀!」怎會呢?只要你有一口氣尚存,你還可以「願意」。但我們要注意,我們雖然說這救法「最公平」,卻不等於說「連一點應該有的反應表示」都不需要,最低限度,「信耶穌」的人還要表示悔改,和離開罪惡,好證明他是真心「信」才可以。我們根據聖經的解釋,如果有一個人肯「真心信」,神知道了,神就會安排這人遇到「福音」,使他有機會「信」,使他仍有均等的機會。這樣、以宗教比較來說,我們認為基督教的救法「最公平」。
Dr.J.M.
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58/9807pf02.htm
高速相對論說:[當速度接近無窮大,時間就接近無窮小].如果把這句話反過來就成為[當速度接近無窮小,時間就接近無就窮大].我稱這個與古典相對論相反而對稱的為零速相對論,好與愛因斯坦的高速相對論有別.可是在全宇宙中都找不到速度等於零的狀態.當我們坐在汽車內不動時,汽車的速度就成為我們的速度.當汽車在紅燈前停下來時,地球自轉的速度,就成為我們的速度.
地球赤道自轉速度是465公尺/秒.
地球繞太陽的公轉是19.7公里/秒.
太陽繞銀河的速度是250公里/秒.(每225,000,000年公轉一週.)
只有在大爆炸開始時,速度是從零開始.所以在大爆炸的最初期,時間是接近無窮大那麼快.今日地球時間的一秒鐘就等於大爆炸初期的千百萬年.
坐輪椅的英國天文物理學家霍金(StephenHAWKING)說:宇宙開始時的時間是很特殊.因為時間雖然開始了,但空間仍等於零.他就稱大爆炸最初期的時間為虛數時間(Imaginarynumber).
天體物理學家認為在大爆炸發生後的第一千億億億億億分之一秒(10-34sec)以後,能量才開始出現.再後質量才得以形成.當我聽梁裴生博士(曾入主加拿大國防部要職的華裔科學家)說到大爆炸後的10-34秒時,我第一個反應是為什麼在宇宙的初期,時間的單位竟然是渺小得那麼利害?現在才悟出來這是用今日的地球時間來描述宇宙初期的時間.
時間在零速狀態和高速狀態下都不是線性的,所以今日的時間也不應該絕對均等.香港天文台自從裝了原子鐘後,發現每年都慢了一秒.日本天文台在1994七月1日8時59分59秒之後,加上一個潤秒.
今日地質學家從岩層測量出來的地球年齡是4600百萬年,(這個數值實在應當該根據[古代地磁比今日強],而作大幅度的調低.)是包括從零速時代到地球人時代的兩種時間的領域.
聖經記載:神創造天地的六天,每天都說[有黃昏有早上],分明是指著地球時間而言.在創世記中摩西是用地球時間來向以色列人描述零速時代中所發生的事.這個七天每天的長短應根據愛因斯坦曲線的鏡面體(負性)數值.與TheScienceofGod這本書的數值相似;但不相同.因其作者沒有零速相對論的觀念;而且在計算每天的長短時,只根據地質學的年齡,那是沒經過古代地磁比今日強的修正.對我來說聖經與科學三大矛盾之一,就是這樣被零速相對論和虛數時間所破譯了.
彼得後書3章8節說[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如果用高速相對論和零速相對論兩種觀念一起來看這節經文,又用近代述語來舉例說明:高速相對論:太空人在高速狀態中的一天,就相當地球上的千年.
零速相對論:宇宙大爆炸後的千千萬萬年,就相當地球人的一天.
現在科學進步了我們才恍然大悟明白聖經所說[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的奧祕,從前我以為這是在吟詩作對.現在才明白:彼得是用最簡潔的字句向人類描述:時間(第四度空間)在高速領域,地球領域,和零速領域,三個不同狀態的相互關係.並且描述得又精簡,又顯淺.
高速相對論(當速度接近光速時,時間就接近零)說明:時間是有終結.
零速相對論(當速度接近零,時間就接近無窮大)說明:時間是有開始.
從邏輯推理來看,有終就必有始.高速相對論已被迥旋加速器証實了;可惜我這個零速相對論仍未能用實驗來証明.深盼有一位華裔基督徒科學家能捷足先登,在絕對零度附近設計一個實驗來問鼎諾貝爾獎.超低溫的實驗曾經贏過四次半的諾貝爾物理獎.
Dr.J.M.
URL: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59/9808pf02.htm
馬健南博士大爆炸兩大漏洞 大爆炸的第二個大漏洞是從甚麼炸出來的,舉一個比喻來說明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我在銀行裡沒有存款(代表能量),倉庫裡沒有建築用的木頭、砂、碎石、水泥、鋼材、玻璃、鋁窗等(代表質量)。
A.突然一閃,在地上出現一千億個國家(星團)。
B.每個國家都擁有二千億座城市(恆星)。
C.其中一個城市(太陽系)有九座的大廈(行星)。
D.其中一座大廈(地球)有些生物(可惜95%的品種都已絕了種)。 針對大爆炸的來源,作者提出不屬能量,不屬質量的Log'os來探討整個宇宙是從何而來的問題。我們知道:在能量和質量以外還有訊息(Information)。訊息的儲存要靠物質;訊息的傳播要用頻率(Informationcanbecodedonmatter,andneedsfrequencytobetransmitted)。這就是三者的相互關係。
能量 物質
訊息
一本書並不等於紙漿加油墨,因書中還有訊息,訊息需要可見光的能量才能被人閱讀。電視台的節目需要藉著空氣(物質)的振動(頻率),才能把訊息傳到我們的耳朵中,在我們的社會中,有語言、文字、音樂、文學、歷史、科技、電視等,這些都是屬於人類的訊息。
(一)在人類出現以前,地球上有沒有訊息呢?凡是生物都有訊息。植物細胞與細胞之間有通訊,動物與動物之間有母愛,有警訊。
(二)在生物出現之前,地球上有沒有訊息呢?在第一個有生命的細胞分裂前,就得先有遺傳訊息,然後生命才能按照儲存在DNA內的遺傳基因來生長。那麼在頭一個生命出現之前,就應當先有遺傳訊息。
(三)在外太空中有無訊息呢?美國國會撥款在波士頓之北架設了一套探測外太空智慧的裝置,但因收不到素數頻率不再撥款。
(四)在宇宙出現以前有沒有訊息呢?假如如有的話,就應該是不依靠質量和能的〔訊息〕,因那時能量和質量尚未出現,時間也未開始。
我建議把這種與質與能無關的〔訊息〕,把時間還沒有出現前的〔訊息〕,命名為Log'os,好與地球上那些與質與能共存的訊息有別。這種質能以外的Log'os能否被人發現?如果能的話就應當從Log'os中可以找到超人的智慧,如果我們找到超人的智慧,宇宙中就應當有位〔超人的智慧者〕。
在大爆炸前既然沒有能量,沒有質量,也沒有時間,那麼會有些甚麼呢?晚年的愛因斯坦也在問:質能一體(E=mC2)的本質到底是甚麼?在大爆炸前能夠有的,照目前所知可能是不受能量限制,不受質量限制,超越時間的Log'os。中文聖經把Log'os翻譯成道。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約翰福音1:3說:「萬物都是藉著道而成」。
馬健南博士
URL: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60/9809pf02.htm
什麼是無神論呢?無神論者不相信神的存在,而無法証明神的不存在。因為要証明一件東西的不存在是非常困難的。舉一個例,當我在加拿大選購居所時,房地產經紀的老外說:「這座房子沒有老鼠,請你放心買罷」。我們中國人馬上就想起『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故事。於是就問:「你怎麼知道這座房子沒有老鼠呢?你是白天來巡視,還是在黑夜守候?你的檢查是在夏天還是在冬季?因為加拿大的老鼠到了夏天就搬到花園田野去,冬天才回來避寒。」假如另一位經紀誇張地說:加拿大根本就沒有老鼠這一回事。我就更加懷疑:這位經紀有沒有從加拿大建國的那一天起直到如今,在全國各地都找遍過,然後才有資格發言。當我搬進了新購的房子後。鄰居是位退休的船長,曾到過香港八次,他說:「你房子有老鼠,約三四吋長是黑身白腳的。」因這位鄰居曾見過這樣的老鼠從我家進出。要証明一件東西的不存在,比証明一件東西的存在困難得多了。
蘇聯第一位太空人蓋加林(YuriGagarin)回到地球後,向傳播界發表談話:「有人說宇宙中有神,這班人到底有沒有上過天?我就去過,沒有看到神。所以宇宙中沒有神」。兩星期後美國一位非常出名的佈道家在電視中作出回應說:有一條蟲從泥土鑽出來,在地面看了一看,就回去對牠的同類說:「我在地面看不到戈巴卓夫,所以在蘇聯就根本就沒有戈巴卓夫這個人」。可惜這位太空人兩年後死於車禍,再沒有機會思考那位佈道者的忠告。
1966年第一位踏足月球的美國太空人阿姆斯壯(NeilArmstrong)看到遠方的地球很美麗又好像很脆弱,在回程中他向全世界重覆誦讀創世記第一章:『起初神創造天地』。另一位太空人歐文雅各(JamesIrwin)是十二位踏足過月球的太空人之一,他回來後到處演講傳福音數百多場,他的一本書被譯成中文:《月球奇遇》由福音証主協會出版,圖文並茂。
無神論者常常說:「你說有神,拿來給我看一看,我就相信。」在宇宙中人類眼睛看不到的東西比看得到的東西更多。在能量領域中,眼睛只能看見電磁波譜中的可見光。耳朵只能聽見電磁波譜中的聲頻波段。在質量領域中,肉眼所能見的星星,只佔恆星中一萬億分之一。
1996年俄羅斯共產黨在大選前修改黨章。取消了『共產黨黨員必須是個無神論者』這一條。我們無論從什麼角度來看,這都是個明智之舉。
達爾文在晚年也信了上帝,連無神論者也証實這件事。1951年8月北京各大學應屆畢業生在中山公園集中學習,馬列主義理論家艾思奇在政治報告中說:馬克思寫完《資本論》一書後,請他的老友達爾文替他的書寫序言。達爾文回答說:「對不起,我現在已經信了上帝。不能替你寫了」。馬上引起全場哄堂大笑。當時參加政治學習的師生共一萬多人。
1987年12月19日筆者在深圳對外賓開放的某個場合中,我不禁去問大會的領導,國防科工委主任張震寰:「現在你們還是不是個無神論者?」在莊重的氣氛下,答案來得非常美妙:「在這個太空時代裡,如果還有誰仍在堅持:『人類在全宇宙中是唯一的智慧者』,這個人真是頑固得無藥可救。」張震寰曾領導兩位副主任完成製造導彈和氫彈的大業。
馬健南博士
URL: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61/9810pf02.htm
基督教所信的神是不受時間限制,是超越能量,超越質量的神.在各種宗教中,凡達不到這個條件的,都不是聖經所說創造宇宙的神。
我曾到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那裡有四種氣候:插雲的雪峰,墨綠的森林,怡人的溫帶,和猛獸出沒的熱帶。釋迦牟尼在那裡悟道成佛。人類有生、老、病、死。2500年後的今天,佛教在印度已經沒落。1997年榮獲兩個電影金像獎的喬宏說:我在台南欣賞一尊四十呎高的雷神巨像時,發現牠的頭頂竟有一枝避雷針。過江菩薩,自身難保。
印度教的張佳音女士在她所著《踏出神祕的迷宮》這本小冊子中,詳述自己如何從香港往美國留學,後來放棄紐約大學的學業,跟著印度大師專心學打座,進入靈界境地。她在未信耶穌前,因害怕再次捲入那恐怖的漩渦,與藍色小人的污鬼相交;竟然奉耶穌基督的名也能驅除邪魔。她體驗到靈界的層次後,就改信基督,成為訓練短期宣教士的負責人。
溫哥華電台的時事評述員梁燕城博士說:如果你在超覺靜坐中見到關公顯聖,那就一定是假的。因為香港警察和黑社會所供奉的關公像,其關刀是宋代兵器,盔甲是明朝的軍裝(見中國兵器大全),旁邊放一本清朝才開始有的線裝書;而關雲祥卻是漢朝的武將。梁燕城又說:假如你在冥想中見到觀音顯聖也是假的。因為印度佛教的觀音乃是兩位男性高僧Avalokiti(慈悲)和Sarrva(自在);而佛具店所售的觀音卻是女性打扮。這種顯聖是邪靈假扮死者來欺哄世人。
當陳摩西牧師在婆羅洲的深山替一位族長受浸後,突然有二百多男人跳到河裡,跟著他們的族長也要求受浸。在東馬來西亞素以凶悍獵人頭稱著的伊邦族(Iban),80%的人都信了耶穌。他們第二代的基督徒子弟得到華僑教會的協助,被接到大城市來讀書,紛紛成為教師,工程師,會計師,醫生,護士。其中有一位還當了總理;智商非常的高。1997年在美里(Miri)就有123位伊邦族的傳道人除了在本村帶領聚會外,還向其他各族傳褔音。在印尼的蘇門塔臘中部有一位牧師曾在一天之內,在海灘替三千五百名本來是信回教的馬來人施浸。
中國十年浩劫後,基督教非但沒有被消滅,信徒人數反而史無前例地激增到半億以上。例如前國家主席的故鄉人口八萬,基督徒就有七千。神的救恩已經臨到中國。國內的信徒在用他們的生活見證和愛心來傳褔音。關心祖國的海外僑胞很希望民主和廉政能使中國富強。1995年5月21日遠志明在溫哥華佈道時說:當我們這班逃亡出國的民運份子在巴黎會集時,我親眼看到明爭暗鬥,道德的敗落比我們所反對的政權更甚。
俄羅斯教育部門與基督教的Co-Mission簽了一個長期合約,要求各教會輪流派註300位英語教師,用聖經做課本;但不能採用其他的教材。因為他們只知道聖經是一本很安全的書,不會用來推翻現有的政權。1993年夏天,千多位教師和教育行政官員來自一百五十多個教育區,集中學習,放映《耶穌傳》的電影。十四天內有半數到會的人仕決志信耶穌。他們回到各單位後就擔任一門新課程:「聖經的倫理與道德」。針對社會突然失去約束力,再加酗酒和向錢看的風氣,這真是對症下藥。
1998年教皇訪問古巴後,報上登載卡斯托羅上台時只有6%的人口上教堂,今日40%日的人口受過洗,以「條件反射」稱著而被前蘇聯推崇備至的生理學家巴甫洛夫,其實是個虔誠的教徒。
在無神論社會長大的人認為:聖經是迷信,是反科學,現在請思考一下:在歷史上許多基督徒科學家比你更有學問,更聰明。劍橋大學中國科技史(32冊巨著)的作者李約瑟(JosephNeedham)強調基督教才是推動英國近代科學發展的主要動力。從近代科學最初的三個世紀中選出三百位貢獻最大的科學家,蓋洛普氏從文獻中追查他們的信仰,發現只有7%是無神論者,80%相信有神,無從查考者13%。
英國大發明家愛迪生說:如果有人要否定神的存在,就等於否定我的科學成就,哥伯尼說:引力是按著神的意志給與物質的自然屬性,牛頓的數學和物理論文只佔他全部著作的16%,他死後出版的神學巨著佔84%。英國皇家學會會長(1680年)化學之父RobertBoyle(波爾定律的命名者)死後把全部遺產奉獻作翻譯聖經的基金,頭一本印第安文聖經是由他資助出版。
美國宙航局(NASA)研究院創辦人R.Jastrow發表一篇幽默的書面談話:「我在攀登一個從來沒有人征服過的高山,當我爬過最後一塊岩石到達峰頂時,竟受到一群神學家的歡迎,他們在那裡已經恭候了好幾個世紀」。在人類登月後,美國已有十多位太空人辭職去念神學,還有八十多位決志全時間去傳福音。
崇尚自己奮鬥的大陸知識份子出國,在感嘆「一個地球,兩個世界」之後,馬上就要面對生活上許多的困難,其中有些人抱著「怕再次受騙」的心態到教會來,而發現這班華僑基督徒是那麼真誠互愛,還關心別人,難怪每年都有數以百計的大陸學人,在查經班中從反駁的態度逐漸轉變,否定過去那根深蒂固的觀念,而決志信耶穌。褔音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
馬健南博士
URL: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62/9811pf02.htm
否定了無神論的邏輯只是消除了一些消極的障礙.嘗試用科學的方法來証明神的存在,雖然比較積極但並不絕對可靠.因為科學的觀念一直在修改.今日的科學會被明日的科學所修正.科學家的看法並不等於科學.正如神學家的看法不等於聖經.近年來從聖經中發現大量超人的智慧.什麼是智慧呢?預言的應驗是屬於超人的智慧;但並不包括事後解釋的事例.我提議先來討論一下以數學方式來表達的超人智慧,因為在數學中可爭議之處比較少.
在美蘇對抗時代,從蘇聯來了一位數學家潘寧IvanPANIN(1855-1942).他雖然名列世界十大數學家之一,仍想要一個美國博士學位.他就讀哈佛大學期間信了耶穌,就開始讀聖經.他還讀舊約的希伯來文版本,和新約的希臘文版本.這位數學家發現聖經裡隱藏著許多七的倍數.
創世紀一章一節有七個希伯來字(word).宇宙來源七字描(1x7).
其中共用了二十八個希伯來字母(letter).廿八字母成首句(4x7).
頭三個字有主詞和動詞,足以成為主語.主語字母十四個(2x7).
其他的四個字可以稱為賓語.賓語字母亦十四(2x7).
賓語又可以劃分為兩字一段.每段各含七字母(1x7),(1x7).
希伯來文有二十二個字母,每個都有其數字值.在世界未統一採用阿拉伯數目字來作算術符號前,猶太人是採用希伯來字母來作計算.
當時沒有電腦.這位數學家把舊約聖經的每一個字母letter都注上其數字值Numericvalue.又把每一個字word所有字母的數字值加起來,成為該字的數值和Numericsum.他發現這節經文中一共只有三個名詞.
其數值和相加起來也能被七除得盡.三個名詞數值和(777=111x7).
在這節聖經中,唯一的動詞其數值和:
二百零三又含七.(29x7).
主語三字位置值,各乘該句次序值,三積之和千零八(144x7).
分解得出七因數:(1x7)2x2x2x2x3x3x7.七數之和再含七(3x7).
他發現這麼多次七的倍數後,在紐約登報公開挑戰:誰能用任何國的文字來描述宇宙的來源,而包含更多七的倍數.一直沒有人應戰.直到1994年當我把這些資料譯成中文,在美洲西岸夏令會中分享.兩星期後收到三潘市大學物理系周陳秀榕的一封傳真.這位自修希伯來文的基督徒是傳道人陳則信的女兒.她在同一節聖經中發現另有十次七的倍數,是Dr.IvanPanin所未曾發現過的.假如我們把這七個希伯來字用A,B,C,D,E,F,G來代表.這七個字各有自己的數值和:
A=913,B=203,C=86,D=401,E=395,F=407,G=296.
陳秀榕發現:
A+C+D=1400(200x7)
A+C+G=1295(185x7)
A+D+G=1610(230x7)
A+E+F=1715(245x7)
C+D+E=882(126x7)
D+E+G=1092(156x7)
A+B+C+D=1603(229x7)
A+B+C+G=1498(214x7)
A+B+D+G=1813(259x7)
A+B+E+F=1918(274x7)
七字一節短經文,七之倍數廿一次.(又是一個3x7).潘寧分析新舊約,
成書四萬三千頁.(厚達我身高兩倍)超人數學顯智慧,超人智慧聖經藏.
馬健南博士
URL: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63/9812pf02.htm
1986年2月9日中國社會科學報出現一篇題目名叫“聖經竟是神寫”的文章﹕「以色列研究者根據電腦分析,得出“猶太教的聖經存在著神秘的字;不大可能是由人類所寫”的結論。在猶太教的五經中,首兩卷每隔49字抽出一個字母可拼成聖經,最後兩卷從後倒算也拼成聖經。在第三卷內每隔26個字抽出一個字母可拼成“神”字,巧合的機會是兩百萬分之一」。(楊力摘自聯合早報)
為什麼無神論社會的科學院竟會用這樣的標題呢?的確耐人尋味。其實正確的紀錄應該是﹕
創世記出現﹕Torah(律法經書)從()開始,從右向左(),每50個字母取一個。
出埃及記出現﹕Torah(律法經書)從()開始,從右向左(),每50個字母取一個。利未記出現﹕Eloh(神)從()開始,從右向左(),每8個字母取一個。
民數記出現﹕Torah(律法經書)從()開始,從左向右(),每50個字母取一個。
申命記出現﹕Torah(律法經書)第五節開始,從左向右(),每49個字母取一個。
猶太教的五經就是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又名摩西五經,是猶太教,天主教和基督教舊約聖經中的頭五本書,舊約是用希伯來文(及亞蘭文)從右向左寫成的,不分大寫小寫;沒有標點符號;字與字,句與句之間,沒有空格,舊約是用手抄在羊皮卷上,抄錯了一個字母,就要全卷焚燬,只有希伯來古卷(Hebrewreceivedtext)才出現密碼,撒瑪利亞五經(SamaritanPentateuch)就找不到密碼。
基督教的聖經包括舊約和新約兩部份,這是一本很獨特的書,在發明印刷以前,就有數千份手抄本,以後差不多每年都是印刷量最多的一本書,根據1992年的統計已翻譯成2,009種語言,另有一千多種正在翻譯中,起碼有3,850種不同的譯本,英譯本就佔230種(見1966年大英百科全書)。聖經公會之外的一個美國機構基甸會,每秒鐘印刷一本聖經,仍未能及時補充東歐獨立國協(前蘇聯)旅館中被客人帶走的聖經。
首先發現聖經中藏有密碼是在1910年,由捷克一位數學家RabbiM.D.Weissmandl向他的學生指出﹕從創世紀開始每49個字母抽一個,竟重覆出現Torah(律法經書)。
這裡一點顯智慧
創世記2﹕4-10(神在東方的伊甸園立了一個園子)在這7節經文366個字母中,出現由86個字母拼成的25種植物名字。
石榴Pomegranate相思Acacia乳香Mastic橄欖Olive蘆薈Aloe三春柳Tamarisk杏樹Almond柳樹Willow白楊Polar棗樹Date蒺藜Thornbush荊棘Bramble玉桂Cassia森林Forest堅果Nut粟子Chestnut香檸Citron無花果Fig香柏Cedar橡樹OakTreeofknowledge小麥Wheat森林Forest腰果Hazel樅柏Fir
(摘自DanielMichelson著﹕律法書的密碼CodesintheTorah.)
那裡一點証預言
民數記29﹕9-申命記8﹕19出現﹕原子彈毀滅
民數記29﹕9出現﹕日本
民數記8﹕19出現﹕5705(希伯來年)(1945原子彈毀滅廣島)
*見以賽亞書28﹕10
命上加命,令上加令,律一加律,例上加例,這裡一點,那裡一點。
預測隕石撞木星
創世記19﹕38-38﹕19
出現﹕舒麥克—李維(Shocmaker-Levy)(Shocmaker-Levy9號撞木星的隕石是按這兩位發現者而命名)
出現﹕8av(希伯來年)1994年七月22日
(10﹕13﹕38-10﹕54﹕29廿多個彗核連續撞擊在木星南緯45度地區)
創世記30﹕41-37﹕1
出現﹕將撞擊木星(WillpoundJupiter)
誰能在3500年前預言,太陽系將在1994年發生的重大天文現象呢?
Dr.J.M.作者年終感言﹕
1998年轉眼即逝,多謝讀者們的反應,特別多謝Dr.D.B.Murray所作的指正,一年來真理報這十二期科學趣談的內容全是撮自(地磁對人的影響)一書,歡迎轉載,傳揚真理。
馬健南博士
URL: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65/9902pf02.htm
今天的科學家在尋找昨天科學的漏洞,明天的科學家將尋找今天科學的漏洞,只有這樣科學才會再進步。科學家的看法不等於科學,正如神學家的看法也不等於聖經。現在列舉一些違反進化論的例外,望能找到解釋全部生物現象的新理論。
獵犬號上達爾文
1831年2月27日,三桅軍艦小獵犬號(H,M.S.Beagle)從英國出發作環球航行時,艦長RobertFitz-Roy海軍上校是位是位虔誠的基督徒(後來當過紐西蘭總督)。他想用科學方法來證明聖經中創世記的記載,希望有一位生物學家參加此次的航行。廿二歲的達爾文通過劍橋大學一位植物學教授的知會,才有機會參與這次為期四年九個月的旅程。達爾文看到了許多在歐洲看不到的生物。
今天旅業非常發達,我們比達爾文更幸運,可以乘飛機、租汽車、坐遊艇,潛入水底拍攝他當年無法見到的生物現象。
世外孤島創造園
他們從英國出發,一年後繞過南美洲南端,穿過強烈西風,怒浪凶湧的海峽(DrakePassage)。從大西洋進入太平洋後,達爾文徘徊在厄瓜多爾、智利和秘魯的海岸長達一年之久。1835年9月11日,他喜出望外地在赤道的加拉柏高群島(GalapagosIslands)觀察到許多與外間隔離長久的生物。因為最鄰近該島的陸地或島嶼都在二千多公里以上。所以,在這群孤島上的生物,因為無法與世界各地的同類通婚,就仍然保持其原始品種的生態。達爾文稱這個群島為世外孤島創造園(TheSeparatedParadiseofCreation)。
進化學說在進化
物種起源這本書出版後,被達爾文修改多次,印刷過六種不同的版本。以後生物學家再把它發展成為: ‧微觀進化論(MicroEvolution):生物有天賦的適應能力,不斷在其範圍內發生突變(Mutation)。微觀的變化可在實驗室內重演。
‧宏觀進化論(MarcoEvolution)的大前提是:假設生物都是從簡單進化到複雜。例如單細胞的變形蟲可以進化成為人類。他們盼望能在化石層裡找到突變過程中許許多多所期望的缺環(MissingLinks)。宏觀進化論是未經証明,而且也無法用實驗來証明的一種信念。與微觀進化論不能混為一談。
進化論定義的修改:1997年10月11日美國國家生物學教師協會(TheNationalAssociationofBiologyTeachers)董事局全體投票通過:把舊定義中形容進化論為不受管理的,非人格的(UnsupervisedandImpersonal)這兩個形容詞除去。因為舊的定義會被誤解為贊同無神論的觀點。其實該會並沒有此意,因為上帝的存在與否,不是科學所能解答的問題。
外型-骨骼-染色體
達爾文是根據形態學(Morphology)而提出進化論。後來就逐漸認為比較解剖學(Comparisonanatomy)可靠得多。只憑一塊碎骨而想像出來的古生物有時也會猜錯。1922年3月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收到一顆牙齒,館長就想像出整個美洲猿人的面貌,命名為Hesperopithicusharoldcookii。五年後在附近一英哩半的地方再發現四隻同樣的牙齒,可惜它們是鑲嵌在同一塊野豬顎骨上面。 用染色體(Chrimisome)來核對生物的品種是一個大進步。可惜染色體的數目卻違反了進化論從簡單進化到複雜的原則。例如:
細菌 1對
果蠅 4對 符合宏觀進化論從簡單到複雜的原則。
人 23對
猿人 24對 違反宏觀進化論從簡單到複雜的原則。
驢 31對
騾 31對半 不能傳種生育,(Lion+Tiger=Liger)
馬 32對
單細胞 數十對之多
1852年在安放歐美的通訊電纜時,從大西洋海底發現許多螺紋美麗而有硬殼的單細胞生物。這些原始生物竟有一二百條染色體。這一發現是對進化論又一次嘲笑。
馬健南博士
出現動物五十門
URL: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66/9903pf02.htm
中國科學報海外版1985年5月25日登載:「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人員侯光先等,於1984年在雲南澄江縣發現,距今5.7億年的早期寒武紀出現八十多種動物的化石。其中包括極原始的帶殼類、節肢類、葉足類、腕足類、奇蝦類、單瓣類、脊索類等四十個門。在湖北、西伯利亞、紐芬蘭、加拿大卑詩省等地,也有過類似的小型發現。地球上大量動物的突然出現,是地球上生命存在形式,從單樣性到多樣性的突變。古生物學界稱此為寒武紀早期生命演化大爆炸。這次的發現,可能對傳統的達爾文進化論是一個動搖。」(錄自文匯報17349號,遼沈晚報總759期)
在南京召開了一個世界會議,各國專家雲集,專門討論這次的發現。會後,這些專家們乘飛機到雲南澄江作現場考察,証實了寒武紀化石層中的確有36到38個動物分類學的門(Phyla)。加上世界各地已經發現的,總共有51個門。除脊椎動物以外,幾乎所有動物的門都在地球上最古老的水成岩層中同時出現。這個發現否定了動物是從單細胞慢慢進化而來的舊觀念。而且,地球上生物的品種不是如進化論所說的那樣愈來愈多,而是愈來愈少。這是符合寒武紀化石層的發現的。今日95%的品種都已經絕了種。
聖經說:動植物都是各從其類。這個類字的希伯來文字根是Mala(範圍),所以原文可譯作「各從其範圍」。這也與寒武紀的發現相符合。
微觀的變化每天都在發生,包括為數眾多的退化和為數極少的進化。因為,絕大部份突變的產品都是病態的。不可以只選少數進化的例子,就武斷地說整個生物界都是從進化而來。我們不能因為在演講大堂前排發現有五位戴眼鏡的女性,就斷定說:「在會場內凡是戴眼鏡的都是女性。」我們也不能因為大堂後排有十位戴眼鏡的男性,就說:「世界上凡是戴眼鏡的都是男性。」
馬健南博士
URL: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67/9904pf02.htm
三種不同的立場
周小安
URL: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70/9907pf02.htm
根據我個人的觀察和研究,我發現,現代華人中對科學與信仰的關係問題有三種不同的立場。第一種人認為科學與信仰互相衝突,並主張以科學取代信仰。第二種人認為科學與信仰互不相干,故主張兩者相安無事。第三種人認為科學證明信仰,故主張兩者互相一致。
為方便起見,我將第一種立場稱為「衝突論」;第二種立場稱為「無關論」;第三種立場稱為「一致論」。
現代華人中大致有三個不同的群體,分別持守著這三種不同的立場。中國大陸的人,特別是大陸知識份子持守第一種立場,認為科學與信仰互相衝突,兩者水火不容,並主張以科學取代信仰。不少台灣人持守第二種立場,認為科學與信仰互不相干,所以兩者可以相安無事。第三個群體就是北美華人教會,他們中許多人相信「一致論」,認為科學證明信仰。我還注意到,持「衝突論」立場的人最多,時間也最長。所以,讓我們集中探討這一立場的思想根源。
可以相當肯定地說,大部份中國大陸人,特別是大陸知識份子,之所以相當一致地持守科學與信仰「衝突論」立場,原因就在于這是一個五四時期的文化遺產。20世紀的中國大陸人,特別是大陸知識份子,都是這一份特殊文化遺產的繼承人。我這樣說,有二個理由。第一,大部份持科學與信仰衝突論立場的中國人,基本上不了解宗教信仰,特別是基督教信仰。第二,五四時期的主要風頭人物,無論哪個派別,清一色地都持守科學與信仰衝突論的立場。讓我們舉幾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是陳獨秀,他是中國共產黨第一任總書記。他的觀點被學者稱為:「唯物論科學主義」。也就是說,他根據歷史唯物論來反對宗教、排斥宗教。而且,他相信歷史唯物論不僅是科學,而且是「完全的真理」。
胡適之是與陳獨秀齊名的五四頭面人物之一。他的立場,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自然主義」。他的立場與陳獨秀的「唯物論科學主義」屬于同一類,可以稱為「世界觀科學主義」。不同的是,陳獨秀的世界觀是歷史唯物論,胡適之的世界觀則是自然主義。
「五四」時期與陳獨秀、胡適之齊名的另一個人物叫蔡元培,他是當時北京大學的校長。這個人素來以提出「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主張著稱。然而,蔡元培同樣持守科學與信仰「衝突論」立場。他多次作講演、寫文章,宣揚科學否定了宗教信仰,並主張「以美育代宗教」。
五四時期流行的科學主義思潮,在中國大陸一直沒有經過認真地反省與批判。這就是為什麼大部分現代中國大陸人,特別是大陸知識份子都持守科學與信仰互相衝突的立場的原因。
在本世紀六十年代未期,台灣發生過一場科學與信仰的爭論。以韓偉為代表的一批基督徒學者為基督信仰據理力爭。結果,爭論雙方達成一個共識,科學與信仰不一定衝突,兩者可以互不相干。這就是「無關論」的來源。
至於「一致論」,那主要是因為一批在北美學習、從事科研的華人基督徒學者,本著信仰和科學專業知識,寫了幾本書,說明科學証明信仰。在北美的華人教會利用這些書作辯道之用,這就是「一致論」的來源。
知識發展的《兼容階段》
周小安
URL: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71/9908pf02.htm
上面我們看到,在科學與信仰的關係問題上,現代華人中存在著三種不同的立場:1.衝突論;2.無關論;3.一致論。
顯然,這三種立場互不相同,第一種與第三種立場還互相對立。所以,這三種立場不可能全都正確。因此,只有兩種可能的情形:1.這三種立場中有兩種是錯誤的,只有一種是正確的。2.這三種立場都不正確,至少都不全面;或者也可以說,這三種立場各有一部份真理。究竟是哪一種情形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進一步認清五四科學主義的思想根源。
眾所周知,19世紀法國實證主義的創始人孔德,首先提出所謂知識發展的三階段論,即:1.神學階段。在這個階段,人類的知識以虛構為基本特徵,信仰屬自然的力量,用神的意志說明萬物。2.形而上學階段,在這個階段,人們追求萬物的根源、本性和終極原因,要求獲得絕對知識。3.實證階段,該階段以科學為基本特徵,尊重經驗、事實,依靠觀察和理性的力量,主要研究現象之間的關係。
如果我們初略地回顧一下西方的思想史,便會發現孔德的知識發展三階段似乎與實際符合得蠻不錯。如果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的話,以這種觀點來解釋西方思想史似乎沒有什麼不妥。但是,現在人們逐漸認識到,用這種觀點解釋西方思想史有一個最大的盲點:以為科學可以解決人類的一切問題,科學可以滿足人類的一切需要。事實卻並非如此。現在,人們逐漸認識到,科學並不是萬能的,而且有很大的局限性。
不錯,科學大大地增加了人們對自然世界的認識,也大大地增加了人類的物質財富,提高了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但是,科學也有著很大的內在局限性。首先,科學在解決倫理道德問題上無能為力。擁有最新科學知識的人,並不一定就是道德高尚的人;科學的發展,並不一定伴隨著倫理道德的的提高。
例如,愛因斯坦發現了質能互換定律。人們既可以利用這個定律開發原子能來造福人類,也可以利用這個定律製造原子彈來毀滅人類。又例如,科學家現在可以成功地製造「複製羊」,有人相信不久也會掌握「複製人」的技術。但如何利用這個技術,誰來掌握這個技術,卻引起許多科學本身所無法解決的倫理道德問題。這些問題還需要倫理哲學來解答。
另外,科學雖然能夠幫人類滿足物質方面的需要,然而,在滿足人類精神和心靈的需要方面,科學顯然是不能勝任的。例如,人性的罪惡問題、人生的終極意義、人的永恆命運和終極歸屬等問題,還需要宗教來解答。
第三,現代科技雖然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卻造成了嚴重的生態危機的問題。例如,「臭氧層穿孔」、「溫室效應」、「環境污染」、「資源枯竭」,等問題日益嚴重。人們雖然採取了一些防範措施,但破壞終究難于修補。
由於上述種種理由,使我們不能接受孔德提出的知識發展三階段論。我們必須找到另一種更滿意的解釋。在這裏,我對西方知識發展的歷史提出一種新的三階段論:第一階段為「混合階段」。在古代和中古時期,西方思想學術的特徵是科、哲、神學渾然一談,各自沒有明確的界線。
第二階段為「分離階段」。十七世紀以後,西方率先進入所謂現代化時代。這一時代的一個顯著特徵,就是科學與哲學脫離神學而成為分別自主的學術分支。自十七世紀到二十世紀,科學在西方學術思想界的地位日益提高,其影響力也與日俱增;與此相應,哲學和神學的地位和影響力則有不斷下降之勢。看起來,歷史似乎在應驗孔德的預言,科學似乎真要取代哲學和神學而獨霸人類知識領域了。
其實並不是這樣。在當今和未來的時代,科、哲、神學不是一個取代另一個,而是既分別自主,又互相關聯。這個階段可稱為「兼容階段」。在整個西方思想史中,科、哲、神學之間存在著不同的關係,但並不存在孔德所說的一個取代另一個的關係。我相信,這個新的知識發展的三階段論,比孔德的舊理論不僅更符合實際,而且避免了舊理論的偏見與缺陷。
「兼容」的含義
周小安
URL: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72/9909pf02.htm
上一次,我講到知識發展的三個階段。我們現今所處的時代,正好踏進科學與信仰的「兼容階段」。與之相對應,我主張科學與神學的「兼容論」立場。根據這種立場,科學與神學之間有各自不同的核心,又有互相重疊的部分。所以,它們既是分別自主的,又互相發生關聯。
首先,科學的核心部分是一些特殊經驗,這些特殊經驗是由經驗科學中獲得的實驗數據和歷史研究中收集的客觀證據所組成的。科學的核心部分決定了科學方法的基本特徵是研究的(Investigative)。
神學的核心部分是聖經所記載的神性啟示或神人相遇經驗,其中又特別以耶穌基督的啟示為最高啟示,以基督的救恩為中心。這種神性啟示或神人相遇經驗首先必須由人的信心來回應,其次再尋求理解。從核心來看,科學與神學之間是彼此分離的。
科學的外圍部分是非經驗的、或超經驗的哲學性原則,或稱為「定形原則」。它們是一些對宇宙自然界的基本假設或觀點。例如,「自然的均勻性」假設,規定自然界在空間方位上和時間流程中必須呈現一致性。又例如,有機宇宙觀將自然界視為一個大生機;而機械宇宙觀則將宇宙視為一架大機器。神學的外圍部分,涉及啟示與信仰同世界(包括科學、哲學、文化以及其他宗教)的關係。從外圍來看,科學與神學之間存在著彼此重疊的地方。由于神性啟示或神人相遇經驗是發生在時空之中,因此就與歷史發生關聯。另外,神性啟示中所包含的創造論,涉及到整個宇宙和人類的來源和存在狀態,因此就與科學發生關係。為了清楚說明上述「兼容論」立場與「衝突論」、「無關論」和「一致論」之間的區別,特將這幾種立場用不同的圖形來表示,其中實線圖圈代表信仰,虛線圖圈 代表科學:1.衝突論2.無關論3.一致論4.兼容論
從上述科學與神學的「兼容論」來看,前面談到的「衝突論」、「無關論」與「一致論」沒有一個是完全正確的,不過它們各自包含了部分的真理。「無關論」看到了科學與神學有著不同的核心部分:「衝突論」與「一致論」則各自把握了科學與神學關聯部分的兩極。
起初,神創造天地
周小安
URL: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73/9910pf02.htm
聖經的第一卷書是《創世記》。《創世記》的第一句話是:「起初,神創造天地。」這一句話,不但奠定了全本聖經的根基,也成為分辨真假宗教的試金石。
「起初」,表示歷史時間的開始,宇宙萬物的起頭。它指明宇宙不是自有永有的,而是有一個開始的,因此也可能會有一個終結。它說明神與宇宙的根本區別就是:神是自有永有的(出3:14),祂就是祂自身的來源;而宇宙既不是自有的,那麼它的存在就依賴于一個在它之外的終極根源。從經文的下文來看,「起初」又特指神創造的這一週。
「神創造天地」,進一步說明神與宇宙之間的關係。「天地」在這裏泛指整個被創造的宇宙。「創造」這一及物動詞,將神與宇宙的關係揭示出來,這就是創造者與被造者的關係。這一關係表明,神不是宇宙的一部份,也不是宇宙全體,神作為宇宙的創造者超越于宇宙之外和之上。如果說,「起初」點出了神與宇宙的根本區別的話(神是自有的,宇宙則有一個開始),那麼,「創造」則點出了神與宇宙的關係(神是創造者,宇宙是被造的)。
「創造」這個詞,在原文中意指「從無到有」的創造。神的創造無需借助任何「工具」,也不需要任何原始的材料。如果需要這些「工具」和「原料」的話,那麼,它們豈不同神一樣自有永有嗎?然而,亞伯拉罕所信的神,就是聖經所啟示的神,是「使無變有的神」(羅4:17)。「我們因著信,就知道諸世界是藉神話造成的,這樣,所看見的,並不是從顯然之物造出來的。」(來11:3)
我們要認識神創造的意義,首先要知道,聖經啟示神創造的首要目的是宗教目的,而不是為了哲學思辨,也不是為了科學研究。對于我們這些受過科學訓練和哲學教育,卻對真正的宗教一無所知,或知之甚少的人,最好不要太倉卒地從科學或哲學的角度去思想神的創造,而需要認真地傾聽聖經怎樣解釋神創造的意義。
有二段經文特別值得重視。第一段是詩篇19:1-6
「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
這日到那日發出言語,這夜到那夜傳出知識。
無言無語,也無聲音可聽。
它的量帶通遍天下,它的言語傳到地極。神在其間為太陽安設帳幕。
太陽如同新郎出洞房,又如勇士歡然奔路。
它從天這邊出來,繞到天那邊,沒有一物被隱藏不得它的熱氣。」
第二段經文是羅1:19-20
「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裏,因為神已經給他們顯明。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
聖經啟示神創造的首要目的,就在於讓人來敬拜讚美這一位偉大的造物主。科學研究的目的不在于証明神的存在。首先,神的存在不需要被証明,因為人心裏已經知道,無可推諉。另外,科學研究也不能証明神的存在。科學研究的對象是受造之物,它的一切成果都是關于受造之物的。如果人已經懷疑神,或者不願意相信神的存在,那麼,科學研究也不會對他有什麼幫助。
但是,這並不是說,科學與信仰就毫無關係了。科學研究的宗教意義在於:科學研究可以不斷地發現和揭示神創造的奇妙和偉大,使人在敬拜和讚美神時,有更多更準確的內容。例如,現代科學揭示出宇宙的廣大,這超過古人所能想像;現代科學揭示出物質嚴格遵行普遍的、精妙的數學定律,使我們進一步了解這位創造主無與倫比的智慧;現代科學揭示出生命的物質基礎(DNA、RNA)是何等的井然有序,使我們由衷地對這位奇妙的造生命的主發出讚美。
總之,科學不能証明造物主的存在,卻可以揭示造物主的奇妙偉大,使我們更好地敬拜讚美祂。
宇宙大爆炸的「奇工」
周小安
URL: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74/9911pf02.htm
直到20世紀快要結束之際,人們才開始認識到科學與信仰有不同的「分工」,但卻分享著同一個「實在」。這正是「兼容論」的核心。雖然上一次我們談到了聖經的啟示,神創造的首要目的是讓人懂得敬拜讚美神。畢竟神創造的宇宙,就是我們所居住的宇宙,也是科學所研究的宇宙。這宇宙究竟是否真有一個開始呢?
詩人海涅曾這樣說過:「宇宙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一個白痴才指望有一個答案。」這反映了探尋宇宙起源問題確實是不容易解決的。然而,人生的有限,以及人對永恆的渴望最容易使人生出對宇宙無限的感慨。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中,宇宙無限佔有絕對的優勢。張衡《靈憲》說:「宇之表無極,宙之端無窮」。《莊子,庚桑楚》說:「有實而無乎處者,宇也;有長而無剽者,宙也。」王勃《藤王閣序》說:「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
在西方哲學史上,康德首次提出在宇宙的有限無限問題上存在著一個矛盾,也就是說,下面的正題和反題都可以在哲學上得到証明:
正題:宇宙在時間上有開端,在空間上也有界限。
反題:世界無開端,也沒有空間界限;它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是無限的。
看來,單從哲學的進路,人似乎無法解答宇宙起源的問題。
從科學的進路來看,人類對宇宙有限無限的認識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以亞里士多德的同心球宇宙論為代表。這種宇宙論認為宇宙是有限的,並以地球中心為宇宙的中心;但它卻是永恆的。對亞里士多德來說,無限就是永恆。他說:「無限的真正含義與人們平常所說的恰好相反,它不是此外全無,而是此外永有。」
第二階段以牛頓的絕對時空觀為代表。牛頓的慣性定律說,一個不受外力的物體將保持其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不變。那麼,宇宙必須為一個自由運動的粒子準備無限的空間和時間,以保持其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所以,牛頓認為,空間就像一個無邊無際的大箱子,時間就像一條無始無終的河流。有兩點在這裡值得一提;第一,前面提到的康德論證宇宙有限無限問題的反題,是基於牛頓的絕對時空觀。第二,馬克思主義的哲學,也是基於牛頓的絕對時空觀。
第三階段以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大爆炸理論為代表。1916年,愛因斯坦根據非歐幾里德幾何,建立了廣義相對論,第二年他從廣義相對論的計算發現,宇宙並不是永恆靜止不變的,而是不斷地擴張或收縮。為迎合他原有的永恆靜止的宇宙觀,他不得不引進一個宇宙常數,來抵消宇宙不斷擴張或收縮的可能性。愛因斯坦後來承認,這是他一生中所犯的最大錯誤,因為宇宙膨脹的理論後來得到科學觀測的有力支持。到目前為止,宇宙大爆炸理論仍然是大多數天文物理學家的共識。
英國劍橋大學著名天文物理與數學家霍金(StephenHawking)和彭羅斯(RogerPenrose),在1970年根據廣義相對論共同證明,宇宙起始必有奇點。宇宙在這奇點處是無限的小,它的密度是無限的大,而溫度又是無限的高。在此奇點處,任何物理定律都告無效,它因此是自然領域與非自然領域的交會點。宇宙起源於這個奇點,它是從這個奇點開始的大爆炸的結果。
最後要說明的是,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與牛頓力學的根本區別,從數學上看,是黎曼幾何與歐幾里德幾何的區別;從時空觀看,是關係時空觀與實體時空觀的區別。根據廣義相對論,根本就不存在任何外在於事物或事件的時間和空間。空間反映的是事物之間的並存關係,時間則可以被空間化。(我認為這是廣義相對論不完善之處,因為空間化的時間忽略了事物的創生、毀滅、變化和發展,更嚴謹地說,就是忽略了信息的改變。)當代有限宇宙論根本就不存在古人所關心的,宇宙邊界之外是什麼的問題。所以,根據當代科學的宇宙觀,不僅康德的反題不能成立,馬克思主義的哲學也必須重新建構。
也許,在這裏我可以大膽地下一個結論:到目前為止,最先進的科學和最可靠的哲學,都支持聖經中神創造的啟示──宇宙的確有一個「起初」。如果有人覺得「神創造宇宙」太虛無飄渺,太超乎常理,那他就需要反省一下自己的偏見是否太深了。
神創造的方式
周小安
URL: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75/9912pf02.htm
如果說創1:1是神創造的總綱的話,那麼創1:2-3則提供了神創造的方式。這2節經文,向我們說明了神的創造與神的靈和話是不可分割的。我們曾在(4)(見本報99年10月號)中提到過,神的創造是從無到有的創造,不需要藉助任何「工具」或「原料」。那麼,神的創造是藉甚麼來進行的呢?創1:2-3告訴我們:是藉著神的靈和神的話:
「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所描述的是神創造之初的原始狀況。「空虛」指空無一物,「混沌」指沒有任何形式。補充說明這種原始狀態的是「淵面黑暗」:即在那無窮的深淵之上是無邊的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所提供的,是一幅當時的讀者可以明白的驚心動魄的畫面:在那無邊無際的驚濤駭浪之上,神聖之靈運行或端坐其上。這幅畫面要傳達兩個信息:(1)神的靈有著超越的創造大能,將萬有從空虛混沌中帶出來;(2)神的靈代表著神的能力或權能(Power)。
神的創造不僅藉著祂的靈,同時也藉著祂的話。這是另一幅偉大的畫面:在無窮無盡的深厚黑暗中,神創造的話語發表出來,一切便按照神的吩咐或命令產生,正如光耀從黑暗中發出一般。這幅畫面為我們提供了4個信息:(1)神的創造無需一個努力的過程,而是說有就有,命立就立;(2)神的創造無需借用甚麼外力或原料;(3)神的話語充滿著創造的大能,宣布和命令那顯然之物從不可見中出來(11:3);
(4)神的話語具有至高無上的權柄(詩33:6,9)。
總之,神的靈與神的話不僅代表了神創造的方式,而且也代表著超越的神臨在於宇宙的方式。神用話語創造世界,被許多研究文學的人認為是人類最卓絕的思想。這真理的一個含義就是說,這世界是由一位說話的或有位格的神創造的。浩瀚的宇宙,無盡的星空,與短暫的人生,每每使人感到人生的空虛。但是,祇要想到這一切是神的話所造成,我們就知道在這個可見的世界後面,有一位有位格的神,他的旨意賦予我們人生以絕對的准則、意義和目的(詩8,19;羅1:20)。
新約聖經特別重視神的話與耶穌基督的關係,其中有三段經文特別值得注意:
(1)約1:1-4:「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這道太初與神同在。萬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生命在他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
(2)來1:1-3:「神既在古時藉著眾先知多次多方地曉諭列祖,就在這末世,藉著他兒子曉諭我們,又早已立他為承受萬有的,也曾藉著他創造諸世界。他是神榮耀所發的光輝,是神本體的真像,常用他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他洗淨了人的罪,就在高天至大者的右邊。」
(3)林後4:6:「那吩咐光從黑暗裡照出來的神,已經照在我們心裡,叫我們得知神榮耀的光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
我們不打算在這裡討論「三位一體」的教義。從上述經文中,我們可以得到一些寶貴的信息:(1)神借著「道」或「話」創造了世界;(2)「道」或「話」經常地托住萬有;(3)「道」或「話」是一切生命的源頭;(4)「道」或「話」已來到自己所創造的世界,祂就是耶穌基督。
我們在(5)(見本報99年11月號)中曾談到宇宙大爆炸的「奇點」。在那裡,一切自然定律都告無效。然而,宇宙若真要從大爆炸產生出來,仍離不開能量和信息。馬健南博士曾在【大爆炸兩大漏洞】一文(見本報98年8月號)中提到:「我建議把這種與質與能無關的『信息』,把時間還沒有出現前的『信息』,命名為Logos,好與地球上那些與質與能共存的信息有別。」他所說的Logos就是「道」,也就是神創造的「話」。我讚同這個觀點:「道」雖不是宇宙中的信息,卻是宇宙中一切信息的來源。
在這裡,我想補充一個建議:大爆炸之前的能量場,不同於大爆炸之時或之後的能量場,這種能量場就是神的靈。神的靈不同于宇宙中的物質性能量場(如電磁場、引力場、旋量場等),卻是宇宙中一切質量和能量的源頭。總之,創1:2-3告訴我們,神藉祂的靈和話創造了世界;從當代科學的眼光來看,神的靈為世界創造並提供了能量場,神的話則為世界創造並提供了信息。
再談宇宙大爆炸的「奇工」
周小安
URL: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76/0001pf02.htm
我們在第(五)講中已經談到「宇宙大爆炸的奇工」(參閱本報1999年11月號),其中特別提到現代宇宙天文學中的宇宙大爆炸理論,這個理論與聖經神創造論所表明的宇宙有一個「開始」不謀而合。
理論與觀測都指出,宇宙起始必有奇點。在這奇點處,宇宙極小,密度極大,溫度極高,任何現在已知的科學定律都告無效,甚至連續光滑的空間-時間觀念本身也告無效。宇宙起源於這個奇點,它是從這個奇點開始的大爆炸的結果。
一些物理學家,對物理定律在奇點處變得無效這一點很不滿意,他們致力于克服這一缺陷或障礙。雖然這方面的工作並未取得真正的突破,但其中有些構想仍值得一議。
首先,值得高度重視的是發現量子引力的可能性。它表明,在這個科學理解的極限之「點」,量子力學將發揮其無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在稱為普朗克長度(10-35米)的區域中,根據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空間-時間度規本身的「量子起伏」變得這麼大,以至于通常光滑的空間-時間連續性的觀念不再有效。
這種情形,可與20世紀初物理學家研究原子穩定性所遭遇的困難相提並論。在那裡,早巳確定的經典理論總是得出「無窮大的」答案,因而經典理論對于這樣的使命無能為力。量子理論阻止了原子電磁坍縮的奇異行為。與此類似,人們相信,量子理論應在經典空間-時間奇點處,阻止「無窮大的」出現,從而得到有限的理論。但是,這絕不是通常的量子理論。它必須是空間和時間結構本身的量子力學。它是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的統一,稱為量子引力。
當物理學家用量子力學的路徑求和方法去處理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時,卻遇到嚴重的技術困難。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發現,如果假設路徑求和不是在「實」時間內這行,而是在所謂「虛」時間內進行,也就是說,如果假設時間是虛的,並和空間的方向不可區分,則可以迴避路徑求和所遇到的技術困難。
採用上述「虛」時間的宇宙觀,不僅可以排除宇宙的「奇點」,而且更提供了另一幅宇宙圖像:在這兒時間方向和空間方向是同等的,所以空間-時間只有有限的尺度,卻沒有「奇點」作為它的邊界或邊緣。空間-時間就像是地球的表面,只不過多了兩維。地球表面的面積是有限的,但它沒有邊界或邊緣。既然沒有邊界,所以沒有必要指定邊界上的行為。如此一來,也就迴避了宇宙大爆炸的「奇點」問題。人們可以說:「宇宙的邊界條件是它沒有邊界。」這就是所謂「無邊界條件的邊界條件」。
霍金所提出的上述宇宙模型有可能對信仰提出如下挑戰:宇宙是完全自足的,而不被任何外在于它的東西所影響。它既不被創生,也不被消滅。試想:這樣的宇宙,還會有造物主存身之處嗎?
面對霍金宇宙模型的挑戰,一些神學家採取逃避的態度。他們放棄常識和經驗的世界,而逃到形而上學領域中去,並試圖以所謂「本體創造」的觀念來迴避時間沒有起始的挑戰。
我的立場與此不同,我寧願直接面對霍金模型的挑戰。照我看來,霍金提出「虛」時間的建議,作為一種科學理論的嘗試,是無可非議的。然而,要從這個遊戲般的設想,得出宇宙是完全自足的,不需要一個創造主的結論,則顯然是走過頭了。
讓我們來看看「虛」時間的建議為甚麼不可取。「虛」時間是不能和空間區分的。如果一個人能往北走,他就能轉過頭朝南走。同樣的,如果一個人能在虛時間裡向前走,他也應該能轉過來往後走。這表明在虛時間裡,往前和往後之間不可能有重要的差別。這樣的時間觀存在兩方面的問題:第一,從物理學來看,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時間是有方向性的。所以,在現實當中,我們總是看到一杯水從桌子上滑落到地板上被打碎,卻從未看到破碎的杯子和四濺的水集合起來並跳回桌子上。(如果將錄像帶倒過來看,我們可以看到這一幕,但切莫將倒看錄像帶的情形與現實情形混淆。)
第二,從哲學上看,特別是從作為科學基礎的因果原理來看,未來與過去有根本的不同。未來是尚未存在的,過去是巳經存在的。在虛時間裡,過去與未來就像南方與北方一樣都是存在著的。
基於上述二種考量,我認為霍金的「虛」時間建議是不可取的。最後,我想指出,霍金之所以提出「虛」時間的建議,是因為他錯誤地發揮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時間和空間首先不是互相獨立的,而是互相關聯的。第二,它們不是絕對的(即可以脫離事物和事件而存在),而是相對的(不能脫離事物與事件,特別是與觀測者的狀態有關)。但愛因斯坦相對論並沒有要求將時間「空間化」。恰恰相反,科學和哲學的考量都要求我們將空間「時間化」,而不是相反。事實上,膨脹的宇宙說明空間本身也是隨時間演化的事件,而不是脫離時間和事件的實體。讓我在這裡覆述在第(5)講中的結論:到目前為止,最先進的科學和最可靠的哲學,都支持聖經中神創造的啟示-宇宙的確有一個「起初」。
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周小安
URL: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77/0002pf02.htm
創1:3-5記載:「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神稱光為『晝』,稱暗為『夜』。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
在這裡,我們看到神頭一日創造了「光」。並且,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與暗分開了。這就告訴我們,「光」的存在來源或終極來源是神或神的「話」。「光」在神的眼中是看為好的。
科學可以告訴我們關于「光」的一些甚麼呢?
近代科學的巨擘牛頓(1642-1727)不僅對力學有劃時代的貢獻,而且對光學也有傑出的貢獻。牛頓對光的反射和折射有透徹的研究。而且,他還提出了光的「微粒說」。這神學說認為「光」是由一束束微粒所組成的,這些微粒有確定的運動方向。這種光的「微粒說」可以很好地解釋光的反射和折射現象。
在牛頓之後大約100年,另一位科學家楊氏進行了雙縫實驗(1802)。從雙縫實驗所得到的干涉條紋迫使人們放棄牛頓提出的光的「微粒說」。這是因為,如果光是由具有確定運動方向的微粒束所組成的話,就不會產生干涉現象。干涉現象是波動所特有的行為特徵。至此,人們開始轉向惠更斯的波動學說,認為光是一種波動。波動學說優勝于「微粒說」之處在于,它不僅可以很好地解釋「微粒說」所不能解釋的光的干涉和衍射現象,而且它還能夠將光的反射和折射現象解釋得與「微粒說」一樣好。
到了19世紀中期,出現了另一位傑出的物理學家麥克斯偉(1831-1879),他根據一位與他同時代的物理學家法拉第(1791-1867)的直覺思想,提出了具有革命性的電磁場的概念,並且講到了支配電磁場的運動方程,一舉統一了光、電和磁三個物理學領域。不久,物理學家赫茲(1857-1894)用實驗證實了電磁場的真實存在,從而預報了20世紀收音機和電視機進入家家戶戶的無線電時代。
今天,人們認識到,光是一種電磁輻射現象,這種現象涵蓋整個能譜,從極高頻率的宇宙伽瑪(GAMMA)射線,到低頻、長波長的無線電波輻射的熱、紫外線光、X-射線等,都是電磁波,它們服從同樣的麥克斯偉方程,所不同的只是頻率或波長而巳。
被譽為「20世紀的牛頓」的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1879-1955),以他天才的洞見,捕捉到麥克斯偉電磁學與牛頓力學之間的不一致。他發現,這種不一致反映出它們在時空結構上的差異。結果,愛因斯坦于1405年提出「狹義相對論」,與20世紀另一個物理理論-量子力學,一起構成了對經典物理學的革命。
時至今日,許多人都對愛因斯坦相對論存著偏差的,或錯誤的理解。不錯,相對論推翻了牛頓的絕對的、實體性的時空觀,代之以相對的、關系性的時空觀。但這並不表示,物理定律也是相對的。更不表示,真理、道德都是相對的。事實上,愛因斯坦的第一個相對論前設是:基本物理定律對于兩個作相對運動(常速)的觀察者是相同的。愛因斯坦的第二個相對論前設是:在真空中光速對一切觀察者都是常數,與光源或觀察者的速度無關。
讓我們來思想一下光速在一切參照係皆為常數這件普遍事實的含義。首先,光速不變為我們提供了在任何科學對自然的解釋中都需要的「不變因素」。如果光速不是常數,而是受制于任意的改變的話,那麼,整個世界將是無序和混亂的,一切都成為不確定。因此,將不可能有自然科學。一切事都取決于光速為常數這件普遍事實。
第二,我們更加明白了,神為甚麼要在第一天造「光」,並且將「光」與「暗」分開。神在創造的開始就為後來造出的萬物提供了「不變因素」,使神所造的宇宙成為井然有序。如果把「光」理解為決定宇宙中一切事物的「不變因素」,那麼「暗」可以對應於「可變因素」。由此我們可以理解,為甚麼神看光是好的。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聖經告訴我們:「那吩咐光從黑暗裡照出來的神,已經照在我們心裡,叫我們得知神榮耀的光,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林後4:6)原來,自然的光存在的目的是要為這位超自然的光作見證。耶穌是一切光的源頭(約1:1-4),祂就是那超自然的光(約1:9;9:5;約一1:5),「光來到世間」(約3:19),為了「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約1:9),「行真理的必來就光,要顯明他所行的是靠神而行」(約3:21)。因為神是不變的和信實的,在祂那裡沒有轉動的影兒,所以人生和歷史才有秩序和目的。如果神也是可變的、隨意的,人存在的一切都會變得不可理喻和混沌一片。然而,在耶穌裡,我們找到了生命的源頭和人生的真諦。
最後,聖經告訴我們,基督徒是「世上的光」(太5:14)。這說明,基督徒的人生目的就是為「光」作見證,使「光」從我們身上反映出來。為此,我們要行在光明中。「我們若在光明中行,如同神在光明中,就彼此相愛,他兒子耶穌的血,也洗淨我們一切的罪。」(約一1:7)
再談神第一天造光
周小安
URL: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78/0003pf02.htm
讓我們再花一點時間來思想創1:3-5:「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神稱光為『晝』,稱暗為『夜』。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上講我追溯了近代科學對光的研究發現,從牛頓的光學理論,直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這裡,我們進一步考察一下量子力學對光有甚麼新奇的揭示。量子力學表明,光既是波,又是粒子,它具有波粒二象性。
事實上,量子力學的興起,伴隨著波和粒子的經典觀念,在獨立地描述原子或亞原子層次的事件時不再有效。直到1900年,粒子或波的概念已成為解釋一切已知現象的基礎。
大約在1900年左右,一些科學家在處理「黑體輻射」的歷程上,遇到理論計算與實驗數據不符的困難。為克服這一困難,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提出了一個革命性的「處方」,用以壓制「黑體」在高頻率一端的輻射強度。他設想,每一電磁振動不能連續性地攜帶一份任意小的能量,而必須分離式地攜帶與它的頻率成正比的某個最小量,或這個最小量的整數倍。如此一來,每一電磁振動能攜帶的能量就不是連續分佈的,而只能是這個最小量的整數倍,這個最小量則為頻率乘以一個變換因子。這因子現在被稱作普朗克常數,並被列為一自然的基本常數。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普朗克利用這個當時人看來荒謬絕倫的猜想,能夠在理論計算上得到和觀察一致的作為頻率含數的輻射強度分佈。這就是現在所謂的普朗克輻射定律,普朗克憑此舉揭開了量子理論光臨的序幕。
緊接著,愛因斯坦在處理光電效應時(1905年),認識到光波在某些場合展示出像粒子一般的行為。光電效應描述當光照射在某些金屬表面時使之噴射電子的過程。實驗者巳經發現,為了使任何一種特殊的金屬釋放電子,傾射在其表面的光必須有某個最小頻率,其大小依賴所選用的金屬。例如,綠光能從鈉金屬片中逐出電子,但是要想從銅和鋁這類普通金屬中激發出電子,就需要更大能量的紫外線。此外還發現,一旦電子釋放開始,加大光的強度時射出的電子數增加,而每個電子的能量不增加;另外,提高光的頻率時,則會出現較高能量的電子,而釋放能量的速率則不變。
這些實驗觀測的事實很難用光的波動理論解釋。然而,愛因斯坦以光是一束光粒子的假設(古老的牛頓設想的現代版本),非常簡單地解釋了光電效應。他假設:當光照射在金屬表面時,光的能量以分立的能量包(光量子,或光子)的形式被金屬表面的電子所吸收。這能量與光的波長成反比,比例常數為普朗克常數與光速的乘積。愛因斯坦由于這個光電效應的解釋而獲得1921年度的諾貝爾獎。光子類似小粒子行為的直接演示,出自美國科學家阿瑟.康普頓1923年的實驗。當時巳經發現,若將從某種晶體反彈回來的X-射線,看做與晶體原子的電子亂撞的個別光子,你就能理解這一現象。康普頓證明了,如果把電子和光子都看做粒子,它們的相互作用就是嚴格的彈子球碰撞,並且光子彈出的方向和它所具有的能量之間有直接的關係。此外,在衝撞中光子的能量也被改變。並且,按照普朗克假設,因為能量與頻率成正比,所以光子能量的前後變化就等于其頻率的變化。這樣,用光的波動理論無法解釋的康普頓實驗,被光量子理論很圓滿地解釋了。由于這項工作,康普頓獲得1927年度的諾貝爾獎。
另一方面,我們知道光的干涉和衍射現象,又毫不含糊地表明光是波。量子力學的發現,引起一系列的哲學或形而上學的問題。例如,光子究竟是波還是粒子?看來,正確的答案是兩者都不是或兩者兼而是之,這就是所謂波粒二像性。光子像波一樣傳播,卻像粒子一樣與物質相互作用。微觀量子的波動方面和粒子方面,只能按如下假設才能與實驗結果協調:(1)在一個實驗中若呈現波動現象,就使得類粒子的行為不可能呈現;(2)任何一個呈現粒子行為的實驗,則排除了波動現象的出現。波動理論與粒子理論是否互相排斥?答案很復雜。物理學家一度很難找到一個單一的關于量子的模型,用以解釋所有實驗的結果。這種困境曾促使玻爾提出上述假設,並將此假設視為自然界的基本條件,這就是所謂「互補原理」。于是,波粒二像性得以承認,並利用「互補原理」來有效地處理亞原子水平上不同的實驗現象。
聖經啟示耶穌是「來到世上的光」(約3:19;1:19)。量子力學發現光具有波粒二像性對我們認識耶穌有甚麼啟迪呢?
聖經關于耶穌基督的核心啟示就是「道成肉身」(約1:14),或「神在肉身顯現」(提前2:16)。由此引起的一個難題是:耶穌是神,還是人?根據羅1:3-4,「論到祂兒子我主耶穌基督,按肉體說,是從大衛後裔生的;按聖善的靈說,因從死裡復活,以大能顯明是神的兒子。」
聖經以各種方式揭示耶穌基督具有神人二重性,但由于人的語言的限制,使人在理解上產生一定的困難,由此導致了一些異端。光的波粒二像性及互補原理使我們看到,神人二重性並不是一個自相矛盾的概念。因此,相信聖經關于耶穌具有神人二重性的啟示,並不是不合理性或違反理性的。
神造空氣以上的水(1)
周小安
URL: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79/0004pf02.htm
創1:6-8載:『神說:「諸水之間要有空氣,將水分為上下。」神就造出空氣,將空氣以下的水,空氣以上的水分開了。事就這樣成了。神稱空氣為「天」。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二日。』
以上所記是神在第二天的創造。第二天有一件十分重要的事連基督徒也常忽視,就是神在諸水之間造空氣,將水分為上下。因此,空氣將諸水分開為上下兩層。對此最明顯的解釋是,仍有大洋將全地覆蓋,同時另一層水是在地球的大氣層之上,大約以一層水蒸氣的形式存在,構成一個水蒸氣天幕層。
如果以上的理解能夠成立的話,那麼,這層天幕對地球氣候影響一定很大。當太陽熱線輻射傳向地球時,這層水蒸氣可阻止直接輻射,對於傳到地面的輻射,它則可以防止輻射返回天空。這樣,天幕層就起到了保持從太陽到達地球的熱量的作用,從而使地上氣候溫暖適中,不會過冷過熱。由於這層天幕的存在,使地球成了一個巨大的溫室。全地都具有均勻,溫暖的熱帶或亞熱帶氣候。即使在熱帶或地球兩極也沒有極端的氣候。
如果這是聖經所描述的一幅圖畫,那麼過去地球上存在這樣的條件有甚麼科學証據呢?的確有許多確切的証據証明地球曾有普遍溫暖的亞熱帶氣候。現僅舉其中幾個例子。
一.現在只生存在水溫攝氏22度水中的珊瑚,曾在地球兩極附近生長,因為在那裡發現了珊瑚化石。
二.地球兩極附近也發現了煤層,表明這裡曾生長大量亞熱帶植物。
三.現今僅局限於生長在溫暖地區的動物遺骸已在世界各地發現。例如:恐龍這種冷血動物需要溫暖的氣候,其遺骸已在世界各地發現。又例如,在西伯利亞被凍結的猛鳩(長毛象),其口中含有生長於溫暖地區的植物,表明它們死亡前是生活在溫暖氣候中。
這樣大量的証據使科學家都承認曾經出現全球一致溫暖氣候的觀點。這給進化論者提出了一個重要問題,他們難以解釋。雖然用大陸漂移概念可以作出部份解釋,但是用水蒸氣天幕層的存在來解釋則更加直接簡單,合情合理。想像一下,那是個多麼奇妙而美好的世界!地上有穩定而溫暖的氣候,豐富的食物,不存在氣候、雜草及任何染病的問題。那時,地上無疾病,細菌的存在只對人有益。死亡、腐敗根本不存在。神的創造是多麼美好!
註(1)本篇的材料取自:斯.貝克著:《進化論疑難》全德教育基金有限公司,1988年版
神造空氣以上的水
周小安
URL: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80/0005pf02.htm
創1:6-8記載:神說:「諸水的間要有空氣,將水分為上下。」神就造出空氣,將空氣以下的水,空氣以上的水分開了。事就造樣成了。神稱空氣為「天」。有晚上,有早晨。這是第二日。
根據以上描述,在神創造的第二天,全地上都有大洋覆蓋。到第三日神才使地上所有的水聚在一起而陸地出現(創1:9-10)。由此看來,起初全地上只有一個大洋,這暗示它佔地球表面的比例比現在小得多。只是由於原來大洪水(創6-9)的緣故,空氣的上的水蒸氣天幕層消失,化成雨水降到地面,再加上地下水的湧出,才使地面上的水位增高,所佔地球表面的比例也大大增加。
若考察海平面與地球表面的關係,我們發現有証據表明以前的海平面比現在低得多。例如,有証據表明一些現處於海平面下一千噚的島嶼曾處在水面上;一些現在直伸入海的峽谷當日是陸上河谷,其中的一是一個長五百哩的水下峽谷,由紐約州哈得遜河(HudsonRiver)口一直延伸至大陸架的邊緣。非常明顯,這些被水淹沒的峽谷從前是陸地河谷,高於海平面。
今日地球表面七成以上為水所覆蓋。水是生命所必需的物質,江河湖海是生命的溫床,在整個太陽系中,沒有任何其他星體具有像地球一樣豐富的水。一個沒有水的世界,不但不可能有任何高等動物,即使是單細胞的箘類也難以存在。水與大氣配合,使地面有適中而且均衡的溫度和濕度,這是生物存在和繁衍的基本條件。
此外,水具有一個重要而奇特的性質,就是「反膨脹」。地球上的物質,大都是熱脹冷縮。但水則剛剛相反。水4°C時密度最大。溫度低於4°C時,反而膨脹。所以,冰總是浮在水面上。如果水與其他物質一樣,也是熱脹冷縮的特性,那麼冰就會往下沉。如此一來,冬天的季節,江、河、湖、塘、池從上到下將被凍得結結實實的,沒有任何水生生物可以存活。由於水的反膨脹特性,冬天的水面被冰所覆蓋,起到保溫層的作用,使冰下的水生生物不受嚴冬的傷害。這是何等奇妙!難道從這裡看不出造物主的獨具匠心嗎?
神所造的水實在奇妙,但神還賜人另一種奇妙的「水」。耶穌在約翰福音4:13-14說:「凡喝這水的,還要再喝;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
物質的水是維持物質生命所不可或缺的要件。但耶穌所賜的水是屬靈的生命,這生命在人裡面湧流出來,永不枯竭。
耶穌在約翰福音7:37-39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信我的人,就如經上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耶穌這話是指著信祂的人要受聖靈說。
耶穌所賜的水是永遠不渴的生命水,這水祗賜給那些渴慕這水的人。朋友,你渴慕這生命的水嗎?
神造空氣
周小安
URL: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81/0006PF02.HTM
創1﹕6-8記載﹕「神說﹕『諸水之間要有空氣,將水分為上下。』神就造出空氣,將空氣以下的水,空氣以上的水分開了。事就這樣成了。神稱空氣為『天』。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二日。」
地球表面為一層大氣所包圍。這層大氣既為生命所必需,又為地面生物提供良好的保護。如果沒有大氣,來自太空的隕石將像超級炮彈一樣,將地面的一切毀壞淨盡。因有大氣保護,絕大部分隕石在尚未落地之前,就已焚化消失。由此所產生的細微粉塵,既為雨滴提供適當的凝聚核心,使降雨成為可能,並且使直射的日光受到一定程度的散射。這一散射對人的視覺非常重要。它不但使天空顯現明亮美麗的蔚藍色,而且使地面的光照變得柔和均勻,使人獲得均衡的視覺。
地球的周圍有相當強的磁場,可使地面生物免受太陽粒子流的傷害,并在大氣層的高空形成一電離層。大氣高空的電離層和臭氧層,對來自太空的電磁波有良好之屏蔽作用。否則,過量的電磁波將危害人和動物的健康。值得注意的是,大氣層能摒除絕大部分的電磁波,但卻容許可見光通過。大氣層對一般電磁波有如一堵難以穿越的厚墻,唯獨對可見光卻如明淨的玻璃,網開一面,暢通無阻。這實在是一個令人惊奇的現象,不能不使人嘆服造物主的奇妙。
研究發現,過多的紫外線會傷害眼睛和皮膚,并引起癌變;但少量紫外線則為人體所必需。否則,人體的固醇類將不能轉化為維生素D,因而導致軟骨病,也使兒童不能正常發育。近年來,由於過量使用人為的氟烷化合物,以致臭氧層受到污染破壞而出現破洞,於是人類健康立即感受威脅。足見地球生態環境平衡狀態之精細,且不容人恣意干擾。
大氣層對地面既有保護作用,又有溫室效用,可使地面溫度保持和暖而且穩定。同時,一定強度的大氣壓力,是使地面水在常溫下保持液體狀態的必要條件,故大氣層的厚度必須適中。如果大氣層太稀薄,保護作用不足,地表熱量易散失,以致濕度下降,晝夜溫差加大。而且氣壓太低,將使地面水在常溫甚至在低溫下即持續沸騰,直至全部氣化而消失,地面所有動植物均將因缺水而死。反之,如果大氣太厚重,則過高的氣壓非動物所能耐受,而且過強的溫室效應,也將使地面溫度持續上升而危及動植物之生存。
為滿足生物對空氣的需要,大氣的組成也必須調配得當。氧氣為多數生物必需。氧太少,生物將窒息﹔氧太多,也對生物有害。地球大氣的五分之四是氮氣,它除了能將氧氣稀釋之外,在逐漸轉化為多種化合物之後,又是植物最主要的營養來源,也間接滿足動物的營養需要。
除氧和氮之外,大氣中還必須有適當濃度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太少,則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勢必枯死;動物因無植物為食,也不能生存。如二氧化碳太多,也將使動植物不能呼吸。且二氧化碳有很強的溫室效應,過量也將使地面溫度增高而失控。
有趣的是,聖經不僅指出神在第二天創造空氣,而且以空氣的流動-風-來描述神的靈。其中的用意可能是﹕1.風是看不見的,卻無處不在﹔2.風雖然摸不著,卻是有極大的能力﹔3.任何生物都離不開空氣。
最值得留意的是,耶穌以風來比喻一個人從聖靈獲得重生。耶穌說﹕「你們必須重生,你不要以為希奇。風隨著意思吹,你聽見風的響聲,卻不曉得從哪裏來,往哪裏去﹔凡從聖靈生的,也是如此。」(約3﹕7-8)
人活著不僅需要空氣,更需要從聖靈獲重生,才能進入神的國,得到永生。
(註:本篇材料取材於﹕微言者【科學與信仰】))
周小安
URL: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83/0008pf02.htm
「神說﹕『地要發生青草和種子的菜蔬,並結果子的樹木,各從其類,果子都包著核。』事就這樣成了。於是地發生了青草和結種子的菜蔬,各從其類﹔並結果子的樹木,各從其類﹔果子都包著核。神看著是好的。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三日。」(創1﹕11-13)
你一定會注意到神在第三天創造了植物,但直到第四天才造了太陽。若植物是從陽光中得到生存能量的,那它們離開太陽又怎樣生存﹖這的確是一個不容易回答的問題。不過,我們不必要糾纏在這個問題上,而可以暫時將它擱置一下。畢竟,神已為植物之生長預備了「光」,「空氣」,「水」和「旱地」。關於「光」和太陽的關係,容我們以後再探討。
你會注意到經文說神讓青草、菜蔬和樹木發生,並讓它們各從其類。神當然沒有命令草或其他簡單的植物先生長出來,然後讓這些植物緩慢地,經過幾百萬年的變化而成為複雜的植物。接著,經過更長的時間,進化為松樹,以及類似的植物。再經過漫長的年代進化成結果子的樹木。不,經文說神創造的草就是草,植物就是植物,樹就是樹,從一開始便是如此。這就是「各從其類」的意思,也是神創造論與達爾文進化論和新達爾文主義的根本區別。
植物對地球上的其它生物來說確實是舉足輕重的。沒有植物就不會有其它生物。無論如何,幾乎地球上所有生命所需的能都來原於太陽。但是,你和我都不能吸收和使用這種能量。如果我們整天躺在陽光裡,會發生什麼事﹖太陽會灼傷我們﹗但我們周圍的植物又怎樣呢﹖它們吸收了太陽的能量並使用它,然後,我們從植物中得到我們需要的能量。
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說明為什麼植物可以直接使用太陽光的能量而人卻不能。植物有一種奇妙的功能來完成這項工作,叫做「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一種植物所具備的機制,這種機制可以將太陽能轉化為植物生長所需要的化學能。光合作用相當複雜,有許多龐大而複雜的份子在光合作用中起作用。其中,每個過程都必須安排得井井有條,以保証光合作用順利完成。數以千計的科學家對光合作用進行了多年的研究,但其中還有許多事情,我們尚未了解。
光合作用不僅非常複雜,而且它從一開始就必須是這樣,否則就完全不能發揮它的功能。
如果所有生物都是靠太陽的能量存活,並且光合作用是收集這種能量並將它轉化為生物能夠使用的化學能量的一種功能,那麼沒有光合作用,或者至少沒有類似複雜的功能,地球上就不會有生命存在。如果從一開始,光合作用就需要複雜的機構,那麼顯然它不會是經過百萬年緩慢而漸變的進化形成的。因為從來沒有一種機構,在它尚未完備之前,能靠其身的運行來產生能量,作為該機構運行必要的動力﹗簡單地說,如果植物從一開始不具備光合作用的全部性能的話,它就根本不可能生存。從而,也就不存在使光合作用逐步進化而成的條件。
眾所周知,絕大部份植物是綠色的,所以,我們是生活在一個美麗,而且綠意盎然的世界。在這一點,神也有祂特別的用心。綠色是最讓人眼睛感覺舒適的顏色,若干年以前,所有手術室裡的醫生,護士所穿的工作服都是白色的。後來發現綠色比白色或任何別的顏色,會使長時間進行手術的醫生和護士的眼神經放鬆。科學家們最後終於發現了神為我們所預備的一件事實-綠色是最讓我們的眼睛感覺舒適的顏色。
當我們欣賞山林和植物園的時候,當我們在綠樹成蔭的街道上行走的時候,我們應當想到是神為我們創造了植物。神創造綠色的植物不僅是為我們的生存提供必要的條件,同時也是為了我們的舒適和審美。由此看到,我們的神是一位何等慈愛的神,祂對我們的看顧是何等周到﹗讓我們將頌讚和稱謝歸於祂﹗
(1)本篇材料主要取材於﹕DuaneT.Gish,【從科學與聖經看創造論的奇妙故事】,冷桂蘭譯,(InstituteforCreationResearch,1990)第三章。
周小安
URL: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84/0009pf02.htm
「神說﹕『地要發生青草和結種子的菜蔬,並結果子的樹木,各從其類,果子都包著核。』事就這樣成了。於是地發生了青草和結種子的菜疏,各從其類﹔並結果子的樹木,各從其類﹔果子都包著核。神看著是好的。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三日。」(創1﹕11-13)
如果我們再留心察看地上的植物,就會發現更多造物之工的奇妙。各種植物為了延續自身的生命所展現的智能,實在令人嘆為觀止。例如,你撒一把豆子在泥土中,豆粒落地的方位是完全隨機的,其胚點(臍)或上或下,或左或右並無一定之規,它服從數學上的概率定律。但一旦種子開始萌發,其發育生長方向則完全服從生命的要求,絕對不受概率定律的局限和支配。豆子的根芽即使繞180度的彎曲,也要向下生長﹔其莖芽即使翻一個完整的跟斗也要向上生長,絕無例外。現在我們根據生物學知識知道,只有這樣,根系才能獲得水份和營養,枝葉才能獲得陽光和空氣。但豆子何以能做到這一點,至今仍不很清楚。然而,在亙古以前,這些智能就早已存在於這些小小的種子之中了。
各種植物為了散播它們的種子,各展其能。蒲公英等植物的種子長有幾根纖毛,這就使它們具備了良好的空氣動力學性能。當它們在成熟以後,這纖毛使它們可以隨風遠揚。鳳仙花的蒴果和多種豆類的莢果則是極有效的彈射器,它們在種子成熟後可突然爆裂,將種子彈射到數公尺以外。蒼耳子等植物的種子既不能飛又不能彈,但卻長有巧妙的倒鉤刺,能夠鉤挂在動物的皮毛和人衣物上隨之遠行。還有靠鳥類傳播的植物,它們有著甜美的果實,以吸引鳥類啄食,如枸杞、桑椹等。這類植物的種子通常只有在通過鳥類的消化道之後才能萌發,這樣就避免了直接落地萌發所造成的擁擠現象。
熱帶有多種食蟲植物,其中之一是豬籠草。它的葉子上生有一個小口袋,袋底能分泌芳香的蜜汁,以招引蟲蚋入內。奇妙的是,那袋口內面卻十分光滑,使蟲類在試圖取食蜜汁時因立足不穩而滑落袋底。這時袋口上方的蓋子立即將袋口封閉,蓋子及袋口邊緣的剛毛互相扣緊,使袋內的蟲類斷無逃脫的可能。之後,袋內分泌出消化液,直到將落入其中的蟲蚋完全消化為止。然後,袋口重新開啟,等待另一個蟲蚋上門。這豈不比獵人設計陷阱更加巧妙嗎﹖
美洲另有一種食蟲植物,我們不妨稱之為「迷魂草」。這種植物有非常奇特的捕蟲手段。它的花像一個廣口的深杯,能散發出獨特的香氣。蟲類一聞到這種香氣,使像中了傳說中的「迷魂香」一般,立即喪失逃生的能力而落入在杯內。你即使從中將它們取出,它們也不知展翅逃命,仍然在那一帶胡亂爬行,最終仍然不免落入花杯之中,成為迷魂草的美食。迷魂草捕蟲的手段比豬籠草似更高一籌。所有這些高明設計是出自誰手呢﹖
我們的世界充滿了不計其數的美麗花朵。花是神創造的最精彩的傑作之一。進化論者卻相信花只是偶然出現的。他們猜想,花朵之所以出現,是為吸引蜜蜂和其它昆蟲來幫助繁殖。但是,進化論者卻不能回答為什麼花的種類有那麼多,因為只需要幾種就可以達到吸引蜜蜂或昆蟲的目標了。聖經的記載卻可以使我們知道,在地球上有著種類如此繁多的花朵,是由神所設計和創造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按神的形像所造的人感到賞心悅目。當我們欣賞花朵的美麗時,難道不更要感謝為我們造花朵的神嗎﹖
(1)本篇材料主要取材於﹕微言著,<科學與信仰>,1999年2月版,63-65頁。
生命始源之一
周小安
URL: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85/0010pf02.htm
神說:「地要發生青草和結種子的菜蔬,並結果子的樹木,各從其類,果子都包著核。事就這樣成了。」(創1:11)
根據創世記第一章記載,神在第三天創造了較低級的生物──植物,由此表明生命起源于神的創造。對此,科學有何見解呢?
事實上,科學特別是生物學,對於生命的起源有各種不同的、甚至是互相衝突的見解。不過,我們需要了解這些不同見解各自的可靠性程度,否則就有被誤導的危險。雖然不少人試圖為科學下一個包羅萬象的定義,而擔任牛津大學極有名的羅斯波勒教學講席的、當今最受推崇的數學家兼物理學家之一的彭羅斯(RogerPenrose)教授則將科學理論分為三大類:
1.超等的;
2.有用的;
3.嘗試的。
在與生命起源相關的生物學理論中,稱得上超等的定律祇有一個,這就是著名的巴斯德定律。這定律可以表述為:生物祇能從生物而來。正是根據這個定律,才建立起了作為現代醫學基礎的微生物學、免疫學和消毒滅菌、無菌操作等一系列基本原則。
在發現巴斯德定律之前,人們普遍接受生物自生論。這個理論認為生物會繼續不斷地從無生物中自然產生。這樣的見解與人們的常識不謀而合。起初,人們都相信生命是從谷倉裡成長,因谷倉裡經常長出老鼠。隨後,人們又相信水池裡可以產生生命,因為池塘裡難免有癩蛤蟆長成。到了十五世紀,大部分學者深信「物腐蟲生」的生物自生論。不過,生物自生論稱得上一個科學理論(屬於嘗試的類別),要歸功於荷蘭博物學家范李汶胡克(AntonvonLeeuwenhoek,1632-1723)。他首先發現顯微鏡下的微生物世界。從此,自古即有的生物自生論即變為「微生物自生論」這個理論與一般的觀察很協調,因為生物的確好像是不斷地從沒有生物的地方(如腐敗的肉湯)中慢慢滋生出來的。
但當時也有人嘗試以實驗方式來檢驗這套熱門的理論。雷地(FrancescoRedi)曾用實驗研究蛆是如何從腐肉中出現的,結果發現這些蛆原來是從蒼蠅在腐肉上所產的卵孵育出來,並非由腐肉中自然發生。雷地的實驗加上其他有關。動植物來源的
實驗,給生物自生論潑了一盆冷水。
約伯樂(LouisJoblot)證明在一些經燒熱後而封閉的草汁中並不會產生微生物。但是,若草汁不被封閉而與空氣接觸的話,微生物則滋生無數。他的實驗開始為推翻生物自生論鋪路。史派蘭珊尼(LazzaroSpallanzani)發現肉汁中也有相同的現象。可惜
當時另一位科學家倪登(Johnnee-dham)卻發現了相反的實驗證據。
倪登是微生物自生論的擁護者。他認為史派蘭珊尼長期性在肉湯中加熱,毀壞了肉湯中的「生機力」,因而摧毀了生物自發發生的可能性。於是,史派蘭將熱過後封閉的肉湯再一次打開與空氣接觸,肉湯中即滋生眾多的微生物,由此說明並不存在「生機力」遭破壞這回事。這實驗迫使倪登不得不採取守勢。至此,支持微生物自生論的人仍不肯罷休。他們辯解說,史氏的實驗祇證明空氣中的氧氣乃微生物生長之所需,史氏過熱後封閉的肉湯中的氧氣用盡了,因此無微生物產生。當這肉湯再次與空氣接觸時,是空氣中的氧氣使微生物自然發生的。
直到一八六一年巴斯德(LouiePasteur,1822-1895)才提出強有力的直接證據,證明生物自生論的錯誤。巴斯德首先證明空氣中含有微生物,他把用作火葯的棉花塞在試管內,讓空氣經過,然後用酒精與醚混合的溶液溶化棉花,在顯微鏡下的溶液中
可以發現微生物。巴斯德同時將熱過的空氣引進一個封閉而且煮過的肉湯中,結果發現並無微生物的生長。若將含有空氣中的微生物的棉花加進這肉湯中,微生物則會滋生眾多。巴斯德的實驗結論性地證明了肉湯中的微生物源自空氣中的微生物,從而證實了生物祇能從生物而來。
自巴斯德定律發現以後,生物自生論即被科學界所摒棄。簡單的推理便可證明,巴斯德定律與聖經創世記完全一致。如果生物祇能從生物而來,而地球上生物存在的期間又是有限的,那麼最初的生物就不能自發發生,而只能來自神的超自然創造。(本文材料主要取材於:潘柏滔著,進化論:科學與聖經衝突嗎?更新傳道會,校園書房出版社,1987年版,第190-191頁。)
周小安
URL:http://www.truth-monthly.com/issue86/0011pf02.htm
神說:「地要發生青草和結種子的菜蔬,並結果子的樹木,.各從其類,果子都包著核。事就這樣成了。」(創1.11)
聖經宣稱生命是由神創造的,巴斯德定律否定了生物自生論。人們對生命起源的探索是否就到此為止了?事情決沒有這麼簡單。20世紀中葉以後,「生物自生論」再次改頭換面,捲土重來。用科學家海依克爾(Haeckel)的話說,「生物自生論」必須是「真實的」,否則就得相信造物主。原來,人們相信「生物自生論」是因為他們不願相信聖經所說的神。
當然,現代的「生物自生論」者無法否定巴斯德的發現,但他們卻辯解說,巴斯德祇是證明了在現今的世界上和在人類有生之年的短暫時期內,生命不能自發產生。他並沒有證明在遠古時期和億萬年的長時期內,生命也不能自發產生。
這樣的辯解雖然在邏輯上說得通,但仍需要實驗的支持纔有說服力。否則,這等于說,牛頓祇是證明了十七世紀以來的太陽系是有引力的,並沒有證明十六世紀以前的宇宙也有引力存在。所以,儘管現在的蘋果個個落地,但在遠古時期,它們卻可能飛上天。所以,「生物自生論」者必須拿出實驗來支持自己的立場,否則這種立場就是毫無根據的「信仰」。
一九五三年,生物學界發生的一件大事是,米勒(StanleyL.Miller)從無機物中,製造了氨基酸等重要的、生命所必須的物質。米勒的實驗結果立即被認為是支持生命由無機物逐漸進化而來的「生物自生論」的重要科學證據。
米勒當時是芝加哥大學的研究生。他模擬人們認為的在生命出現以前的原始地面大氣層的成份。他在一個燒瓶中加入氫氣、甲烷和氨等還原性氣體和水蒸氣,將燒瓶密閉後插入兩支電極,通電後可以產生電火花。七天後,他從燒瓶中收集到一些有機物,其中竟有幾種氨基酸!他的實驗結果轟動了科學界。因為,蛋白質是由氨基酸組成的,而蛋白質被認為是生命存在的形式。有了蛋白質,生命的產生就指日可待了。因此,人們以為米勒的實驗所揭示的,也許就是生命從無機物起源過程中的重要一步,證明生命是由無機物進化而來。四十多年過去了,米勒和其他人用類似的實驗方法,利用不同的能源,如紫外光、高溫、震動波等,從還原性氣體中獲得了更多種類的氨基酸、葡萄醣、核醣、以及核酸所含的幾種鹼基等生物體內的重要有機物。
然而,米勒的實驗並不像當時許多人預想的那樣,拉開了生命創始之序幕。相反的,對米勒實驗的意義,人們提出愈來愈多的質疑。比如,關於反應物的濃度問題。米勒實驗中所加入的反應物(各種還原性氣體)的濃度,遠遠高於原始大氣層中這些氣體的實際濃度。反應物濃度低,則這種由無機物生成有機物的合成反應就難於進行,或者一旦合成後立即又會分解。
有人指出,按米勒和他的同事們所假設的原始大氣層環境計算,米勒實驗中制成最多的甘胺酸的分解速度比合成速度快。因此,在原始大氣層中形成的甘胺酸,百分之九十七在抵達地面之前就分解了,剩下的少量甘胺酸要擴散到三十英呎深的深海中,纔不致被紫外線破壞。
再則,有人推算,米勒實驗中的電火花,在兩天內提供的能量,相當於原始地球表面四千萬年所接受的能量的總合。也就是說,米勒的燒瓶中觀察到的化學反應,在實際原始大氣層中是難以發生的。
另外,許多生命所需的物質成份都有旋光性(光通過這些物質時會被折射)。醣類都是右旋的,生物所必需的二十種氨基酸全是左旋的。但米勒等人得到的氨基酸卻是右旋和左旋各佔一半。由對等的左、右旋的氨基酸變成全部左旋的氨基酸,很難用隨機機制來解釋。
然而,米勒實驗遇到的最嚴重挑戰,卻是關於原始大氣層的性質問題。長期以來,人們認為原始大氣層是還原性的,沒有氧氣存在。由無機物合成氨基酸等的實驗,也是在無氧狀態下進行的。如果有氧氣存在,這種合成或者不能發生,或者分解作用超過合成作用。
近一、二十年來,關於原始岩石及太空研究的資料指出,地球的大氣層中不一定含有大量的甲烷、氨氣等還原性氣體,而且有含氧的可能性。特別值得指出的是,無人駕駛的海盜號(Viking)太空船在火星登陸後發現,火星沒有生物存在,但火星卻有氧化性的氣層。因此,地球的原始大氣層中含氧的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若地球的原始大氣層中含氧得以證實的話,米勒等人的實驗的意義就要完全重估了。
1991年2月出版的【美國科學】發表了題為【探索生命始源】的專文。在此專文中,作者指出:「米勒經過四十載,仍然緊逼地追索生命的最大奧秘。」然而,早已當上教授的米勒承認,事實上,「生命始源這問題,變得比他和大多數其他學者所猜測的更加困難。」(本文材料主要取材於里程著:【遊子吟--永恆在召喚】,校園書房出版社2000年增訂版,第215-218頁)